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百科介紹
生平簡介
王時敏生於1592年八月十三日(9月19日),卒於1680年六月十七日(7月12日)。王時敏像
清史文載
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江南太倉人,明大學士錫爵孫。以廕官至太常寺少卿。時敏系出高門,文采早著。鼎革後,家居不出,獎掖後進,名德為時所重。明季畫學,董其昌有開繼之功,時敏少時親炙,得其真傳。錫爵晚而抱孫,彌鍾愛,居之別業,廣收名跡,悉窮秘奧。於黃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愛才若渴,四方工畫者踵接於門,得其指授,無不知名於時,為一代畫苑領袖。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有九。人物軼事
畫作療疾
清代王石谷的《秋山紅樹圖》畫得甚好,王時敏觀後大加讚賞並欲留下。怎奈王石谷不肯割愛王時敏小像圖軸
蒼天清客
太倉人王時敏,子孫眾多,且又都賢能。王時敏尤其鍾愛兒子顓庵(王掞,第八子),孫子麓台(王原祁,王時敏次子王揆之子)。康熙九年(1670),兩人都以20歲指年齡高中進士,當時喜報互動送至。正趕上吳偉業在座,這位大文人吳梅村先生就開玩笑說道:“那個老天爺啊 ,應當是您家門下的清客吧?”王時敏感到驚駭,就問說的是什麼意思。吳偉業說:“善於探聽到主人所想要的而巧妙趨奉,讓主人事事如意的,就是門下的清客啊。如今的老天爺正好接近於此。”王時敏不覺微笑。作品風格
王時敏在董其昌的指導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並且在日後的不斷積累研習中,漸漸形成了他思想理論上的原則,即“摹古是繪畫的最高原則”。他力追古法,刻意師古,作畫無一不得古人精髓。王時敏師古人畫,形體、樣式甚似,但與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樣了,這主要是源於他們精神氣質迥異。王時敏師古人筆法時,更嚴謹、更認真、更規矩,相對來說作的畫也就刻板了一些,但是也有他的匠心之所在。王時敏將清初山水畫的臨古之風發揮到了極致。他的《山水》扇面雖是臨古之作,但又能集眾家所長,渾然一體,畫得很有味道。 王時敏的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可見他竭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終。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均按宋元古畫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淡雅,已見臨摹功力。他早、中期的畫,風格比較工細清秀,如37歲作的《雲壑煙灘圖軸》,現存上海博物館,乾筆濕筆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黃公望而雜以高克恭皴筆,具有蒼渾而秀嫩的韻味。42歲時的《長白山圖卷》,則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意境疏簡,更多董其昌筆韻。至晚年,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更多蒼勁渾厚之趣。如72歲的《落木寒泉圖》,75歲的《仙山樓閣軸》,84歲的《山水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峰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乾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形成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個人影響
王時敏的傳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圖》、《層巒疊嶂圖》、《秋山圖》、《雅宜山齋圖》等,並著有《西田集》、《疑年錄彙編》、《西廬詩草》等。王時敏兼工隸書,榜書亦負盛名。清朝王時敏的出現,為“婁東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成功開創了“婁東畫派”。王時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運筆、色彩、線條等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中國畫海中是一朵瑰麗的奇葩,永不凋謝。同時以他為首的婁東畫派聲勢浩大、左右藝林,在整個清朝畫壇占有統治地位,影響深遠,為後人宗仰。後人把他與王鑑、王翬、王原祁合稱為“四王”;再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六家”。前人以地域劃分,把“四王”中的太倉人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及其傳人稱為“婁東派”。 王時敏的山水畫多是仿古之作-學倪雲林,學黃子久,學董源,亦學董其昌。他一生以臨元畫為主,並得董其昌親自指點,受董影響極深。其臨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嘆。暫且不論他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地位如何,單其“一意摹古,反對創新”的思想就對後來中國畫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行情
王時敏的畫在拍賣場中價格不太高,屬中等偏下,由於他在畫史中的地位不甚高,一般收藏家不願花高價購買,但其精品價也較可觀。他的仿黃公望山水高的達到3~4萬美元,低的僅3~4千美元。代表作品
隸書書法
南山積翠圖
仙山樓閣圖
雲山圖
杜甫詩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