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
○地理類存目七
△《古今游名山記》·十七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何釒堂撰。釒堂有《括蒼匯記》,已著錄。是書采史志文集所載遊覽之文,
以類編輯。首為《總錄》三篇,曰《勝記》,曰《名言》,曰《類考》。次記兩
京各省山川及古今遊人序記。
△《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慎蒙撰。蒙字山泉,歸安人。嘉靖癸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書以何
釒堂所作《古今游名山記》重複太甚,因刪汰繁冗,而增入《通志》及別集所載
記文凡十之四。視釒堂書頗為簡明。然文有加減,而事不增損,仍無資於考據。
其記文之末,各加評語,亦不出坊刻積習。自序稱其書名《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
而第一卷首又題作《游名山一覽記》,第二卷以後則題作《名山岩洞泉石古蹟》,
殊不畫一。蓋明代文士,往往急行其書,陸續付梓。至書成後始有定名,而已刊
者遂不復追改,故名目往往錯互,不獨此書為然也。
△《名山遊記》·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卻金傳》,已著錄。是編一曰《京口游山記》,分上
下二篇。一曰《游匡廬山記》,一曰《東遊記》,一曰《游二泉記》,一曰《游
鼓山記》,一曰《游石竹山記》,一曰《游九鯉湖記》,而附以《游溧陽彭氏園
記》。末有世懋跋一篇,蓋為鼓山以下三記作。後合刻諸記,仍以綴於末也。
△《名山注》·(無卷數,內府藏本)
明潘之恆撰。之恆有《黃海》,已著錄。是編首《江上山志》,次《蜀山志》,
次《淮上雜誌》,次《新安山水志》,次《越中山水志》,次《三吳雜誌》。或
載前人行紀、志傳、題詠,或自為序紀。其他名勝,漏略尚多,疑就其所遊歷者
述之。其書不分卷帙,前後亦無序跋。而“名山注”三字僅題於簽,似非完本也。
△《五嶽游草》·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王士性撰。士性字恆叔,臨海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南京鴻臚寺卿。事
跡附見《明史·王宗沐傳》。錢希言《犭會園》又稱臨海王中丞士性,未之詳也。
士性初令確山,游嵩岳。擢禮科給事中,游岱嶽、華岳、恆岳。及參粵藩,游衡
岳。此外游名山以十數,經歷者十州。游必有圖有詩,為圖若記七卷,詩三卷,
不盡於記與詩者為雜誌二卷。亦名《廣遊記》,統題曰《五嶽游草》,蓋舉其大
以該其餘也。《犭會園》稱“峨嵋山有老僧,性好游。自恨一生不得遍探名岳,
年又駸駸向暮,乃誓於來生了此夙願。臨化,謂其徒曰:‘吾今往台州臨海縣王
氏,托生為男。’計老僧化去之年月日時,即士性之甲子”云云。殆因有此書而
附會之,然亦緣士性癖嗜山水,故有是言矣。
△《廣志繹》·五卷、《雜誌》·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此書又於《五嶽游草》(《廣游紀》)以外,追繹舊聞,以補
未及者也。首為《方輿崖略》,次兩都,次諸省,附以《雜誌》。其《四夷輯》
一種,列目於《雜誌》之前。然有錄無書,注曰考訂嗣出,蓋未刊也。凡山川險
易、民風物產之類,巨細兼載,亦間附以論斷。蓋隨手記錄,以資談助。故其體
全類說部,未可盡據為考證也。
△《黔志》·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曹溶收入《學海類編》中。核其所載,即士性遊記中之一篇。
書賈摘出,別立此名以售欺者也。
△《豫志》·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亦其《五嶽游草》之一篇,曹溶摘入《學海類編》者也。
△《日畿訪勝錄》·二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姚士粦撰。士粦所輯《陸氏易解》,已著錄。此錄乃萬曆甲午士粦游京師
時,尋訪都城內外諸勝,因彙輯成編。然所載古蹟,實皆抄撮孫國敉《燕都遊覽
志》、蔣一葵《長安客話》諸書,別無異聞,不足資證據也。
△《天目遊記》·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黃汝亨撰。汝亨有《古奏議》,已著錄。是記乃汝亨與佛慧寺僧同游天目
山而作,敘是山景物頗詳。然記中敘月敘日,而不敘為何年,亦行文之偶疏也。
△《紀游稿》·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衡撰。衡字緱山,太倉人。萬曆辛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事跡附見
《明史·王錫爵傳》。是編乃所作遊記。凡泰山一首、香山三首、盤山一首、馬
鞍潭柘一首,雜記三首,蓋隨時摭拾付梓者。前有陳繼儒序,詞亦佻巧。
△《循滄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姚希孟撰。希孟字孟長,長洲人。萬曆己未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事跡
具《明史》本傳。是編乃所作遊記,以“循滄”名篇,蓋用宋袁粲語也。上卷十
三篇,皆游太湖洞庭所作。下卷十五篇,則平生所作南北遊記皆在焉。末為跋王
文恪《洞庭遊記》二篇,及跋徐弘祖《鹿門鴻寶冊》一篇。宏祖亦好游,故以類
附遊記後焉。其文體全沿gong6*安、竟陵之習,務以纖佻為工。甚至《游廣陵記》於
全篇散語之中,忽作儷偶一聯云:“洞天深處,別開翡翠之巢;笑語微聞,更掣
鴛鴦之鎖。”自古以來,有如是之文格乎?
△《山行雜記》·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宋彥撰。彥,華亭人。與趙宦光同時。嘗至京師,歷游玉泉、香山,因紀
其園亭剎寺岩壑之勝。蓋亦學《游城南記》諸書而作。然考據多疏,如中稱“玉
泉道上有《壯節祠碑》,稱崇安侯譚公而無其名,疑為靖難武臣戰死者”。案:
崇安侯譚淵,從成祖起兵,於夾河戰沒,子孫得世襲侯爵。當時如鄭曉、王世貞
所著書內,皆詳載其事,而彥不能知,亦殊昧於典故矣。
△《名山記》·四十八卷、《圖》·一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采進
本)
不著撰人名氏。蓋因何釒堂之書而增葺之。凡北直隸二卷,南直隸十卷,浙
江十卷,江西四卷,湖廣四卷,河南三卷,山東二卷,山西一卷,陝西一卷,福
建二卷,廣東二卷,廣西一卷,四川二卷,雲南一卷,貴州一卷,前為圖一卷,
略繪名勝之跡。末為《附錄》一卷,則荒怪之說,《神異經》、《十洲記》之類
也。所錄古人遊記十之三,明人遊記十之七。採摭頗富,而龐雜特甚。如酈道元
《水經注》、徐兢《高麗圖經》、張敦頤《六朝事跡》之類,皆割裂餖飣,改易
名目。至於孔稚圭《北山移文》、駱賓王《冒雨尋菊序》、宗忄稟《荊楚歲時記》、
周密《武林舊事》、楊衍之《洛陽伽藍記》、王觀《揚州芍藥譜》、張鎡《梅品》、
王世貞《題洛中九老圖》之類,闌入者不可殫述。不知其與名山何與!其圖首有
篆字題識曰:“崇禎六年春月,墨繪齋新摹。”則出自坊賈之手可知。胡維霖
《墨池浪語》乃云:《名山記》乃何濱岩所集,近復補入。景必窮幽,語必造奇。
仁智者豈能足跡遍天下,得此可以臥遊。所謂補入,蓋即此本。殆維霖未細閱其
書歟。
△《廣州遊覽小志》·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士禎有《古歡錄》,已著錄。士禎以康熙甲子十一月祭告南
海,以乙丑二月八日至四月一日歸。計留廣州五十一日,因而遊覽古蹟,作為此
志。凡光孝寺、六榕寺、五羊觀、海幢寺、海珠寺、越秀山、蒲澗寺、長壽寺、
南園三忠祠九處,皆會城內外地也。
△《天下名山記鈔》·(無卷數,內府藏本)
國朝吳秋士編。秋士字西湄,歙縣人。其書取何釒堂《游名山記》及王世貞
之《廣編》刪而錄之,無一字之考訂。
△《泰山紀勝》·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孔貞瑄撰。貞瑄有《大成樂律》,已著錄。是編乃其初官泰安教諭時紀
所遊歷而作也。大略仿《岱史》之舊,自萬仙樓以下共五十餘則,每景各敘其勝。
其餘諸山脈絡與岱宗相屬者,如尼山、防山、龜、蒙、鳧、繹之類亦鹹入紀載。
其捨身崖、社首、蒿里、封禪數條,持論頗不詭於正。然於封禪舊典,引據未
能詳洽。大抵議論多而考據少,其文格亦尚沿竟陵末派雲。
△《匡廬紀游》·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吳闡思撰。闡思字道賢,武進人。所記廬山名跡凡五十八條,詞頗簡潔。
然大抵以摹寫景物為長。
△《滇黔紀游》·二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陳鼎撰。鼎有《東林列傳》,已著錄。是編為其客游滇黔時所紀。上卷
紀黔,下卷紀滇,於山川佳勝,敘述頗為有致,而不免偶出鄙語。如紀貴州諸苗
曰:“男子之麗者,即古之潘安、宋朝有不及焉;女子之麗者,漢之飛燕、唐之
太真亦無能出其上矣。此種女子,欲購之者牛馬當以千計。男子皆不樂為龍陽君,
有犯之者輒zi6*殺。”又記楚雄、姚安、開化三郡曰:“余遍游三郡,別時各有遺
贈。土儀之盛,饋贐之豐,有多至百金者”云云,其言殊陋。又如記三塔寺黃華
老人石刻一事,黃華老人即金王庭筠,所作四詩刻石在山西汾州,故有“人道高
歡避暑宮”句。後李中陽始摹刻於點蒼山,王士禎《居易錄》載之甚詳。鼎乃以
為仙人之筆,則考證之疏,亦可概見矣。
△《玉山遺響》·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貞生撰。貞生號簣山,廬陵人。順治戊戌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
玉山在泰和仁善鄉,初名義山,又改匡山,土人稱子瑤山。貞生嘗游息其中。是
編首載所作詩;次載所題對聯;次載所作記;次為茅屋隨札,則山中之日記;次
為他人所作詩賦傳記。前有羅麗序,謂貞生所著文集尚未刊行,此其家居一載之
內,流連山水,隨筆記之,以示其意之所寓者。所錄雖皆詩文,而其體例在遊記、
地誌之間,故附之《地理類》焉。
△《蒼洱小記》·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畢曰澪撰。曰澪有《滇遊記》,已著錄。是編亦曰澪父忠告官雲
南布政司參議時,曰澪省覲至大理,紀其山川名勝而作。相傳靈鷲山即今點蒼
山,為釋伽佛修道處。賓川之雞足山即伽葉道場。故曰澪是書多引佛經為證據。
──右“地理類”遊記之屬,二十一部、一百二十三卷,內二部無卷數,皆附
《存目》。
△《南中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曰晉常璩撰。前有顧應祥序云:“此書附在《華陽國志》,近世無傳。
升菴楊太史謫居於滇,以其舊所藏本,手錄見示”云云。考隋以來《經籍》、
《藝文》諸志,皆無此書。宋李校正《華陽國志》,原序具存,亦不雲附
有此卷。且漢王恢攻南越在建元六年,張騫使大夏在元狩元年,此雲騫以白帝東
越攻南越,大行王恢救之。年月之先後既殊,事跡亦不知何據。又晉泰始七年分
益州置寧州,而此雲六年。牂柯郡下元鼎六年亦誤作元鼎二年,牴牾不一。楊慎
好撰偽書,此書當亦漢雜事秘辛之類也。
△《高麗記》·(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宋徐兢撰。案:兢別有《高麗圖經》四十卷,已著於錄。此本所載,
即從圖經中摘鈔而成,非兩書也。
△《記古滇說》·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宋張道宗撰。前有嘉靖己酉沐朝弼序,則稱道宗為元人。卷末題“鹹
淳元年春正月八日,滇民張道宗錄”。而書中又載元統二年立段信茁實為大理宣
慰使司事,顛倒牴牾,猝不可詰。其書大抵陰剽諸史《西南夷傳》,而小變其文。
惟所記金馬碧雞事,稱阿育王有三子爭逐一金馬,季子名至德,逐至滇池東山獲
之,即名其山曰金馬。長子名福邦,續至滇池之西山,忽見碧鳳,即名其山曰碧
雞。所謂金馬、碧雞之神,即是二子。其說荒誕,與史傳尤異。文句亦多不雅馴,
殆出贗托。況書中明言:“宋興以北有大敵,不暇遠略。使傳往來,不通中國。”
何以度宗式微之時,轉奉其正朔?然則非惟道宗時代恍惚難憑,即其人之有無且
不可遽信矣。卷首有楊慎點校字,其即慎所依託而故謬其文以疑後人歟?
△《異域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篇首胡惟庸序曰:“《臝蟲錄》者,予自吳元年丁未,出鎮
江陵,有處士周致中者,前元之知院也,持是錄獻於軍門。”則此書初名《臝蟲
錄》,為周致中所作。又開濟跋曰:“是書吾兄得之於青宮,乃國初之故物。今
吾兄重編,更其名曰《異域志》。”則此書名《異域志》乃開濟之兄所更定。然
考明太祖於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建國號曰吳。丁未當稱“吳三年”,不得稱
“元年”。又濟跋題“壬午長至”,為惠帝建文四年。其時濟被誅已久,不應作
跋。疑皆出於依託也。其書中雜論諸國風俗物產土地,語甚簡略,頗與金銑所刻
《異域圖志》相似,無足採錄。
△《異域圖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後有明廣信府知府金銑序,謂宋亦有應天府,疑是宋書。然
書中載明初封元梁王子於耽羅,則為明人所作無疑。其書摭拾諸史及諸小說而成,
頗多疏舛。如占城役屬於安南,乃雲安南為“占城役屬”,殊不足據。其他敘述,
亦太寥寥。
△《百夷傳》·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錢古訓撰。古訓,餘姚人。洪武甲戌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政。百夷即
麓川平緬宣慰司。(案:百夷即今玀夷,譯語對音,故無定字。)洪武二十九年,
其酋思侖發訴與緬人構兵。古訓時為行人,與其同官桂陽李思聰奉詔往諭,侖發
等聽命而還。因述其山川、人物、風俗、道路,為書以進。古訓旋以勞擢湖廣參
政。請澤州楊砥序之。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以此書為李思聰作。今據砥序及夏
原吉後序,則實古訓所作。虞稷偶失考也。
△《南夷書》·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張洪撰。洪字宗海,常熟人。洪熙初召入翰林,官修撰。是編乃永樂四年
緬甸宣慰使那羅塔劫殺孟養,宣慰使刁查及思欒發而據其地。洪時為行人,齎敕
往諭。因採摭見聞,記其梗概。所載洪武初至永樂四年平定雲南各土司事,皆略
而不詳。其於雲南郡建置始末,亦未能明晰。如南詔為蒙氏改鄯闡府,歷鄭、趙、
楊三姓,始至大理段氏。孟養、麓川,各有土司,書中皆遺之。唯載梁王拒守,
及楊苴乘隙竊發諸事,稍足與史參考耳。書中“瀾滄江”作“蘭滄江”,“思欒
發”作“思鸞發”,與史互異。蓋亦譯語對音之故也。
△《西洋番國志》·(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鞏珍撰。珍,應天人。其仕履始末未詳。永樂中,敕遣太監鄭和等出使西
洋。宣宗嗣位,復命和及王景宏等往海外,遍諭諸番。時珍從事總制之幕,往還
三年。所歷諸番曰占城,曰爪哇,曰暹羅,曰舊港,曰啞嚕,曰滿剌加,曰蘇門
答剌,曰那姑兒,曰黎代,曰喃勃里,曰溜山,曰榜葛剌,曰鍚蘭山,曰小葛蘭,
曰阿枝,曰古里,曰祖法兒,曰忽魯謨廝,曰阿丹,曰天方,凡二十國。於其風
土人物,詢諸通事,轉譯漢語,覼縷畢記,至宣德九年編成。所記與《明史·外
國傳》大概相同,疑史採用此書也。
△《瀛涯勝覽》·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馬觀撰。觀不知何許人。書中多記鄭和出使時事,則作於永樂以後也。所
記海外諸番曰占城,曰爪哇,曰舊港國,曰暹羅,曰滿剌加,曰啞魯國,曰蘇門
答剌,曰那孤兒,曰黎代,曰喃勃里,曰鍚蘭,曰小葛蘭,曰阿枝,曰古俚,曰
溜山,曰祖法兒,曰阿丹國,曰榜葛剌國,曰忽魯謨廝國,凡十九國,而為篇十
八。其那孤兒國附見蘇門答剌後,以其微也。各載其疆域、道里、風俗、物產,
亦略及沿革。大抵與史傳相出入。
△《朝鮮雜誌》·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明董越撰。越有《朝鮮賦》,已著錄。是書繁碎無體例。以越所撰
《朝鮮賦》校之,皆賦中越所自注。蓋好事者抄出別行,偽立名目,非越又有此
書也。
△《海槎餘錄》·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顧<山介>撰。<山介>字彙堂,吳縣人。官至南安府知府,是編乃其官儋州時所
著。凡風土、物產悉隨筆記之,共四十餘則,皆地誌所已具。惟處置叛黎一節,
敘述頗詳,為《蠻司合志》所未及雲。
△《日本考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薛俊撰。俊,定海人。嘉靖二年,日本國使宗設來貢,抵寧波。未幾,宋
素卿等亦至。互爭真偽,自相殘殺。所過州縣,大肆焚掠。浙江瀕海之地,人民
苦之。俊因纂輯是書,大略言防禦之事為多,而國土、風俗亦類入焉。然見聞未
廣,所輯《沿革》、《疆域》二略,約舉梗概,掛漏頗多。屬國中兼及新羅、百
濟等國,不知新羅、百濟在宋時已為朝鮮所並,其時並無是國矣。又序世系但及
宋雍熙以前,而不載元以後國王名號,亦疏漏也。
△《日本圖纂》·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若曾有《鄭開陽雜著》,已著錄。此書乃其在胡宗憲幕府所作。
以坊行《日本考略》一書舛訛難據,因從奉化人購得南岙倭商秘圖,持以詢諸使
臣、降倭、通事、火長之屬,匯訂成編。前為圖三幅,附以論說。後載州郡、土
貢、道路、形勢、語言、什器、寇術,而儀制、詩表別為附錄。視若曾《萬裏海
防編》內所載較為詳密。其《針經圖說》,止載入貢故道,而間道便利皆隱而不
言。蓋恐海濱奸宄得通倭之路,有深意存焉。惟其言“明太祖洪武二年命趙秩往
諭其國”,《明史》載在洪武三年。又言“太宗十九年寇遼東,總兵劉江殲之於
望海堝”,《明史》載在永樂十七年,乃都督劉榮,非總兵劉江,均不相合。然
《明史》據《明實錄》及國史,不得有誤。殆是書傳聞未實也。
△《朝鮮圖說》·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先圖後考,次詳其世紀、都邑、山川、風俗、土產、道里、貢
式,而以宋鄭興裔奏議一篇附焉。蓋是時朝鮮亦被倭患,故因日本而及之。
△《琉球圖說》·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體例與《朝鮮圖說》相同,地里則但標其針路,末附宋鄭藻
《紀事》一篇。琉球奉明正朔,從無寇掠。殆以其國外偪於倭,內密邇於福建,
而為預防之計歟?
△《安南圖說》·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體例亦與《朝鮮圖說》同,但增《疆域》、《偽制》二門。
《疆域》寥寥數語,其《偽制》則紀黎、莫二姓事也。末附宋鄭竦《紀略》一篇。
若曾時距莫登庸事未遠,故籌畫邊防,並及安南。然相距既遙,所傳聞者略矣。
△《西洋朝貢典錄》·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黃省曾撰。省曾字勉之,吳縣人。嘉靖辛卯舉人。《明史·文苑傳》附見
《文徵明傳》中。是編紀西洋諸國朝貢之事,自占城以迄天方,為國二十有三。
國各一篇,篇各有論。凡道里遠近、風俗美惡、物產器用之殊、言語衣服之異,
靡不詳載。考《明史·外國傳》,其時通職貢者尚不盡於此錄。省曾止就內侍鄭
和所歷之國,編次成書,餘固未暇及也。末有二跋,一為東山居士孫允伽,一為
清常道人趙開美。允伽稱此書初未付梓,得其手稿錄之。開美謂其章法句法頗學
《山海經》,信為奇書。錢曾《讀書敏求記》亦載之。然其精華已采入正史,餘
亦無他異聞也。
△《夷俗記》·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蕭大亨撰。大亨號岳峰,泰安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是書專
紀韃靼風俗,分《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盜》、《聽訟》、
《葬埋》、《崇佛》、《待賓》、《尊師》、《耕獵》、《食用》、《帽衣》、
《敬上》、《禁忌》、《牧養》、《習尚》、《教戰》、《戰陣》、《貢市》二
十類。蓋大亨嘗為宣大總督,故錄其所聞如此。然殊多失實,不足徵信。惟順義
王互市之地,《明史》載大同於左衛北威遠堡邊外,宣府於萬全右衛張家口邊外,
山西於水泉營。而此書載大同互市有三堡:一曰守口堡,二曰得勝堡,三曰新平
堡,則大亨所親見,較史為詳雲。
△《朝鮮國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存惟《京都》、《風俗》、《山川》、《古都》、《古蹟》
五門。中稱“我康獻王”,知為朝鮮人作。引《明一統志》稱“大明”,知為作
於明時。又多稱王氏諸王為高麗王,知為明之中葉,李氏有國,改稱朝鮮之後也。
△《東夷圖說》·二卷,《嶺海異聞》·一卷、《續聞》·一卷(浙江吳玉
墀家藏本)
明蔡汝賢撰。汝賢字思齊,華亭人。隆慶戊辰進士。是編成於萬曆丙戌。所
紀皆東南海中諸國,殊多傳聞失實。如謂“琉球國人窅目深鼻,男去髭鬚,輯鳥
羽為冠,裝以珠玉赤毛”。今琉球貢使旅來,目所共睹,殊不如其所說。海西諸
國,統稱西洋,汝賢乃以西洋為國名,則更謬矣。至於《異聞》、《續聞》,尤
多荒誕不經。其圖像悉以意杜撰,亦毫無所據。
△《四川土夷考》·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譚希思撰。希思有《明大政纂要》,已著錄。是書乃希思在蜀時命布政使
官屬取全蜀土司、土府繪圖立說,裒為一編。刻於萬曆二十六年。首全圖,次各
土司、土府分圖。圖各有說,凡七十八篇。其中所列,多沿邊城堡守御名目,而
於土司境壤、山川形勢,概未之及,蓋專為防守之策而設。雖名為《土夷考》,
其實乃險隘圖也。所附之說,僅據州縣申冊,簡略頗甚,亦不足以備考核。
△《日本考》·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李言恭、都傑同撰。言恭字惟寅,岐陽武靖王文忠之裔,以萬曆二年襲封
臨淮侯。傑字彥輔,蔚州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方言恭督京營
戎政時,傑為右都御史。會倭患方劇,乃共摭所聞為此書。記其山川地理及世次
土風,而於字書譯語,臚載尤詳。後倭陷朝鮮,封貢議起,傑以力爭不合,徙南
京。而言恭子宗城卒為石星所薦,充正使往封。至釜山而倭情中變,易服逃歸,
被劾論戍。蓋徒恃紙上空言,宜其不能悉知情偽也。
△《鹹賓錄》·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羅曰褧撰。曰褧字尚之,江西人。是編刊於萬曆中。分列諸國之事,以東
西南北為分。欲夸明代聲教之遠,故曰“鹹賓”,其實多非朝貢之國。又敘事古
今糅雜,標題人地混淆,亦頗無體例。
△《別本坤輿外紀》·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舊本題國朝南懷仁撰。載吳震方《說鈴前集》中。案:懷仁《坤輿外紀》,
別有全本,已著於錄。此本摘錄其文,並刪其圖說,乃叢書之節本。猶明季坊刻
竄亂古書之陋習也。
△《西方要記》·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國朝西洋人利類思、安文思、南懷仁等撰。利類思、安文思皆以明末入中國,
南懷仁以順治十六年至京師。此書則康熙初年所述,凡二十條。專記西洋國土、
風俗、人物、土產及海程遠近,大抵意在誇大其教,故語多粉飾失實。
△《洱海叢談》·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釋同揆撰。同揆字輪庵,雲南大理府文殊寺僧也。是書紀滇南未入版圖
之初,引《隋書》西海阿育國王仲子封蒼洱之間,為南詔之始祖。其後世滅而復
興者有段氏、蒙氏、高氏,相承至明初,始皆內附。所載“觀音大士結茅郡中,
及唐永徽後現身七化”之語,皆近荒誕。以緇徒為地誌,自張其教,固所不免耳。
△《八紘譯史》·四卷、《紀餘》·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陸次雲撰。次雲有《湖壖雜記》,已著錄。是書專錄荒外諸國。古事皆
採摭史傳,復見不鮮。近事多據《瀛涯勝覽》、《職方外紀》諸書,亦多傳聞失
實。所記西域山川物產,其地自天威耆定,俱入版圖。如謂“高昌盛暑,人皆穴
處,鳥飛或為日氣所爍而墮”;謂“火焰山煙焰燭天”;謂“火蠶綿絮衣一襲,
止用一兩,稍多,熱不可耐”;謂“白疊子其實成繭,中有細絲”;謂“哈密四
味木其實如棗,以竹刀取之則甘,鐵刀取之則苦,木刀取之則酸,蘆刀取之則辛”;
謂“龜茲有山出泉,行數里入地,狀如醍醐,甚臭,人服之,齒落更生”。今由
嘉峪關南路至喀什噶爾,即經三國故地,安得有此事哉!即其他可知矣。後附
《譯史紀余》四卷:一為東海西海及異物;二為高麗、日本、占城、安南、琉球
之詩;三為外國錢文;四為西番、百譯、緬甸、暹羅四國之書。亦皆耳剽之談,
不為確據。如“人面魚食目”一條,此書作前朝使臣至日本事。《峒溪纖志》又
以為苗人進於初官是土者。一人之書而自相矛盾,是尚可為信史哉。
△《八紘荒史》·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陸次雲撰。次雲既撰《八紘譯史》,記其曾通中國者。因復摭小說稗官
所載荒渺之說,為此書。皆無稽之談也。書首題卷之一,則當不止此卷。而次雲
所刻雜著,前列總目,此書實止一卷。豈欲續輯而未成歟?
△《峒谿纖志》·三卷、《志餘》·一卷(大學士英廉家藏本)
國朝陸次雲撰。所記皆諸苗蠻種落風俗。前有題詞,稱諸書所載,同異攸殊。
余徵諸見聞,詳為考正。措詞雖簡,徵事彌該。上卷為《峒谿群言考正》,中卷
為《蠻獠志》,下卷為《滇中峒谿所產》。《志餘》一卷則皆蠻中歌謠,自吳淇
《粵風續》所采出者也。
△《安南紀游》·一卷(大學士英廉家藏本)
國朝潘鼎珪撰。鼎珪字子登,晉江人。是編成於康熙二十七年,乃鼎珪游廣
東時偶附海舶,遇風飄至其國,因紀其山川風土之大略。與諸書所記不甚相遠,
無他異聞。
△《海外紀事》·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釋大汕撰。大汕,廣東長壽寺僧。康熙乙亥春,大越國王阮福周聘往說
法,越歲而歸。因記其國之風土以及大洋往來所見聞。大越國者,其先世乃安南
贅婿,分藩割據,遂稱大越。卷前有阮福周序,題“丙子蒲月”,蓋康熙三十五
年也。
△《連陽八排風土記》·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來章撰。來章號禮山,本名灼然,以字行,襄城人。康熙乙卯舉人,
官連山縣知縣。是書即其康熙戊子在連山時所作。八排者,猺獠所居,以竹木
為砦柵,謂之排也。凡分《圖繪》、《形勢》、《風俗》、《言語》、《剿撫》、
《建置》、《約束》、《向化》八門,門為一卷。其目尚有第九卷,題曰《雜述》
上下,然有錄無書,豈為之而未成歟?中多自敘政績。其《向化》一門,紀所判
斷之案,各為標目。殆似傳奇,尤非體例。
△《中山傳信錄》·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徐葆光撰。葆光字澄齋,吳江人。康熙壬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康熙
五十七年,冊封琉球國世子尚貞為國王,以葆光為副使。歸時奏上是書。繪圖列
說,紀述頗詳。
△《楚南苗志》·六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國朝段汝霖撰。汝霖字時齋,號梅亭,漢陽人。由舉人歷官建寧府知府。是
書乃汝霖為湖南永綏同知時所作。前五卷皆載苗人種類、風俗、物產、言語、衣
服及歷朝控御撫治之法。末一卷附載猺人、土人及粵西六寨蠻,而六寨蠻尤為
簡略。以非楚所治故也。體例冗雜,敘述亦不甚雅馴。而得諸見聞,事皆質實。
惟前載星野,與苗蠻土人皆無所涉。未免沿地誌之陋格耳。
──右“地理類”外紀之屬,三十四部,八十三卷,內二部無卷數,皆附《存
目》。
△《古今游名山記》·十七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何釒堂撰。釒堂有《括蒼匯記》,已著錄。是書采史志文集所載遊覽之文,
以類編輯。首為《總錄》三篇,曰《勝記》,曰《名言》,曰《類考》。次記兩
京各省山川及古今遊人序記。
△《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慎蒙撰。蒙字山泉,歸安人。嘉靖癸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書以何
釒堂所作《古今游名山記》重複太甚,因刪汰繁冗,而增入《通志》及別集所載
記文凡十之四。視釒堂書頗為簡明。然文有加減,而事不增損,仍無資於考據。
其記文之末,各加評語,亦不出坊刻積習。自序稱其書名《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
而第一卷首又題作《游名山一覽記》,第二卷以後則題作《名山岩洞泉石古蹟》,
殊不畫一。蓋明代文士,往往急行其書,陸續付梓。至書成後始有定名,而已刊
者遂不復追改,故名目往往錯互,不獨此書為然也。
△《名山遊記》·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卻金傳》,已著錄。是編一曰《京口游山記》,分上
下二篇。一曰《游匡廬山記》,一曰《東遊記》,一曰《游二泉記》,一曰《游
鼓山記》,一曰《游石竹山記》,一曰《游九鯉湖記》,而附以《游溧陽彭氏園
記》。末有世懋跋一篇,蓋為鼓山以下三記作。後合刻諸記,仍以綴於末也。
△《名山注》·(無卷數,內府藏本)
明潘之恆撰。之恆有《黃海》,已著錄。是編首《江上山志》,次《蜀山志》,
次《淮上雜誌》,次《新安山水志》,次《越中山水志》,次《三吳雜誌》。或
載前人行紀、志傳、題詠,或自為序紀。其他名勝,漏略尚多,疑就其所遊歷者
述之。其書不分卷帙,前後亦無序跋。而“名山注”三字僅題於簽,似非完本也。
△《五嶽游草》·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王士性撰。士性字恆叔,臨海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南京鴻臚寺卿。事
跡附見《明史·王宗沐傳》。錢希言《犭會園》又稱臨海王中丞士性,未之詳也。
士性初令確山,游嵩岳。擢禮科給事中,游岱嶽、華岳、恆岳。及參粵藩,游衡
岳。此外游名山以十數,經歷者十州。游必有圖有詩,為圖若記七卷,詩三卷,
不盡於記與詩者為雜誌二卷。亦名《廣遊記》,統題曰《五嶽游草》,蓋舉其大
以該其餘也。《犭會園》稱“峨嵋山有老僧,性好游。自恨一生不得遍探名岳,
年又駸駸向暮,乃誓於來生了此夙願。臨化,謂其徒曰:‘吾今往台州臨海縣王
氏,托生為男。’計老僧化去之年月日時,即士性之甲子”云云。殆因有此書而
附會之,然亦緣士性癖嗜山水,故有是言矣。
△《廣志繹》·五卷、《雜誌》·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此書又於《五嶽游草》(《廣游紀》)以外,追繹舊聞,以補
未及者也。首為《方輿崖略》,次兩都,次諸省,附以《雜誌》。其《四夷輯》
一種,列目於《雜誌》之前。然有錄無書,注曰考訂嗣出,蓋未刊也。凡山川險
易、民風物產之類,巨細兼載,亦間附以論斷。蓋隨手記錄,以資談助。故其體
全類說部,未可盡據為考證也。
△《黔志》·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曹溶收入《學海類編》中。核其所載,即士性遊記中之一篇。
書賈摘出,別立此名以售欺者也。
△《豫志》·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亦其《五嶽游草》之一篇,曹溶摘入《學海類編》者也。
△《日畿訪勝錄》·二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姚士粦撰。士粦所輯《陸氏易解》,已著錄。此錄乃萬曆甲午士粦游京師
時,尋訪都城內外諸勝,因彙輯成編。然所載古蹟,實皆抄撮孫國敉《燕都遊覽
志》、蔣一葵《長安客話》諸書,別無異聞,不足資證據也。
△《天目遊記》·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黃汝亨撰。汝亨有《古奏議》,已著錄。是記乃汝亨與佛慧寺僧同游天目
山而作,敘是山景物頗詳。然記中敘月敘日,而不敘為何年,亦行文之偶疏也。
△《紀游稿》·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衡撰。衡字緱山,太倉人。萬曆辛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事跡附見
《明史·王錫爵傳》。是編乃所作遊記。凡泰山一首、香山三首、盤山一首、馬
鞍潭柘一首,雜記三首,蓋隨時摭拾付梓者。前有陳繼儒序,詞亦佻巧。
△《循滄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姚希孟撰。希孟字孟長,長洲人。萬曆己未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事跡
具《明史》本傳。是編乃所作遊記,以“循滄”名篇,蓋用宋袁粲語也。上卷十
三篇,皆游太湖洞庭所作。下卷十五篇,則平生所作南北遊記皆在焉。末為跋王
文恪《洞庭遊記》二篇,及跋徐弘祖《鹿門鴻寶冊》一篇。宏祖亦好游,故以類
附遊記後焉。其文體全沿gong6*安、竟陵之習,務以纖佻為工。甚至《游廣陵記》於
全篇散語之中,忽作儷偶一聯云:“洞天深處,別開翡翠之巢;笑語微聞,更掣
鴛鴦之鎖。”自古以來,有如是之文格乎?
△《山行雜記》·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宋彥撰。彥,華亭人。與趙宦光同時。嘗至京師,歷游玉泉、香山,因紀
其園亭剎寺岩壑之勝。蓋亦學《游城南記》諸書而作。然考據多疏,如中稱“玉
泉道上有《壯節祠碑》,稱崇安侯譚公而無其名,疑為靖難武臣戰死者”。案:
崇安侯譚淵,從成祖起兵,於夾河戰沒,子孫得世襲侯爵。當時如鄭曉、王世貞
所著書內,皆詳載其事,而彥不能知,亦殊昧於典故矣。
△《名山記》·四十八卷、《圖》·一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采進
本)
不著撰人名氏。蓋因何釒堂之書而增葺之。凡北直隸二卷,南直隸十卷,浙
江十卷,江西四卷,湖廣四卷,河南三卷,山東二卷,山西一卷,陝西一卷,福
建二卷,廣東二卷,廣西一卷,四川二卷,雲南一卷,貴州一卷,前為圖一卷,
略繪名勝之跡。末為《附錄》一卷,則荒怪之說,《神異經》、《十洲記》之類
也。所錄古人遊記十之三,明人遊記十之七。採摭頗富,而龐雜特甚。如酈道元
《水經注》、徐兢《高麗圖經》、張敦頤《六朝事跡》之類,皆割裂餖飣,改易
名目。至於孔稚圭《北山移文》、駱賓王《冒雨尋菊序》、宗忄稟《荊楚歲時記》、
周密《武林舊事》、楊衍之《洛陽伽藍記》、王觀《揚州芍藥譜》、張鎡《梅品》、
王世貞《題洛中九老圖》之類,闌入者不可殫述。不知其與名山何與!其圖首有
篆字題識曰:“崇禎六年春月,墨繪齋新摹。”則出自坊賈之手可知。胡維霖
《墨池浪語》乃云:《名山記》乃何濱岩所集,近復補入。景必窮幽,語必造奇。
仁智者豈能足跡遍天下,得此可以臥遊。所謂補入,蓋即此本。殆維霖未細閱其
書歟。
△《廣州遊覽小志》·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士禎有《古歡錄》,已著錄。士禎以康熙甲子十一月祭告南
海,以乙丑二月八日至四月一日歸。計留廣州五十一日,因而遊覽古蹟,作為此
志。凡光孝寺、六榕寺、五羊觀、海幢寺、海珠寺、越秀山、蒲澗寺、長壽寺、
南園三忠祠九處,皆會城內外地也。
△《天下名山記鈔》·(無卷數,內府藏本)
國朝吳秋士編。秋士字西湄,歙縣人。其書取何釒堂《游名山記》及王世貞
之《廣編》刪而錄之,無一字之考訂。
△《泰山紀勝》·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孔貞瑄撰。貞瑄有《大成樂律》,已著錄。是編乃其初官泰安教諭時紀
所遊歷而作也。大略仿《岱史》之舊,自萬仙樓以下共五十餘則,每景各敘其勝。
其餘諸山脈絡與岱宗相屬者,如尼山、防山、龜、蒙、鳧、繹之類亦鹹入紀載。
其捨身崖、社首、蒿里、封禪數條,持論頗不詭於正。然於封禪舊典,引據未
能詳洽。大抵議論多而考據少,其文格亦尚沿竟陵末派雲。
△《匡廬紀游》·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吳闡思撰。闡思字道賢,武進人。所記廬山名跡凡五十八條,詞頗簡潔。
然大抵以摹寫景物為長。
△《滇黔紀游》·二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陳鼎撰。鼎有《東林列傳》,已著錄。是編為其客游滇黔時所紀。上卷
紀黔,下卷紀滇,於山川佳勝,敘述頗為有致,而不免偶出鄙語。如紀貴州諸苗
曰:“男子之麗者,即古之潘安、宋朝有不及焉;女子之麗者,漢之飛燕、唐之
太真亦無能出其上矣。此種女子,欲購之者牛馬當以千計。男子皆不樂為龍陽君,
有犯之者輒zi6*殺。”又記楚雄、姚安、開化三郡曰:“余遍游三郡,別時各有遺
贈。土儀之盛,饋贐之豐,有多至百金者”云云,其言殊陋。又如記三塔寺黃華
老人石刻一事,黃華老人即金王庭筠,所作四詩刻石在山西汾州,故有“人道高
歡避暑宮”句。後李中陽始摹刻於點蒼山,王士禎《居易錄》載之甚詳。鼎乃以
為仙人之筆,則考證之疏,亦可概見矣。
△《玉山遺響》·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貞生撰。貞生號簣山,廬陵人。順治戊戌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
玉山在泰和仁善鄉,初名義山,又改匡山,土人稱子瑤山。貞生嘗游息其中。是
編首載所作詩;次載所題對聯;次載所作記;次為茅屋隨札,則山中之日記;次
為他人所作詩賦傳記。前有羅麗序,謂貞生所著文集尚未刊行,此其家居一載之
內,流連山水,隨筆記之,以示其意之所寓者。所錄雖皆詩文,而其體例在遊記、
地誌之間,故附之《地理類》焉。
△《蒼洱小記》·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畢曰澪撰。曰澪有《滇遊記》,已著錄。是編亦曰澪父忠告官雲
南布政司參議時,曰澪省覲至大理,紀其山川名勝而作。相傳靈鷲山即今點蒼
山,為釋伽佛修道處。賓川之雞足山即伽葉道場。故曰澪是書多引佛經為證據。
──右“地理類”遊記之屬,二十一部、一百二十三卷,內二部無卷數,皆附
《存目》。
△《南中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曰晉常璩撰。前有顧應祥序云:“此書附在《華陽國志》,近世無傳。
升菴楊太史謫居於滇,以其舊所藏本,手錄見示”云云。考隋以來《經籍》、
《藝文》諸志,皆無此書。宋李校正《華陽國志》,原序具存,亦不雲附
有此卷。且漢王恢攻南越在建元六年,張騫使大夏在元狩元年,此雲騫以白帝東
越攻南越,大行王恢救之。年月之先後既殊,事跡亦不知何據。又晉泰始七年分
益州置寧州,而此雲六年。牂柯郡下元鼎六年亦誤作元鼎二年,牴牾不一。楊慎
好撰偽書,此書當亦漢雜事秘辛之類也。
△《高麗記》·(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宋徐兢撰。案:兢別有《高麗圖經》四十卷,已著於錄。此本所載,
即從圖經中摘鈔而成,非兩書也。
△《記古滇說》·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宋張道宗撰。前有嘉靖己酉沐朝弼序,則稱道宗為元人。卷末題“鹹
淳元年春正月八日,滇民張道宗錄”。而書中又載元統二年立段信茁實為大理宣
慰使司事,顛倒牴牾,猝不可詰。其書大抵陰剽諸史《西南夷傳》,而小變其文。
惟所記金馬碧雞事,稱阿育王有三子爭逐一金馬,季子名至德,逐至滇池東山獲
之,即名其山曰金馬。長子名福邦,續至滇池之西山,忽見碧鳳,即名其山曰碧
雞。所謂金馬、碧雞之神,即是二子。其說荒誕,與史傳尤異。文句亦多不雅馴,
殆出贗托。況書中明言:“宋興以北有大敵,不暇遠略。使傳往來,不通中國。”
何以度宗式微之時,轉奉其正朔?然則非惟道宗時代恍惚難憑,即其人之有無且
不可遽信矣。卷首有楊慎點校字,其即慎所依託而故謬其文以疑後人歟?
△《異域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篇首胡惟庸序曰:“《臝蟲錄》者,予自吳元年丁未,出鎮
江陵,有處士周致中者,前元之知院也,持是錄獻於軍門。”則此書初名《臝蟲
錄》,為周致中所作。又開濟跋曰:“是書吾兄得之於青宮,乃國初之故物。今
吾兄重編,更其名曰《異域志》。”則此書名《異域志》乃開濟之兄所更定。然
考明太祖於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建國號曰吳。丁未當稱“吳三年”,不得稱
“元年”。又濟跋題“壬午長至”,為惠帝建文四年。其時濟被誅已久,不應作
跋。疑皆出於依託也。其書中雜論諸國風俗物產土地,語甚簡略,頗與金銑所刻
《異域圖志》相似,無足採錄。
△《異域圖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後有明廣信府知府金銑序,謂宋亦有應天府,疑是宋書。然
書中載明初封元梁王子於耽羅,則為明人所作無疑。其書摭拾諸史及諸小說而成,
頗多疏舛。如占城役屬於安南,乃雲安南為“占城役屬”,殊不足據。其他敘述,
亦太寥寥。
△《百夷傳》·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錢古訓撰。古訓,餘姚人。洪武甲戌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政。百夷即
麓川平緬宣慰司。(案:百夷即今玀夷,譯語對音,故無定字。)洪武二十九年,
其酋思侖發訴與緬人構兵。古訓時為行人,與其同官桂陽李思聰奉詔往諭,侖發
等聽命而還。因述其山川、人物、風俗、道路,為書以進。古訓旋以勞擢湖廣參
政。請澤州楊砥序之。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以此書為李思聰作。今據砥序及夏
原吉後序,則實古訓所作。虞稷偶失考也。
△《南夷書》·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張洪撰。洪字宗海,常熟人。洪熙初召入翰林,官修撰。是編乃永樂四年
緬甸宣慰使那羅塔劫殺孟養,宣慰使刁查及思欒發而據其地。洪時為行人,齎敕
往諭。因採摭見聞,記其梗概。所載洪武初至永樂四年平定雲南各土司事,皆略
而不詳。其於雲南郡建置始末,亦未能明晰。如南詔為蒙氏改鄯闡府,歷鄭、趙、
楊三姓,始至大理段氏。孟養、麓川,各有土司,書中皆遺之。唯載梁王拒守,
及楊苴乘隙竊發諸事,稍足與史參考耳。書中“瀾滄江”作“蘭滄江”,“思欒
發”作“思鸞發”,與史互異。蓋亦譯語對音之故也。
△《西洋番國志》·(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鞏珍撰。珍,應天人。其仕履始末未詳。永樂中,敕遣太監鄭和等出使西
洋。宣宗嗣位,復命和及王景宏等往海外,遍諭諸番。時珍從事總制之幕,往還
三年。所歷諸番曰占城,曰爪哇,曰暹羅,曰舊港,曰啞嚕,曰滿剌加,曰蘇門
答剌,曰那姑兒,曰黎代,曰喃勃里,曰溜山,曰榜葛剌,曰鍚蘭山,曰小葛蘭,
曰阿枝,曰古里,曰祖法兒,曰忽魯謨廝,曰阿丹,曰天方,凡二十國。於其風
土人物,詢諸通事,轉譯漢語,覼縷畢記,至宣德九年編成。所記與《明史·外
國傳》大概相同,疑史採用此書也。
△《瀛涯勝覽》·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馬觀撰。觀不知何許人。書中多記鄭和出使時事,則作於永樂以後也。所
記海外諸番曰占城,曰爪哇,曰舊港國,曰暹羅,曰滿剌加,曰啞魯國,曰蘇門
答剌,曰那孤兒,曰黎代,曰喃勃里,曰鍚蘭,曰小葛蘭,曰阿枝,曰古俚,曰
溜山,曰祖法兒,曰阿丹國,曰榜葛剌國,曰忽魯謨廝國,凡十九國,而為篇十
八。其那孤兒國附見蘇門答剌後,以其微也。各載其疆域、道里、風俗、物產,
亦略及沿革。大抵與史傳相出入。
△《朝鮮雜誌》·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明董越撰。越有《朝鮮賦》,已著錄。是書繁碎無體例。以越所撰
《朝鮮賦》校之,皆賦中越所自注。蓋好事者抄出別行,偽立名目,非越又有此
書也。
△《海槎餘錄》·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顧<山介>撰。<山介>字彙堂,吳縣人。官至南安府知府,是編乃其官儋州時所
著。凡風土、物產悉隨筆記之,共四十餘則,皆地誌所已具。惟處置叛黎一節,
敘述頗詳,為《蠻司合志》所未及雲。
△《日本考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薛俊撰。俊,定海人。嘉靖二年,日本國使宗設來貢,抵寧波。未幾,宋
素卿等亦至。互爭真偽,自相殘殺。所過州縣,大肆焚掠。浙江瀕海之地,人民
苦之。俊因纂輯是書,大略言防禦之事為多,而國土、風俗亦類入焉。然見聞未
廣,所輯《沿革》、《疆域》二略,約舉梗概,掛漏頗多。屬國中兼及新羅、百
濟等國,不知新羅、百濟在宋時已為朝鮮所並,其時並無是國矣。又序世系但及
宋雍熙以前,而不載元以後國王名號,亦疏漏也。
△《日本圖纂》·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若曾有《鄭開陽雜著》,已著錄。此書乃其在胡宗憲幕府所作。
以坊行《日本考略》一書舛訛難據,因從奉化人購得南岙倭商秘圖,持以詢諸使
臣、降倭、通事、火長之屬,匯訂成編。前為圖三幅,附以論說。後載州郡、土
貢、道路、形勢、語言、什器、寇術,而儀制、詩表別為附錄。視若曾《萬裏海
防編》內所載較為詳密。其《針經圖說》,止載入貢故道,而間道便利皆隱而不
言。蓋恐海濱奸宄得通倭之路,有深意存焉。惟其言“明太祖洪武二年命趙秩往
諭其國”,《明史》載在洪武三年。又言“太宗十九年寇遼東,總兵劉江殲之於
望海堝”,《明史》載在永樂十七年,乃都督劉榮,非總兵劉江,均不相合。然
《明史》據《明實錄》及國史,不得有誤。殆是書傳聞未實也。
△《朝鮮圖說》·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先圖後考,次詳其世紀、都邑、山川、風俗、土產、道里、貢
式,而以宋鄭興裔奏議一篇附焉。蓋是時朝鮮亦被倭患,故因日本而及之。
△《琉球圖說》·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體例與《朝鮮圖說》相同,地里則但標其針路,末附宋鄭藻
《紀事》一篇。琉球奉明正朔,從無寇掠。殆以其國外偪於倭,內密邇於福建,
而為預防之計歟?
△《安南圖說》·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體例亦與《朝鮮圖說》同,但增《疆域》、《偽制》二門。
《疆域》寥寥數語,其《偽制》則紀黎、莫二姓事也。末附宋鄭竦《紀略》一篇。
若曾時距莫登庸事未遠,故籌畫邊防,並及安南。然相距既遙,所傳聞者略矣。
△《西洋朝貢典錄》·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黃省曾撰。省曾字勉之,吳縣人。嘉靖辛卯舉人。《明史·文苑傳》附見
《文徵明傳》中。是編紀西洋諸國朝貢之事,自占城以迄天方,為國二十有三。
國各一篇,篇各有論。凡道里遠近、風俗美惡、物產器用之殊、言語衣服之異,
靡不詳載。考《明史·外國傳》,其時通職貢者尚不盡於此錄。省曾止就內侍鄭
和所歷之國,編次成書,餘固未暇及也。末有二跋,一為東山居士孫允伽,一為
清常道人趙開美。允伽稱此書初未付梓,得其手稿錄之。開美謂其章法句法頗學
《山海經》,信為奇書。錢曾《讀書敏求記》亦載之。然其精華已采入正史,餘
亦無他異聞也。
△《夷俗記》·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蕭大亨撰。大亨號岳峰,泰安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是書專
紀韃靼風俗,分《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盜》、《聽訟》、
《葬埋》、《崇佛》、《待賓》、《尊師》、《耕獵》、《食用》、《帽衣》、
《敬上》、《禁忌》、《牧養》、《習尚》、《教戰》、《戰陣》、《貢市》二
十類。蓋大亨嘗為宣大總督,故錄其所聞如此。然殊多失實,不足徵信。惟順義
王互市之地,《明史》載大同於左衛北威遠堡邊外,宣府於萬全右衛張家口邊外,
山西於水泉營。而此書載大同互市有三堡:一曰守口堡,二曰得勝堡,三曰新平
堡,則大亨所親見,較史為詳雲。
△《朝鮮國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存惟《京都》、《風俗》、《山川》、《古都》、《古蹟》
五門。中稱“我康獻王”,知為朝鮮人作。引《明一統志》稱“大明”,知為作
於明時。又多稱王氏諸王為高麗王,知為明之中葉,李氏有國,改稱朝鮮之後也。
△《東夷圖說》·二卷,《嶺海異聞》·一卷、《續聞》·一卷(浙江吳玉
墀家藏本)
明蔡汝賢撰。汝賢字思齊,華亭人。隆慶戊辰進士。是編成於萬曆丙戌。所
紀皆東南海中諸國,殊多傳聞失實。如謂“琉球國人窅目深鼻,男去髭鬚,輯鳥
羽為冠,裝以珠玉赤毛”。今琉球貢使旅來,目所共睹,殊不如其所說。海西諸
國,統稱西洋,汝賢乃以西洋為國名,則更謬矣。至於《異聞》、《續聞》,尤
多荒誕不經。其圖像悉以意杜撰,亦毫無所據。
△《四川土夷考》·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譚希思撰。希思有《明大政纂要》,已著錄。是書乃希思在蜀時命布政使
官屬取全蜀土司、土府繪圖立說,裒為一編。刻於萬曆二十六年。首全圖,次各
土司、土府分圖。圖各有說,凡七十八篇。其中所列,多沿邊城堡守御名目,而
於土司境壤、山川形勢,概未之及,蓋專為防守之策而設。雖名為《土夷考》,
其實乃險隘圖也。所附之說,僅據州縣申冊,簡略頗甚,亦不足以備考核。
△《日本考》·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李言恭、都傑同撰。言恭字惟寅,岐陽武靖王文忠之裔,以萬曆二年襲封
臨淮侯。傑字彥輔,蔚州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方言恭督京營
戎政時,傑為右都御史。會倭患方劇,乃共摭所聞為此書。記其山川地理及世次
土風,而於字書譯語,臚載尤詳。後倭陷朝鮮,封貢議起,傑以力爭不合,徙南
京。而言恭子宗城卒為石星所薦,充正使往封。至釜山而倭情中變,易服逃歸,
被劾論戍。蓋徒恃紙上空言,宜其不能悉知情偽也。
△《鹹賓錄》·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羅曰褧撰。曰褧字尚之,江西人。是編刊於萬曆中。分列諸國之事,以東
西南北為分。欲夸明代聲教之遠,故曰“鹹賓”,其實多非朝貢之國。又敘事古
今糅雜,標題人地混淆,亦頗無體例。
△《別本坤輿外紀》·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舊本題國朝南懷仁撰。載吳震方《說鈴前集》中。案:懷仁《坤輿外紀》,
別有全本,已著於錄。此本摘錄其文,並刪其圖說,乃叢書之節本。猶明季坊刻
竄亂古書之陋習也。
△《西方要記》·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國朝西洋人利類思、安文思、南懷仁等撰。利類思、安文思皆以明末入中國,
南懷仁以順治十六年至京師。此書則康熙初年所述,凡二十條。專記西洋國土、
風俗、人物、土產及海程遠近,大抵意在誇大其教,故語多粉飾失實。
△《洱海叢談》·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釋同揆撰。同揆字輪庵,雲南大理府文殊寺僧也。是書紀滇南未入版圖
之初,引《隋書》西海阿育國王仲子封蒼洱之間,為南詔之始祖。其後世滅而復
興者有段氏、蒙氏、高氏,相承至明初,始皆內附。所載“觀音大士結茅郡中,
及唐永徽後現身七化”之語,皆近荒誕。以緇徒為地誌,自張其教,固所不免耳。
△《八紘譯史》·四卷、《紀餘》·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陸次雲撰。次雲有《湖壖雜記》,已著錄。是書專錄荒外諸國。古事皆
採摭史傳,復見不鮮。近事多據《瀛涯勝覽》、《職方外紀》諸書,亦多傳聞失
實。所記西域山川物產,其地自天威耆定,俱入版圖。如謂“高昌盛暑,人皆穴
處,鳥飛或為日氣所爍而墮”;謂“火焰山煙焰燭天”;謂“火蠶綿絮衣一襲,
止用一兩,稍多,熱不可耐”;謂“白疊子其實成繭,中有細絲”;謂“哈密四
味木其實如棗,以竹刀取之則甘,鐵刀取之則苦,木刀取之則酸,蘆刀取之則辛”;
謂“龜茲有山出泉,行數里入地,狀如醍醐,甚臭,人服之,齒落更生”。今由
嘉峪關南路至喀什噶爾,即經三國故地,安得有此事哉!即其他可知矣。後附
《譯史紀余》四卷:一為東海西海及異物;二為高麗、日本、占城、安南、琉球
之詩;三為外國錢文;四為西番、百譯、緬甸、暹羅四國之書。亦皆耳剽之談,
不為確據。如“人面魚食目”一條,此書作前朝使臣至日本事。《峒溪纖志》又
以為苗人進於初官是土者。一人之書而自相矛盾,是尚可為信史哉。
△《八紘荒史》·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陸次雲撰。次雲既撰《八紘譯史》,記其曾通中國者。因復摭小說稗官
所載荒渺之說,為此書。皆無稽之談也。書首題卷之一,則當不止此卷。而次雲
所刻雜著,前列總目,此書實止一卷。豈欲續輯而未成歟?
△《峒谿纖志》·三卷、《志餘》·一卷(大學士英廉家藏本)
國朝陸次雲撰。所記皆諸苗蠻種落風俗。前有題詞,稱諸書所載,同異攸殊。
余徵諸見聞,詳為考正。措詞雖簡,徵事彌該。上卷為《峒谿群言考正》,中卷
為《蠻獠志》,下卷為《滇中峒谿所產》。《志餘》一卷則皆蠻中歌謠,自吳淇
《粵風續》所采出者也。
△《安南紀游》·一卷(大學士英廉家藏本)
國朝潘鼎珪撰。鼎珪字子登,晉江人。是編成於康熙二十七年,乃鼎珪游廣
東時偶附海舶,遇風飄至其國,因紀其山川風土之大略。與諸書所記不甚相遠,
無他異聞。
△《海外紀事》·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釋大汕撰。大汕,廣東長壽寺僧。康熙乙亥春,大越國王阮福周聘往說
法,越歲而歸。因記其國之風土以及大洋往來所見聞。大越國者,其先世乃安南
贅婿,分藩割據,遂稱大越。卷前有阮福周序,題“丙子蒲月”,蓋康熙三十五
年也。
△《連陽八排風土記》·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來章撰。來章號禮山,本名灼然,以字行,襄城人。康熙乙卯舉人,
官連山縣知縣。是書即其康熙戊子在連山時所作。八排者,猺獠所居,以竹木
為砦柵,謂之排也。凡分《圖繪》、《形勢》、《風俗》、《言語》、《剿撫》、
《建置》、《約束》、《向化》八門,門為一卷。其目尚有第九卷,題曰《雜述》
上下,然有錄無書,豈為之而未成歟?中多自敘政績。其《向化》一門,紀所判
斷之案,各為標目。殆似傳奇,尤非體例。
△《中山傳信錄》·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徐葆光撰。葆光字澄齋,吳江人。康熙壬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康熙
五十七年,冊封琉球國世子尚貞為國王,以葆光為副使。歸時奏上是書。繪圖列
說,紀述頗詳。
△《楚南苗志》·六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國朝段汝霖撰。汝霖字時齋,號梅亭,漢陽人。由舉人歷官建寧府知府。是
書乃汝霖為湖南永綏同知時所作。前五卷皆載苗人種類、風俗、物產、言語、衣
服及歷朝控御撫治之法。末一卷附載猺人、土人及粵西六寨蠻,而六寨蠻尤為
簡略。以非楚所治故也。體例冗雜,敘述亦不甚雅馴。而得諸見聞,事皆質實。
惟前載星野,與苗蠻土人皆無所涉。未免沿地誌之陋格耳。
──右“地理類”外紀之屬,三十四部,八十三卷,內二部無卷數,皆附《存
目》。
0
猜你喜歡
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
《史記》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卷六 杜讒邪第二十三(凡七章)
《貞觀政要》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前代神思第二十六
《文心雕龍》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卷一百五之三 志第三
《魏書》 ◎天象一之三 太祖皇始元年37章 攻戰
《百戰奇略》【原文】凡戰,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
《新五代史》 奚,本匈奴之別種。當唐之末,居陰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六
《宋史》 ◎河渠三 ○黃河下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明史》 ○尹昌隆 耿通(陳諤) 戴綸事上敬謹,待下寬仁
《菜根譚》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隋書》 ◎經籍三 子 《晏子春秋卷二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新唐書》 ◎沙陀 沙陀,西突厥別部處第三十二回杜少卿平居豪舉 婁煥文臨去遺言
《儒林外史》&n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
《宋史》 ◎禮二十二(賓禮四) ○錄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宋史》 ○石守信(子保興 保吉 孫元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
《元史》 ○馬祖常 馬祖常,字伯庸,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晉書》 ◎桓彝(子云 雲弟豁 豁子石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卷一百七十五 志第一百二十八
《宋史》 ◎食貨上三(布帛 和糴 漕運卷三十 志第二十
《宋書》 ◎五行一 昔八卦兆而天人之卷四(二十三則)
《容齋隨筆》 ○張浮休書 張芸叟與石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