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隸書《楊淮表記》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東漢《楊淮表記》,全稱《司隸校尉楊淮表記》,東漢隸書摩崖石刻,熹平二年刻於褒科道崖壁。
《金石萃編》載:石高八丈三寸,寬二尺二寸,字共七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隸法圓勁遒逸。《涵真閣漢碑跋》稱:“字型與《石門頌》仿佛而疏盪過之。”傳世墨本以“黃卞玉”等字未損者為佳,考見《校碑隨筆》。
《楊淮表記》為漢著名摩崖刻石之一,原鐫刻在陝西褒城石門西壁,後遷入漢中市博物館,為《石門《楊淮表記》十三品》之一。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記”,亦稱“楊淮碑”。楊淮、楊弼兄弟是《石門頌》中司隸校尉楊孟文(楊渙)之孫。東漢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卞玉過石門,見《石門頌》,有感於楊氏祖孫業績,因作此表紀,故又稱《卞玉過石門頌表紀》。
《楊淮表記》為摩崖隸書,碑文7行,行25、26字不等,總計173字。該碑書法奇逸古雅,與《石門頌》相近。
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評此石云:“潤澤如玉,出於‘石門頌’,而又與石經《論語》近,但疏盪過之。”誠如康氏所言,“楊碑”最大的書法特色就是古奇縱逸,疏盪天成,後世之《爨龍顏》、《靈廟碑》大由所出,其字樸拙真率,巧奪天工,觀之則生迥出塵寰,飄然物外之感。但凡古隸,尚欠周正規矩,唯獨於此,天人合一,而古意存焉。日常臨寫,心摹手追,渾思度外,可矯帖學習氣之弊。
《楊淮表記》書法雄古遒勁,筆勢開張,用筆沉著紮實,結字參差古拙。其章法,因石勢而書,縱成列,橫不成行,字態因字立形,疏宕天成。如第六行“也”字,為此行末字,故形體較大,第七行“過、此、追、述”四字,波筆舒展,極盡開張之勢。石壁上部寬而五、六、七行行距遠,下部窄而行距密,渾然天成。若將此刻與《石門頌》、《開通褒斜道摩崖》等視為一組,與同時期山東曲阜一帶《史晨碑》、《孔彪碑》等廟堂碑相較,則見兩地迥異之地域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