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洋思到東廬》讀後感
作者:不詳 (字數:1300字作文)
一、教師應該當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教師應當讓學生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探究問題,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明確的目的,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使得學生的學習更有效果。我期望在我的課堂上,學生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不迴避學生之間的爭論,讓他們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看到問題的本質,從而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方法。學生之間的爭論,也會使得大家更期望正確的解答,也就會更專注地去思考。在學生思維形成的過程中,老師不應急於揭曉答案,應該層層引導,在難點處設定恰當的問題,使學生思考得有深度。
比如,在學習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時,通過分蘋果的活動,得出了在一個算式里,餘數要小於除數的結論,這時,我進一步提出疑問,為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呢?學生們通過討論及動手活動,終於了解了餘數總是比除數小的原因。在數學的學習中,除了讓學生了解結論,還應多給學生幾個“為什麼”,這樣使他們更靈活地掌握知識,也能培養質疑的習慣。
二、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
我所教的班級一般採用結對幫扶的做法,調動全班的力量,讓兩個可以取長補短的學生坐在一起,結成學習對子,讓他們在各個方面互幫互助,也讓他們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告訴他們,你的同桌學習不夠你好,但是他在其他方面也許勝過你,使得每個學生都對自己有一份信心,同桌共同進步,班級凝聚力增強,沒有出現歧視的現象。
其實學困生是每個老師頭痛的對象,但相信只要我們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從學習上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給予他們關心,他們一定會讓你看到轉變,我們在他們身上傾注了最多心血,所以,他們的點滴進步也會讓我們最覺得欣慰。
三、提高課堂效率,實踐當堂練習
一節課後,我常常問自己,學生這節課有收穫嗎?不論是知識方面的還是情感方面的,我們的40分鐘都應該紮實而有效,以前我們課堂節奏比較慢,從導入到新課,花費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反饋練習的時間比較少,而學生的知識就是要在不斷的練習中才能得以鞏固,所以,我們應該減少新課教學環節中形式化的部分,增加練習的時間,並且限定在課堂內完成,這樣能迅速準確地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根據學生的實際來調整下一步的教學策略,真正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很好地解決了課後習題。
當堂完成練習還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學得更輕鬆,學得更愉快,但這也對課堂作業的布置提出了挑戰,課堂作業要求形式多樣,內容典型靈活,難度要適中,數量要合適,留足課堂作業的時間,下課時要交作業本,學生始終會有一種緊張感,可以鍛鍊他們的做事效率。
總之,課堂上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真正使課堂成為名副其實的學堂。這也是我教學中追求的目標。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的方法,我覺得有時間還要再深入地讀一讀,但其中的方法,我們也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特點,有選擇性學習,而不是全盤照搬,這樣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