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孫荊山墓表》
作者:于右任 書體:楷書
于右任《孫荊山墓表》墨拓 1934年12月作,碑文首題“長安孫荊山墓表”,年款“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原于右任撰並書。
2009年,陝西省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隊在位於西安市東郊灞橋區灞橋街道辦豁口村孫蔚如舊居院內發現於右任所書孫荊山墓表,為研究當地清末民初時期社會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孫荊山墓表為石灰岩質,首、座均佚,僅存碑身長1.9米、寬0.74米、厚0.2米。碑身周圍有框線,單線陰刻“回”紋及花卉紋,側面有橫向鑿紋。石碑上下端均有榫頭,上端榫頭長0.07米、寬0.2米、厚0.07米;下端榫頭長0.15米、寬0.18米、厚0.18米。碑陽陰刻碑文共七行、每行52字,記載了孫蔚如祖父孫荊山的生平及懿行。
該碑為孫蔚如率本家孫眾所立,原位於豁口村西孫家祖墳,“文革”期間祖墳被平,墓碑被運回村內。孫荊山墓表是灞橋地區現存少數民國時期墓碑之一,碑文為于右任所書,是以行、楷、草混同使用的書法佳作,實屬罕見、十分珍貴,為書法藝術的研究增添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陝西省文物局)
釋文:
長安孫公善述墓表,三原于右任撰並書
孫蔚如軍長與余昔共患難甚久,去歲以其祖及父表墓之文為請。余既為荊山公墓表矣。荊山公生三子,曰餘慶、曰善曾、曰善述。餘慶公與善曾皆讀書入邑庠。善述公則以家訓力田,生二子,長召棠,命之耕,次即蔚如軍長也。當蔚如加入陝西靖國軍時,家在敵區,公謂革命關係國家前途,勿以家為念。設有不虞,願舉家北徙,有決心如此者。蔚如服革命軍,歷任要職,則教以專心職守,努力報國。並謂民窮財盡之際,服公務者須以廉潔自矢。民十五年,西安被圍凡八閱月,蔚如隨楊虎城同志,堅決支持,故移家入城。城被圍久,居民餓死者相繼,其家中人亦食油渣。公既慮一家近十口食糧為難,並念全城十餘萬人度日之艱,憂煎益甚,遂致一病不起。時十五年八月廿日,享年五十有七。城圍解後,蔚如以關內人皆破產,乃從簡葬於村西祖塋癸山丁向。哀哉!當西安圍急時,城中人之慘苦情形,筆難盡述。而以西北大局之關係革命大業之待於完成,故分寸不能相讓。當時蔚如為重要軍官,而其家中困苦如此,其志堅而行廉,蓋可推知。而善述公竟於圍城中與被難人民兵士公作國殤,更可敬而可悲也。因敬為之表。
男:召棠、蔚如,侄:蔭棠、育棠,敬立石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2018-1-19 8: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