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書《東方朔答客難並自書詩卷》
作者:董其昌 書體:行書
董其昌《書東方朔答客難並自書詩卷》紙本行書 26×334cm 崇禎元年(1628年) 遼寧省博物館藏
《東方朔答客難並自書詩》卷為董其昌晚年佳作。作品縱26厘米,橫334厘米。此卷分為兩部分,前半為《東方朔答客難》,後半為自書五言古詩一首,均有烏絲欄界格,款記“戊辰八月”。此“戊辰”年為1628年,董其昌時年74歲。此卷現藏遼寧省博物館。這件作品書寫輕鬆自如,平淡中蘊奇秀,用筆圓潤精妙,法存筆端,真正是瀟灑出塵、遊刃有餘。在書寫上,他行筆輕捷,轉折自如,用筆精到,沒有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在章法上,字距密,行距疏,布局疏朗勻稱,與平淡率真的書風相和諧,具有清潤虛靈、古淡散逸之美。董其昌善於在平淡中求變化、於灑脫中求雅逸,正合他“漸老漸熟,反歸平淡”之意。
“難”是西漢東方朔首創的一種古文體。據《漢書》本傳,東方朔向武帝上書,“陳農戰強國之計”,遭到冷遇,他便作《答客難》,用來自慰。文中假設有客話難東方朔,譏他官微位卑而務修聖人之道不止,他進行答辯。先說武帝時與戰國時士人處境不同,遭遇自然而異;進而說修身是士人本分,不能因時而異;最後說士人的境遇因時而異自古而然。全篇帶有詼諧的特點,發泄了他懷才不遇的牢騷情緒。
董其昌的書寫能結合自己的個性,力追帖學風神。此作行中兼楷,用筆有顏真卿的率意,體勢有米芾的欹側,布局得趙孟頫之風神,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反映出一種人格風範。總之,他力追古法,體現了自然秀雅的書法風格,創造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象。品讀這件作品,有如清風拂面,令人心氣爽然。從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董其昌所具有的聰慧和機巧。康有為評價董其昌書法“如休糧道士”。要知“休糧道士”的遠離塵世、嫻靜安詳、不動聲色也是一種美。這種美雖然不同於剛毅之美,卻也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釋文: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慧型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
東方先生喟然長嘆,仰而應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備。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擒以兵,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說得行焉。身處尊位,珍寶充內,外有倉麋,澤及後世,子孫長享。今則不然:聖帝德流,天下震懾,諸侯賓服,威震四夷,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舉事,猶運之掌,賢不肖何以異哉?遵天之道,順地之理,物莫不得其所;故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說,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戶。使蘇秦、張儀與仆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傳曰:‘天下無害,雖有聖人,無所施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故曰:時異事異。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學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詩云:‘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蓋聖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今世之處土,時雖不用,塊然獨居,廓然無徒;上觀許由,下察接輿;計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時也。子何疑於予哉?若燕之用樂毅,秦之任李斯,酈食其之下齊,說行如流,曲從如環;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語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筵撞鐘,’豈能通其條(理)貫,考其文理,察其音聲哉?由是觀之,譬鼱鼩之襲狗,孤豚之咋虎,至則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惑於大道也。”
朱雲來太常園中八月梅花大開,詩以表異。
大遠江南信,先標水部詩。名花真創見,帝力本無時。香挾湘蘭發,清含塞角吹。仙家慙幻術,官閣動吟思。何事蟬號露,偏欣雀啅枝。金飈從勁厲,玉樹獨華滋。驟訝園丁報,將謀驛使馳。生荑差足擬,雕葉未為奇。姑射神如下,孤山鶴也疑。白華仍晰補,黃落失騷悲。積素臨楓岸,飛英墮槿籬。催妝殊早計,赴隴異恆期。冷艷心堪許,幽芳眾豈知。冰壺舒夜蕊,黍谷變春姿。天瑞徵調鼎,濡翰共譜之。
戊辰八月晦,其昌 。
此卷後另紙有自書五言古體詩《朱雲來太常園中八月梅花大開,詩以表異》一首,款署:“戊辰八月晦。其昌”。朱雲來為董氏同里,此段書法與前《答客難》雖內容無關,但用筆如出一轍,因知為同一時間所寫。戊辰是崇禎元年(1628年),時董氏七十四歲,居家鄉。此卷行書,用筆精到,瀟灑流麗,以虛為實,並可從放大的局部中充分可以看到他用墨的妙處。
2016-7-11 8: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