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拼音:tán注音:ㄊㄢˊ
四角號碼:31746 部首:訁 讀音為:言字旁兒(yánzìpángér)
五筆86編碼:ysj 或 ysjh譚的五筆98編碼:YSJH鄭碼:SFKE
倉頡:IVMWJ譚的筆順:捺折橫豎折豎豎橫豎折橫橫橫豎
Unicode:U+8C2D 繁體字:譚
筆劃:共 14 劃
四角號碼:31746 部首:訁 讀音為:言字旁兒(yánzìpángér)
五筆86編碼:ysj 或 ysjh譚的五筆98編碼:YSJH鄭碼:SFKE
倉頡:IVMWJ譚的筆順:捺折橫豎折豎豎橫豎折橫橫橫豎
Unicode:U+8C2D 繁體字:譚
譚
筆劃:共 14 劃
譚字的基本意思
譚
(譚)
tán
同“談”。
姓。
筆畫數:14;
部首:訁;
筆順編號:45125221251112
譚的詳細字義
譚
譚
tán
【動】
(形聲。從言,覃聲。本義:同“談”,說)
同本義〖talk〗
夫子何不譚我於王。——《莊子·則陽》
又如:譚笑(談笑);譚藝(談論文學藝術);譚說(議論;談論);譚吐(說話時的措詞和態度);譚助(談資);譚言微中(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綿延相及〖haveaneffecton〗
不稱而祀譚,次祖。犯詛渝盟,傷言。——《管子》
譚
譚
tán
【形】
宏大,廣大〖big〗
富恭有本能圖,修業居久而譚。——《大戴禮記》。王聘珍解詁:“《廣韻》:‘譚,大也。’業安於久而自大也。”
譚
譚
tán
【名】
同“談”。言論〖opiniononpublicaffairs;viewsonpolitics〗
此老生之常譚。——陳壽《三國志》
古代國名〖Tanstate〗。在今山東省濟南市東龍山鎮附近。公元前684年為齊所滅
姓
另見x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