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琚行書《識語並焦山題名》(2)
作者:吳琚 書體:行書
其他資料:
吳琚(活動於公元12世紀末期),字居父,號雲壑,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生卒年不詳。吳益(1124-1171)子,宋高宗吳皇后之侄。陳傅良(1137-1203)在太學時,琚執弟子禮,惜名畏議,不以皇室外戚自驕。頗受孝宗(1163-1188在位)賞識,常召以論詩作字。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歷尚書郎,慶元年間(1195-1200),官鎮安軍節度使,其後除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寧宗初年,知鄂州,再知慶元府。嘉泰二年(1202)位至少師,諡忠惠。本件皆署年款,可為其生平提供兩項繫年資料。其「主漕計總軍餉」於淮東,時孝宗淳熙十三年歲丙午(1186)。解組襄陽時光宗紹熙二年辛亥(1191)。孝宗崩逝,光宗(1188-1194在位)以疾不能執喪,共與趙如愚定策立寧宗。亦長於外交,出使金國,金人嘉其信義,稱其「南中使惟吳琚言可信。」(註1)目前存留作品,以淳熙末年(1174 -1198)至紹熙(1190-1194)初年為主。本件前後行書兩則,也分別屬於這段時期。
吳琚書法,自鍾繇(153-230)、王羲之(307-365)奠基,然後世評論,均謂其書法絕類米芾(1051-1107)。從存世書法所見,的確彷彿米芾,不分軒輊,甚至誤認為是米芾所書。董其昌(1555-1636)謂:“吳琚書自米南宮外一步不窺,京口北固山有天下第一江山牓書,即其筆也。始於都下見七言律詩一帖,不款姓名,但有雲壑居士印,偶閱經籍志,雲壑集吳琚撰,知為琚書。”(註2)是以張醜(1577-1643)又謂:“今世有米禮部書用雲壑印者,皆吳手筆,鑑家不可不知也。”(註3)案本院藏吳琚書《七言絕句》,無款有“雲壑居士”印,是以訂為吳琚,為存世唯一宋書軸裝。
北宋政和間,王彥輔(生卒年不詳)撰《麈史》“姓氏條”,即感嘆“譜牒不脩也久矣,晉東渡五胡亂中原,衣冠流離而致然也。”(註4)是以《識語》一則,有“三嘆”之意。《焦山題名》,案焦山江蘇省鎮江縣東江中,與金山對峙,二山皆名浮玉山。焦山又作譙山,為東漢末年處士譙先(光)避亂揚州隱居地,山因以名。嘉定《鎮江志》卷二十一,載有吳琚有《念奴嬌》一闕,為《題浮玉石山》(註5)當是此次遊蹤所記。 (王耀庭)
註1:生平資料參見脫脫等,《宋史》卷四六五,(臺北:商務印書館,景印百納本,1967),頁7。
註2:董其昌,《容臺別集》卷四,收錄於《容臺集》,《明代藝術家集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第四冊,頁1978-1979。
註3:張醜,《清河書畫舫》申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75),頁48上。
註4:王彥輔,《麈史》卷下,「姓氏」條,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75),第六編二冊,頁1。
註5:詞載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明倫出版社,1980),第四冊,頁2204。 文見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頁251-252。
【資料參考】台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