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學
時下流行青春文學。
韓寒和郭敬明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暢銷奇蹟,新概念作文大賽頓時成為耀眼的品牌,小作家如雨後春筍般在祖國各地破土而出。
青春擁有許多權利,文學夢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不得不說,青春與文學是兩回事。文學對年齡中立,它不問是青春還是金秋,只問是不是文學。在文學的國度里,青春、美女、海歸、行走都沒有特權,而人們常常在這一點上發生誤會。問你會不會拉提琴,如果你回答也許會,但還沒有試過,誰都知道你是在開玩笑。然而,問你會不會寫作,如果你作同樣的回答,你自己和聽的人就都會覺得你是嚴肅的。指出這一點的是托爾斯泰,他就此議論道:任何人都能聽出一個沒有學過提琴的人拉出的音有多難聽,但要區分胡寫和真正的文學作品卻須有相當的鑑別力。
我讀過一些青春寫手的文字,總的感覺是空洞、虛假而雷同。有兩類青春模式。一是時尚,背景中少不了咖啡廳、酒吧、搖滾,內容大抵是臆想的愛情,從朦朧戀、閃電戀、單戀、失戀到多角戀、畸戀,由於其描寫的蒼白和不真實,讀者不難發現,這一切戀歸根到底只是自戀而已。另一是裝酷,誇張地顯示叛逆姿態,或者刻意地編造驚世駭俗情節。文字則漫無節制,充斥著沒有意義的句子,找不到海明威所說的那種“真實的句子”。我們從中看到的是沒有實質的情調,沒有內涵的想像,對虛構和臆造的混淆,一句話,對文學的徹底誤解。所有這些東西與今日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相去甚遠,與作者們的真實生活更相去甚遠,因為作者們雖然擁有青春,也仍然只是普通人罷了。也是托爾斯泰說的:在平庸和矯情之間只有一條窄路,那是唯一的正道,而矯情比平庸更可怕。據我看,矯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於它是平庸卻偏要冒充獨特,因而是不老實的平庸。
當然,在被歸入青春文學範疇的作品之中,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我喜歡的作品,共同之處是有自己的真實感受,在這片土壤上面,奇思、異想、幽默、荒誕才不是紙做的假花。對於寫作來說,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東西寫出來,文字功夫是在這個過程之中、而不是在它之外錘鍊的。因此,我主張寫自己真正熟悉的題材,自己確實體驗到的東西,不怕細小,但一定要真實。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從容對付大的題材了。
世上沒有青春文學,只有文學。文學有自己的傳統和尺度,二者皆由仍然活在傳統中的大師構成。對於今天從事寫作的人,人們通過其作品可以準確無誤地判斷,他是受過大師的薰陶,還是對傳統全然無知無畏。如果你真喜歡文學,而不只是趕一趕時髦,我建議你記住海明威的話。海明威說他只和死去的作家比,因為“活著的作家多數並不存在,他們的名聲是批評家製造出來的”。今日的批評家製造出了青春文學,而我相信,真正能成大器的必是那些跳出了這個範疇的人,他們不以別的青春寫手為對手,而是以心目中的大師為對手,不計成敗地走在自己的寫作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