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血液里的愁魂
作者:不詳 (字數:1000字作文)
中國人的愁緒是與眾不同的,於是在這心靈最脆弱的地方,我打開塵封的記憶,去尋覓中國靈魂的源泉。
記得大約是在5歲時,母親教我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不曉其義,自然是讀得津津有味,還學古人搖頭晃腦的,母親卻讓我降低音調,放慢語速,現方懂得,蘇東坡再次是中表達的是對已故妻子無盡的思念。
“夜來幽夢忽還鄉……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等愁緒以讓蘇軾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阻隔與愛人相會。我常想:雖然他們無法長久,但如今一定在“瓊樓玉宇”幸福生活了吧。
就這樣,在母親的薰陶下,我的心隱約感受到了在詩人的離愁之後內心痛苦地掙扎,我開始學會了思“愁”
念國小時,老師曾經飽含深情地讀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個亡國之君正望著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李煜――這位南唐後主嘗試將繞於心中的悔恨愁離隨著淒冷的月色淡去――
彎月讓僅滲出的些許光色顫巍巍地落在淒清的牆院裡,梧桐在寒風的尖笑中無奈地呻吟,一人兒獨倚憑欄,不覺黯然神傷,殊不知,這清秋業已成為他心靈上永遠的季節……
我已明白,中國人的愁緒原來也是如此盪氣迴腸,也只有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才能將“愁”升華為藝術之美。
上了國中,不禁震撼與杜甫的《春望》,破敗的山河、珍貴的家書――此乃憂國之情淒淒、思家之情切切!亦是人類戰爭時期百姓生活的和情感的真實寫照,《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包含了天下仁人志士的滿腔熱血!我知道了,正是因為有杜甫、范仲淹這樣無數憂國憂民的愛國賢輩,中華民族才得以“生於憂患”,非“死於安樂”。
……
由此,傳承古代詩歌是精神汲取營養的過程。而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我發現那裡靈魂的源頭便是中國傷情的詩詞,因為它們更是一步步給後人以啟迪的史冊、以種種為美的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個民族精神……用心不斷傳承――
你的身體裡回流淌凝有中國力量的愁魂,它會最終使你在靈魂深海拾擷到航標燈,照亮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