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的差別》讀後感
作者:不詳 (字數:1300字作文)
有一則短文叫《同學的差別》篇幅不長,現摘錄如下:
阿諾德和布魯諾是大學同學,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僱於一家店鋪,並且拿同樣的薪水。可是一段時間後,叫阿諾德的那個小伙子青雲直上,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伙子卻仍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老闆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老闆那兒發牢騷了。老闆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裡盤算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阿諾德之間的差別。
“布魯諾先生,”老闆開口說話了,“您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老闆匯報說,今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闆問。
布魯諾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後回來告訴老闆一共40袋土豆。
“價格是多少?”布魯諾又第三次跑到集上問來了價格。
“好吧,”老闆對他說,“現在請您坐到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別人怎么說。”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向老闆匯報說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口袋,價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帶回來一個讓老闆看看。這個農民一個鐘頭以後還會弄來幾箱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鋪子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么便宜的西紅柿老闆肯定會要進一些的,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回話呢。
老闆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您肯定知道為什麼阿諾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掩卷沉思,我們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員工,學生如何成為出類拔萃的學習者,都可以從中受到啟發。
故事中農民拉一車土豆、土豆的價格、數量、質量,以及他打算一個鐘頭後弄幾箱西紅柿來買,都是客觀存在,布魯諾從公司到街上走了三次,問了三次,還沒問出個頭緒、章法。對於一個有商業頭腦、有行銷素質的業務骨幹來說,這些都不是問來的,至少不是在老闆的督促、啟發下,不辭辛苦、往返奔波、大費口舌仍不知所以然式的問出來的。這些問題,阿諾德早就在聽到老闆指令前或看到賣土豆的老人後連續產生了,他不需要外部的提醒刺激,這正是所謂的做生意的料。
要把自己當成一塊“料”,就得下工夫雕琢不成。這裡面自然很少有天賦的成分,除領導、老師、老闆精心訓練,形成能力外,自身的學習總結、靈性、悟性至關重要。
員工也好,學生也好,凡是主動、自覺行動,事情就做得順暢、漂亮;反之,被動、偷懶、拖欠,缺乏機敏,事情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僵化、停滯、退化,這樣的集體也必然失去生機和靈動。
事實上,員工可以分成四等:一是有既定目標要求,卻完不成任務,儘管是在能力範圍之內:二是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三是做好份內之事,能按習慣固定的辦事程式想得周全,做得無缺漏的;四是更有創意、更完美、更卓越的。譬如文中阿諾德之流。
老闆固然需要布魯諾式的辦事員,但更需要能獨立扛起一片天的精英。人存在的價值取決你奉獻社會、回報大眾的價值。
當你掂量自己得到報酬的時候,是否也估價一下自己是哪一等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