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臨米芾《方圓庵記》
作者:董其昌 書體:行書
董其昌臨米芾《方圓庵記》 ,絹本,行書長卷,高26厘米,長200厘米 ,全文總計七百六十八字,董其昌首題“方圓庵記”四大字,末署四十一小字。與米芾宋拓原文對照,第十八行闕“然而”二字;第六直三行“佛”字前闕“至於吾”三字;第六十六行中“以”原文為“其”,第七十二行中“聖”原文為“先”,第八十五行“異”後少“觀”字;第九十四行則多一“庵”字。
此冊曾經清代乾隆、嘉慶內府收藏。鈐有“乾隆御鑒之寶”朱文璽、“御書房鑑藏寶”朱文橢圓璽、“嘉慶御鑒之寶”墨文橢圓璽。
《方圓庵記》米芾書於北宋元豊六年(1083)是專為當時天竺高僧辯才法師主持杭州龍井山方圓庵所作。墨跡已失,此書為董其昌臨本,堪稱書法神品。為董其昌濃墨少見之作。
董其昌此件臨作未見年款,但從風格和筆力看,應屬壯歲之作,筆畫飽滿,勁健有力。
《方圓庵記》原文:
杭州龍井山方圓庵記: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於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於名,乃辭其交遊,去其弟子而求於寂寞之濱,得龍井之居以隱焉。南山守一往見之,過龍泓,登風篁嶺,引目周覽,以索其居。岌然群峰密圍,淴然而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於煙雲仿佛之間,遂造而揖之。法師引予並席而坐,相視而笑。徐曰:『子胡來?』予曰:『願有觀焉。』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予笑曰:『然。』法師命予入,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窺其制則圓蓋而方址。予謁之曰:『夫釋子之寢,或為方丈,或為圓廬,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雖然,試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渾淪週徧,非方非圓,而能成方圓者也。形而下者,或得於方,或得於圓,或兼斯二者而不能無悖者也。大至於天地,近止乎一身,無不然。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地得之,則靜而無變。是以天圓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間,則首足具二者之形矣。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體,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巨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雖然,此遊方之內者也。至於吾佛亦如之。使吾黨祝髮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定慧修而德相顯也。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先王以製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屨以知地形。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噫!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於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遊乎無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吾亦將以無所住而住焉。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嗚呼!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嗒然隱凡。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元豊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記。
不二作此文成,過予,愛之因書,鹿門居士米元章。
末署四十一字行草小字:
陸儼山祭酒有題米海岳方圓記之前數行磨滅,不知何人補之,今越中刻本乃全文也,見淮海集。董其昌
2017-12-31 17: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