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色彩
作者:不詳 (字數:900字作文)
寒假將盡的時候,我去了一趟上海博物館。一來是向它作暫時的告別,二來是趁著初三的沉重包袱尚未壓來的時候,懷著全心全意的虔誠再向深沉的華夏歷史作一次沒膜拜。我徜徉在幽暗的展廳里,看到了宋時朱漆的妝奩,當時嵌寶石的金釉,漢時瑩白的玉璧,秦時黑褐的陶俑。然而所有這些或富貴莊重或雅或俗的色彩,都沒能蓋過一殷墟出土的銅鼎上斑斑的綠。著銅鼎就像一位資深的老者,默默地做在角落,但一身抖不落的滄桑,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躍過絢麗與莊重、高雅與輕佻,一眼便發現了它。我從來都不知道綠色竟有著這樣讓人心動的歷史感。
確實,在民族傳統文化中,綠色遠比古舊的褐黃或是莊重的金紅更引人注意。如果說夏鼎上斑駁的綠還只是被固定在器物上的歷史見證,那么無數先人用生命塗抹與歌唱的綠色,則是人文景觀中最生動的色彩。陽關三疊中柳色的纏綿,“桃花潭水深千尺”中那如碧潭般深厚的情誼,“青箬笠,綠蓑衣”的閒散。聽,高山流水的鏇律中,流動著綠色的清冽與高潔;看徐渭山水畫中大片的青苔草坡潑灑著綠色的生機與豪放。翻開歷史長卷,無數綠色深一筆,淺一筆,濃一筆,淡一筆,描畫著友誼,描畫著愛情,描畫著凌雲壯志,描畫著落拓不羈的生命。正是這一筆又一筆的綠色在廣袤的鄉野中與皇宮的巍峨默默地對峙著。然而,無數宮殿已成為廢墟,紅磚金瓦也早已散落,它們卻依然鮮活靈動地跳躍在我們眼前、我們心裡。
記得18世紀的一位藝術家說過:“最自然的才是最長久的。”我想綠色之所以能如此長久地綿延在文化中。然而看一看現在年少的我們,雖然只有十幾歲,但生活的矯情卻是早已超越了長我們數輩甚至數十輩的先人。我們被所謂的“時髦”支使得左右奔忙,被“包裝”迷住了雙眼也失去了自己。我們追求浪漫,追求熱烈,追求成熟,獨獨忘了追求天真的本我。生活猶如小河流水,安詳從容,奔騰不息。它要我們在默默地耕耘中向社會奉獻自己,使自己融入歷史得到永恆。因此,是兒童就該天真,而不必強行堆砌成熟;是青年就該熱情,也不必故作傷感地懷舊。生活就是真誠與樸素——就像綠色!
既然我們是從綠色走來,那么就讓我們返回綠色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