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明朝>> 王鐸《臨淳化閣帖草書卷》正文

王鐸《臨淳化閣帖草書卷》

作者:王鐸 書體:草書

王鐸《臨淳化閣帖草書卷》

王鐸《臨淳化閣帖草書卷》 ,綾本,書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 27×191.5cm,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2006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引首:山陰遺格,王覺斯真跡。為汪浩同志屬題。一九七八年四月,謝稚柳。鈐印:壯暮堂、稚柳

題簽:王孟津書閣帖卷。汲廬賞鑒。鈐印:鴻九

釋文:

桓公十月末書為慰,云:所在荒,甚可憂。(點去一字)殷生數問,此事勢復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數面不。或雲,頓歷陽爾耶?無(點去一字)緣為嘆,遲知問。頃為此,足勞人意。八日,羲之多日不知君問。得昨書,知君安善,為慰。仆比小差,而疲劇,昨若耶觀望。乃苦輿上隱痛,前後未有此也。然一日一昔勞復不極,以此為慰耳。鄉里人樂著縣戶。今送其名,可為領受。君頃就轉佳不?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頃還少噉脯,又時噉面。亦不以為佳 。亦自勞弊。散系轉久,此亦難以求泰。不去人間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如君言。便大熱,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熱。力不具。王羲之。此書因周常侍。想必至。吾辨辨,便知無復日也。諸懷不可言,知彼人已還,吾此猶往來。不欲來。

題識:甲申夏日,在吳城書為親契,王鐸。

鈐印:王鐸之章、大宗伯印(見《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第123、124頁)

題跋:

1.王孟津真跡。徐邦達拜觀。乙丑(1985)冬十二月。鈐印:孚尹

2.乙卯花朝後二日,笠水趙雲衢龍門甫書。鈐印:雲衢(四靈印)

3.筆陣聲威四海聞,敢移舊句策殊勛。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此餘論書舊作,每以題孟津真跡。後二句為倪雲林贈王黃鶴句,非孟津誰克當之。拙詩首字應為破字,附識於此,啟功。鈐印:啟功之印、元白無恙

拍賣日期: 2006-05-25

估 價: RMB 700,000-1,000,000

成交價: RMB 968,000

附錄:山陰遺格——記王鐸《臨淳化閣帖草書卷》

作者:張宇星 新民晚報 2006.05.20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一號嵩樵,又號痴仙道人,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福王南京稱制待為東閣大學士。入清官至大學士,擢禮部尚書。

王鐸《臨淳化閣帖草書卷》是王鐸甲申年(1644)所作,臨的是淳化閣帖中的伏想清和帖、勞人帖、八日帖、縣戶帖、轉佳帖、大熱帖、周常侍帖、吾唯帖等八帖,其用筆雖出規入矩,張弛有度,但亦能流轉自如,變幻狂放,其筆力雄健,氣勢磅礴,真正將王羲之流宕優美的韻致表現了出來。甲申年王鐸在南京任東閣大學士,也正是他從臨帖走向創作,開創自家風格的鼎盛時期。黃道周曾贊其“五十自化”便是指這一時期,此手卷應是王覺斯代表作之一。

謝稚柳題引首曰:“山陰遺格”。誠然,數百年來臨《閣帖》者多囿於帖之行,而未能出之於神,殆也,若非王孟津取精用宏,得其精神而自出胸臆,於深厚的臨帖功力上開拓面貌,張揚個性,《閣帖》未必如現在之聲名遠播,所以擔得起“山陰遺格”四字的,恐怕也只有王覺斯了。徐邦達題雲“王孟津真跡,徐邦達拜觀”,對王鐸書法成就的恭敬躍然於紙上。啟功在他的書論著作中曾用倪雲林贈王蒙的詩句來讚美王鐸的作品:“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而他在《臨淳化閣帖草書卷》的題跋也以此句來表達其激動的心情,並說道:“此餘論書舊作,每以題孟津真跡。後二句為倪雲林贈王黃鶴句,非孟津誰克當之?”

王鐸的書法作品和創新精神影響了明代以後數百年,直至當代仍受海內外名家推崇,近代書畫大家吳昌碩譽其“文安健筆蟠蛟螭,有明書法推第一”,林散之先生也謂其為“自唐懷素後第一人”。國內大師沈尹默、日本的村上三島都受其影響,在日本還有名為“明清調”的書法團體,以王鐸為宗,甚至認為“後王(鐸)勝前王(羲之)”。

有趣的是,上海博物館收購的《淳化閣帖》曾是王鐸摯友孫承澤的舊藏,封面上有王鐸的題簽。孫氏每得《閣帖》都邀王覺斯共同欣賞,王鐸也常在好友處借珍本臨摹,也是書史上的一段佳話,莫非此卷正是王鐸臨自此珍本耶?!其與《淳化閣帖》相互印證,而又相得益彰。

王鐸的作品以立軸為主,像如此的綾本長卷實在珍貴,品相又佳,如此珍品能從海外回歸大陸實在是一大幸事。

2018-10-13 10:33: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