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
拼音:tái注音:ㄊㄞˊ
筆劃:共 7 劃 倉頡:IRNL
鄭碼:ZSJY五筆86編碼:ckb 或 ckbh 五筆98編碼:CKBH
部首:阝 讀音為:雙耳旁兒(shuāng'ěrpángér) 雙耳刀兒(shuāng'ěrdāoér) 左(右)耳刀兒(zuǒ'ěrdāoér) 四角號碼:27627
Unicode:U+90B0筆順:折捺豎折橫折豎
筆劃:共 7 劃 倉頡:IRNL
鄭碼:ZSJY五筆86編碼:ckb 或 ckbh 五筆98編碼:CKBH
部首:阝 讀音為:雙耳旁兒(shuāng'ěrpángér) 雙耳刀兒(shuāng'ěrdāoér) 左(右)耳刀兒(zuǒ'ěrdāoér) 四角號碼:27627
Unicode:U+90B0筆順:折捺豎折橫折豎
邰字的解釋
邰
tái
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姓。
筆畫數:7;
部首:阝;
筆順編號:5425152
邰字的字典解釋
邰
Tái
【名】
古國名〖Taistate〗
按,堯封稷於邰,而國姜姓他處,至武王又封神農後於焦。邰在今陝西乾州武功縣南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如:邰棄(即后稷。古代周族始祖。傳說有邰氏之女姜嫄見上帝足跡而履其拇,懷孕而生)
地名。也作“台”〖Taitown〗。在今山東省費縣南
莒人伐我東鄙,圍邰。——《穀梁傳》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