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張遼書法>> 張遼百科介紹字帖

張遼百科介紹

生平簡介

  
《三國志11》張遼形象

《三國志11》張遼形象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本聶壹之後,為避災禍改姓張。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先鋒,挫其銳氣,放冷箭暗射勇將太史慈,後孫權軍感染瘟疫,敵軍十萬退卻,追擊時,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揚天下,拜為征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御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尚不敢與其一戰。吳國有小孩哭聲不止,其母言:“張遼來了”,孩童即無再啼。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范。遼病篤,卒於江都,謚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歷史評價

  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
張遼像

張遼像

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三國志·樂進傳》  張遼為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眾破走,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太平御覽》卷279引《魏略》  魏文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國志·張遼傳》  孫權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三國志·張遼傳》   陳壽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張文遠身先士卒,果立殊功。《全唐文》  (李)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舊五代史 列傳五 李存孝傳》  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容齋隨筆》  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三國演義》

歷史年表

初遇曹操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是聶壹之後人,為了避乖辟怨,遂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漢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遼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遼募兵尚未還,而京中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相當於騎兵隊長,地位略低於將軍)。   後來,呂布為李傕所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為曹操所敗後至徐州。
《真三國無雙5》張遼形象

《真三國無雙5》張遼形象

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領魯相,時年二十八歲。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後曹操破呂布於下邳,張遼部領呂布軍餘眾歸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命張遼與關羽同為解白馬圍的前鋒,擊破袁紹軍。數有戰功,累遷裨將軍。及曹操擊敗袁紹時,別遣張遼鎮治魯國諸縣。

招降昌豨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於東海,歷經數月,糧秣將盡,眾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這些天以來,每次我們巡視圍城軍情時,昌豨就兩眼盯著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發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懷猶豫,所以才沒有力戰。遼希望能挑試一下他,並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於是命人向昌豨說:“曹公有命,使遼為其傳達。”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懷兼四方之眾,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賞”。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於是支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並拜候其家人。昌豨見遼如此誠而無詐,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還東海,隨後訓責張遼說:“莽然支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張遼卻拜答道:“因為遼憑著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昌豨必不敢加害,所以才會這樣做的。”

攻破袁氏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張遼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時,鹹有功勞,行中堅將軍。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軍攻袁尚於鄴城,袁尚堅壁守疊,久攻不下。曹操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斗而先還許都,使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遷徙其民至河南。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軍又再攻鄴,這次終於攻破鄴城,張遼奉命別巡趙國、常山,招降了緣山一帶的賊眾及黑山孫輕等。然後張遼又從攻袁譚。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譚破後,又受命安撫海濱一帶,征破公孫度所
真三國無雙4張遼

真三國無雙4張遼

置的營州刺史柳毅、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討允平賊從錢等。曹操表漢帝,稱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收復東萊諸縣後張遼引軍還鄴城,親自出迎張遼,更與遼共載一車,封遼為蕩寇將軍,其見任如此。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張遼復又別擊荊州,平定江夏諸縣,率軍還屯臨潁,封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其後從征袁尚於柳城前,張遼諫曰:“許都是天子的所在地,乃四方之會。今公遠征塞北,若劉表遣劉備襲許,據之以號令四方,公之勢去矣。”曹操策判定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遂繼續出征。  行軍中途與敵軍相遇。張遼壯氣奮發,勸曹操即時赴戰,曹操壯其行為,親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張遼。遼遂引軍突擊,大破敵兵,親斬單于蹋頓於陣前。

平定叛亂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那時候荊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張遼屯軍於長社。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此時張遼顧謂左右道:“不可驚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引起叛變之人,想藉此惑亂他人而已。於是傳令軍中,只要不是反亂者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不久情況穩定下來,軍中隨即擒獲首謀者,並將其殺除,動亂亦告平定。  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盧江人陳蘭、梅成占據氐等六縣作叛,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討伐梅成,又命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討伐梅蘭。當時梅成詐降于禁,于禁引軍便還
張遼_張遼介紹_書法字典

。不料梅成趁機會帶其軍眾往投陳蘭,二人轉入灊山自守。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約有二十餘里,道路險狹,陳蘭等眾避於其上,山下進軍難通。張遼意欲登山進兵,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張遼卻說:“這正是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進)。”於是進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於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蕩寇將軍張遼)功也。”於是增其邑,假節。  當曹操征孫權無功而還時,任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部領七千餘人馬屯守於合肥。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與臧霸同為征濡須口的前鋒,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孫權都督公孫陽。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孫權大將呂蒙奇襲攻下盧江的皖城,張遼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無奈被迫退軍。

守衛合肥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往征張魯,先教護軍薛悌,付其一書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張遼,上有字樣雲“賊至乃發”(賊軍來到便拆信閱之)。不久東吳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合肥諸守將乃共同拆信視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諸將皆為此感到疑惑。此時張遼便說:“曹公遠征在外,待其救兵來時,敵軍必定已攻破我們了。所以曹公教我等眾將,待敵軍未合便逆(迎)而擊之,摧折敵軍鋒銳,以安眾人之心,然後方可堅守。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須疑惑?”  而李典亦與張遼持相同意見。於是張遼在夜間募集敢於逆擊敵銳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開剝牛支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尚未亮,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立殺數十人,斬其二將,並於陣中大呼己名,然後突擊沖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其眾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僅以長戟自守而已。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孫權懼而不敢動;及至望見張遼所領之兵原來甚少,於是忽聚眾軍數重圍困張遼。張遼於吳陣左右突圍,直前急擊,其圍不禁衝撞而開,張遼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脫出。但陣中尚有餘眾未出,皆號呼張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復又還入重圍,救出被困餘眾。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無人敢抵擋張遼。  朝辰戰至日中,吳軍銳氣為張遼所奪,曹軍此時還城修業進行守備,眾心方才安然下來,諸將對張遼所為均表嘆服。孫權守擊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於是還軍退師。張遼率諸軍乘勢追漫畫版張遼(20張)擊,差點可以再有擒獲孫權的機會。曹操聞此,大壯張遼的表現,拜遼為征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復征孫權。軍到合肥,曹操循行視察昔日張遼作戰的地方,讚嘆良久。於是增加張遼手下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濡須口,孫權請降,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圍曹仁於樊城,適時孫權稱藩於魏,不足為患,於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但張遼軍尚未至,徐晃已破關羽,曹仁之圍遂解。此時張遼與曹操會於摩陂。遼軍至時,曹操乘車輦視出慰勞張遼,張遼遂還屯陳郡。

加官晉爵

  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時,張遼轉封前將軍。朝廷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列侯。不久孫權又再叛變,曹丕遣張遼還屯合肥,並進爵都鄉侯。朝廷又給予張遼母親輿車,派遣兵馬送張遼家人到張遼軍屯之處,當張遼母親至時,張遼導領隨從出迎。張遼所督的諸軍將吏皆羅拜於道旁,看見此景的人均認為這是十分榮耀的事。後來文帝踐阼,張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張遼朝聖於洛陽皇宮,曹丕便引張遼會晤於建始徐少華版張遼(9張)殿,親問其昔日破吳時的情狀。張遼述說過後,曹丕向左右嘆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公是與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齊名的東周大將。他因平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於是為其建造第舍,又特為張遼母親築殿,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營、臨時應募的一眾步卒,皆為虎賁。

張遼病逝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孫權又復稱藩。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問其訊息,道路上往來相繼不絕。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迎接張遼就行在所,自己則車駕親臨,執張遼之手,賜以御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給御食。待張遼之疾稍可,遼即回還屯之處。正當其時,孫權復叛,曹丕遣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孫權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諸將同破吳將呂范。不久張遼病篤,竟逝於江都,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謚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齊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張遼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先後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束“豪傑並起”、軍閥混戰的局面,使北方漸趨統一,這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   此處刪減了   張遼是三國時名將,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黃初3年(公元222年),張遼病逝於江都(今江蘇揚州市),曹丕得知這一訊息,痛哭流涕,為失去一員大將難過至極。謚張遼為“剛侯”,讓張遼的兒子張虎繼承了張遼的爵位。

歷歷戰功

  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   
《真三國無雙4》張遼形象

《真三國無雙4》張遼形象

從攻袁尚於鄴,尚堅守不下。  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  復從攻鄴,鄴破,遼別徇趙國、常山,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  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被曹操重視了),以遼為蕩寇將軍。  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潁,封都亭侯。  從征袁尚於柳城,率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於赤壁之戰後,與樂進,李典等人共守要塞————合肥。孫權率十萬大軍來犯,張遼等僅以八百之眾抗擊,竟將孫權擊敗。

智平叛亂

  時荊州未定,(曹操)復遣遼屯長社(地名)。臨發(出發前),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全軍一片混亂)。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譯文:別慌,這不是全部的人馬,一定是幾個人帶頭的小叛亂,想要用火燒造成混亂罷了)”遼將(親自率領)親兵數十人,中陣而立。“乃令軍中,其不反者(無意造反的人)安坐。”有頃定(不一會),即得首謀者殺之。

勇登峻險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發生叛亂),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分兵兩路討伐)。(梅)成偽降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兩隊叛軍合二為一),轉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里,道險狹,步徑裁通,(陳)蘭等壁其上(據險而守)。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合肥激戰

  太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張遼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張遼

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曹操派遣三將守衛合肥)。太祖征張魯,教(注釋:教:諸侯王公的文書,這裡可以理解為錦囊)與護軍薛悌(給護軍薛悌一個密封的文書),署函邊曰“賊至乃發”(在邊緣寫著:敵人到了才打開)。俄而(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看曹操的錦囊),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匆得與戰。”諸將皆疑(兵力懸殊,出戰的話怎么能贏呢?)。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趕到),彼(孫權軍)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這是叫我們在他們還來不及合流之前襲擊他們),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英雄所見略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壯士),椎牛饗將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戰。平旦(清晨),張遼被甲持朝(全副武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孫權麾下(身先士卒,直闖本陣)。孫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孫權被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襲嚇得夠嗆,大家連忙保護孫權撤退到一個土山之上,用長戟守衛)。遼叱權下戰(張遼:豎子孫仲謀,下來應戰!),權不敢動(孫權暗忖:如此猛將,如何可奈何!),望見遼所將眾少(突然發現張遼的人數不多),乃聚圍遼數重(包圍戰法)。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雖有重重包圍,奈何張遼當世之猛將,硬是殺出一條血路),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然而還是有一部分人馬被圍困。。。)遼復還突圍(好一個張遼,回馬又殺了進去),拔出餘眾(全員脫出!)。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孫權雖然人多勢眾,卻無人能阻擋張遼之鋒芒)。自旦戰至日中(從白天大戰到中午),吳人奪(奪:喪失)氣(吳軍士氣),還修守備(張遼領軍回城修築守備工事),眾心乃安,諸將鹹服(全軍上下心悅誠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孫權攻不下合肥,撤退了)。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張遼不愧亂世之青龍,竟然還敢引兵追擊,甚至幾度差點擒獲孫權)。太祖大壯遼(曹操這才意識到,張遼不是普通的猛將啊!),拜征東將軍。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一些人對當日的戰鬥依然感慨不已)。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新三國》程相銀飾張遼

《新三國》程相銀飾張遼

其他事跡

  曹丕嘆服——黃初二年,遼朝洛陽宮,文帝引遼會建始殿,親問破吳意狀。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為起第舍,又特為遼母作殿,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為虎賁。  深得器重——遼還屯雍丘,得疾。帝(曹丕)遣侍中劉曄將太醫視疾。虎賁問訊息,道路相屬。疾未瘳,帝迎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還屯。  孫權喪膽——孫權復叛,帝(曹丕)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英雄之死——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范。遼病篤,遂薨於江都。帝為流涕,謚曰剛侯。

官位

  郡吏,騎都尉,魯相,中郎將,關內侯,裨將軍,行中堅將軍,蕩寇將軍,征東將軍,前將軍,內朝官,亞於車騎、驃騎大將軍;晉陽侯,謚曰“剛”。

兄弟姐妹

  張遼有一兄長,名為張泛, 在魏國因為張遼之功而被封侯(曹丕即王位文帝時,張遼轉封前將軍。朝廷分封其兄張泛及一子列侯。)。

子女

  張遼有一子名張虎,張虎有一子名張統,也就是張遼的孫子。

三國志·張遼傳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數有戰功,遷裨將軍。袁紹破,別遣遼定魯國諸縣。與夏侯淵圍昌豨於東海,數月糧盡,議引軍還,遼謂淵曰:“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計猶豫,故不力戰。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乃使謂豨曰:“公有命,使遼傳之。”豨果下與遼語,遼為說“太祖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者受大賞”。豨乃許降。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歡喜,隨詣太祖。太祖遣豨還,責遼曰:“此非大將法也。”遼謝曰:“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遼奉聖旨,豨必不敢害故也。”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從攻尚於鄴,尚堅守不下。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復從攻鄴,鄴破,遼別徇趙國、常山,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潁,封都亭侯。從征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傅子曰:太祖將征柳城,遼諫曰:“夫許,天子之會也。今天子在許,公遠北征,若劉表遣劉備襲許,據之以號令四方,公之勢去矣。”太祖策表必不能任備,遂行也。】  時荊州未定,復遣遼屯長社。臨發,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乃令軍中,其不反者安坐。遼將親兵數十人,中陳而立。有頃定,即得首謀者殺之。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成偽降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轉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里,道險狹,步徑裁通,蘭等壁其上。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增邑,假節。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孫盛曰;夫兵固詭道,奇正相資,若乃命將出征,推轂委權,或賴率然之形,或憑掎角之勢,群帥不和,則棄師之道也。至於合肥之守,縣弱無援,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專任怯者則懼心難保。且彼眾我寡,必懷貪墯;以致命之兵,擊貪墯之卒,其勢必勝;勝而後守,守則必固。是以魏武推選方員,參以同異,為之密教,節宣其用;事至而應,若合符契,妙矣夫!】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遼與太祖會摩陂。遼軍至,太祖乘輦出勞之,還屯陳郡。文帝即王位,轉前將軍。【魏書曰:王賜遼帛千匹,谷萬斛。】分封兄泛及一子列侯。孫權復叛,遣遼還屯合肥,進遼爵都鄉侯。給遼母輿車,及兵馬送遼家詣屯,敕遼母至,導從出迎。所督諸軍將吏皆羅拜道側,觀者榮之。文帝踐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黃初二年,遼朝洛陽宮,文帝引遼會建始殿,親問破吳意狀。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為起第舍,又特為遼母作殿,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為虎賁。孫權復稱藩。遼還屯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劉曄將太醫視疾,虎賁問訊息,道路相屬。疾未瘳,帝迎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還屯。孫權復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范。遼病篤,遂薨於江都。帝為流涕,謚曰剛侯。子虎嗣。六年,帝追念遼、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虎為偏將軍,薨。子統嗣。  參考譯文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是聶壹之後人,為了避乖辟怨,遂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漢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遼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遼募兵尚未還,而京中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相當於騎兵隊長,地位略低於將軍)。   後來,呂布為李傕所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為曹操所敗後至徐州。  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領魯相,時年二十八歲。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後曹操破呂布於下邳,張遼部領呂布軍餘眾歸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命張遼與關羽同為解白馬圍的前鋒,擊破袁紹軍。數有戰功,累遷裨將軍。及曹操擊敗袁紹時,別遣張遼鎮治魯國諸縣。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於東海,歷經數月,糧秣將盡,眾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數日以來,遼每次行於重圍外時,昌豨都會特別看著我。而且其軍所發矢石越來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內猶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戰。遼希望能挑試一下他,並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於是命人向昌豨說:“曹公有命,使遼為其傳達。”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懷兼四方之眾,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賞”。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於是支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並拜候其家人。昌豨見遼如此誠而無詐,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還東海,隨後訓責張遼說:“莽然支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張遼卻拜答道:“因為遼憑著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昌豨必不敢加害,所以才會這樣做的。”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張遼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時,鹹有功勞,行中堅將軍。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軍攻袁尚於鄴城,袁尚堅壁守疊,久攻不下。曹操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斗而先還許都,使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遷徙其民至河南。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軍又再攻鄴,這次終於攻破鄴城,張遼奉命別巡趙國、常山,招降了緣山一帶的賊眾及黑山孫輕等。然後張遼又從攻袁譚。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譚破後,又受命安撫海濱一帶,征破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討允平賊從錢等。曹操表漢帝,稱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收復東萊諸縣後張遼引軍還鄴城,親自出迎張遼,更與遼共載一車,封遼為蕩寇將軍,其見任如此。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張遼復又別擊荊州,平定江夏諸縣,率軍還屯臨潁,封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其後從征袁尚於柳城前,張遼諫曰:“許都是天子的所在地,乃四方之會。今公遠征塞北,若劉表遣劉備襲許,據之以號令四方,公之勢去矣。”曹操策判定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遂繼續出征。  行軍中途與敵軍相遇。張遼壯氣奮發,勸曹操即時赴戰,曹操壯其行為,親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張遼。遼遂引軍突擊,大破敵兵,親斬單于蹋頓於陣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那時候荊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張遼屯軍於長社。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此時張遼顧謂左右道:“不可驚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引起叛變之人,想藉此惑亂他人而已。於是傳令軍中,只要不是反亂者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不久情況穩定下來,軍中隨即擒獲首謀者,並將其殺除,動亂亦告平定。  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盧江人陳蘭、梅成占據氐等六縣作叛,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討伐梅成,又命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討伐梅蘭。當時梅成詐降于禁,于禁引軍便還。不料梅成趁機會帶其軍眾往投陳蘭,二人轉入灊山自守。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約有二十餘里,道路險狹,陳蘭等眾避於其上,山下進軍難通。張遼意欲登山進兵,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張遼卻說:“這正是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進)。”於是進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於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蕩寇將軍張遼)功也。”於是增其邑,假節。  當曹操征孫權無功而還時,任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部領七千餘人馬屯守於合肥。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與臧霸同為征濡須口的前鋒,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孫權都督公孫陽。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孫權大將呂蒙奇襲攻下盧江的皖城,張遼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無奈被迫退軍。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往征張魯,先教護軍薛悌,付其一書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張遼,上有字樣雲“賊至乃發”(賊軍來到便拆信閱之)。不久東吳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合肥諸守將乃共同拆信視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諸將皆為此感到疑惑。此時張遼便說:“曹公遠征在外,待其救兵來時,敵軍必定已攻破我們了。所以曹公教我等眾將,待敵軍未合便逆(迎)而擊之,摧折敵軍鋒銳,以安眾人之心,然後方可堅守。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須疑惑?”  而李典亦與張遼持相同意見。於是張遼在夜間募集敢於逆擊敵銳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開剝牛支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尚未亮,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立殺數十人,斬其二將,並於陣中大呼己名,然後突擊沖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其眾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僅以長戟自守而已。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孫權懼而不敢動;及至望見張遼所領之兵原來甚少,於是忽聚眾軍數重圍困張遼。張遼於吳陣左右突圍,直前急擊,其圍不禁衝撞而開,張遼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脫出。但陣中尚有餘眾未出,皆號呼張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復又還入重圍,救出被困餘眾。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無人敢當張遼。  朝辰戰至日中,吳軍銳氣為張遼所奪,魏軍此時還城修業進行守備,眾心方才安然下來,諸將對張遼所為均表嘆服。孫權守擊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於是還軍退師。張遼率諸軍乘勢追擊,差點可以再有擒獲孫權的機會。曹操聞此,大壯張遼的表現,拜遼為征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復征孫權。軍到合肥,曹操循行視察昔日張遼作戰的地方,讚嘆良久。於是增加張遼手下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濡須口,孫權請降,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圍曹仁於樊城,適時孫權稱藩於魏,不足為患,於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但張遼軍尚未至,徐晃已破關羽,曹仁之圍遂解。此時張遼與曹操會於摩陂。遼軍至時,曹操乘車輦視出慰勞張遼,張遼遂還屯陳郡。  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時,張遼轉封前將軍。朝廷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列侯。不久孫權又再叛變,曹丕遣張遼還屯合肥,並進爵都鄉侯。朝廷又給予張遼母親輿車,派遣兵馬送張遼家人到張遼軍屯之處,當張遼母親至時,張遼導領隨從出迎。張遼所督的諸軍將吏皆羅拜於道旁,看見此景的人均認為這是十分榮耀的事。後來文帝踐阼,張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張遼朝聖於洛陽皇宮,曹丕便引張遼會晤於建始殿,親問其昔日破吳時的情狀。張遼述說過後,曹丕向左右嘆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公奭是與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齊名的東周大將。他因平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於是為其建造第舍,又特為張遼母親築殿,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營、臨時應募的一眾步卒,皆為虎賁。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孫權又復稱藩。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問其訊息,道路上往來相繼不絕。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迎接張遼就行在所,自己則車駕親臨,執張遼之手,賜以御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給御食。待張遼之疾稍可,遼即回還屯之處。正當其時,孫權復叛,曹丕遣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孫權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諸將同破吳將呂范。不久張遼病篤,竟逝於江都,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謚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齊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簡明演義傳記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曹魏名將。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為呂布部將,曾多番令曹軍陷於苦戰,其武勇連關羽亦甚稱道。後呂布喪於白門樓,曹操經劉備、關羽勸說,待遼以上禮,張遼遂降為曹家將。從曹操以後,遼隨軍征討,多有戰功,曹操亦益待之如親信;又曾勸關羽降於曹操。赤壁戰中,張遼親載曹操脫難,並射傷東吳名將黃蓋。赤壁戰後,曹操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後孫權果引軍入寇,張遼智激李典後三人一同出戰,自率二千餘騎打敗敵軍十萬,威震逍遙津,名揚天下。後來張遼於黃初五年隨曹丕征江東,被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到許昌後不治身亡,曹丕厚葬張遼。

張遼墓

  
張遼威震逍遙津塑像

張遼威震逍遙津塑像

逍遙閣

逍遙閣

張遼墓位於安徽省合肥市逍遙津公園內湖中島上,為衣冠冢,現存墓冢,張遼陳列館、逍遙閣和渡津橋。   現合肥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逍遙津公園進行全面改造,建設張遼墓、包括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國故事甌塑,更換銅質張遼塑像,使張遼墓景點成為一個完整的系列,提高景點的三國文化內涵;整治公園環境等。全部項目已於2003年上半年竣工。  在逍遙津,逍遙津為古淝水上的一處津渡,因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而聞名。公元215年,孫權親率十萬大軍企圖一舉攻占合肥,打開通向中原通道,但卻被只有七千人合肥守將張遼打敗,以至於最後在部將的掩護下,縱馬躍過西津橋(後稱飛騎橋),奪路而逃。 如今的逍遙津公園就是在原址上建立的,公園呈扇形鋪開,由水系自然分割為東西兩部分。 東園水域遼闊,草坪如氈,主要由青少年活動區、文化活動區、動物展區組成,內有兒童樂園、遊樂場、草坪廣場、逍遙湖、逍遙閣、渡津橋、文化宣傳長廊、茶社等設施。 從東園跨過北津橋和南津橋就進入了西園,西園裡內河道密織,滿目綠樹紅花,主要景點有逍遙水榭、三折曲橋、梅花山、牡丹園、藏幽園、張遼墓等。 此外,逍遙津公園內還廣植各種名木奇花,全園有多達180餘種不同的植物,不僅有麻櫟、側柏、銀杏、白皮松等百年以上樹齡的名樹,還有象徵中日友誼的杜鵑、檜柏、山茶。 逍遙津公園環境優雅、風光怡人,既有北方園林的古樸典雅,又有南國園林的嫵媚清秀,是新“合肥十景”之一,遊人可一邊欣賞如畫的景致,一邊遙想當年古戰場的雄渾慘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