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明朝>> 張弼行草《雜書卷》正文

張弼行草《雜書卷》

作者:張弼 書體:行草

張弼行草《雜書卷》

張弼行草《雜書卷》

張弼行草《雜書卷》

張弼行草《雜書卷》

張弼行草《雜書卷》

張弼行草《雜書卷》

張弼行草《雜書卷》

張弼行草雜書卷,紙本,縱29.8公分,橫578.2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

這卷書跡是六十一、二歲間,寫給好友司馬垔的信札與詩,筆法輕鬆自然,有"老大意轉拙"之趣。他用"野鶩"自擬,以別於朝廷中"館閣體"的唯美書風。

張弼明代書法家。字汝弼,號東海,晚稱東海翁。明松江府華亭縣人,家住郡城西門外谷陽橋西南。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授兵部主事,晉員外郎。因作《假髻篇》諷刺時貴,遭當權者忌恨,被排擠出京,任江西南安知府。南安地當贛粵要衝,亡命者聚山為盜,久為民害。到任後,先後捕滅。大庾嶺為客商貨物往來通道,當地人民從事運輸,賴以為生。後為廣東南雄豪霸侵奪,民眾失業貧困。張弼請準江西、廣東二藩司,予南雄、南安兩地民眾中分其利。嶺路狹隘險峻,難於行走,就將所得商稅,僱工拓寬路基,砌道,架橋,長達30里,嶺路暢通。荒年,開倉平糶,救濟民眾;時疫流行,延請名醫,為民治病。南安府所轄的南康縣,民俗好訟,則嚴懲首惡,殺其刁風;禁誣告,反冤獄。創立“射圃”,親自教民習武,以備盜寇;建社學,創書院,祀先賢,修郡志,以教化南安士民,習俗為之一變。告歸之日,老幼攀轅而送,為建祠塑像。歿後,葬於鳳凰山之陽。

詩文清健。尤工草書,取法張旭、懷素。往往酒酣興發,頃刻數十紙,疾如風雨,矯如龍蛇,欹如墮石,瘦如枯藤。更喜作擘窠大軸,怪偉跌宕,震撼一世,人稱“張旭復生”。四方求書者無虛日,甚至海外諸國,都知張東海之名,前來購求墨寶。傳世手跡有《草書千字文》、《草書登遼陽城詩》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又有《七絕》詩軸(現藏上海博物館)。後人蒐集其草書,於明末刻板保存,名《鐵漢樓法帖》(現藏松江博物館)。

著作有《鶴城》、《天趣》、《面牆》、《清和》、《慶雲》諸稿及《東海手稿》,後由其子張弘至輯為《張東海先生集》(9卷)刊行。

2019-1-7 18: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