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簡介
朱敦儒,字希真,號岩壑,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靖康、建炎間,屢召不起。紹興三年(1133)以薦補右迪功郎,五年(1135)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晚落致仕,除鴻臚少卿,秦檜死,依舊致仕。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許,不願做官。北宋末年大變亂發生,他經江西逃往兩廣,在嶺南流落了一個時期。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時間很短,長期隱居在江湖之中,被稱為“
天資曠逸,有神仙風致”的詞人。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閒適的生活。 朱敦儒早年生活放蕩,詞風尚婉麗。中年,逢北方淪陷於金,國破家亡,多感懷、憂憤之作,格調悲涼。晚年隱居山林,詞多描寫自然景色與自己閒適的生活。其詞語言清暢,句法靈活自由。但多數詞作帶有濃厚的虛無思想,內容消極。著有《岩壑老人詩文》,已佚;今有詞集《樵歌》。
主要詞作
臨江仙 (直自鳳凰城破後)
鷓鴣天 (我是清都山水郎)
卜運算元 (旅雁向南飛)
減字木蘭花 (劉郎已老)
採桑子 (扁舟去作江南客)
水龍吟 (放船千里凌波去)
相見歡 (金陵城上西樓)
好事近 (搖首出紅塵)
柳枝 (江南岸)
朱敦儒詞全集
鷓鴣天
鷓鴣天 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曾批給露支風敕,累奏流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鷓鴣天 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鷓鴣天 檢盡歷頭冬又殘。愛他風雪忍他寒。拖條竹杖家家酒,上個藍輿處處山。 添老大,轉痴頑。謝天教我老來閒。道人還了鴛鴦債,紙帳梅花醉夢間。 一落索 慣被好花留住。蝶飛鶯語。少年場上醉鄉中,容易放、春歸去。 今日江南春暮。朱顏何處。莫將愁緒比飛花,花有數、愁無數。
好事近
好事近 漁父詞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好事近 漁父詞 漁父長身來,只共釣竿相識。隨意轉船回棹,似飛空無跡。 蘆花開落任浮生,長醉是良策。昨夜一江風雨,都不曾聽得。 好事近 漁父詞 撥轉釣魚船,江海盡為吾宅。恰向洞庭沽酒,卻錢塘橫笛。 醉顏禁冷更添紅,潮落下前磧。經過子陵灘畔,得梅花訊息。 好事近 漁父詞 短棹釣船輕,江上晚煙籠碧。塞雁海鷗分路,占江天秋色。 錦鱗撥刺滿籃魚,取酒價相敵。風順片帆歸去,有何人留得。 好事近 漁父詞 失卻故山雲,索手指空為客。蓴菜鱸魚留我,住鴛鴦湖側。 偶然添酒舊壺盧,小醉度朝夕。吹笛波樓下,有何人相識。 好事近 漁父詞 猛向這邊來,得個信音端的。天與一輪釣線,領煙波千億。 紅塵今古轉船頭,鷗鷺已陳跡。不受世間拘束,任東西南北。
臨江仙
臨江仙 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浪淘沙
浪淘沙 康州泊船 風約雨橫江,秋滿蓬窗。箇中物色盡淒涼。更是行人行未得,獨系歸艎。 擁被換殘香。黃卷堆床。開愁展恨翦思量。伊是浮雲儂是夢,休問家鄉。
朝中措
朝中措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擔花。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恰似黃酈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朝中措 登臨何處自銷憂。直北看揚州。朱雀橋邊晚市,石頭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涼故國,寂寞潮頭。個是一場春夢,長江不住東流。 朝中措 當年彈鋏五陵間。行處萬人看。雪獵星飛羽箭,春遊花簇雕鞍。 飄零到此,天涯倦客,海上蒼顏。多謝江南蘇小,尊前怪我青衫。 朝中措 紅稀綠暗掩重門。芳徑罷追尋。已是老於前歲,那堪窮似他人。 一杯自勸,江湖倦客,風雨殘春。不是酴醿相伴,如何過得黃昏。
長相思
長相思 昨日晴。今日陰。樓下飛花樓上雲。闌乾雙淚痕。 江南人。江北人。一樣春風兩樣情。晚寒潮未平。
沙塞子
沙塞子 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 九日江亭閒望,蠻樹繞,瘴雲浮。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
西江月
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過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望江南
望江南 炎晝永,初夜月侵床。露臥一叢蓮葉畔,芙蓉香細水風涼。枕上是仙鄉。 浮世事,能有幾多長。白日明朝依舊在,黃花非晚是重陽。不用苦思量。
點絳唇
點絳唇 淮海秋風,冶城飛下揚州葉。畫船催發。傾酒留君別。 臥倒金壺,相對天涯客。陽關徹。大江橫絕。淚濕杯中月。
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減字木蘭花 慵歌怕酒。今日春衫驚著瘦。雙燕簾櫳。金鴨香沈客淚中。 琵琶重聽。誰信人間多少恨,落日東風。吹得桃花滿院紅。
訴衷情
訴衷情 老人無復少年歡。嫌酒倦吹彈。黃昏又是風雨,樓外角聲殘。 悲故國,念塵寰。事難言。下了紙帳,曳上青氈,一任霜寒。
採桑子
採桑子 彭浪磯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採桑子 一番海角淒涼夢,卻到長安。翠帳犀簾。依舊屏斜十二山。 玉人為我調琴瑟,顰黛低鬟。雲散香殘。風雨蠻溪半夜寒。
相見歡
相見歡 東風吹盡江梅。橘花開。舊日吳王宮殿、長青苔。 今古事。英雄淚。老相催。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 相見歡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卜運算元
卜運算元 旅雁向南飛,風雨群初失。饑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 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卜運算元 碧瓦小紅樓,芳草江南岸。雨後紗窗幾陣寒,零落梨花晚。 看到水如雲,送盡鴉成點。南北東西處處愁,獨倚闌乾遍。 卜運算元 古澗一枝梅,免被園林鎖。路遠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誰知,托契都難可。獨自風流獨自香,明月來尋我。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淮陰作 當年五陵下,結客占春遊。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 落日經過桃葉,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換酒春壺碧,脫帽醉青樓。 楚雲驚,隴水散,兩飄流。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 長揖飛鴻舊月。不知今夕煙水,都照幾人愁。有淚看芳草,無路認西州。 水調歌頭 對月有感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迴旋。因何明月,偏被指點古來傳。 浪語修成七寶,漫說霓裳九奏,阿姊最嬋娟。憤激書青奏,伏願聽臣言。 詔六丁,驅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種在歷歷白榆邊。 深鎖廣寒宮殿,不許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永使無虧缺,長對日團圓。
水龍吟
水龍吟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 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 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憶秦娥 若無置酒朝元亭,師厚同飲作 西江碧。江亭夜燕天涯客。天涯客。一杯相屬,此夕何夕。 燭殘花懶歌聲急。秦關漢苑無訊息。無訊息。戍樓吹角,故人難得。
念奴嬌
念奴嬌 垂虹亭 放船縱棹,趁吳江風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蕭蕭楓葉。 萬頃琉璃,一輪金鑒,與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銀漢爭白。 深夜悄悄魚龍,靈旗收暮靄,天光相接。瑩澈乾坤,全放出、疊玉層冰宮闕。 洗盡凡心,相忘塵世,夢想都銷歇。胸中雲海,浩然猶浸明月。 念奴嬌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台瓊闕。 霧冷笙簫,風輕環佩,玉鎖無人掣。閉雲收盡,海光天影相接。 誰信有藥長生,素娥新鏈就,飛霜凝雪。打碎珊瑚,爭似看、仙桂扶疏橫絕。 洗盡凡心,滿身清露,冷浸蕭蕭發。明朝塵世,記取休向人說。
朱敦儒詞作鑑賞
念奴嬌
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 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台瓊闕。 霧冷笙簫,風輕環佩,玉鎖無人掣。 閒雲收盡,海光天影相接。 誰信有藥長生,素娥新煉就,飛霜凝雪。 打碎珊瑚,爭似看、仙桂扶疏橫絕。 洗盡凡心,滿身清露,冷浸蕭蕭發。 明朝塵世,記取休向人說。 朱敦儒詞作鑑賞 這是一首詠月詞。 開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以問句起。這份奇麗“月上柳梢頭”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納涼仰看天宇者才能產生的幻覺:“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覺便出現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樣。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涼意,更會引起美妙的幻想,於是納涼賞月的詞人飄飄然“飛入瑤台瓊闕”。“霧冷笙簫”以下寫詞人憑幻想飛入月宮後所聞、所見及所感。這裡霧冷風輕,隱隱可聞“笙簫”,和仙子的“環佩”之聲,大約她們正隨音樂伴奏而飄飄起舞吧。然而“玉鎖”當門而“無人掣”,說明月宮清靜,不受外界干擾,原本打算尋聲暗問的詞人不覺感到悵然。回顧天空,是“閒雲收盡”,海光與月光交映生輝,煉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過片:“誰信有藥長生?”則針對關於月宮的傳說,抒發自己的見解。據說有玉兔搗藥,這藥可以使人延壽的。然而“長生”的念頭,只不過是世俗的妄想。月中,只有“素娥新煉就”的“飛霜凝雪”而已,並沒有什麼長生不老藥。詞人看來,人間那些“打碎珊瑚”之類的夸豪鬥富之舉,遠比不上賞玩月中枝葉扶疏的仙桂來得超凡脫俗。“打碎珊瑚”出於《世說新語。汰侈》石崇和王愷鬥富的故事,這裡信手拈來,反襯月中桂樹之可愛,自然愜意。作者通過如此清空的筆墨,勾畫出一個美麗、純潔、沒有貪慾的境界。這裡,他兩袖清風,“滿身清露,冷浸蕭蕭發”,感到凡心洗盡,有脫胎換骨之感。然而,這一切不過是月下的夢,儘管美麗動人,卻又無從對證,只能自得於胸懷,不可為俗人說。故結云:“明朝塵世,記取休向人說。”深沉的感喟和對塵世的深切厭倦見於言外。 這首詞寫藤床上神遊月宮之趣,其間融入了月的傳說,其境優美清寂,塑造了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似乎有意與充滿烽煙勢焰的人間對立。故前人或謂其為“不食煙火人語”。
臨江仙
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 天涯海角信音稀。 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 今春還聽杜鵑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朱敦儒詞作鑑賞 此詞約作于靖康之變後十四年。詞中對離情別緒的抒寫中,寄寓了沉痛的家國淪落之感,是一曲深沉的時代哀歌。作者個人身世中寄託亡國之悲,集中描寫一場巨大的事變對一個普通家庭的毀滅以及當事者這場災難中產生的心靈感受,反映了整個時代的大悲劇,這就大大地開拓了詞境,賦予它廣闊的社會現實意義。 詞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從金兵攻占汴京寫起。“直自鳳凰城破後”,指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占。鳳凰城,漢唐長安的美稱,以漢長安城中有鳳凰闕得名(見《三輔黃圖》),這裡借指宋都。“擘釵破鏡分飛”,喻夫妻離散。“擘釵”,出自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而“破鏡”一事,則見孟棨《本事詩。情感》“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後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倘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人執其半“以”直自“句起,一上來就暗示汴京失守之前,主人公生活平靜,家庭團聚,十分美滿。但作者又把這一切都推到幕後,只從美好事物的消失寫起,便極大地調動了每一位讀者的想像力,使他們不能自己地去尋味那些沒有寫出來的、與現實形成強烈對照的往事。這就是前輩詞論家所說的”掃處即生“之法,使全詞從開頭便抓住了讀者。 同時,就前後的關係而言,這首句詞又明確交待了次句“擘釵破鏡”的緣由。“擘”與“破”,都是使動詞,這就是說,釵非自擘,鏡也非自破。而“分飛”二字,又遞進一層,暗示著這場離散的程度,並為下文埋下伏筆。從用典上來看,唐玄宗與楊貴妃之“擘釵”,徐德言與樂昌公主之“破鏡”,皆因戰亂所致,作者用來反映主人公靖康之難中的遭遇,可謂妙合無痕。 “天涯海角信音稀”句是對分飛作進一步的闡發。親人離散於天涯海角,無由尋覓。金兵攻下汴京後,許多人拋妻別子,流落江南,這位主人公也是如此。那一江之隔,竟他心中引起天涯海角的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歷史內容是很豐富的。正是金兵的進攻,才生生將親人拆散,而這條江便有了萬水千山的分量。因此,“天涯海角”雖是極言之,卻蘊涵著相當的歷史真實。“信音稀”,實際上是說音訊全無。 “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是主人公對親人所之處的揣想。遼海,泛指遼東濱海之地,亦即上句的海角。玉關,即玉門關,今甘肅敦煌縣西北,亦即上句的天涯。這兩句雖都是借遼遠的邊關,表現主人公對親人流落的焦慮,其中卻又有賓主。金兵攻宋是從遼海而來,他們常把所擄的宋朝臣民帶回去為奴。因此,作者的重點是指遼海,玉關不過是陪襯而已。此處,作者將樂府詩簡質的交待性描寫,轉化為一種帶有濃厚浪漫色彩的夢境,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超越了主體與客體,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展現了主人公愛情的真摯和執著。同時,這兩句也使作品的思想意蘊升華。因為,現實生活中,主人公回不到北方,更找不到親人的蹤跡,而這一切,他都藉助夢境加以實現,實際是對現實的一種變相抗爭。再者,“魂斷”的描寫也有著很深的涵義。作為凝聚度很高的抒情詞,作者不可能對主人公所牽掛的情事作詳細的交待,但是,他卻暗示了主人公對親人處境的深深憂慮。 詞上片寫離別的痛苦,下片則寫對重逢的嚮往。 過片“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承上啟下這裡的星,顯然是指牽牛和織女。那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一年一度的天河會,雖然算不得美滿,可比起自己,卻是強過百倍。對比之下,主人公當然會更加體會到這漫長的十四年,是多么堅固,多么難以消磨。盼來盼去,望穿雙眼,仍是“不見人歸”。那么,“人歸”二字,究竟屬誰?是指親人來到自己身邊呢,還是指自己歸回北方,與親人團聚?顯然是後者。因為主人公明白,大河有水,小河不乾,只有收復了失地,彼此才能結束流離生活,回到故鄉,重新團聚。而以“如何”領起的這一問句,浸透著他個人的失望,也浸透著一個民族的失望。 “今春還聽杜鵑啼”一句飽含著他十三年來,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無限辛酸。新的一年,籠罩他心頭的陰影仍是那樣沉重。那杜鵑啼聲,以其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意象中所特有的淒切悲苦的含義,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擊。一個“還”字,貫穿了過去與現,交織著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對以後的狀況作了一定的暗示。這句看似覺平常,實則出筆極為沉重,有千鈞不敵之力。 作者最後寫下了“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二句作為全詞的結尾,也作為對作品整體感情的概括。“塞”字,承上遼海和玉關。“塞雁”可以是眼前之景,作者對此觸物起興。作為一種年年準時經過的候鳥,寒雁能克服一切大自然的障礙,勇敢地向目的地進發,相形之下,主人公由衷地感到人不如雁。而中國古代傳統上有著魚雁傳書的傳說,因此,雁就又帶有雙關意味,暗承前“天涯海角信音稀”一句。十四年來,他一次次地關注著那邊塞飛來的大雁,焦急地等待著親人的訊息,而時光不斷地飛逝過去,結果仍是“信音稀”。寫到這裡,連“魚雁傳書”這樣美麗的幻想也不復存了,可見現實是何等的殘酷。詞人看來,人的重逢固然最好,即便能夠“信音”相通也聊可慰藉,而現,二者都成了泡影,那么,主人公的心情不得不較之過去任何時候更為沉重了。 這首詞的妙處於將十四年間國破家亡,到處流浪的種種切身經歷濃縮於一瞬,集中筆墨描寫戰亂時最富表現力的一段。此詞不僅拓展詞這種文學樣式的表現範圍,而且小中見大,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大悲劇,其意義不可等閒視之。
水龍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 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 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 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 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 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朱敦儒詞作鑑賞 這首詞為作者三卷《樵歌》之一,作於金兵南下,詞人初離洛陽時。境界深遠,詞句間有報國不得之悲慨,不以閒適為之調,是《樵歌》中獨樹一幟的作品。 上片寫船上所見,進而抒發身世感慨。放船千里,凌波踏浪,並不是為了登山臨水,放浪形骸。“放船”本身,意味著詞人心嚮往之的閒適生活的被迫結束,心情之沉重不難想見,因而即便是嫵媚的江南青山也難以使他心馳神往,而只是稍稍流眄顧盼而已。“雲屯”三句進一步寫天上與江中的情景。“水府”,古代星名,主水之官。所謂“雲屯水府”,是說雲層聚集水府星附近,是天將下雨的徵兆。再看滔滔江水,如隨水神奔走,與眾水一起東注入海。天空高遠,卻雲垂垂而欲雨;江面空闊,而波翻浪涌,逝者如斯。 詞人的心旌不禁為之曳,不覺生出了一種鬱悶之情與茫然之感,上片抒寫的重點也就隨著轉到了對自己身世的感念上。現實的動亂打破了詞人的好夢,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夢短的傷感。但他主要的感受卻於嘆惋時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壯心偏感,年華將暮”的感情深處,暗藏著故國難返的深沉悲愴。 過片以“回首”領起,這已不再是站個人立場上回望逝去的歲月,而是站民族立場的高處北望硝煙瀰漫的中原,正面發出了對於救國英雄的呼喚。“問人間、英雄何處”的疑問中,既有著對於英雄的渴求,也有著對於造成英雄失志時代的詰問,意味十分深遠。以下引用三國故事,說諸葛亮奇謀報國,仍不免齎志以沒,隱喻自己雖有長才也難有機會施展。 又說到東吳敗亡的歷史教訓:吳主孫晧憑藉長江天險,且有“鐵鎖橫江”,但還是未能擋住西晉王濬衝浪而來的戰艦,落了個可悲下場。這裡可以隱約看出詞人對南宋小朝廷的擔憂。寫諸葛亮,寫孫晧,是以歷史為鏡子,從對面映照現實,這就使詞人的憂憤更具有歷史的縱深感。結尾寫自己“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正是融合了家國不幸之後悲痛難已的表現。“愁敲桂棹”三句,是說敲擊船槳打拍子,唱著悲悽的《梁父吟》,淚水滂沱。這幾句以“但”字拍轉,以“愁”、“悲”等字點染,以“淚流如雨”的畫面作結,極見詞人悲憤之深廣與無力回天的無奈。 這首詞既體現了詞人創作風格中的豪放剛健,又見出詞人創作功力之深厚。全詞以紀行為線索,從江上風光寫到遠行的感懷,由個人悲歡寫到國家命運,篇末以“愁敲桂棹”回映篇首的“放船千里”。中間部分,抒情、議論並用,抒情率直,議論縱橫,視野又極開闊,“千里”、“九江”盡收筆底,往古來今俱望中,感情極痛快卻極沉著,不避用典而仍明白如話。
臨江仙
朱敦儒 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雲。 塵勞何事最相親。 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 世間誰是百年人。 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朱敦儒詞作鑑賞 這首《臨江仙》是朱敦儒後期作品。詞中曠遠清淡的心境描繪,樸素無華的措辭用語,都流露出離亂時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與超脫,語淡而味永。 開篇二句如從肺腑流出:“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雲。”作者一生寄情山水,從隱居、出仕、罷官、歸隱,這一人生曲折的歷程,使他看透了人間的憂患。本來自己無意於官場,以布衣嘯傲山水間,但最後卻因做官而被誤解、譏諷,這豈不是“一場顛倒夢”嗎!他一首《念奴嬌》詞中寫道:“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物外。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這完全是看透紅塵、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產生人生“恰似浮雲”的省悟。他《沙塞子》中也說過:“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如秋雲。”南宋國勢哀敗、政治混亂的社會環境中,他被官場的流言所挫傷之後,產生這種心理狀態是不奇怪的。接著,他以“婉麗清暢”的筆調,抒寫一涌而出的思緒,“塵勞何事最相親。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詞人借對時間流動的描寫來呈現感情的變化,“朝”與“夜”、“過臘”與“逢春”的轉化,體現了時間由短暫到悠長。前者表現了世俗的勞累忙碌,從“朝”到“夜”,著一“忙”字,連線朝、夜的往還相續,日日如是,生活毫無實際價值;後者則表現了韶光的流逝,臘月之後,春天又來臨了。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親”呢?面對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作者心潮起伏。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繼續和深化。“流水”與“飛光”,是藉以影射時間的流逝,人事變遷的迅速:“滔滔”與“忽忽”,是以水流之勢及太陽西墜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暫:“無住處”與“西沉”寫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紅日西附何等快速!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體驗中,驟生一種空虛的失落感,他反覆用不同的景況顯示著貌似平淡而內蘊卻是複雜、激動的思緒,因此,發出“世間誰是百年人”的喟嘆,進而引出結拍“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載:“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詩詞獨步一世。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陽作詩,遂除鴻臚少卿。或作詩云:”少室山人久掛冠,不知何事到長安。如今縱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一位飽經滄桑的山林老人心中沒有多少委屈和悲傷!還是宋高宗說得好:”此人聯用橐薦以隱逸命官,置之館閣,豈有始恬退而晚奔競耶!“朱敦儒難言的心事正如周必大所說,”其實希真老愛其子,而畏避竄逐,不敢不起,識者憐之。“(《二老堂詩話。朱希真出處》)凡此種種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匯成一句”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箇中“即”此中“、”這其間“之意,”須著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曠達隱逸的胸襟,世事浮雲,塵勞俗務,不須計較,所應注意的,僅於自己立身處世的態度而已,即”認取自家身“就行了。結拍兩句是以一種閒談的筆觸,抒寫詞人飽經風霜之後所產生的思想反應說不管人世間的複雜與無情,不管世俗對他情感上的傷害,只要認取自身的立足點就行了。 這首詞是作者歷經滄桑,看破紅塵之後,“勉作曠達狂之語,用以自解”(薛勵若《宋詞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較為普通的社會心態。
水調歌頭·淮陰作
朱敦儒 當年五陵下,結客占春遊。 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 落日經過桃葉,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 換酒春壺碧,脫帽醉青樓。 楚雲驚,隴水散,兩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 長揖飛鴻舊月,不知今夕煙水,都照幾人愁。 有淚看芳草,無路認西州。 朱敦儒詞作鑑賞 此詞作于靖康之變後詞人飄離異鄉之時,詞中追念往事,對一位青樓女郎寄予真摯的眷戀之情,將家國之痛表現得深沉委婉,淒切動人。 起首兩句追憶往昔,筆勢不凡。五陵本是西漢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處渭水北岸,距都城長安不遠;當初四周居住著許多豪門大戶,子弟習尚奢縱。後代詩文遂引為典實。本詞借“五陵”以指作者故鄉名城洛陽,意點染奢華豪縱的氣氛,以映襯風流少年的俊爽形象。《樂府詩集》有《結客少年場行》,題解引《樂府廣題》云:“按結客少年場,言少年時結任俠之客,為遊樂之場,終而無成,故作此曲也。”詞中“結客”二字即從此出。此處雖借鑑古人,而自抒懷抱,自具面目。首兩句定下基調,下文分三層寫開。 “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兩句承前“結客”句來,寫朋儕相與之歡,並騎馳縱之遠,筆墨極簡省,而郊次春遊時那歡暢自恣的場面連同遊人的神情卻表現得淋漓盡致。接下來是歸途中的一個小插曲:薄暮時分,詞人和他的友伴們頭戴鮮花,打馬朝城裡走來,經過桃葉渡時,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句中“桃葉”是“桃葉渡”的省稱,地今江蘇南京市秦淮河畔,這裡是借指遊冶的場所。“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裝句式。“不管”的主語“小袖”置後,以突出人物。“不管”二字寫出女子挽留之真誠與執著,是著力之筆,為下片抒寫自己的戀情設下伏線。 上片第一層極寫其豪俊氣概,第二層則表現其兒女柔情,亦豪曠,亦纏綿,一位風流少年的形象活脫脫如目前。“換酒春壺碧,脫帽醉青樓”二句又起一層,筆墨酣暢淋漓。上句之“春壺碧”,暗寫紅粉情意,有“吳姬壓酒勸客嘗”的意境。結句有力突現了詞人自家醉臥青樓的形象:開懷豪飲,至酒酣耳熱之際,竟至脫帽露頂,可見暢快之至,亦不羈之至了。到了此處,一天的遊春之樂達到高潮,作者的豪興也盡情寫出。整個上片選取最能表現早年生活風貌的驟馬遊春一幕來敘說,筆調歡快明朗,化前人意境於不知不覺間,妙合無限。 過片三句,詞意陡轉,由昔入今,以精煉的語言概括出突如其來的家國變故。“楚雲”詩詞里常與女子相關,如張謂詩句:“紅粉青娥映楚雲”(《贈趙使君美人》)。“隴水散”用梁鼓角橫吹曲《隴頭流水歌》“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句意。《古今樂錄》引《辛氏三秦記》曰:“隴渭西關,其陂九迥,上有清水,四注流下。”此中含隱著對那位青樓女的依依別情。語調沉重,悲思噴涌,“驚”、“散”二字帶出作者受到震動、無限哀愁的神態,是很醒目的。 以下兩句,不假外物,直抒胸臆,充滿哀極痛極的勃鬱之氣。“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這近乎絕望的哀號,情感特強,因為是緊接前面力度很高的三句而來,故沒有直白淺露之感,是感情凝聚、充積以至於傾瀉的自然過程。“何處”二字已見出愁懷難遣,欲告無人的苦楚。於是詞人矚目於“飛鴻舊月”。飛鴻可捎來故人的音訊?明月曾是往日生活的見證人,如今可願傳去心中的思念?它們把人的心緒帶向遙遠的故國,又觸發物是人非之慨。此刻,作者想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私情,他由個人的不幸遭遇聯想到同懷國破家亡之恨的大眾。所以說,“不知今夕煙水,都照幾人愁”兩句表明他多少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始終連線著民族的興亡,面前經歷的是一場悲劇。這樣,詞的意境有了拓展。 結句收縮全篇的悲愁思緒,顯出“無垂不縮”的功夫。“有淚看芳草,無路認西州。”西州,當是用羊曇事。《晉書。謝安傳》載,羊曇為謝安所重,謝安扶病還都時曾過西州門,“安薨後,(羊曇)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大醉,不覺至州門,痛哭而去。”詞用此事,當有懷想謝安之類賢相、慨嘆當世無人之意。南渡以來,朱敦儒無日不思念金人的統治下的故土,牽掛天各一方的親朋。可是,淚眼所見,只有遠接天際的芳草牽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遙不可接。 這一結句亦景亦情,以沉痛之筆點活全篇,並使整體意境蒼勁高起,讀來似覺其千鈞之力。
念奴嬌
朱敦儒 晚涼可愛,是黃昏人靜,風生苹葉。 誰做秋聲穿細柳? 初聽寒蟬淒切。 鏇采芙蓉,重熏沉水,暗裡香交徹。 拂開冰簟,小床獨臥明月。 老來應免多情,還因風景好,愁腸重結。 可惜良宵人不見,角枕爛衾虛設。 宛轉無眠,起來閒步,露草時明滅。 銀河西去,畫樓殘角嗚咽。 朱敦儒詞作鑑賞 這首悼亡詞,寫得深曲婉轉,語淡而情深,是見作者之詞品頗高。 開頭“晚涼可愛”一句領起了上片詞意。經過炎熱的夏天,到了初秋夜晚,有些涼意,頗為喜人“是黃昏人靜,風生苹葉。”夜深人靜之際,習習的涼風吹來,使人鬱悶之感全消,就是這個可愛的晚涼之夜,勾引起詞人對往事的回憶。“風生苹葉”本於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的文句。 “誰做秋聲穿細柳?”這個反詰句式,顯出了詞情的波瀾,表現出傾聽的神情,穿過細柳傳入耳鼓的是寒蟬鳴叫的淒切之聲。“寒蟬淒切”原為柳永著名詞篇《雨霖鈴》的首句,此句斷斷續續的蟬聲,引起了詞人的“淒切”之感,似乎更深切地反映出他蘊蓄內心深處的悲涼情緒。“鏇采芙蓉,重熏沉水,暗裡香交徹。”是虛寫,重化用古代詩句抒發情懷。《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末兩句尤切合詞人的境遇,不同的是彼為生離,此為死別。南朝劉宋時期的樂府民歌中有一首是:“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這首詩是用香和爐的密切關係來比喻男女情愛的。此處詞人偏寫沉香猶存,山爐已杳。接著道“拂開冰簟,小床獨臥明月。”“獨臥”一詞里隱含著酸楚,透露出悼亡的詞旨。 過片“老來應免多情,還因風景好,愁腸重結。”先盪開一筆,說自己已經老了,本該不再多情了吧。 但詞人身世坎坷,縱不多情,也會多思啊。他原籍洛陽,青年時期,志行高潔,不樂仕進。宋欽宗靖康年間,曾被召至汴京,將任為學官,他推辭說:“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固辭還鄉里(《宋史。文苑傳》)。及金兵攻陷京都,他攜眷屬避亂南下。 可以構想,他的夫人和他是患難與共,伉儷情深。他《昭君怨》一詞里,寫他喪妻以後,“淚斷愁腸難斷,往事總成幽怨。幽怨幾時休?淚還流!”又一首《驀山溪》詞里說:“鴛鴦散後,供了十年愁;懷舊事,想前歡,忍記丁寧語!”這些都反映出他們夫婦之間的篤厚感情。而喪偶以後的幽怨愁思,又是百計難遣。這月白風清之夜,恐怕更難怎能免除“多情”了當他一個人孤孤單單臥冰簟上的時候,他的幽情苦緒汕然而生:“可惜宵人不見,角枕爛衾虛設。”他把無限的哀思凝縮這兩句里,成為全詞的警句,看來似乎無典,實際上是化用《詩經·唐風》里的詩句,渾然無跡,可以看出他的善於融化古代詩句的才情。“宛轉無眠,起來閒步,露草時明滅。”從這幾句里,可以看出他心緒不安,想盡力排遣,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他徘徊往復,不覺得玉繩西轉,已近黎明,徘徊愈久,情思愈苦。“畫樓殘角嗚咽”,殘角的嗚咽聲,是他所賦予殘角的心聲,與上片的“寒蟬淒切”遙遙相應。由“淒切”到“嗚咽”,反映出他從黃昏到黎明間哀思的發展。 這首詞通過對秋夜景物的點染,表達出詞人的情意,以景語始,以景語終。同時詞人又巧妙地化用古代詩文,自然貼切,已臻化境。
鷓鴣天
朱敦儒 唱得梨園絕代聲。 前朝惟數李夫人。 自從驚破霓裳後,楚秦吳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 西風北客兩飄零。 尊前忽聽當時曲,側帽停杯淚滿巾。 朱敦儒詞作鑑賞 據考,此詞是作者專為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李師師所作。唐玄宗曾選樂工三百人及宮女數百人居宜春北苑練習歌舞,亦稱梨園弟子。 詞起首二句“唱得梨園絕代聲,前朝惟數李夫人”,意謂能得唐代梨園之遺聲,歌藝絕妙,無可倫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師師了。“前朝”,前任皇帝位的時期,這裡指宋徽宗時。民間傳說師師曾被召入宮中,封為瀛國夫人,故人們都習慣尊稱為李夫人。南宋初年,人們談到李師師總是與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有滅亡的慘痛歷史教訓聯繫起來。師師是令人同情的。當靖康元年正月,北宋國勢危急,以欽宗為首的統治集團接受了金人議和退兵的條件,為繳納金人的巨額金帛汴京城內大肆搜括,師師被抄家。第二年北宋滅亡了,徽宗和欽宗被俘北去。李師師同中原許多居民一樣,歷盡艱辛逃難到了江南。作者即是湖湘與之偶遇有感,才寫下了這首詞。劉子翬《汴京紀事》詩云:“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人識,一曲當時動帝王。”可見南宋初年師師確實湖湘一帶,隱姓埋名,依舊賣藝為生。“自從驚破霓裳後,楚奏吳歌扇里新”二句正面表述了師師靖康之際的遭遇。“霓裳”指唐代宮廷的“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長恨歌》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即指唐玄宗與楊玉環的驕奢淫樂致有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和靖康之變,歷史教訓方面有某種相似之處,所以詞人借“驚破霓裳”以喻北宋滅亡。“自從驚破霓裳後”,師師生活發生劇變,忽然失去皇帝的寵幸,再度流落民間賣藝。歌妓們演唱時以曲名書於歌扇,由聽眾點唱,所謂“歌盡桃花扇底風”即唱完扇上列出之歌曲。詞的上片以“前朝”、“驚破”、“扇里新”等詞語表示師師生活變化的軌跡,概括了她一生的命運。師師的命運又暗與北宋滅亡的命運有著聯繫。 詞的下片突出表達作者悲痛感慨之情。過片以虛寫而製造了悲傷淒涼的抒情氛圍。“秦嶂雁,越溪砧”是指北方南飛的雁唳和南方婦女的搗衣聲。這兩種聲音寂寞的夜裡都會給客寄他鄉的人以悲傷淒涼之感,真是:“雁已不堪聞,砧聲何處村”。朱敦儒與李師師都同是流落南方的北客。當西風蕭瑟的秋夜,詞人不禁感到他與師師都象落葉飄零的身世了。這兩位飄零的北客異鄉萍水相逢,流落的命運使他們產生相互的同情。所以當詞人酒席之前忽然聽到熟悉的師師所唱的“當時曲”,恍然確知這就是“唱得梨園絕代聲”的李夫人時,對師師的同情,和自己國破家亡、倉皇避難的傷痛,一齊迸湧出來。“側帽”,冠帽歪斜,表示生活潦倒的頹放之狀:“停杯”表示心情異常激動,痛苦情緒無法排解。這很形象地傳達出了當時作者的心情,他激動感慨得“側帽停杯”,掩面痛哭。 朱敦儒這首小詞低回宛轉深切感人。它以反映歌妓李師師的不幸遭遇並表示對她的同情,從側面接觸了靖康之變的重大歷史題材,表達了士大夫深沉的悲痛和愛國的情感。
臨江仙
朱敦儒 信取虛空無一物,箇中著甚商量。 風頭緊後白雲忙。 風元無去住,雲自沒行藏。 莫聽古人閒話語,終歸失馬亡羊。 自家腸肚自端詳。 一齊都打碎,放出大圓光。 朱敦儒詞作鑑賞 這首《臨江仙》以禪語入詞,通篇說理,貴理趣之通脫,有一種虛空之美。 上片以形象描寫來闡釋佛家教義。“信取”兩句拈出了萬緣皆空的話頭叫破全章題旨。“信取”,即相信上了的意思。“取”字助詞,意近於“得”。“虛空”,佛學名詞,本指無任何質礙可以容納一切色象的空間,這裡有四大皆空的意味。既然大千世界不過是廓然無物的空幻之象,那么塵世上的是非功過又有什麼值得計較的呢?“風頭”三句緊承上意,以取類比象的手法對題旨加以形象的說明。風兒一陣猛吹,白雲隨風飄蕩,看來好不熱鬧。殊不知這風和雲並沒有動和靜、行和止的變化,人們眼中所見的不過是眾生所妄見的幻象而已。這就是上片所包含的意蘊。 過片以後徑直大發議論,文意一跌,別起波瀾。 “莫聽”兩句是對昔賢論述的批判與否定。這裡用了兩個典故:“失馬”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意,典出《淮南子》:“亡羊”即亡羊補牢,語出《戰國策》。朱敦儒看來,不論你怎么說,羊畢竟丟了,馬畢竟跑了,一切雄辯,無濟於事。作者心目中,這種得失禍福轉化論,並沒有超越個人利害,乃是一種執妄之見,因而只能是一種不足取的“閒話語”而已。那末,什麼才是詞人所認可的正確的態度呢?經過前面一番破立之後,由正而反而合。“自家”三句就是作者所開出的超度苦厄之方。自己的心腹事,應由自己來審度處置,不要被古人的議論所桎梏,不要聖賢的書籍中去尋求慰藉。只有打翻一切陳言與說教,跳出三界外,不五行中,才能悟得真知,超凡成佛。“大圓光”,指佛菩薩頭上的祥光。大乘教義認為眾生皆可成佛,一切覺行圓滿者都是佛。試圖從佛家的經義中求得精神的解脫,這就是作者此詞所表述的意蘊。 此詞首以虛空立意,一氣鏇折,直貫篇末,而與“放出大圓光”相綰合,筆意綿密,頗見作者之功力。
西江月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 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朱敦儒詞作鑑賞 這首小詞以散文語句入詞,表現了詞人暮年對世情的一種徹悟,流露出一種閒適曠遠的風致。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是飽含辛酸的筆觸。這兩句屬對工暢,集中地、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認識。“短如春夢”、“薄似秋雲”的比喻熨貼而自然。接下來,筆鋒一轉,把世事人情的種種變化與表現歸結為“命”的力量。“原來”二字,透露出一種無可如何的神情,又隱含幾分激憤。強大的命運之神面前他感到無能為力,於是消極地放棄了抗爭:“不須計較苦勞心”,語氣間含有對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計較”,算計之意。這兩句倒裝,不只是為了照顧押韻,也有把意思的重點落下句的因素。情調由沉重到輕鬆,也反映了詞人從頓悟中得到解脫的心情。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詞人轉而及時行樂,沉迷於美酒鮮花之中。“幸遇”、“況逢”等字帶來一種親切感,“酒好”、“花新”則是愉悅之情的寫照。“三杯”、“一朵”對舉,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上下文都是議論,使得這屬對工巧的兩句尤其顯得清新有趣。著墨不多,主人公那種得樂且樂的生活情態活脫脫地展現出來。結語兩句,雖以“片時歡笑且相親”自安自慰,然而至於“明日陰晴未定”,則又是天道無常,陷入更深的嘆息中了。“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陰晴未定”是感嘆世事的翻覆無定,或許還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與上片“萬事原來有命”句呼應,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見作者的生活態度是強作達觀而實則頹唐。
鷓鴣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詞作鑑賞 此詞系作者從京師返回洛陽後所作,故題為“西都作。”該詞是北宋末年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風行汴洛。詞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這是有深意的。據《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官,他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終究拂衣還山。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疏狂”二字為本詞之目。“疏狂”者,放任不羈之謂也。詞人之性格如此,生活態度如此,故爾充分顯現其性格與生活態度的這首詞,藝術風格亦復如此。“我是清都山水郎!”出口便是“疏狂”之語“清都”本自《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即傳說中天帝之宮闕者是。“山水郎”,顧名思義,當為天帝身邊主管名山大川的侍從官。可以名正言順地盡情受用如此至情至性的美差,真箇是“天教分付與疏狂”!上片四句二十八字,本自陶淵明之所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田園居》五首其一)一意。陶淵明之後,隱逸詩人、山水詩人們各騁才力,所作名章雋語,即便不逾萬數,也當以百千計,但象朱敦儒這樣浪漫、超現實的奇妙構思卻並不多見。 詞的下片用獨特筆法為讀者塑造了李白之外的我們又一個“謫仙人”。他連天國的“玉樓金闕”都懶得歸去呢,又怎肯拿正眼去看那塵世間的王侯權貴! 由此愈加清楚地見出,上片云云,與其說是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毋寧認作對玉皇大帝的狎弄。這倒也不難理解,感覺到人世的壓抑、渴望到天國去尋求精神解脫的痴人固然所多有;而意識到天國無非是人世的翻版,不願費偌大氣力,換一個地方來受束縛的智者亦不算少。詞人就是一個。他向何處去寄託身心呢? 山麓水湄而外,惟有詩境與醉鄉了。於是有“詩萬首,酒千觴”,有“且插梅花醉洛陽”。洛花以牡丹為最。宋周敦頤《愛蓮說》云:“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詞人志向高遠自然不肯垂青於自唐以來,頗受推崇的牡丹,而寧取那“千林無伴,淡然獨傲霜雪”(《念奴嬌》)的梅花了。清人黃蓼園曰:“希真梅詞最多,性之所近也。”(《蓼園詞選》)“故而詞人不說”且插牡丹醉洛陽“,偏雲”且插梅花醉洛陽“,蓋另有寄託。 作者選中梅花,是取其品性高潔以自比。“高潔”與“疏狂”,一體一用,一里一表,有機地統一詞人身上。惟其品性“高潔”,不願與世俗社會沆瀣,才有種種“疏狂”。 此詞體現了詞人鄙夷權貴、傲視王侯的風景,讀來令人感佩。無論從內容或藝術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婉麗流暢的小令。全詞清雋諧婉,自然流暢,而且前後呼應,章法謹嚴。上片第一句“天教懶慢帶疏狂”,下片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陽”,表現了詞人的瀟灑、狂放和卓爾不群,照應了“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則照應了“懶慢”。
好事近·漁父詞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 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朱敦儒詞作鑑賞 詞人前後寫了六首漁父詞(均調寄《好事近》)來歌詠其晚年寓居嘉禾的閒適生活。這是其中的一首,寫得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閒曠的風致。 開頭一句表明自己放棄官場生活的堅決。“搖首”二字很形象,既對“紅塵”否定,又不置一辭,這是一種輕蔑不屑的態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詩所云“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之意。何以如此,詞人未點破,緊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自己的志趣與官場格格不入。一旦“搖首出紅塵”,作了個煙波釣徒,才能“醒醉更無時節”。這兩句語言明快質樸,同時又極傳情,一種超脫塵世的輕快感溢於言表。三、四句則進而寫漁父生活,兼具張志和《漁父》詞和柳宗元《江雪》詩之意。這裡,漁父生涯既不全然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那樣浪漫,又不全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的那樣苦寒。“綠蓑青笠”,白鷺桃花,“披霜沖雪”,獨釣寒江,都是詞人恬淡自適的慣常生活狀態。 後片切然個斷面,進一步表現閒適生活的可愛。江湖上也有風浪,但與官場風波比較,則顯得可愛多了。而到“晚來風定”時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當空,釣絲不動,水平如鏡,上下天光,表里澄徹。作者用洗鍊的筆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圖畫。“釣絲閒”、“上下是新月”,寫水靜,空靜,一切皆靜的周圍環境。而這幅靜態的畫面上,作者最後加上奇妙的一筆——一隻縹緲的孤鴻,明滅於遠空,那是靜的背景上的一個動點,而它的動感不是來自位置的移動而是來自光線的變化。這畫境還具有一種象徵的意義:那風平浪靜的江景,顯然是詞人“澄懷”的反映;那“縹緲孤鴻影”,也是一個自由出沒於江上的幽人的寫照。 這首詞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寫景結,用簡筆勾勒出詞人閒適生活的一個斷面。詞中寫實與象徵手法結合,意境完整高遠而又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