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楷書《膽巴碑》
作者:趙孟頫 書體:楷書
《膽巴碑》,全稱《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又稱《帝師膽巴碑》等。紙本,墨跡,趙孟頫撰文並書,書於元延佑三年(1316)。原卷縱
此卷是趙孟頫奉元仁宗皇帝敕命,為龍興寺撰寫的碑文,敘述元朝帝師膽巴的功德事跡。據《元史》卷二0二《釋老傳》及本文記載,膽巴,一名功嘉葛剌思,是西番突甘斯旦麻人,童子時出家。至元七年(1270),他隨帝師巴思八來到中國,曾在五台山建立道場。成宗時曾受命祭祀摩訶伽剌神,獲得應驗。元貞元年(1295),他在龍興寺期間上書皇太后,奉仁宗皇帝為龍興寺大功德主,其時仁宗尚未被立為太子。膽巴命寺內僧眾“曰講《妙法蓮華經》,孰復相代,無有已時。用召集神靈,擁護聖躬,受無量福”。雖然膽巴於成宗大德七年(1303)即圓寂,但至武宗即位,立其弟仁宗為皇太子後,仁宗為報答龍興寺多年禱祝之功,將舊宅田五十頃賜給龍興寺為產業。至仁宗登基後,又追謚膽巴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皇慶元年(1312),仁宗曾敕命趙孟頫撰文並書,刻碑於大都某寺中。至延佑三年(1316),又應龍興寺僧之請,復敕趙孟頫為文並書,刻石於真定路龍興寺中。本文就是趙孟頫第二次為膽巴所作的碑文。
《清河書畫舫》卷四“吳道玄”云:“趙子昂楷書《膽巴帝師碑》卷,真跡,上上。筆意略同《玄妙觀》,二碑皆出李泰和家法,古勁絕倫,品屬第一。”楊峴跋云:“吳興書此碑時年已六十有三,用筆猶饒風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強者矯矯然,令人見之氣增一倍。”
原 文
【篆額】
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碑
【正文】
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
集賢學士、資德大夫、臣趙孟頫奉敕撰並書篆。
皇帝即位之元年,有詔金剛上師膽巴,賜謚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敕臣孟頫為文並書,刻石大都□□寺。五年,真定路龍興寺僧迭凡八奏,師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復敕臣孟頫為文並書。
臣孟頫預議賜謚,“大覺”以言乎師之體,“普慈”以言乎師之用,“廣照”以言慧光之所照臨,“無上”以言為帝者師。即奏,有旨:“於義甚當。”
謹按,師所生之地曰突甘斯旦麻,童子出家,事聖師綽理哲哇為弟子,受名膽巴。梵言“膽巴”,華言“微妙”。先受密戒法,繼游西天竺國,遍參高僧,受經、律、論。繇是深入法海,博採道要,顯密兩融,空實兼照,獨立三界,示眾標的。
至元七年,與帝師巴思八俱至中國。帝師者,乃聖師之昆弟子也。帝師告歸西番,以教門之事屬之於師,始於五台山建立道場,行秘密咒法,作諸佛事,祠祭摩訶迦剌。持戒甚嚴,晝夜不懈,屢彰神異,赫然流聞。自是德業隆盛,人天歸敬。武宗皇帝、皇伯晉王及今皇帝、皇太后皆從受戒法,下至諸王將相貴人,委重寶為施身,執弟子禮,不可勝紀。
龍興寺建於陏時,寺有金銅大悲菩薩像。五代時契丹入鎮州,縱火焚寺,像毀於火,周人取其銅以鑄錢。宋太祖伐河東,像已毀,為之嘆息。僧可傳言,寺有復興之讖。於是為降詔復造其像,高七十三尺,建大閣三重以覆之。旁翼之以兩樓,壯麗奇偉,世未有也。繇是龍興遂為河朔名寺。方營閣,有美木自五台山頰龍河流出,計其長短小大多寡之數,與閣材盡合,詔取以賜,僧惠演為之記。
師始來東土,寺講主僧宣微大師普整、雄辯大師永安等,即禮請師為首住持。元貞元年正月,師忽謂眾僧曰:“將有聖人興起山門。”即為梵書奏徽仁裕聖皇太后,奉今皇帝為大功德主,主其寺。復謂眾僧曰:“汝等繼今可日講《妙法蓮華經》,孰復相代,無有已時。用召集神靈,擁護聖躬,受無量福。香華果餌之費,皆度我私財。”且預言聖德有受命之苻。至大元年,東宮既建,以舊邸田五十頃賜寺為常住業。師之所言,至此皆驗。
大德七年,師在上都彌陁院入般涅盤,現五色寶光,獲舍利無數。
皇元一統天下,西蕃上師至中國不絕,操行謹嚴,具智慧神通,無如師者。臣孟頫為之頌曰:
師從無始劫,學道不退轉。十方諸如來,一一所受記。來世必成佛,住娑婆世界。演說無量義,身為帝王師。度脫一切眾,黃金為宮殿。七寶妙莊嚴,種種諸珍異。供養無不備,建立大道場。邪魔及外道,破滅無蹤跡。法力所護持,國土保全靜。皇帝皇太后,壽命等天地。王宮諸眷屬,下至於含生。歸依法力故,皆證佛菩提。成就眾善果,獲無量福德。臣作如是言,傳布於十方。下及未來世,讚嘆不可盡。
延佑三年□月立石。
譯 文
【正文】
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
集賢學士、資德大夫、臣趙孟頫奉敕撰並書篆。
仁宗皇帝登基後的皇慶元年(1312),下詔賜金剛上師膽巴諡號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當時曾敕命臣趙孟頫撰文並書碑,刻石於大都□□寺中。過了五年,真定路龍興寺僧人接連八次上奏,說帝師膽巴本住在龍興寺,請求在龍興寺中也立一碑。皇帝於是又敕命臣趙孟頫撰文並書此碑。
臣趙孟頫曾經參與商議為膽巴大師賜謚之事,以“大覺”表示大師的法體,以“普慈”表示大師的道行,以“廣照”表示大師的智慧之光普照天下,以“無上”表示大師曾為皇帝之師。上奏之後,聖旨說:“所論之義十分恰當。”
臣謹按,大師出生於突甘斯旦麻,他童子之時就出家為僧,師從聖師綽理哲哇為弟子,被名為膽巴。“膽巴”是梵語,中文意思就是“微妙”。大師先領受了密教的戒律,後來遊學於西天竺國,遍訪高僧,受經、律、論等學。從此深入法海,博採佛法之精要,將顯教和密教兩宗融匯於一爐,空實之論明了於心,特立於三界之中,成為眾生的楷模。
至元七年(1270),膽巴與帝師巴思八一同來到中國。帝師巴思八,是聖師綽理哲哇的大弟子。巴思八告請回歸西番時,將教門的事務託付給膽巴大師。從那時起,膽巴大師在五台山建立道場,行秘密咒法,做各種佛事,祭祀摩訶伽剌神。大師守持戒法很嚴,無論晝夜,皆不懈怠,屢屢得到神異的征像,傳聞天下。從此,他的道德和功業更加卓著,受到人神兩界共同的敬仰。武宗皇帝、皇伯晉王及當今皇帝、皇太后都師從他接受戒法,下至諸王、將相和貴人,捐獻寶物,捨身於佛,執弟子之禮的,可謂不計其數。
龍興寺始建於隋代,寺內原有一尊金銅大悲菩薩像。五代時,契丹入鎮州,縱火焚燒寺廟,佛像毀於大火,後周時,又取銅像之銅用以鑄錢。宋太祖趙匡胤征伐河東,銅像已毀,曾為之嘆息不已。當時有僧可儔說,相傳此寺有將要復興的讖語。於是宋太祖下詔重鑄佛像,其像高七十三尺,又在佛像外建三層大閣以覆蓋之,旁建兩座樓閣,非常壯麗雄偉,世間所未曾有。從此,龍興寺就成了河朔一帶的名寺。在建閣之初,曾有上好的木材從五台山頰龍河中流出,測算這些木材的長短大小以及數量,都與建閣所需的材料符合,於是宋太祖下詔搬取這些木材以賜給龍興寺。當時僧慧演曾撰文記載此事。
膽巴大師初到東方時,龍興寺講主僧宣微大師普整、雄辯大師永安等,就秉禮延請大師為該寺的第一住持。元貞元年(1295)正月,大師忽然對眾僧說:“即將有聖人出現復興本寺。”於是就以梵文上書奏徽仁裕聖皇太后,供奉當今皇帝仁宗為大功德主,主持此寺。大師又對眾僧說:“你們從今日起可以每日講《妙法蓮華經》,反覆相繼,不要中斷。以召集神靈,擁護聖主之體,承受無量的福澤。凡香花、果品之類供品所需的費用,都用我個人的財產。”大師並預言仁宗皇帝有登基的徵兆。後來,到至大元年(1308),仁宗被立為皇太子,將舊宅田五十頃賜給龍興寺作為固定產業。大師所說的話,至此都得到了應驗。
大德七年(1303),膽巴大師在上都彌陁院涅盤圓寂,呈現五色寶光,收穫舍利無數。
我大元王朝一統天下,西番上師來到中原的先後不斷,其中品德行為謹嚴、具有智慧神通的高僧,沒有比得上膽巴大師的了。臣趙孟頫因此作頌曰:
大師從鴻蒙之中而來,一心求學,絕不退縮。他在十方世界諸佛如來處,一一領受成佛的記別,來世必定成佛,住在婆娑世界。他演說佛法無盡的妙義,身為帝王之師,普度一切眾生脫離輪迴,住在黃金修建的宮殿。七種寶物修成這美妙莊嚴的佛地,各種奇珍難以描述。一切的供奉之物盡皆完備,這是一座雄偉的道場。邪魔和外道都被破滅,在這裡難尋蹤跡。無上的法力護持於此,使天下國土永保平安。皇帝和皇太后,如天地永恆,長生不老。王宮中的眷屬以及一切眾生,都因歸依於佛法之力,得以印證菩提的妙境。各種善果得以成就,無數的福德都能獲得。微臣說出這些言語,使之傳布於十方,直到未來世,頌美讚嘆,永不窮盡!
延佑三年(1316)□月立石。
此文選自 俞豐編著《經典碑帖釋文譯註》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6-11-22 12: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