詩國的悲哀

作者:不詳  (字數:900字作文)

從小到大,看過無數種高考的作文題。往往是在長長的引語之後,有這樣一句:問題不限,詩歌除外。每當我看到這一句,便總能從心底感受到一股悲哀。

從唐朝時期開始,“詩”在中國便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先不論大小“李杜”的詩數量如何之多,影響如何之深遠,就從它們詩句的本身,也完全可以看出,是在唐朝如何之盛。到了宋朝,與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詞也會讓人不得不感嘆宋人在文學方面的智慧。從某種意義上說,詩詞是我國國學發展中的一塊重要的奠基石——我們的詞語、句法甚至交流方式都與唐詩宋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到了近代,詩詞也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樂趣。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中,處處體現著人們對詩詞的重視——笑語間即興作一首熱烈豪邁的詩,傷感時,觸景生情作一首哀婉的詩——那時的詩已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了。而今幾十年來,我國的現代詩也是極具魅力的,甚至產生了一個頗負盛名的“朦朧詩派”,顧城、舒婷等人便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

然而到了21世紀,詩又是怎么了呢?考試作文中不允許做詩,也只是一個方面;現代人似乎連看一本詩集的心都沒有了。人們可以花大把的時間去看有關財經、美容、保健方面的書,可以聚精會神地看魔幻或青春一類的小說,甚至可以認認真真讀一本又一本世界名著,但就是沒心情讀一本詩集,或背誦幾首古詩詞。多年前那種靜下心來,默讀詩篇的情景似乎早已不復存在了。

是為什麼呢?

難道是詩詞已無法融入忙碌的現代生活?還是我們的心在一天又一天的忙碌中漸漸變得浮躁了呢?但不論原因是什麼,詩詞的地位變得如此之低,這對於曾經是詩的王國的中國,無疑是一種悲哀。

“花開花落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林黛玉的這句詩,在我看來也可用來比喻當今詩的情況——曾譽滿天下,而現如今,它的被漠視又有誰會注意呢?希望有一天,這種悲哀的狀況不再繼續,而那些受過所謂“高等教育”的人們,也可以像古人那樣詠出一篇篇好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