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書法欣賞>> 王鐸書法的三重境界(5)正文

王鐸書法的三重境界(5)

作者:不詳 書體:書法家

王鐸的詩稿墨跡直到嘉慶年間才被發現,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出版發行了《詩稿》。據王鐸自己說他的詩作應該在數萬首。今天我們從現存的黃道周選本《擬山園選集》中,可以讀到的有四千九百多首。王鐸的詩稿墨跡貫穿於他整個書法學習創作過程中,由於中年的顛沛流離,又集中於兩個時期比較多,一是崇禎朝的頭十年間(1628-1637年),二是晚年(1646-1653年),皆因生活比較穩定,可以創作的時間、精力比較充裕之故。

尤其是晚年的詩稿墨跡,已經進入化境,書出於無意乃佳。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我們考察他的詩稿墨跡發現,大約一頁紙寫三首左右的詩詞,如果以五千首算,大約在一千五百頁左右的遺存,但今天我們遍搜資料,出版的,拍賣的加在一起大約只有一百五十頁。其餘的詩稿以後會被發現嗎?這是王鐸書法留給我們的一個謎啊?

王鐸書法的三重境界

何震宇書法作品

我系統學習整理王鐸的書法數年,如果以王鐸書法的風格確立,風格完善,難度技巧,寫意到寫心的變化為一條主線劃分王鐸書法的學習,我把它分為三重境界:1,王鐸34-44歲左右書寫的作品,主要的代表作有《臨蘭亭並律詩帖》,《臨聖教序帖》,《南皮道士詩帖》等,這一時期的書法多有二王、米芾的痕跡,是王鐸書風的確立階段,我們今天學習臨摹這一時期的書作,可以了解王鐸書法的入門渠道,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2,44-54歲左右的作品,我把它看做王鐸書法的第二層境界,這一階段,王鐸最大的貢獻在於將二王風格的書法“拓而為大”,並經反覆的訓練在技巧和形式上達到一個高峰,這個階段有很多的大軸條幅和動輒八尺以上的手卷傳世,如前面提到的《贈張抱一行書詩卷》和《贈張抱一草書詩卷》;崇禎八年(1635年)所制《臨王羲之半念足下詩》、崇禎十四年(1641年)《贈湯若望詩冊》等,這一時期的作品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很好的繼承並發揚的晚明徐渭等人確立的浪漫主義的書風,同時在技法上盡善盡美,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3,王鐸54歲-61歲的作品,尤其是這一階段留下的大量詩稿墨跡,自然天成,我將它定義為學習王鐸書法的第三重境界。崇禎17年(1644年)的甲申之變,是當時知識分子所經歷的煉獄,這種“天崩地裂”的劇痛,完成了他們心靈的涅槃。王鐸身為貳臣,但詩作里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與亡國的切膚之痛。如“哀慟欲死偶然活,蓼莪篇廢惜我心”,“人間萬事只垂釣,眼裡一生未偃戈”等。這一時期的書作,大幅作品由於年高體衰,作品的衝擊力已經不如從前,但詩稿作品的渾然天成,老到精湛,從思想到內容的統一,顯然又是以前所不能達到的,我認為這個階段的詩稿作品最能代表王鐸的性情。也是學習王鐸書法中最難的。值得大家用心體悟。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