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隋唐>> 李邕楷書《靈岩寺碑頌並序》墨拓(9)正文

李邕楷書《靈岩寺碑頌並序》墨拓(9)

作者:李邕 書體:楷書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附錄:何紹基跋文:
李書石刻,惟《大照禪師碑》余未及見。所見者,若《戒壇銘》、《葉國重碑》、《娑羅樹碑》、《東林寺碑》皆翻刻,失其真。《李思訓碑》、《任令則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李秀碑》、《盧正道碑》、《靈岩寺碑》、《龍興寺額》各造妙境,而純任天機,渾脫充沛,則《法華寺碑》為最勝。去春在吳門韓履卿丈詒此宋拓本至濟南,付老僕陳芝重刻,神理難追,規模粗具矣。
《高僧傳》載曇翼構法華精舍事興碑悉合,唯翼逝後立碑山寺,會稽孔遷制文,不知北海曾及見否?此碑翻本疊出,無論筆勢全非,即文字,亦多肥改,如 “秦望山上”增“大唐”字與後題。唐開元復出,“括州”或作“栝州”,“十微”誤作“十徵”,“基”缺筆作“其一”,或誤不缺,“陳州邑吏隨國檀施”誤作“陳隨國施州邑吏檀”,“傴僂萎花”作“優曇異花”,“有耿投竿”作“有取扳竿”,“像光發福”下誤“接台壓龍”,首刻石人“東海伏靈芝”作“東海伏靈芝”,刻石皆訛舛,顛倒可笑,末題“開元二十三年十二月八日建”,按:新書本傳,開元二十三年起為括州刺史。立碑正在其時,金石錄輿地,此碑目俱不誤,翻本作十一年、十三年者皆謬也。《戒壇銘》開元三年立,《葉有道碑》開元五年建,皆題括州刺史,偽作顯然。《盧正道碑》以天寶元年二月立,尚題括州刺史,上距開元廿三年凡八年。
《靈岩寺碑》題天寶元年某月壬寅朔十五日,景臣考是十一月所立,銜書“靈昌郡太守”者,時初改州為郡,刺史為太守,靈昌郡太守,即滑州刺史,其年蓋由括州遷淄州,又遷滑州。舊書謂:“由遵化尉累轉括、淄、滑三州刺史,天寶初為汲郡、北海太守。”新書謂:“開元二十三年起為括州刺史,歷淄、滑二州刺史。上計京師出為汲郡、北海太守,天寶初年,李林甫忌之,因傅以罪。”敘次皆未翔實,此拓足正證諸碑之誤,兼糾二史之疏矣。 
近日,阮氏《兩浙金石志》、杜氏《越中金石志》皆從翻本錄入,杜志雲“法華寺唐大中時改為天衣寺,碑高八尺六寸,廣四尺,又引周錫珪跋雲,碑重立,殊陋惡,曾見舊拓三種,亦不知誰為真。”又引《萬曆紹興府志》雲,“寺後十峰,堂有李邕斷碑石”,按周氏所見,定皆翻本,十峰堂前斷石,或是原來妙斷耶。
北海書與魯公同時並驅,所撰書多方外之文,其剛烈不獲令終,亦略相侶。余於顏書手鉤《忠義堂帖》,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壇記》、《李元靖碑》,於李書見《北雲麾》原石全本於番禺潘氏,收宋拓《麓山寺碑》於杭州,搜得《靈岩寺碑》兩段於長清,見古拓《盧府君碑》於崇雨舲中丞處,今復得此帖,墨緣重疊,可雲厚幸。竊謂兩公書律,皆根矩篆分,淵源河北,絕不依傍山陰。余習書四十年,堅持此意,於兩公有微尚焉。苦臂腕孱弱,復多嗜少專,瞻望前哲,徒增嘆愧耳。
鹹豐己未正月道州蝯叟何紹基跋於濼源書院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全文

2017-2-13 1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