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周邦彥神宗時為太學生,因歌頌新法被擢為太學正,累官廬州教授、周邦彥
主要詞作
花犯(粉牆低) 西河 (佳麗地) 六醜 (正單衣試酒) 瑞龍吟(章台路) 蘭陵王 (柳陰直)蘇幕遮 (燎沉香) 詞意畫
人物評傳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詞人。少年落魄不羈,後在太學讀書,宋神宗時因獻《汴京賦》為太學正。哲宗時任廬州教授、知溧水縣、國子主簿、秘書省正字。徽宗時仕途較坦蕩,先後為校書郎、議禮避榆討、大晟府提舉,為朝廷制禮作樂。晚年知順昌府和處州、南京鴻慶宮提舉。卒,贈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創製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現存詞二百餘篇,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容較為單薄,調子很低沉。其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長於鋪敘,善於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如《瑞龍吟》(章台路)、《西河》(佳麗處)等。其寫景小詞,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調,如《蘇幕遮》等。他是大晟詞人的代表,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姜夔、張炎一派詞風,對後世影響很大。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見《宋史》卷四四四,有《片玉詞》。詞史地位
王國維認為:“(周)先生於詩文無所不工,然尚未盡脫古人蹊徑。平生著述,自以樂府為第一。詞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論。惟張叔夏(張炎)病其意趣不高遠。然宋人如歐、蘇、秦、黃,高則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為猶當也。意謂周邦彥為北宋詞的“集大成者”。 周邦彥詞的集大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從詞的搜求、審定、考證方面來說,他有集成和創製的功勞;就其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於體悟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又善於融化千人詩句,鍊字妥帖工整;從創作風格來說,清真詞能集北宋詞自柳永到秦觀、賀鑄等人之成就而獨具特色。他發展了柳永以賦為詞的鋪敘手法,兼取秦詞的柔婉、賀詞的艷麗,綜合形成自己善於勾勒,妙於剪裁,精巧工麗的典雅作風。江南名人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蘇幕遮》【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簡析】 這首詞雖寫久居汴京與消夏思歸的情思,但卻以描繪荷花的風神而著稱於世。 初陽,接“晴”“宿雨”承“溽暑”。荷葉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進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體化了。“宿雨”的被蒸發、被曬乾,不僅在點染“晴”字,同時還扣緊“溽暑”這一季節特點。這句很象特寫鏡頭,連荷葉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乾”掉的過程也都被攝進畫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圓”是“葉上”一句的擴大。作者把鏡頭遠遠拉開、推高,然後居高臨下,俯視整個荷塘,終於攝下那鋪滿水面的圓圓荷葉。繼之,又把鏡頭拉下,轉移角度,進行水平攝影,鏡頭在水面上緩緩推進: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葉,仿佛由什麼人高高擎起,在晨風中搖曳生姿,在鏡頭面前紛紛後退。這三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運用不同的鏡頭攝下了荷花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讚美這幾句說:“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下片,寫對故鄉的懷念。前四句是思歸。換頭兩句故作推宕。詞筆由實轉虛,從面前的荷花想到遙遠的故鄉,引出深沉的鄉愁。“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兩句承前,把空間的想像落實在兩個點上:一是“吳門”,一是“長安”。但仍以荷花把兩地牽連。“五月”三句寫夢遊。這三句把孤立的兩點進一步縮小並使之具體化。“吳門”化作“漁郎”,“長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時間的長線,它一頭挽住過去,一頭接通現今(“溽暑”),甚至牽連到作者的夢境。“夢入芙蓉浦”終於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縮短,使作者思歸之心得到片刻的滿足。下片抒情,敘寫夢境,情中見景,並以逆挽手法呼應起句,補足“水面清圓”的畫面。 這首詞的內容很簡單,全篇六十二字,寫的不外是荷花以及與荷花有關的情事。但是,作者善於把荷花的形象以及與之有關的情事集中起來,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來加以烘托,於是,作者的美感便層次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一點集中體現於詞的上片。上片七句,雖然構成的側面有所不同,但,可貴的是,其中每一句都帶有動作性或視覺性,幾乎句句都可構成一個或幾個畫面,構成角度不同的鏡頭。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連結媒介幾乎被作者壓縮到絕無僅有的微小程度。作者的情思,作者的美感是靠畫面、靠鏡頭的組接,靠蒙太奇表現出來的。 本詞以荷花為焦點,並從這一點上散射開來,最後又集中在這一點上加以收束。全詞可分四層,上片前四句是一層,烘托五月雨後清晨的氣氛。後三句多側面刻畫荷花的風神。下片前四句是一層,分別疊印出“吳門”與“長安”兩個不同的地點。後三句又以“夢入芙蓉浦”把前幾層散射出的側面加以歸結、收束。 周邦彥是善於使用藝術語言的大師,他往往運用優美的語詞來創造生動的形象,有時精雕細刻,富艷精工;有時用典,融化古人的詩句人詞。但這首詞卻既未用典,也未融化前人的詩句,而主要是用從生活中提煉出的詞語,準確而又生動地表現出荷花的風神,抒寫了自己的鄉愁,有一種從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風韻。 【宋】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來歲去,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①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②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簡析】 ①榆火:清明取榆柳之火賜近臣,順陽氣。②津堠:水邊土堡。 【簡析】 此詞分三段。一段以柳色來鋪寫別情;二段寫離筵與惜別之情;三段寫愈行逾遠,逾遠逾恨。 【宋】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闌,轆轤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乾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簡析】 此首純寫離情,所以題曰:“早行”。這很易使人聯想到溫庭筠的《商山早行》。出現在詞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風中離家時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景。篇中沒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間也很少有連結性詞語,所以,詞中的離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繪的不同畫面,靠人物的表情、動作和演出來完成的。 上片寫別前。開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驚烏棲不定”寫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烏鴉誤以為天明,故而飛叫不定。這是從視覺與聽覺兩方的感受概括出來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將闌,轆轤牽金井”兩句,點明將曉。這是從聽覺方面來寫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經快要滴盡,夜色將闌。同時遠處傳來轆轤的轉動聲,吊桶撞擊著井口聲,已經有人起早汲水了。這三句表現出由深夜到將曉這一時間的進程。“喚起”兩句另是一段,轉寫女方的悲傷。“喚起”的施動者是誰?這女人由誰喚起?過去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行者,“知天已曉,喚起所別之人”;一種認為“聞烏驚漏殘、轆轤聲響而驚醒淚落。”“喚起”,既是前三句不同聲響造成的後果,同時又是時間演變的必然進程:離別的時刻來到了。所以,就全篇來看,似以後一種解釋為佳。如解釋為行者把女方“喚起”,則自然要衝淡這首詞所表出的那種離情的深刻性。“兩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後的精神煥發,而是離別時的情緒緊張與全神貫注。聯繫下句“淚花落枕紅綿冷”,可見這雙眼睛已被淚水洗過,“喚起”之後,仍帶有淚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同時,這一句還暗中交待出這位女子的美麗,烘托出傷別的氣氛。“冷”字還暗出這位女子同樣一夜不曾合眼,淚水早已把枕芯濕透,連“紅綿”都感到心寒意冷了。王世貞在《藝苑危言》中說這兩句:“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動人。” 下片寫別時、別後。前三句寫別時依依難捨之狀,曲折傳神。“執手”,分別時雙方的手相互緊握。“霜風吹鬢影”,是行者飽看女方,刻印下別前最深刻的印象:鬢髮在秋季晨風中微微捲動。“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二句,看似寫情,實則是寫動作。“徊徨”,也就是徘徊。作者幾度要走,卻又幾度轉回來,相互傾吐離別的話語。這話語滿是離愁。“難聽”不是不好聽,而是令人心碎,難以忍聽。終篇兩句寫別後景象,又是一段。這兩句寫行者遠去,但還戀戀不捨地回頭遙望女子居住的高樓,然而這高樓已隱入地平線下去了,眼中只見斗柄橫斜,天色放亮,寒露襲人,雞聲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遠了。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如真清之‘斷腸院落,一廉風絮。’又‘掩重關、偏城鐘鼓’之類是也。”其實,“樓上闌乾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也是“以景結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本詞最顯著的特點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畫面組成,並配合以不同的聲響。正是這一連串的畫面與音響的完美組合,才充分表現出難捨難分的離情別緒,形象地體現出時間的推移、場景的變換、人物的表情與動作的貫串。詞中還特別注意擷取某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來精心刻畫,如“驚烏”、“更漏”、“轆轤”、“霜風”、“鬢影”、“斗柄”、“雞鳴”等等。與此同時,作者還特別著意於某些動詞與形容詞的提煉,如“棲不定”的“棲”字,“牽金井”的“牽”字,“喚起”的“喚”字,還有“吹”、“清”、“冷”等等,這一系列手法綜合起來,不僅增強了詞的表現力,而且還烘托出濃厚的時代氣息與環境氛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真實感。強煥說周詞“撫寫物態,曲盡其妙”;王國維說他“言情體物,窮極工巧”,這些,都是有得之言,切中要害。 【宋】周邦彥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周邦彥書法
傳世詩篇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題解】周邦彥《花犯》
《瑞龍吟》
【題解】 見《清真集》。作者沉浮州縣十餘年,回京師後便作是詞。其立意頗有爭議,至今不一。 【原文】 章台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黯凝佇。因記箇人痴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惟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台句。知誰伴、各園露飲,東城閒步。事與孤鴻去。探春儘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蘇幕遮》
【題解】 見《清真集》。周邦彥長期居住汴京,思鄉情甚,便作是詞以抒其懷。《蘇幕遮》,詞牌名。 【原文】清真集
《六醜》
【題解】 見《清真集》。題為“薔薇謝後作”。此詞為周邦彥自作新調,長達一百四十字,分上下兩片,以詠物為題材,寄託自己身世之感。《六醜》,詞牌名。 【原文】 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遶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活,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敧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蘭陵王·柳》
【題解】蘭陵王 (柳陰直)
《西河》
【題解】 見《清真集》。題為“金陵”,一作“金陵懷古”。約作於作者任溧水縣令之時。全詞分三片,上片描寫金陵山川形神;中片寫中陵古蹟,並表懷古之意;下片發興亡之嘆。 【原文】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地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一落索》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潤玉簫閒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 賞析】周邦彥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