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行者

作者:延安中學初三(10)班 丁可  (字數:650字作文)

說起“行者”,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往往是一望無垠的沙漠中,一個僧人獨自刻苦修行,在實現朝見信仰的路途上奔波著。其實不然,那次經歷,我懂得了“行者”的更高含義。

我的父親欣賞靠自身努力獲得回報的人,因此,在路邊見到流浪的藝人靠一技之長謀生時,父親一定會給予他們或多或少的物質資助。在父親的影響下,我也繼承了父親的這種習性。但每次遇見需要幫助的自力更生者時,我不是害羞,就是猶豫,總是沒有將所想付之行動。

機會終於來了。那個傍晚,日薄西山,在放學回家必經的人行天橋上,我再次遇到一位流浪歌手。他的頭髮有些蓬亂,衣衫並不十分齊整,靈活的手指在吉他上撥弄著,用略感蒼涼卻並不悲傷的歌聲敘述他的流浪生涯。我為他所折服。當時天橋上的人並不是很多,我暗暗回憶著父親給予別人幫助時的每一個動作細節,唯恐做出不尊敬的舉動。邊想著,我邊走向他,走到跟前,那帶有磁性的歌聲愈發清晰。我深深地蹲了下去,將錢放在他的吉他匣里,深吸了一口氣,才緩緩站起來點頭示意。他並未停下演奏,只是報之以笑。從他的笑里,我讀到被人尊重的欣喜——此時我們是平等的。原來,要體會到平等與尊重是如此簡單——只需付出行動!實踐出真知,唯有親身體會到了,才能稱為“行動”;而“行者”,能比“知者”獲得更多珍貴的人生經歷。

倘若把“知”喻為小溪,那我會把“行”喻為大海,它融入了許多“知”,但它勝在擁有更多內涵意義。自此,我登上了“行”的航船,揚帆遠航,時刻銘記著行者的詮釋,做一名行者。

●延安中學初三(10)班 丁可

點評:從“知”到“行”,作者經歷了內心的掙扎,最終詮釋了“行”的意義,這過程中是作者內心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