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百科介紹
諡號
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為諡號。 剛彊直理曰武。剛無欲,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威彊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 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武帝關羽
又稱關帝,名關羽,字雲長,是三國時代河東解良人。他為人義勇,好讀春秋。他與劉備及張飛相遇後結義桃園,矢志復興漢室。傳說關羽戰敗在麥城遭歿殺後,魂魄飄至荊洲玉泉山,常常顯靈護民,善信因而立廟奉祀。武帝廟亦稱協天宮或關帝廟。歷代武帝
漢武帝劉徹
影視劇中的漢武帝劉徹(8張)漢武帝劉徹資料圖(3張)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生於長安,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魏武帝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是漢魏之際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對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曾做出了特別的貢獻。 曹操執政期間,代表中小地主集團的利益,銳意革新;抑制豪強勢力的發展,打擊擁漢反曹派;主張唯才是舉,重用有真才實幹的文人武士;調整賦稅,恢復鹽鐵官營;興修水利,組織軍民屯田。增加糧食,發展經濟;重視教育,移風易俗。是混亂的局勢安定了下來,使殘破的北方城鄉改變的面貌。 曹操親自參加並指揮了大小近50次戰役,既打硬仗惡仗,又打智仗巧仗,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他整理了孫武的《孫子兵法》,寫了大量的軍事理論著作。他的軍事思想,主要是“重戰”、“慎戰”、建立強大的軍隊、保障充足的給養、以法治軍、賞罰分明、靈活運用機動的戰略戰術等,是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光輝傑作。 曹操武藝高強、博學多才、擅長書法、圍棋、通曉音樂歌舞和工程技術。在文學上,以四言詩見長,悲涼慷慨,氣勢宏偉;散文多是政令軍策,意到筆隨,簡潔明快。還借政治地位倡導文學,獎勵作家,尊重創作個性,開展文學評論,是建安文學的領袖。 曹操的從政治理國家的思想是法表裏,諸家雜糅。以強權政治和仁義道德相結合等。在思想上,以務實聞名。 曹操一生順應時代的潮流,以其非凡的文治武功為自己樹裏了豐碑。他性格多變,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文人認為他是絕世之奸雄,也有人說他是絕代鬼才。曹操是個永遠值得爭論的名字。晉武帝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晉朝第一位皇帝。河內溫縣( 今河南溫縣西)人。司馬昭長子。曹魏末年,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相繼控制朝政。魏鹹熙二年(265)。司馬炎繼位為丞相、晉王、大將軍,執掌全國諸軍事。 同年十二月,司馬炎篡奪政權,消滅曹魏。稱大晉皇帝 ,太康元年(280)滅東吳,結束了分裂長達半個世紀的三國時代。成為繼秦皇、漢祖、光武帝之後第四位統一全國的皇帝。在位期間,封同姓諸王,以郡為國,置軍士,希望互相維繫,拱衛中央。晉武帝
成武帝李雄
成武帝李雄(274~334)十六國時期成漢的建立者。字仲雄。巴氐豪強領袖李特第三子。巴西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人,後遷略陽(今甘肅天水東北)。李特率流民起義,以雄為前將軍。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羅尚擊殺。繼任者李流旋亦病故,雄以大都督名義繼續領導流民作戰,驅逐羅尚,攻占成都,304年稱成都王,建元建興。以范長生為謀主。306年即皇帝位,國號大成 。李氏封建政權在6 郡流民反晉鬥爭中建立 ,史稱“為國無威儀,官無祿秩,班序不別,君子小人服章不殊”。但李雄虛己愛人,授用皆得其才,並興文教,立學官,簡行約法,政治較為清明。注意發展生產,賦役較輕,男丁1歲谷3斛,女丁1斛5斗,疾者減半;戶調絹不過數丈,棉不過數兩。多次遣使東晉朝貢,遣將開拓疆域。死後由兄盪之子班繼位。趙武帝石虎
趙武帝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龍,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翌年,石虎廢殺石弘,自立為王。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的一面,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宋武帝劉裕
宋武帝劉裕的畫像(4張) 劉裕(363.4.16—422.6.26),字德輿,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卓越的大軍事家、統帥。 曾祖劉混東晉時渡江僑居京口,父劉翹曾為郡功曹,早亡。劉裕少貧困,以樵漁及販履為生,曾為北府兵將領孫無終冠軍府司馬。隆安三年(399)任前將軍劉牢之參軍,隨從鎮壓孫恩起義(見孫恩、盧循起義),累官建武將軍,下邳太守。桓玄依仗父祖世資,謀奪朝政,以討司馬道子、元顯為名,入建康自立為楚王,並翦除北府兵舊將領劉牢之等,提拔劉裕使鎮壓東南沿海的孫恩餘眾。劉裕對桓玄外示恭順,內則團結北府將士伺機反抗。 桓玄逼安帝退位篡晉後,劉裕於元興三年(404)與劉毅、何無忌、檀憑之等二十七人自京口起兵,殺鎮京口的桓修,次年擊潰桓玄。桓玄挾安帝退往江陵(今屬湖北),後為劉毅所統率的北府兵擊垮,安帝回建康復位。劉裕以平亂功,加侍中,進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京口。義熙四年(408),以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入京輔政,獨攬朝權。 占據山東地區的鮮卑慕容氏南燕政權乘東晉衰亂之際屢次侵擾東晉邊境。義熙五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劉裕興兵北伐。四月,率水軍從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峴(今山東沂水北穆陵關),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收復青、兗兩州,追獲慕容超,斬首建康。七年,鎮壓盧循起義軍。八年,消滅“不能居下,終為異端”的劉毅,以及可能形成威脅的諸葛長民、晉朝宗室司馬休之等,清除異己勢力,鞏固了後方。九年,西攻譙縱,收復巴蜀。十二年,後秦主姚興病卒,子姚泓繼立,兄弟相殺,關中擾亂,劉裕乘機率大軍分兵四路北伐後秦,進攻關洛。途經黃河,擊敗北魏軍,翌年進克洛陽,至潼關,命大將王鎮惡直趨長安,姚泓投降,後秦亡。晉軍收復長安,在少數民族統治下達百年的漢族百姓紛紛響往。這時因留在朝廷坐鎮的尚書左僕射劉穆之病故,劉裕怕政權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劉義真鎮長安,王修、王鎮惡等率兵萬餘輔佐,自己倉猝返回建康。長安留守軍內訌,夏主赫連勃勃乘機奪取關中。劉義真雖被迫撤出長安,但自潼關以東、黃河以南直至青州已為南朝版圖,江淮流域得到保障,這是祖逖、桓溫、謝安經營百年所未能達到的。 劉裕南返後,加相國宋公九錫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鋪,封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劉裕代晉稱帝,國號宋,改元永初。他在稱帝前後,注意節儉,整頓東晉朝綱弛紊的局面,抑制豪強,殺奴客縱橫的京口刁逵,把刁氏成萬頃土地和大量家財分給貧民;以後又殺隱匿人口的餘姚大族虞亮,以圖限制兼併。廢除一部分屯田池塞以賑百姓,禁止豪強封固山澤,繼續依界土斷,將定居在江南的北方僑人編戶納稅服役,精簡了僑州郡縣。還減輕刑罰,親自聽訟,興學校,策試諸州郡秀才。江南農業生產有所恢復發展,為元嘉年間(424~453)“氓庶繁息,餘糧棲畝”的狀況奠定了基礎。齊武帝蕭賾
蕭賾 蕭賾(440年—493年),字宣遠,齊高帝蕭道成長子,母劉智容。南朝齊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病死,葬景安陵。年號永明。 武帝十分關心百姓疾苦,即位後,就下詔說:“比歲未稔,貧窮不少,京師二岸,多有其弊。遣中書舍人優量賑恤。”不久,再次下詔說,“水雨頻降,潮流薦滿,二岸居民,多所淹漬。遣中書舍人與兩縣官長優量賑恤。” 第二年,他又下詔酌情遣返軍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對於百姓中的鰥寡和貧窮之人,要加以賑濟。他提倡並獎勵農桑,災年時,還減免租稅。在位第四年,他下詔說: “揚、南徐二州,今年戶租三分二取見布,一分取錢。來歲以後,遠近諸州輸錢處,並減布直,匹準四百,依舊折半,以為永制。” 武帝還下令多辦學校,挑選有學問之人任教,以培育人們的德行。 武帝以富國為先,不喜歡游宴、奢靡之事,提倡節儉。他曾下令舉辦婚禮時不得奢侈。 武帝對於其後事,特意下詔說:“我識滅之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純烏犀導,應諸器悉不得用寶物及織成等,唯裝復袷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長短二口鐵環者,隨我入梓宮。祭敬之典,本在因心,東鄰殺牛,不如西家禴祭。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鹹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設菜食。陵墓萬世所宅,意嘗恨休安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民。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諸主六宮,並不須從山陵。內殿鳳華、壽昌、耀靈三處,是吾所治制。” 齊武帝時,還與北魏通好,邊境比較安定。高帝和武帝的清明統治使江南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社會也暫時安定。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464-549)蕭衍是漢代相國蕭何的後代,壽86歲,是秦始皇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長壽皇帝,僅次於清朝的乾隆——但是乾隆是老死的,他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活活餓死的皇帝——汗顏,皇帝都能被餓死!蕭衍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武都精專的帝王。《資治通鑑》說梁武帝"博學能文,陰陽、卡籃、騎射、聲律、草隸、圍棋元不精妙。"而其天生就具備的文采和軍事才能,在他7、8歲時就給他帶來了顯赫的聲譽。 在南齊時歷官寧朔將軍、雍州刺史。軍事才能顯赫,和帝中興二年,平定了齊朝內亂,通過“禪讓”的形式代齊即皇帝位,建立梁朝,在位48年。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都有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都城建康發展成為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並湧現了一批卓越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出現一個"花團錦簇"的"文化盛世"。 他提倡尊儒崇佛。天監四年(505),建國學,開五經館,培養大批士族子弟和一些來自寒門的子弟;制定禮樂,在宮城之西設士林館招收學者;立佛教為國教,大建寺廟。注重興修水利,獎勵農耕。他頒布法令,禁止向官吏獻禮行賄,積極倡導納諫,在皇宮門前立謗木肺石,旁置一箱,讓百姓投放書寫官吏的善惡是非的材料,對官吏進行監督。 同時他也是南北朝傑出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奮,博學多通,才華橫溢。年輕時常與社會賢達交往,與文壇新秀沈約等7人共游,號稱"竟陵八友"。在梁武帝的倡導下,粱朝成為南北朝時期文學創作最為活躍的一個朝代。梁朝共存在五十六年,在此期間,文學家輩出,作品數量極為豐富,文壇繁榮的景象為其他朝代所不及。李延壽在《南史。文學傳序》中說:“自中原鼎沸,王馬南渡,綴文之士,無乏於時,降及梁朝,其流彌盛。”這個評價是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梁朝文學的繁榮發展與梁朝諸帝王推尚文學、獎掖文人,尤其是他們本身大力創作詩文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梁武帝的影響和帶動下,蕭氏家族能詩善文者不少。梁武帝的長子蕭統、次子蕭綜、三子蕭綱、六子蕭綸、七子蕭繹、八子蕭紀,孫子蕭詧等都有詩文傳世,而且大部分在文學史上享有一定的聲名。所以,蕭氏一門也可以稱得上文學世家了。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往往把蕭氏一家與曹操父子相提並論,認為“帝王之家,文章瑰瑋,前有曹魏,後有蕭粱”;(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武帝集題辭》)“南朝齊粱以後,帝王務以新詞相競,而粱氏一家,不減曹家父子兄弟”。(清。賀貽孫《詩筏》) 據《梁書·武帝紀》載,蕭衍著作極多。除學術著作外,《隋書·經籍志》有《梁武帝集》26卷(梁32卷)、《梁武帝詩賦集》20卷、《梁武帝雜文集》 9卷。唐宋以後,雖已散佚,但到明末張溥輯錄《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時,《梁武帝集》中作品的數量依然超過了許多同時的文人。他重視樂府民歌,曾有不少擬作,分別收錄在《玉台新詠》、《藝文類聚》、《文苑英華》和《樂府詩集》裏,其中象《子夜四時歌》的《春歌》“蘭葉始滿地”、《夏歌》“江南蓮花開”,《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等,清新活潑,可以稱得上是帝王貴族中出色的作品。 蕭衍在佛教興盛的歷史上,作用極大。他不但自己勤修不輟,還熱衷於弘揚佛法。漢地僧人戒葷腥吃素的戒律,就是在他專門寫了《斷酒肉文》後,極力提倡並大力推行的。僧人頭上留戒疤,也是淵源於梁武帝。他為了超度其下了地獄的妻子而寫下的《梁皇寶懺》一直在佛教徒中盛行不衰。佛教徒超度孤魂野鬼的盂蘭盆節也是源自他的帶頭作用。盂蘭盆大齋就是普食的意思。據說地獄裏的罪人,因梁武帝設齋造經二事,得消一切罪業,地獄一度曾為此一空。據說在他的統治區域內,佛法最鼎盛的時候幾乎有近五成的百姓出家!他在位期間用過的年號也很特別: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天清。 梁武帝的皇帝之最: 唯一一個不吃葷不近色的皇帝 唯一一個被餓死的皇帝 唯一一個當了皇帝還出家做了三次的皇帝 很欣賞他臨死前的一句話“江山是我自己打下的,現在又在我自己手裏丟掉,也不枉此生了!”陳武帝陳霸先
陳武帝陳霸先 (503-559),字興國,漢族,南朝陳吳興下若里(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陳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