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章太炎篆書千字文》
作者:章炳麟 書體:篆書
章太炎篆書千字文是章太炎先生晚年的書法作品,原稿藏於杭州名人紀念館。章太炎先生將千字文用篆書抄錄在四冊毛邊紙本上,每頁長二十五厘米、寬二十三厘米,共寫四個字,每字八厘米見方。
原稿扉頁有章夫人湯國黎女士題詞:“此篆書千字文為太炎先生手寫,當時擬令兒輩識字藏之。四十餘年屢擬影印而未果,余老矣,不知來者亦珍視此本否。一九六八年孟夏於整理手稿時誌之。國黎識於蘇州十年八十有六歲。”
後由沙孟海作序,上海書畫出版社1982年出版。沙孟海先生在序言中稱讚章太炎的篆書書法在篆學書苑中可稱為“一朵斗大的鮮花,是值得我們推崇與學習的”《章太炎篆書千字文》書法特點是桀驁奇古,他以小篆結合籀文,用筆剛勁,氣韻溫潤,瀟灑外拓,風格獨特。“所以他的書體自然近古,字形檏實,散發古趣。”沙孟海先生評曰:“太炎先生雖不輕信出土的古器物,但作篆運筆結體,與侯馬出土朱書盟詞,長沙、江陵出土楚墨書竹簡,壽縣出土楚銅器刻款,頗多暗合之處,證明其筆法自然近古”(沙孟海《千字文·前言》)。
《章太炎書千字文》是章太炎先生的篆書書法作品,章太炎的古文字學功夫精湛,因此,與一般書家比較,他的篆字以許慎《說文解字》為依據,點畫的增減,偏旁的去留,都很好講究,絕不苟著筆墨,寫小篆時又絕不夾入古文、籀文。太炎篆書的古趣渾厚,稚拙蒼雄,自有一般書家所不能及的深刻理由,因其所關在“學”也。
章太炎(1869-1936),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國小大師,國學大師,舊民主主義革命者。研究範圍涉及國小、歷史、哲學、政治、佛學、醫學等,著述甚豐。
章太炎書寫篆書《千字文》時為其晚年,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東三省淪陷,隨後,1932年,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將戰火延燒至上海,1933年,日軍南侵熱河,華北危急。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之時,章太炎於書齋中拍案而起,與馬相伯等愛國同仁呼籲抗戰,並積極為十九路軍等抗日力量提供後援。
此時撰寫《千字文》,亦有告誡兒孫不忘祖國歷史,珍惜祖國文字之意。章太炎曾表示:“夫國於天地,必有與立,所不與他國同者,歷史也,語言文字也,二者國之特性,不可失墜者也。”撰寫《千字文》,正是他“用國粹激勵種姓,增進愛國熱腸”思想的集中體現。
2018-6-28 14: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