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沈寐叟書法>> 沈寐叟百科介紹字帖

沈寐叟百科介紹

簡介

  沈寐叟(1849-1923)先生,曾祖學階,字自堂,邑庠生,誥贈光祿大夫。祖維?,官至工部左侍郎,著有《補讀書齋遺稿》十卷。曾國藩即其門下士。父宗涵,字儼伯,官至工部都水司員外郎。先生有二姐早卒。兄弟四人,長曾棨,先生居仲, 弟曾桐、曾樾。

年譜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一歲。二月二十九日酉時,生於北京南橫街寓所,其父年三十二歲,洪秀全是年起義。  鹹豐七年,丁巳(1857年),八歲。五月十八父歿,哀痛如成人。家貧,隨母讀李義山詩。除夕仰望三星淚下,五十年後詩中憶及。  鹹豐十一年,庚申(1860年),十一歲。英軍入侵天津,先生隨母避居昌平,登城樓目睹荒涼景象,甚悲痛。  鹹豐十一年,辛酉(1861年),十二歲。從俞策臣讀《禮記》及唐詩半年。師將他去,先生牽衣哭不止,師贈畫六頁。母授王土禎《漁陽山人菁華錄》,能背出許多佳句。  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十三歲。從原仁和縣今高雋生習詩詞,以蠅頭小楷抄讀 《通鑑紀事本末》、《明史紀事本末論》,對南明史事關心由此始。見老師與友人王硯香和詩,偷偷仿效、藏於書包內,老師發現,認為孺子可教。次歲老師他去,彼此揮淚而別。  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十八歲。家境貧困,以祖傳初拓《靈飛經》送當鋪得三十錢賣米,極難割捨。  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二十一歲。以大學生應順天府試,考官羅繹農驚為奇才,薦於主司,先生報罷,羅惋惜。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年),二十三歲。 坐海船至滬溯江而上去成都。娶李逸靜夫人,經紫柏嶺張良廟,見風光秀絕,徘徊久之。返京後夫人典當首飾衣物勉先生讀書。次年鄉試中第二十二名。  光緒元年,乙亥(1875年),二十六歲。始治邊疆地理學,得《遊牧記》、《落帆樓文稿》以校東北、西藏、新疆地圖及《聖武親征錄》。  光緒三年。丁丑(1877年),二十八歲。去廣州看望叔父,研究法律。  光緒六年,庚辰(1880年),三十一歲。殿試第三甲中第九十七名,賜同進土出身,識康有為、朱一新及侍御李慈銘等學者,李已享文名,先生無名,兩卷經翁同和閱,稱先生通人。精讀歷代刑律著作,用功至勤。對蒙古地理有創穫。冬,還嘉興。次歲再去廣州省叔父。秋後游蘇州靈岩聽泉,十月回京。  光緒十年,甲申(1884年),三十五歲。住宣南珠巢街,所藏善本書遭盜。法人又欲侵華,先生憤憤不已。  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三十六歲。為廣東鄉試出策問題目,皆“宋元學案”及蒙古史跡,參試者有康有為,未取,全場交白卷。中秋與京中名土會於陶然亭。  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年),三十八歲。考訂元代《經世大典·西北地理圖》,定為回回人所畫,參考諸書校定城邑,有發現。  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年),三十九歲。康有為上書變法,朝廷保守派大嘩,將逮康, 先生勸其作沉迷金石態韜晦,康博覽群碑,著成《廣藝舟雙楫》。康甚憚先生,一日說大話,先生雲“再讀十年書來與吾談書法可耳。”康愧而退。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年),四十歲。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俄國股章京。日本那珂通博士慕名來華求教西北地理諸事,先生以中原音切蒙古音教之而去。先生兼治諸鄰國地理,考訂唐宋航海路線,同時研究宋儒及佛道大典。以中和教康有為,糾正氣質之偏,言其受質冬夏氣多春秋氣少,康答信遜謝。  光緒十七年,辛卯(1891年),四十二歲。冬,遷員外郎。  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年),四十三歲。春,任江蘇司郎中。二月叔父卒於穗。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年),四十五歲。給事中上書抨擊康有為,請焚毀《新學偽經考》,皇帝同意。先生營救無效。甲午海戰中國敗,先生憂憤深廣。好友李慈銘歿,痛哭。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四十六歲。上書請求允許他個人向英人借款修鐵道,為權臣所阻未果。  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年),四十七歲。俄皇尼古拉二世陰謀辦黑龍江漁業航務,先生怒斥俄大使。八月二十九日母喪,大哀重病一年,久治不愈,自開處方立治,因侍母疾日久,故通醫書。袁世凱召先生去小站委以重任,謝絕。十月。德軍侵膠州灣。康有為來吊,先生流涕告康可上萬言書求變法。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四十八歲。奉母靈柩南歸安葬。皇帝將重用康有為,先生贈《唐順宗實錄》,請康一閱,憂康改革過激生變。康讀畢默然。五月應張之洞聘主持兩湖書院。提出治學必實用,於人心世道利弊當探本清源。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五十歲。返家合葬父母於祖塋。回武昌時遇盜,失書籍碑帖數十種。居武昌株園,與陳石遺唱和,評議古詩。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五十一歲。八國聯軍入侵,先生攜家眷在上海,本擬入京,見時局如斯,乃奔走南京,見兩江總督劉坤一,赴武昌晤張之洞、總辦商約大臣盛宣懷等,商定聯合行動,使聯軍有顧忌,牽制侵略者。七月敵兵入都,九月李鴻章來滬見先生說:“倘某不出京,恐亦不免如袁爽秋遇殺身之禍矣!”先生大病一場。  光緒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五十二歲。春,至南京為劉坤一擬奏稿,提出:設議局,開書館,興學堂,廣課吏,設外部,講武學,刪則例,整科舉,設警察等十事。“務財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前八字為用,後八字為體。張之洞召見,共議新政,仍返揚州。不久任南洋公學監督。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五十三歲。辭南洋公學職回京刑部效力,前後十八年。住上斜街。調外務部合和會司員外郎。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五十四歲。任江西廣信府知府。至南昌,巡撫柯逢時召見,共議全省大計。時土子不願讀書, 先生引孟子語“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五十七歲。天主教徒王安之打傷南昌知縣江召棠,民憤起報復,誤傷法、美基督教牧師,法、美兩國聞訊,兵艦開入鄱陽湖示威。巡撫胡鼎臣要殺百姓數人向法、美乞和,先生以為不可濫殺百姓,堅持談判,法、美氣焰收斂。四月任安徽提學使,赴日本考察,日人請教者甚多。歸皖,設存古學堂,請陳抑齋按外國高校教學法,取各校高材生聚集一堂施教。與安慶名土馬其昶、姚仲實、姚永慨、方綸叔博士、胡季庵、徐鐵華論文賦詩。十二月升布政使,推行湖北、江蘇新法,減輕租稅負擔。建天柱閣並作聯語 :“樓閣華嚴,乘大悲願;江山中夜,嗟太平人!”有掛笏亭,幽靜可讀書,名官齋為“曼陀羅室”。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五十九歲。慈禧太后、光緒同日病歿。  宣統元年,己酉(1909年),六十歲。創建造紙廠,外國求開銅官山,嚴拒。命日本教習去黃山採取植物標本,又命人採取霍山藥材標本,甚豐富。又欲為兩岳植物標本,未成。詔下為禮學館顧問。八月張之洞卒,甚悲。自寫五絕說:“了此宰官身,即是菩薩道。無佛無眾生,靈源同一照”。  為馬其昶編訂並石印《抱潤軒文集》。命舉人謝石欽赴日考察稅制,日大藏省出示文 書,謝等回國,編成一書,先生序印之。  宣統二年,庚戌(1910年),六十一歲。校刊宋嘉泰本《白石道人歌曲》,附《事林廣記》卷八、《音樂舉要》卷九樂星圖譜於後,與姜夔自度曲譜互相證明,用安慶造新紙印成。上書言國事,被權臣所扣壓。賦一律寄慨:“不待招邀入戶庭,龍山推分我忘形。留連未免耽光景,鋪綴誰能較醉醒?兩後百科爭夏大,風前一葉警秋蘦。五更殘月難留影,起看蒼龍大角星。”貝子戴振到安慶,當局命出巨款招待,先生不許,得罪上方及戴振,後者以貪財色出名。先生上書乞退回故里。在皖五年,多病,夜眠二小時,仍堅持講學會客。待秋後去滬時只有十萬卷書,財物無多,人以為怪。十月回嘉興,埋頭讀書,不聞政事。十二月整理審訂張百熙《退思軒詩集》並作序。  宣統三年,辛亥(1911年),六十二歲。去南京與楊仁山居士討論佛學,一月始歸,住上海新閘路三十三號,六月回嘉興,七月大水,先生和郡守籌辦救災。事畢,清帝退位,先生常居上海。  壬子(1912年),六十三歲。在海濱建樓,晨霧繚繞,似黃山峨媚山,作《山居圖》寄意。中外登門求教者甚多。九月返嘉興詠故園草木成九首詩。  癸丑(1913年),六十四歲。題所居為《海日樓》。俄人卡伊薩林持辜鴻銘信求見,為作《中國大儒沈子培》一文:“夙聞儒者沈子培之名,茲得相見之機,余於彼所以期待之者至甚。前在北京,與中國儒者談論,偶涉歐羅巴事每多舛偽。余意沈氏未必有理解歐羅巴實際之知識,迨一接其言論風采,而宿疑頓祛。沈氏實中國之完人,孔子所謂君子儒也。年逾六十,而精神毅力不異少年,蘊藉淹雅,得未曾有。殆義大利鄂那德達蒲思評論古代西歐之文明,所謂意識完全者,誠中國文化之典型也。其言動無不協於禮義,待人接物,遇化存神,彼深知中國之情形無論已;即於國外亦洞悉其情偽,所謂象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更能見微知著。平行崇孔教,惡改革,守舊派之魁首也。”(辜鴻銘譯自卡伊薩林日記) 弟子王蘧常先生評曰:“公在遜清觥之為維新 之魁,何雲惡改革?何雲守舊?蓋夫子之道,中庸而已矣。過與不及,皆公所深惡。卡氏未為知公也。”卡氏亦貴族,“改革”大抵指辛亥 革命。先生在明,當抗清而死;在清當作遺老以終。此封建倫理使之然。重君主,輕民國,“民”又何曾有過“國”?在遺老中能改革陳弊,發展工廠鐵道,比較重民生,合乎現實,在學術上勇於開拓、一點不守舊,與他門下的王國維同為悲劇人物。蘧老為師辯護,亦時代使然。後人苛求,何益?  甲寅(1914年),六十五歲。回鄉掃墓,登煙雨樓作詩多首。袁世凱連年派人問候,又聘為史館總纂,謝絕。  乙卯(1915年),六十六歲。王國維來請教音韻學,給以啟導,王甚敬先生。浙人聘先生修省志,提出只續為宜,敘事起於舊志所止的乾隆元年,止於宣統三 年,聘朱疆村、張爾田、王國維諸學者任事,人才濟濟。  丙辰(1916年),六十七歲。袁世凱竊國,先生早洞悉其奸,與康有為等密謀傾覆之,見康詩:“巨君謀帝制。假堯衣弟佗。與公謀覆 之,日夕同畫沙。偕公被密捕,頭顱巨萬賒。……”其中事實已難考訂。  王國維自日本來滬,先生說:“郝氏《爾雅義疏》一書於詁、言、訓三篇,皆以聲音通之,善矣。然草木蟲鳥獸諸篇以聲為義者甚多,似未能觀其會通。君何不分條理之?文字有字原有音原,可作釋例一卷。”王照辦。五月袁賊死。七月,去敦煌盜過唐人手跡的法國人伯希和來與先生討論契丹、蒙兀兒國書及摩尼、婆羅門諸教源流。  丁巳(1917年),六十八歲。四月張勛北上,五月七日先生抱病北行。十三日溥儀復辟,授學部尚書,二十五日事敗、奔弟子封家,一見痛哭,七月乘海船歸滬。冬大病,頭重腳輕。  戊午(1918年),六十九歲。親友弟子擬慶先生與夫人七十雙壽,苦辭。書商送來元刻明補《樂府詩集》一百卷,乃以此為慶典紀念品。秋移居威海衛路二百十一號,題寓樓為“隱谷”,自號隱谷居土,籌備亞洲學術研究會。題在安慶所作的詞為“僾詞”。  己未(1919年),七十歲。二月十日起寫《月愛老人客話》一卷。海內贈壽文壽詩甚多,先生以自壽詩作答。夏,移居新閘路九十一號,寫成《全拙庵溫故錄》。  庚申(1920年),七十一歲。為日本學者白川省三講《尚書》。九月中風,神智清楚,年終痊癒。  辛酉(1921年),七十二歲。弟歿大哭,病數月。始賣字以自給,求者極多不暇接,日本人尤眾。  壬戌(1922年),七十三歲。正月病癒,三月回鄉掃墓。四月弟子林歿。又病,病中每日看書,無學不治。六月十一日,與夫人結婚半世紀,按故鄉風習重偕花燭。七月十五日復病,得樊公詩,和以七律五首,後不再作詩,茲錄其一:“不死何妨更論文?冀州飆舉思夫君。金壺墨盡搜殘刻,黃葉階乾省舊聞。俗諦一星成劫火,故人千里夢秋雲。年年心緒凋殘盡,念我桓山鳥失群。”十月初二中午起書二對聯。初三歿。  癸亥(1923年)。十一月初六葬於祖塋側南門外王店榨篰村。

別名

  先生別名頗多,見於題跋者有:惹庵、憶庵、乙僧、寐翁、睡庵、睡翁、乙叟、遜齋、遜翁、耄遜、巽齋、遜叟、李鄉農、餘齋老人、茗香病叟、孺卿、皖伯、宛委使者、菩提坊里病維摩、釋持、梵持、建持、持卿、隨庵、守平居土、谷隱居土、浮軒、癯禪、癯翁、東疇小隱等等。

著作

  先生著作多,刻印少,現大部散失,存目四十八種:地理十五種,計有劉宋法顯《佛國記校注》一卷,唐樊綽《蠻書校注》十卷,《諸蕃志校注》二卷,《蒙韃備錄注》二卷,《黑韃事注》一卷,《元秘史箋注》十五卷,《皇元聖武親征錄校注》一卷,丘處機《長春真人西遊記校注》二卷,《西遊注錄》一卷,《塞北紀程注》一卷,《異域說注》一卷,《近疆西夷傳注》一卷,《島夷廣證》二卷,《女真考略》一卷,《蒙古源流疏證》八卷,刑法二種,與徐博泉同輯《漢律輯存》一卷,《普書·刑法補志》一 卷,二稿已佚。佛書菁華錄《佛藏一勺》四卷。《海日樓文集》二卷,《乙庵詩存》、《海日樓詩集》十二卷,朱古微編、陳石遺序《海日樓詩補編》,李證剛編詞四卷,書牘二卷,王蘧常編《類貼考》、《寐叟題跋》、《碑跋》一卷,其他札記十四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