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剛中篆刻
鍾剛中(1885~1968),字子年,號號柔翁,廣西邕寧人。為清代晚期第一批出國留學7人之一。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律系畢業。民國初年,曾任湖北省通山及直隸成安、寧晉等縣知事。1937年定居北平。抗日戰爭時,北平大漢奸王揖唐妄圖拉其入伙,鍾公大義凜然,寧願餓死不當漢奸。北京解放後,彭真同志對鍾剛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深為讚許,1952年乃安排鍾公到中央文史研究館任館員。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時,鍾剛中作為中央代表團成員之一回到南寧後,回到故鄉邕寧劉圩。
鍾剛中還是一位篆刻、書法家,在故鄉劉圩留有不少墨跡。近年,台、港有人專門來內陸蒐集其書法、篆刻作品。鍾剛中的篆刻作品大部存於《桴堂刻印》一書,其間擬璽、漢印、漢磚等,精彩之作,觸目皆是。鍾剛中的篆刻得力於名師黃牧甫,但他學藝不古,遺貌取神,刀筆並陳,渾拙大方,自成一家之風格。鍾桴堂強調,(篆刻)刀法必須服從筆法,治印,不僅要有“刀味”,更要有“筆味”,做到刀法和筆法的統一。鍾桴堂善用銳刀刻出古拙,刀痕陡直利落,猶如筆尖寫線條,充分體現了中國印藝神、奇、功、巧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