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永字八法”,你怎么看?
作者:不詳 書體:字典網
關於“永字八法”的創始眾說紛紜。有的將“永字八法”向前推到崔瑗,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因為當時還沒有典型的楷書。“唐代說”比較可信,張懷瓘說是張旭傳“永字八法”,到開元才總結出完整的“永字八法”,應該和《蘭亭序》首字“永”有關,但不是完全相關聯。“永字八法”上傳二王魏晉筆法,下開典型顏柳筆法。“永字八法”也不能概括全部筆畫,如“戈畫”。具體點畫的書寫是簡單的,難就難在藝術精神的把握。
神龍本《蘭亭序》永字
點為側,所謂“側”是指一種筆勢動作,是空中畫弧線側勢打在紙上,是一種空靈的迅速的瀟灑的動作,這是晉人筆法。我們現在比較常用的是唐人筆法,在紙上平拖動作複雜點畫結實。從一個點就能看出兩大審美體系。(傳)衛夫人《筆陣圖》上講:“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這句中“磕磕然”尤其傳神,我們可以想像成一種完整的動態過程:一個石頭並不大,但會在高峰的墜落過程中產生巨大的衝擊力,作用於下面的石頭,那是一種震懾人心的力量,不同於鳥兒翩然而下。
橫如勒,我理解為手拿韁繩突然把馬勒住的作用力,和馬的外彈的反作用力,欲行還拒。《筆陣圖》講:“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千里”,這是一種龐大的場面,要有氣象。二是“陣雲”,無定形無定質,雲是變化的且形狀不相同。橫畫寫的也要一波三折,有變化而不是枯柴。寫橫畫最好的可以說是柳公權,具有典範意義。最能變化的是黃庭堅,對橫畫進行誇張變化 。這就能看出來每個人的領悟不同,且動手表現能力更是不同。
以點、橫為例,“永字八法”帶給我們的,不能只是幾種點畫的書寫方法,而更多的是一種從點畫開始的藝術感悟。這種感悟沒有對錯,而在於誰更契合。寫一個點畫毫無感覺的時候,只能說是在寫字;知道筆法的時候,只能說是在學晉人學唐人;而我們的寫好字,是要在精神上首先寬達,要有心理感應且會轉化到紙上。美感與點畫契合併表達出來,從對“永字八法”的學術討論轉向藝術表現,這是非常難的。而只要當我們瞬間與之契合,是與書法有緣,需要的是心靈純淨,這又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