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
拼音:zhēng注音:ㄓㄥ
部首:竹 鄭碼:MRXB 繁體字:箏
四角號碼:88507五筆86編碼:tqvh 五筆98編碼:TQVH
筆順:撇橫捺撇橫捺撇折折橫橫豎 倉頡:HNSD
筆劃:共 12 劃 Unicode:U+7B5D
部首:竹 鄭碼:MRXB 繁體字:箏
四角號碼:88507五筆86編碼:tqvh 五筆98編碼:TQVH
筆順:撇橫捺撇橫捺撇折折橫橫豎 倉頡:HNSD
筆劃:共 12 劃 Unicode:U+7B5D
箏的簡單解釋
箏
zhēng
弦樂器,木製長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現為二十五根弦。
筆畫數:12;
部首:竹;
筆順編號:314314355112
箏的詳細解釋
箏
zhēng
【名】
(形聲。從竹,爭聲。從竹,與樂器有關。本義:撥弦樂器。形似瑟。箏是撥弦樂器,戰國時已流行於秦地,故又稱“秦箏”)同本義〖flatstringedinstrumentwithanc.fiveandlaterthirteenstrings〗
箏,鼓弦竹身樂也。——《說文》
箏,五弦築身樂也。——《御覽》引《說文》
挾人箏而彈緯。——《楚辭·愍命》。注:“小琴也。”
竽瑟空侯琴築箏。——《急就篇》
又如:箏人(彈箏的人);箏阮(秦箏與阮鹹。古代的兩種撥弦樂器);箏妓(彈箏的藝妓);箏柱(箏上的弦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