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壽民書法欣賞
作者:邊壽民 書體:行書
清朝有位畫家以擅畫蘆雁出名,他的畫作曾被雍正皇帝所收藏。他終生隱居、窮困潦倒、卻使金農自甘“傾倒”的人物,他精於詩文書畫,擅長花卉翎毛,高鳳翰將他比成當世“邊鸞”(唐代花鳥畫名家),他的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他就是——邊壽民。
邊壽民,江蘇山陽(今淮安)人。原名維祺,字壽民,以字行,更字頤公,號漸僧、葦間居士。關於邊壽民的身世,現存資料記載不多。從他的書畫中可以看出,他愛慕蘆和雁,嚮往的是寄居葦間,後來索性把自己的住處題名為“葦間書屋”,企求有一個清靜的環境,不願涉足紛爭的塵世,這無疑是對封建統治者的無聲反抗。由於他的才名,當時許多上層人物都去他的住處拜訪他,人稱“淮上一高士”。但他終日躬身於紙墨之中,而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污,這種精神在當時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而另一方面,他卻願與他的同行們親密交往。他在自己的蘆雁畫上,題有“相呼莫失”,“相呼莫飛去,高處易離群”的字句,把自己看作是“雁群”中的一員,生活在“雁群”之中,與它們同呼吸共命運,生怕“離群”,這不能不說是他世界觀中人民性的反映。這種思想無疑是進步的。。
邊壽民畫蘆雁,往往只是寥寥數筆,就勾畫出蘆雁的千姿百態,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給人以美的感受和啟迪。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藝術造詣,是與他創作態度的嚴謹和對藝術的刻意追求分不開的。每當秋天蘆花飛絮、雁聲鳴叫的時節,他就潛入蘆葦灘頭,早早晚晚地觀察揣摩蘆雁的神態。為了攀登藝術高峰,他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勞動。鄭板橋在《淮陰邊壽民蘆間書屋》中寫道:“邊生結屋類蝸殼,忽開一窗洞寥廓;數枝蘆荻撐煙霜,一水明霞靜樓閣。夜寒星斗垂微茫,西風入帳搖燭光;隔岸微聞寒犬吠,幾拈吟髭更漏長。”他棲身於“蝸殼”般的茅棚之中,全不顧“夜寒”“西風”“煙霜”的侵襲,完全忘記了夜已很深了。他反覆揣摩、領會,為的是“忽開”那寥廓的藝術天地,登上那色彩絢爛、光輝奪目的藝術樓閣。他在藝術的道路上這種孜孜以求的進取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邊壽民的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基本上與當時的揚州畫派相同。揚州畫派的畫家有“揚州八怪”之說,人們往往把邊壽民也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傳世作品有《蘆雁圖》冊、《蘆雁圖》軸。
邊壽民書法僅見於其諸多作品中的題識,從中可以窺見其用筆灑脫,飄逸自然,又獨樹一幟,後人完全可以通過辨別他的書法來判斷其作品的真實性。其作品上的題詩也非常精彩。
《沙洲蘆雁圖》局部 題記 西泠印社藏
圖片來自《中國書法》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