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宋朝>> 趙佶草書《千字文》正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作者:趙佶 書體:草書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描金雲龍箋 31.5×1172cm 宣和四年(1122年)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按每行注釋)

千字文

天地元黃,宇

宙洪荒。日月

盈昃,辰宿列

張。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閏

余成歲,律呂

調陽。雲騰致

雨,露結為霜。金

生麗水,玉出昆

崗。劍號

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

柰,菜重芥姜。

海鹹河淡,鱗

潛羽翔。龍師

火帝,

鳥官人皇。始

文制字,乃服衣

裳。推位遜國,

有虞陶唐。吊

民伐罪,周發商

湯。坐朝問道,垂

拱平章。愛育

黎首,臣伏戎羌。

遐邇壹體,

率賓歸王。鳴

鳳在竹,白駒

食場。化被草

木,賴及萬方。蓋

此身發,四大五

常。恭惟鞠養, ·

豈敢毀傷。女慕

清絮,男效才

良。知過必改,得

能莫忘。罔談

彼短,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器

欲難量。墨

悲絲染,詩讚

羔羊。景行

維賢,克念

作聖。德建名

立,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禍

因惡積,福

緣善慶。尺璧

非寶,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日嚴

與欽。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臨深

履薄,夙興溫清。 ·

似蘭斯馨,如松

之盛。川流不息,淵

澄取映。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慎終

宜令。榮業所基,

藉甚無竟。學

優登仕,攝職 ·

從政。存以甘棠,去

而(脫「益」王詠。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上和下

睦,夫唱婦隨。外受

傅訓,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猶子比兒。

孔慷兄弟,同氣

連枝。交友投分,切

磨箴規。仁慈隱

惻,造次弗離。節

義廉退,顛沛

匪虧。性諍情逸,

心動神疲。守真

志滿,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好爵自

縻『都邑華夏,東

西二京。背芒面

洛,浮渭據涇。宮殿

盤欝,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晝彩

仙靈。丙舍傍啟,甲

帳對楹。肆筵設席,

鼓瑟吹絲。升階納陛,

弁轉疑星。右通廣

內,左違承明。既集

墳典,亦聚群英。杜

藁鍾隸。漆會經

壁。府羅將相,路俠(脫「槐」字)

卿。戶封八縣,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驅轂

振纓。世祿侈富,車

駕肥輕。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皤溪

伊尹,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徽

旦孰營。桓公輔

合,濟弱扶傾。綺

回漢惠,說感武丁。

俊義密勿,多士窘

寧。晉楚更霸,趙

魏困橫。假途

滅號,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韓

弊煩刑。起剪頗

牧,用軍最精。宣

威沙漠,馳譽

丹青。九州禹跡,

百郡秦並。

岳宗泰岱,禪主雲

亭。雁門紫塞,鷄

田赤城。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曠遠

綿遝,岩岫杳冥。

治本於農,務茲

稼穡。傲載南畝,

我藝黍稷,稅熟

貢新,勸賞黜陟。

孟軻(脫「敦」字)素,史魚秉

直。庶幾中庸,

勞謙謹勅。聆音察理,鑒貌辨色。貽

厥嘉猷,勉其

只植。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殆

辱近恥,林睪幸

即。兩疎見機,解

組誰逼。索居

閒處,沈默寂

寥。求古尋論,散

慮逍遙。欣奏

累遣,慼謝歡招。

渠荷的歷,園

莽抽條。枇杷

晚翠,梧桐

早凋。陳根委

翳,落葉飄颻。

游鵾獨運,凌

摩絳霄。躭

讀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輔攸畏,

屬耳

垣牆。具膳

滄飯,適口充

腸。飽鈇烹

串,飢厭

糟糠。親戚

故舊,老少

異糧。妾御

績紡,侍巾

帷房。紈扇圓

潔,銀燭煒

煌。晝眠夕寐,

藍筍象床。弦

歌酒宴,接杯

舉觴。矯手頓

足,悅豫且康。嫡

後嗣續,祭

祀蒸嘗。稽

顙再拜,悚懼

恐惶。牋(脫「牒」)簡要,

顧答審詳。骸

垢想浴,執熱

願涼。驢騾犢

特,駭躍超驤。

誅斬賊盜,捕

獲叛亡。布

射遼丸,嵇

琴阮嘯。恬筆

倫紙,釣巧任

釣。釋紛利俗,

並皆佳妙。

毛施淑姿,工嚬

研唉。年矢每催,

羲暉晃曜。旋

璣懸斡,

晦魄環照。指薪

修祜,永綏吉劭。

矩步引

領,俯仰廊廟。

束帶

矜莊,俳個瞻

了。孤陋寡聞,

愚蒙等誚。謂

語助者,焉哉

乎也。

宣和壬寅御書

趙佶草書《千字文》

略談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及其它(楊仁愷)

《千字文》是我國六朝以來盛行最久的一種字書,用以教授學童,是讀書識字的啟蒙讀物。在《千字文》流行以前,早就有類似的字書出現過。東周時期,有《史籀篇》問世,通行於秦國的領域之內。秦始皇統一六國,有李斯的《蒼頡篇》、趙高的《爰歷篇》、胡毋敬的《博學篇》流傳全國各地。西漢之際,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揚雄的《訓纂篇》和史游的《急就篇》相繼流傳過,對每個時期幫助學童識字,推進文化的發展,起過一定的啟蒙作用。

歷代流傳的字書,到了後來,只剩下西漢史游的《急就篇》和六朝周興嗣的《千字文》兩種,而一千多年來,最具深遠影響的,惟獨周氏的《千字文》。作為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產物,《千字文》所反映的內容,必須存在忠君、孝親、甚麽節義的倫理道德觀念,但當它涉及到自然科學、人文歷史、日用器物諸內容時,雖然僅說到一些現象,確有它一定的樸素唯物史觀的認識,總算是沙裏淘金,多少有可取之處。還有另一種版本所謂的古千字文,雖不見刻本流傳,確有墨跡傳到今天,即所謂東晉王羲之所書《魏太尉鍾繇千字文右軍將軍王羲之奉勅書》,標題說是三國曹魏鍾繇編撰的,如果屬實,則南朝梁周興嗣的千文必然是出自抄襲。可是反覆推敲,經多方面考察,著作權應屬於周氏。然則鍾繇之名,為後人強行加在他頭上的。後人是誰,不便妄斷時代當在周代之後,至遲不得晚於唐末。就書法而論,已是五代時期的風貌,與《蘭亭敘》、《聖教序》書風相去甚遠。很難理解龍大淵之流竟將其收入《宣和書譜》之中,也許是根據原題簽有宋徽宗趙佶書而出此。此卷《千字文》流傳自北宋宣和年間歷經金昌明內府,再轉入南宋權相賈似道,明晉府,項元汴,清初梁清標迄於近代壯濤閣諸家遞藏,並載之著錄,對之鹹無薦議,殊乃咄咄怪事。我之所以在涉及到千文的問題上特地將傳為王氏一卷略加考辨,以備參酌,或非贅詞。

這卷《千字文》為北宋徽宗趙佶所書,書法屬於狂草一類。從一代帝王的角度來衡量作者,他無疑不能與其祖先趙光義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如果單就這卷草書進行評價,剖析它的藝術素養,在書法史上的作用,仍有它的現實意義。因此,就書法藝術的品評看來,趙佶草書《千字文》值得推薦給廣大讀者。它代表 一個作者的藝術成就以及時代的風貌,從而對研究我國狂草書法前後發展的脈 絡,窺測它演變的跡象,是十分必要的。

趙佶擅長書畫,獨具風貌,對後世起過相當重大的影響。在書法的藝術實踐,他早年曾一度學過同時人黃庭堅的字跡,隨後改學唐人薛稷、薛曜兄弟。通過對薛氏兄弟書法的臨習,心摹手追,持之以恆,在他廿歲前後,真書即已形成一種“新”的面貌,後人不察,以為是創自趙佶本人,美其名日“瘦金體”或“瘦筋體”,貴則出自薛曜《夏日游石淙詩》,由於它斷了流傳已達四五百年,一旦由趙佶寫出,於是就顯得新穎了。行書則保存薛稷的前規,間架緊密,筆鋒遒勁,傳世的《方丘敕》和《蔡行敕》黑跡,就具有這種風骨。至於趙佶的草書,世不多見,從上海博物館所藏十四字題畫七絕兩句『掠水燕翎寒自縛,墮泥花片濕相重』的草書團扇,連同此卷考察,其法當出自張旭、懷素狂草一派,瘦勁挺拔,使轉奔放,不離規矩,與懷素更為接近些。此外,再也沒有看到他的草書流傳下來,也可以說是僅見的孤本。

趙佶與所有的書家一樣,也喜歡書寫《千字文》,他一生不知寫了多少卷, 流傳至今,僅存兩件。其一為瘦筋書本,現藏上海博物館,寫於崇寧三年(公元 1104年),時年二十二歲。卷後的“賜童貫”題字,當是他為那時正供奉明 金局的童貫所書。卷為朱絲欄,素箋本,字大寸許,每行十字,前後百行,書法 已基本定型,不過此時尚嫌瘦弱拘謹,不如晚年的肥潤剛韌,心手一致的好。此 卷草書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騰猿過樹,逸虬得水”;有的“或連或 絕,如花亂飛”;有的“若枯松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有的“如飛鳥出 林,驚蛇入草”……真是不一而足。此卷書於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 年作者恰好四十歲,已是他短短一生中的接近於晚年,正是其書法大成之時。他 這兩卷用真楷、狂草所書的千文,都是根據周興嗣的版本,中間為避諱改了幾個 字而外,概無差異,不見所謂魏鍾繇千文的蹤跡。

由於草書在書寫中的制約較大,因此,歷代書家在草書方面所作的建樹,除 王羲之父子和張旭、懷素諸人外,很少有自辟蹊徑,突破前規的,唐宋以來的草 書,儘管名家輩出,他們師法傳統, “非王即張”。至於章草的書寫,皆法皇象 《急就篇》,未聞有獨創新意之說,卻有畫虎類犬之譏。故我們對於草書的評 價,以應著重觀察作者運腕、使筆以及氣勢如何而定高下。所謂“草即縱心奔 放,復腕轉蹙,懸管聚鋒……起伏連卷,收攬吐納”,“或體雄而不可抑,或勢 逸而不可止,縱於狂逸,不違得寸進尺意。 ”此處所說的“縱心奔放”和“縱於 狂逸,不違得寸進尺意”,對草書來說,極為重要,是我們據以評論它的準則。 也正由於草書與楷書在書寫上不盡相同,“真以點畫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 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所以草書的書寫較難,求工尤難,其癥結所在,正在 於“使轉”這一點上面。

此卷草書《乾字文》,其所以可貴,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則,“使 轉”不違筆意,基本上達到了“縱心奔放”,所謂“『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的藝 術效果。有人以為這卷草書寫得如此精妙,懷疑它不是趙佶自運之作,有可能是 臨寫懷素之本。他們的根據認為此種草法出自懷素和尚,兼之宣和內府藏有懷素 《千字文》有四軸之多,完全有條件從事臨摹,我們以為這種懷疑不是毫無根據 的,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實際情形。可以肯定,趙佶草書出於懷素,不僅平時臨摹 過懷素的草書《千字文》,而且還臨過其它有關的草書帖。從時代風格上講,兩 宋的草書,大都師法張旭、懷素,不但名家黃庭堅、趙佶是如此,就是南宋的大 詩人陸游諸人,亦莫不如是。凡屬臨寫之本,不管其技巧如何精到和高超,一經 深入觀察,會多少流露出矜持、板滯的運筆痕跡。再說草書難摹,尤其是狂草更 是如此。此卷草書行筆飛動,全長數丈,一氣呵成,幾無敗筆可尋。值得提出留意的地方,卷中草書的字裏行間,夾了少數幾個行書字,如“伊尹”、“圓”、

“用”諸字書法。已露出薛稷的影響,與懷素的面貌迥然有別,倒是趙佶本人原 有的特色。明末孫承澤在所撰《庚子消夏錄》中,著錄此卷時,指出“徽宗千 文,書法懷素”,這裏用的“書法”兩字,意義相當明顯,是師法而非臨摹,不 好理解為“臨摹”之意。這一點,想必不會引起讀者對它有甚麽誤會的。

這卷筆翰飛舞的《千字文》,是寫在全長達三丈以上的整幅描金雲龍箋上 的。一幅長達三丈余的手工麻紙,今天看來,似乎不算是多麽新奇。可是,在八 百年前的北宋時期,已經製造出這樣長尺度的精美用紙,不能不使我們為之驚 訝。從紙的質量考察,主要原料以麻的成分為主,表面光滑而無簾紋,吸墨的效 果很好。造紙技術創始於我國西漢,即兩千多年前。文獻記載說是東漢蔡倫造紙 不足為據。我國考古學界在陝西省西安近郊灞橋折柳送別的地方,發掘出西漢時 期使用過的紙張,說明我國造紙技術歷史悠久,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使用材 料的精挑細選,根據使用性質的各種加工,都在不斷地改進中。北宋的造紙術已 相當發達,而此卷用紙,固然屬於特製一類,據專家推算,可能在江邊把船舶排 列成行,然後澆上紙漿使之均勻,自然乾燥而成。由於歷代收藏家對它倍加珍 惜,得以紙墨保持完整如新,給我們提供北宋造紙技術空前發達的寶貴資料。元末明初的曹仲明在他所著《格古要論》裏,有以下一段記載:“予嘗見宋徽廟御書千文,其首尾長五丈有奇,信乎匹紙三丈也”。《格古要論》中所說“五丈有奇”,當是“五”為“三”之誤,即指此卷而言。由此可知,就元明之際的人看 來,對這幅整張長三丈余的宋紙不能不感到驚奇。還值得我們珍視的,在這長達三丈有餘的描金雲龍箋上,那種精工的圖案,不是用的雕板印刷而是以能工巧匠 就紙面一筆一筆地描繪出來的。據實物原卷觀察,描金圖案的能工巧匠,就是宮中不知名畫師用尖毫畫筆蘸金粉描繪而成。從整體畫面的完整看,不可能分段拼 接,而是由一人自始至終一氣呵成,如此高頭長卷,如此繁縟的雲龍圖案,所花 的精力之巨大,可想而知!雲龍圖案的組織形式是這樣的:每組由四條龍和二十 四層雲紋組成,每組前後連綿不斷,顯得特別緊湊,表現出整體劃一的效果。盡 管圖案精工有餘,但毫無板滯之弊,這是北宋圖案裝飾承唐代之餘緒,從而有所 發揮的一個特點,在同一時期的《營造法式》和《博古圖》的—一些器物中,卻是 難於看到的,值得我們加以珍視!因此說,不僅趙氏狂草千文具有極其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有關的各項工藝,也幾乎是空前絕後的希世傑作!

一九六二年三月初稿一九九六年重修於盛京之沐雨樓中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


2017-3-8 12:58: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