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行書《蘜潭纂峨眉山紀游詩》(2)
作者:王鐸 書體:行書
(來自《中國書法全集-王鐸》(榮寶齋出版劉正成主編 高文龍文)
卷中五律十首,有四首見於《擬山園選 集》(臺灣學生書局》五律卷七,題作《纂峨嵋山紀有題》,分別為卷中之第一首、第二 首、第四首、第九首。第一首尾聯之“山 潮”,集中作“山樵”,第二首漏書頷聯十 字,據集中所載,應為“古厓多鐵瓦,漫士自 樟廬”。
詩題中的“蘜潭”,位於河南省南陽府東 部,在西峽與內鄉兩縣之間。從詩中的“何日 幽棲遂,山樵一結盟”,“學佛身將老,為儒 夢已虛”,“今憂非我事,覆載一閒人”等句 看,表現了王鐸甘心退隱的消極情緒,則最早 亦應為寄寓懷州以後所作。王鐸降清後,雖然 這種情緒亦時有表露,但王鐸除順治五年因段 姬病故而一度返里,在鄉居住半年又回北京而 外,至書寫此卷時,再未離開北京,更沒有到 過蘜潭,所以說,這十首五律,應作於寄寓懷 州以後至降清以前的這一段時間裡。
崇禎十六年三月,王鐸攜家人在江蘇之滸 墅關別離友人袁樞以後,鏇南下至吳、至越、 至楚。在楚地曾輾轉於漳水、黃岡、洞庭一 帶。同年秋季,回到鄉里孟津,因鄉里已經室 家無存,遂赴輝縣蘇門山下,投奔故友郭公 隆。在郭公隆處安頓下來後,隨即派次子無咎 及家丁數人赴江蘇桃源,將妻子馬氏靈柩遷 回,移葬於新鄉城東二里之水柳灣。從這些情 況分析,王鐸及家人一行在秋季返里時,不是 走的運河水路,也沒有再次經過江蘇桃源,而 是從湖北一帶逕自返回河南的。此卷詩題中的 “蘜潭”,就是王鐸此次返鄉的經由。
據卷中詩題“蘜潭纂《峨嵋山紀》,覽之 作十首”,可以知道,王鐸在蘜潭曾有纂 集《峨嵋山紀》的事情,當時讀了《峨嵋山 紀》的文章,觸動了自己的感想,遂有五律十 首之作。所以,這十首詩,不是王鐸親自登覽 峨嵋山的紀游之作,其中也沒有身臨其境般的 真實描寫,而只是一種意興的寄託,所謂“即 此披圖記,峨樓遠卜居”也。
第十首之後有題記“己丑十月”云云,卷 末又署款為“時年五十六”。“己丑”為順治 六年,王鐸時年五十八歲,如果考慮“己丑十 月”與“時年五十六”有一處為筆誤的話,則 “時年五十六”應為筆誤。因為王鐸此卷書於 三弟王鑨大隱齋,王鐸五十六歲時,王鑨尚在 江蘇崐山縣任上,調轉來北京任職正是順治六 年(己丑)夏月,與卷中的“己丑十月”才是 吻合的。
可是,雖然王鐸在書寫此卷時,自稱 是“多病荒耄”,將第六首書成第一首,第二 首又漏書一聯,但恐怕也不至於把自己的年齡 寫錯。所以,再一種解釋就是,“時年五十 六”正是王鐸的實際年齡。也就是說,王鐸的 誕生日在十一月份或十二月份。“己丑十月” 書此卷時,尚未滿五十七歲。
2018-9-24 16: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