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清朝>> 金農隸書《玉川子嗜茶帖》正文

金農隸書《玉川子嗜茶帖》

作者:金農 書體:隸書

金農隸書《玉川子嗜茶帖》

玉川子嗜茶帖 年代不詳 紙本 縱124.5厘米 橫50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金農愛茶,其書法中有幾件涉及到茶,其中浙江省博物館藏一幅隸書中堂,從中可見冬心先生對茶的見解:

玉川子嗜茶,見其所賦茶歌,劉松年畫此,所謂破屋數間,一婢赤腳舉扇向火。竹爐之湯未熟,長須之奴復負大瓢出汲。玉川子方倚案而坐,側耳松風,以候七碗之入口,而謂妙於畫者矣。茶未易烹也,予嘗見《茶經》、《水品》,又嘗受其法於高人,始知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見也。嗚呼,安得如玉川子者與之談斯事哉! 稽留山民金農。

金農的愛茶之心從作品中流露無遺,大約是看到劉松年所畫的《盧仝煮茶圖》有感而發 (金農曾臨摹過一幅宋人《玉川先生煎茶圖》,不知是否劉氏之作)。從金農所描述的廖廖數語中,破屋數間,玉川子靜坐候湯的形象生動地浮現了出來。金農筆鋒一轉,又談起烹茶之道來,“茶未易烹也”,的確是一句內行人的話,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曾論到: “其火,用炭,次用勁薪。其炭曾經燔炙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我們從金農作品中可知,他不僅研讀過《茶經》和《水品》(明徐獻忠著)而且還向烹茶專家學習過此道。因而,對看似容易的烹茶自有深刻的體會,決非附庸風雅,故作清高之詞。正因如此,金農對當時一些“烹茶”之道,一眼就能看穿其實質:“人之烹茶率皆漫浪, 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見也。”

冬心先生在作品中的一聲長嘆“嗚呼”,深感要找到一位像盧仝那樣精通此道的人來切磋茶藝,何其難也。其意似乎已經在“烹茶”之外了。

金農在59歲時還寫過《述茶》一軸,內容為:“采英于山,著經於羽;荈烈蔎芳,滌清神宇。”他還書寫過蘇東坡的茶詩:“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吾生服食耳,一飽萬想滅。頗笑玉川子,飢弄三百月,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一甌誰與同,門外無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