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讀後感
有一段時間于丹《論語》心得特別火,但通常,我對比較火的事物都不太留心,雖然下載在手機里,但是一直沒看。至到最近,工作很是繁忙,人也比較煩燥,晚上在睡前看看此書,確實不錯,甚至感覺到了古聖先賢智慧的光芒,可以讓人很平靜。下面就簡單說說這本書給我的感受。
萬物之理相通。時事因時因事而變,有時重教化,有時重律法,有時重軍事,有時重民政,有時重內政,有時重外情,任何一種理論既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更非一勞永逸之良藥。知而行則善,知而不行則恥;不知而不行則庸;不知而行則可怕了。于丹老師講授的《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原來的認知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給研究古詩詞的人去熟讀的,而像我這樣的老百姓是仰望而不可觸及,甚至不知自己是否能耐心把這本書看下去,能不能理解幾千年前人類留下的精神財富。但是當我翻開這本《論語》心得,疑慮便煙消雲散了,正如于丹所說的,《論語》的道理是樸素的,溫暖的,她的解說沒有我想像中的高談闊論,而是帶給我一種簡單而貼近心扉的感受。看《論語》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娓娓道來,那樣一種從容謙仰的態度正是儒家所提倡的,所追求的。
這本書中穿插了很多簡短但耐人回味的小故事,令我感觸頗深。老和尚背姑娘過河的故事讓我理解了“仁者不憂”的境界;國王尋找哲學問題答案的故事讓我明白如何做一個仁愛之人;網球明星和女孩買頭花的故事告訴我應該以開闊的心胸去面對生命中的缺憾;茶師為了最有尊嚴的死法求教的故事更讓我看到了心靈勇敢的力量……這樣的小故事于丹還給我們講了很多,有些也許會讓我們受益終身。
以前我在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總是放不下,怨恨一時難以消除。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本來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是老在那兒想,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它呢?然後就在不斷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傷害。”看了這段話,我頓時明白了為什麼自己會因為一件很久以前的事情而那么久都不開心,原來是自己放大了傷痛而已。一個“恕”字可以使自己擁有海闊天空,何樂而不為呢?
讀完這本《論語》心得後,我覺得貫穿全書的思想就是注重自我的心理建設。那個有抑鬱症的喜劇演員的故事可能會給我們現代人很大的啟示。在紛繁的社會裡,在忙碌的生活中穿梭的人們,在職業角色的外衣下,我們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心靈呢?為什麼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我們生活得不夠歡欣,不夠幸福?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同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
《論語》,2500多年前的經典語錄,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答案是肯定的。于丹遊刃有餘地將這部《論語》與現實交織在一起,讓我們發現這本語錄竟然可以穿越千年,在過去、現在甚至將來的任何時刻都能引導幫助我們。只要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就適用於我們每個人所經歷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