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
有的人活著時,被人們唾棄,待他死了,卻倍受追捧;有的人死了,被人們唾棄,而他活著時,卻倍受追捧。
這兩者看似沒有什麼區別,可仔細一想,卻截然不同。這,也是我一直都不明白的,也是在看了《名人傳》後更加糊塗的……
梵谷,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憂鬱,結果在槍聲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誰又知道今天他的一副畫,價值連城,而梵谷,這已故的可憐蟲,能感受到嗎?
托爾斯泰,被稱為“反教徒”,他嚮往的家庭,只是一塊堅冰,無法消融,結果,他在憂傷中死去。可誰又知道今天他是世界文壇上的泰斗,而托爾斯泰,這已故的憂傷鬼,能感受到嗎?
曹雪芹,一個“遺腹子”,生在沒落貴族家庭,然而他一生貧寒多病。儘管博學多才,卻依舊擺脫不了貧困。他用心血完成的《紅樓夢》不但不被認可,還被燒了後40回,結果在饑寒交迫中死去。可誰又知道今天《紅樓夢》不僅成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還成立了“紅學”等學派,深受讀者的喜愛。而曹雪芹,這已故的糊塗蛋,能感受到嗎?
而秦檜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惡臣,活著的時候享盡榮華,儘管死後被人們唾棄,而他們,又能感受到嗎?
請假時有種說法:“白事準,紅事不準。”可我們為何不在他活著時對他好點,反而要等死了,花都謝了,菜也涼了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喔!原來他已經不在了。再去哭,再去懺悔,而死去的人,他聽不到,感受不到,只是靜躺在那兒的一個使人流淚的物件罷了,因為他已經沒有情感了。
活著的時候對他好點吧!待其死了,那便毫無意義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