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礎教育讀後感
作者:不詳 (字數:1600字作文)
從素質教育改革到現今的新課程的近乎十年里,我們已經接觸閱讀了不少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實踐指導叢書,對改革的理念方向有初步的認識,同時在實踐中總結了一些經驗。但自從閱讀了了《新基礎教育》這本書後,我感到對教育又有了更深層的認識,或者之前的一些困惑有所解除、或者隱在骨子裡的信念變得更加明晰了。正如葉瀾教授所說的,新基礎教育不是只實用代引號的“新基礎教育”,而是特殊的課題命題,包含普遍的因素。如反映當代的社會轉型和當代人類社會發展對對中國基礎教育學校現狀提出的普遍挑張,關注世界和中國教育改革的趨勢和特徵在兩者之間建立關聯和進行比較增加了歷史的維度,不是平時單純的變革狀態下的描述,是介入實踐性研究的產物,它不滿足於批判,更注重重建,本書框架結構明晰,我在閱覽的過程中本書的新理念也逐漸顯影在腦海里。
沒有巨觀和遠見著實的教育理念,教育就必然如薄冰似散沙。或朝夕多變,人云亦云、勞民傷財、急功近利。本書最讓我產生共鳴的是第一章節,即生存基礎:人口資源於生態。時空上,它逆古至今的闡述或精要的點提了社會發展的一些重要環節,從經濟、政治、歷史、科技、人口、資源方方面面闡述很具社科人文性,恰恰教育就是方方面面的。它是一本高瞻遠矚洞悉力強的教育研究文獻。通過學習閱讀豐滿了我們前線教師的教育資源庫。國與國的的競爭、資源的合理利用,整個人類社會的良性發展少不了社科的研究和科學合理利用地球有限的資源,即要考慮現代又要考慮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所以教育小到家庭國家大到國與國之間,是密不可分。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讓我們有了更好的平台去了解和交流這一切了。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國與國的利益才會得到共享、權利才得到抗衡、世界的格局才會得到相對合理的重組,那么教育和人口素質尤為重要,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就重中之重了,只具有狹窄的專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
作為美術教師,我從來不因為自己有了一些技能而沾沾自喜,因為在我的理解里,美術除包含其本題藝術形式美以外,還需要各種豐富的土壤去孕育的,同時美術也包含著為社會服務,促進人類社會的心志發展,我們應該記得人類的文明創造始於使用工具和圖形文字表達,而現今美術教育課標中強調的培養學生動手創造能力和繪畫表現力,不就是同出一轍嗎?在比如社會的腐化環境的惡化不久是出現在恰恰物資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嗎,人們視金錢如命的年代,許多具有高知識和技能的人“高素質人才”也為之動容,腐敗墮落,這是道德缺失的產物,所以從小培養樹立學生高尚道德的人生觀將更深遠的影響著未來國家的命運。人生觀從道德審美中來。又如一個具有很高審美和創造能力和遠見性的市長,他在建設城市規劃環境時,一定會綜合方方方面面,不是為了仿效某個大城市獲得暫時的業績去勞命傷財,看到柳州街道今非昔比,大街上樹陰婆娑,建築高低錯落,掩露得體,自然與人工植物建築形色和諧相得益彰,碧水藍天工程的成效,處處散發出鳥語花香人文關懷的氣息,不再是建築整齊劃一單調平板,或雜亂無序,烏煙瘴氣、塵愛滿天飛的景象。構想如果我們走在城市間極少見到人們撐陽傘、戴口罩,晚上很難聽到轟隆的空調機喘鳴聲,也許國家支付的醫療費也節省不少,環境美了、生活好工作效率也搞了,這一切假如沒有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和高素質高審美能力的領導班子這一切成了空話。
美術的內函是人類心理真實的體驗,美術外在作用是社會進步的推進器,而美育又將依附社會科學各方面日趨豐富。所以美術學科及其學科的擴展延伸尤為重要。當然這一切合乎人性有了美感才會讓人珍惜,大到國家之間才能構建和平的世界。有一句話說得好,富有藝術氣質的民族是聰明理智偉大愛和平的民族,至少是一貫性的。
這些年,有了太多感觸,對於美術教師而言,要時刻不忘做到與時俱進,把學科與現實相互聯繫,不斷構建具有豐富人文底蘊的美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