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書《正陽門關侯廟碑卷》
作者:董其昌 書體:行書
《正陽門關侯廟碑》卷,明,董其昌書,紙本,手卷,前段縱33.3厘米,橫412.7厘米,後段縱28.8厘米,橫175.3厘米,行書,130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正陽門廟者,祀漢前將軍關侯作也。侯廟祀徧天下,而稱正陽門者,為都城作也。侯名在百世,封號在累朝,而稱漢前將軍者侯者也。侯方崎嶇草澤中以一旅之微,卒能佐漢,扶將傾之鼎,催強破敵威震天下,可不謂雄哉!及艱危之際,矢死不回,以畢其所志。此其人與孔子所稱殺身成仁者豈有異也。古忠臣烈士,欲有立而中廢者,其未竟之志郁於生前,未嘗不赫赫於後世。矧侯之節,皎然與日月爭光者哉。余行天下,顧瞻廟庭,嘆蜀至今千三百年,事之廢興磨滅者不可勝數,獨侯之祠,荒邊夷徼,在所有之。而芸夫牧豎婦人女子,鹹奔走恐後,可謂盛已。都城自奠鼎以來,人物輻湊,綰四方之轂,凢有謀者必禱焉,曰吉,而後從事。中間銷沮奸謀,振發忠義以助成聖化者非細。嗚呼,為君子而謀有同易,筮拒不正之問無殊嚴卜,非盛德其疇能之。國朝受命宅中,百靈效軄,乃太微營室之間侯實居之,儼如環衛,蓋四方以京師為辰極,而京師以侯為指南,事神其可不恭,余少知鄉泩夢寐之中,累與侯遇,屬茲士大夫,謂籩逗有嚴而琓琰,未列懼無以歌頌遺烈垂之將來也,乃命予碑而銘之。
其詞曰:
桓桓關侯,天挺神武。金節若於,如羆如虎。逸氣千霄,英風絕侶。流連草昧,歸心漢緒。羽飛軼超,為帝禦侮。大夏顛隮,極力牚柱。靈鋒電耀,威容霞舉。勇摧七將,氣吞群旅。報曹詎盩,詈吳非忤。炳炳丹心,天高日午。惟期一戰,還都帝所。凶衺掃除,萬國安堵。方倚長城,遽停相杵。鬱郁遺魂,駭霆怒雨。豈其湮淪,草木朽腐。蒸哉文皇,鷹楊啔土。奠鼎幽燕,飛龍九五。郁屈觚稜,穹窿禁籞。侯呵護之,如棟斯礎。晻靄陰風,弓刀楚楚。森然環衛,雄蹕是扈。伏臘繽紛,有來士女。盛之湘之,阰蘭洲莽。卜以筳茅,如答枹鼓。子孝臣忠,弟友兄序。匪耳提之,凜面相語。義舉長信,奸謀遄沮。侯其冥庇,厥色宇矧。矧國熈恬,邊陲中盬。翳翳脛雪,有紛獯虜。侯甲皚皚,亦赭其馬。乘風奮揚,天兵鬼斧。尚截狐豕,披攘羯牯。永祚皇圖,為百神主。牲牷既疈,松桂翔舞。孔蓋低臨,霓裳紛下。敬勒銘辭,流芳終古。
卷上鈐“知制誥日講官”、“董其昌”印二方。收藏印鈐“商丘宋犖審定真跡”及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等印13方。
此卷為碑文與自識合裝而成。《正陽門關侯廟碑》為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冬日由焦竑撰寫,萬曆二十年(1592年)春董其昌返回京城時所書,時年38歲。
後自識一段:“此余為庶常時所書也。出春明二十四年,再召還朝,碑石且泐,字畫有漫者,蓋不勝摹拓之眾也。……觀舊書有感題,其昌。壬戌六月之朔,苑西畫禪室識。”“壬戌”為明天啟二年(1622年),董其昌作此自識時已是書碑文30年後之事,其時董氏已68歲。他自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離京,至天啟二年還京,恰值24年,故自題中有“出春明二十四年,再召還朝”句。“春明門”為唐代首都長安城東面三門之中門,後人即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
此卷前段《正陽門關侯廟碑》行中帶楷,字形端穩規整。38歲的董其昌正處於研習歷代諸體書法的階段,其書表現為用筆重實澀拙,鋒棱外露峭拔,顏、米諸體筆意明顯。而碑文後自識一段純用行書,體現了68歲的董氏行書趨於完美時期的特點,字勢精巧明快,爽朗秀媚,姿致平和,形成了自抒胸臆的獨特風格。從此卷上可以看出董氏書法風格前後期發展變化的特點。(撰稿人:傅紅展)
2019-6-23 21: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