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百科介紹
清朝大臣
人物簡介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進士,改庶吉士。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官刑部尚張照像
個人成就
張照作品
書法造詣
書法早年學董其昌,得母舅王鴻緒親授(王是董其昌再傳弟子);後又學米芾,並受趙孟頫較大影響。但不一意守師法,而是努力創新,特別是率真之作,更顯得變化多端,精彩動人。楷書字型秀媚婉麗,平正圓潤,乃清代“館閣體”代表。草書筆畫轉折多變,結字聚散適宜,氣勢貫通,渾樸雄健。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喜愛,康熙評他的書法說:“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羲之後一個,舍照誰能若,即今觀其跡,宛似成於作,精神貫注深,非人所能學。”曾書寫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被鐫刻於岳陽樓上。擅長領域
人稱“名樓、妙文、好字”,合為“三絕”。手跡有《行書東坡詩》(現藏故宮博物院)、《臨米貼》(藏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其畫最長於畫墨梅,疏花細蕊,極其雅秀。用墨乾濕得宜,發枝布乾亦極灑脫,備極閒逸,筆墨秀雋傳神。所繪白描《大土像》,寥寥數筆,法相自佳,又有《梅花圖》(藏故宮博物院)。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因父喪回籍,至徐州宿遷縣,卒於旅次。謚“文敏”。與天津有緣
乾隆七張照作品
名字的故事
張照幼時口齒伶俐,機智聰敏,但其父卻嫌兒子平日說話太多,於是在張照五歲時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張默”。有一天,是個喜慶的日子,張家高朋滿座,熱鬧非凡。那一天,小張默的伯父、在京城做官的張集也特地趕來賀喜。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免不了推杯換盞,高談闊論。言談間,小張默聽得有個客人在評論張集的名字,認為“集”字不好,建議“集”字添上“馬”字旁。張默不解,當即便向客人討教。客人解釋說,“集”字拆開來是“佳”、“木”二字。古話說:“良禽擇佳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仕。”“佳木”通常用來比喻“明主”,臣子取名怎么敢用“佳木”呢?小張默一聽,原來取名字還講究那么多名堂!轉而一想,父親給我取名“張默”,這“默”字拆開來是“黑”、“犬”二字,往後別人必然會拿我的名字開玩笑,說我是一條沉默的黑狗!於是,他天天纏著父親要求改名,父親拗不過他,斟酌再三,認為他的想法也不無道理,最後同意把“默”字改為“照”字。這樣,“張默”終於一改成名,日後成了清代書壇永不沉默的“張照”。豆腐乾上做文章
張照兒時便顯露出過人的天賦,但其父擔心他“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讓他專心苦讀,不要急於考秀才。張照12歲那年,松江府鄉試舉行在即,他便央求母親讓他去試試身手。但張母記得他父親的叮嚀,好說歹說都不肯放行。 張照見狀便托稱自己整日悶在書房,沒有作文的靈感,想四處走走散下心。母親一下子就看穿了他打的如意算盤,表面上點頭應允,實際她知道考場設在近東門的察院場,就故意囑咐老管家陪他朝西走,順便去姨母家走走親戚。 張照只得在老管家的陪同下,悶悶不樂地往西來到錢涇橋畔看望了姨丈姨母,之後又繼續朝大倉橋方向走去。那時,只聽一陣鑼聲從西邊傳來。一會兒,一頂官轎在差役的前呼後擁下,向東面緩緩行了過來。張照想或許官老爺能帶我去考場,馬上從大倉橋上飛奔而下。碰巧,那頂大轎里坐的恰是鄉試的主考官。當轎子抬近豆腐店門前時,小張照早己鑽過人群,一個箭步竄到轎前,用兩手緊緊握住轎槓,把身子吊在下面。轎子頓時偏向了一邊,轎子裡的主考官身子一晃,驚出一身冷汗,等他回過神來掀開帘子一看,見轎槓上掛著個眉清目秀的少年,煞是奇怪,忙吩咐停轎。張照這才鬆手,來到轎前,躬身稟告,今日攔轎實乃事出有因,只為趕考不及才無奈出此下策。主考一聽,怒氣消了大半,便想考考這個少年的才學究竟如何。他抬頭向四周一望,正看到豆腐店貨架上堆著許多豆腐乾,就喚來貼身跟班,俯身囑咐一番。那衙役便到豆腐店買了一塊白花花的豆腐乾,叫店家橫剖一刀,一分為二,又轉身來到張照面前說:“主考老爺讓你在兩片豆腐乾上,以《攔轎》為題作文一篇,時間最遲不得超過半支香。” 張照從衣襟里掏出筆墨,不慌不忙,低頭凝思片刻,隨即揮毫不消半支香時間就交出了文章。主考官托起兩片豆腐乾,臉上露出了笑容,暗暗稱讚這孩子是奇才,立即大聲吩咐,隨轎赴考。揭榜之日,張照果然榜上有名。從此,倉橋豆腐乾的名聲也因張照的緣故而傳開了。練習書法
張照早年摹習董其昌,後又兼參王羲之、米芾、趙孟頫等諸家書法,卓然成家。不過,他的書法啟蒙老師則是他的舅舅、康熙張照書法
左右手都能揮毫
張照不但書藝造詣頗深,而且右手左手兼能揮毫,因而被稱為“造化手”。他很早就注意到,一般人用右手幹的事,“左撇子”們用左手照樣也能幹好,在學堂里學珠算,左手撥算盤,右手記數字,這時候,左手的作用似乎要大一些。更重要的是,不少優秀的左手書作品甚至呈現出某些特殊的風格。這一切都促使他用左手握起了毛筆,鑽研雙手揮毫的技藝。張照用左手寫字,俯仰起伏,運筆流暢,向來為人稱道,然而最風光的卻是他墜馬傷臂那一次。據清代阮葵生《茶餘客話》記載,當年他隨乾隆皇帝出巡,不料從馬上摔下來,右臂幾乎折斷。後來他向皇上進《荷葉唱和詩》時,便用左手寫楷書,字字凝鍊含蓄,沒有一筆僵死的筆劃,“上大悅”。說起張照的左手書法,據清葛虛存《清代名人逸事》記載,民間曾流傳過一則趣聞,說張照的祖上敬佛虔誠,多年來在朱家閣指松庵中供養一位斷了右臂的和尚。這斷臂和尚是個得道高僧,其別具一格的左手書法更是聞名遐邇。巧的是,斷臂和尚圓寂那天,正是張照誕生的日子;而且,斷臂和尚與張照又都是左手書法的高手,於是,張照乃斷臂和尚轉世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越傳越神。岳陽樓屏風
聞名天下的岳陽樓上的《岳陽樓記》雕屏就是出自張張照書法
著作
亦作曲,著有《月令承應》、《法官雅奏》、《九九大慶。及《勸善金科》十本,《昇平寶筏》十本,《曲錄》均為供奉內廷搬演而作。生平
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江南婁縣人,清朝大臣。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南書房行走。雍正初,累遷侍講學士。聖祖訓士民二十四條,世宗為之注,題曰聖諭廣訓,照疏請下學官,令學童誦習。復三遷刑部侍郎。十一年,授左都御史,遷刑部尚書,疏請更定律例數事。大學士鄂爾泰初為雲貴總督,定亂苗,稍收其地,置流官。既而苗復叛,揚威將軍哈元生、副將軍董芳討之,不以時定。上責鄂爾泰措置不當,照素忤鄂爾泰,因請行。 十三年五月,上命照為撫定苗疆大臣。照至貴州,議劃施秉以上為上游,用雲南、貴州兵,專屬元生;以下為下游,用湖廣、廣東兵,專屬芳:令諸軍互易地就所劃。元生、芳遂議村落道路皆別上下界,文移辨難。照致書元生等,令劾鄂爾泰。會高宗即位,召照還,以湖廣總督張廣泗往代。上怒照挾私誤軍興,廣泗復劾照謬妄,元生等並發照致書令劾鄂爾泰事,遂奪職逮下獄。 乾隆元年,廷議當斬,上特命免死釋出獄,令在武英殿修書處行走。二年,起內閣學士,南書房行走。五年,復授刑部侍郎。照言:“律例新有更定,校刻頒行諸行省,期以一年。舊輕新重者,待新書至日遵行,不必駁改;舊重新輕者,刑部即引新書更正。庶一年內薄海內外早被恩光。”特旨允行。上以朝會樂章句讀不協節奏,慮壇廟樂章亦復如是,命莊親王允祿及照遵聖祖所定律呂正義,考察原委。尋合疏言:“律呂正義編摩未備,請續纂後編。壇廟朝會樂章,考定宮商字譜,備載於篇,使律呂克諧,尋考易曉。民間俗樂,亦宜一體釐正。”下部議行。七年,疏請矜恤軍流罪人妻孥,罪人發各邊鎮給旗丁為奴,其在籍子孫到配所省視,旗丁不得並沒為奴。尋擢刑部尚書,兼領樂部。民間貸錢徵息,子母互相權,謂之“印子錢”。雍正間,八旗佐領等有以印子錢朘所部旗丁者,世宗諭禁革。都統李禧因請貸錢者得自陳,免其償,並治貸者罪。至是,照言印子錢宜禁,如止重利放債,依違禁取利本律治罪,禧所議宜罷不用,從之。九年十二月,父匯卒於家,照方有疾,十年正月,奔喪,上勉令節哀,毋致毀瘠。至徐州,卒,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諡文敏。 照敏於學,富文藻,尤工書。其以苗疆得罪,高宗知照為鄂爾泰所惡,不欲深罪照,滋門戶恩怨。重惜照才,復顯用。及照卒,見照獄中所題白雲亭詩意怨望,又指照集憤嫉語,諭諸大臣以照已死不追罪。後數年,一統志奏進,錄國朝松江府人物不及照,上復命補入,謂:“照雖不醇,而資學明敏,書法精工,為海內所共推,瑕瑜不掩,其文採風流不當泯沒也。” 照通法律,工書法,尤精音律。嘗與莊親王奉敕查明《律呂正義》源委;又參修《一統志》。亦作曲,著有《月令承應》、《法官雅奏》、《九九大慶。及《勸善金科》十本,《昇平寶筏》十本,《曲錄》均為供奉內廷搬演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