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百科介紹
人物生平
早年反清
屈大均生於1630年九月五日(10月10日),兒時隨入贅邵家的父親居住在南海縣西場(即今之廣州荔灣區西場),初名邵龍,號非屈大均畫像
暗圖復業
順治七年(1650年),清兵再圍廣州,屈大均為避禍,於番禺縣雷峰海雲寺削髮為僧,法名今種,字一靈,名其所居為“死庵”,以示誓不為清廷所用之意。 順治十三年(1656年),以化緣為名開始雲遊四海,奔走吳越、幽燕、齊魯、荊楚、秦晉大地,北游關中、山西,入會稽至南京謁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尋得崇禎死所哭拜,與顧炎武、李因篤、朱彝尊等交往。又東出山海關,留意山川險阻,暗圖復業。他在遼東憑弔袁崇煥督師故壘,寫下《出塞》及《塞上曲》等曲。返回關內後,積極遊走於齊、魯、吳、越之間,在會稽與魏阱、祁班孫等秘密聯絡鄭成功,後張煌言率軍沿江而上,克蕪湖,取徽、寧,下州縣三十餘。順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事敗,鄭成功還至廈門,張煌言敗走浙東天台。順治十七年(1660年)秋,屈大均訪南京,與朱彝尊同游山陰,參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動。康熙元年(1662年)魏阱、錢瞻百、錢纘曾、潘廷聰等被殺於杭州,祁班孫遣戌寧古塔,大均避居桐廬。清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吳三桂在昆明起兵,大均赴桂,上書縱論兵事,被委為廣西按察司副司監督孫延齡軍。不久知吳只想劃江稱王,遂託病辭去。晚年著述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成功的孫子鄭克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攜家歸番禺,終不復出,著述講學,移志於對廣東文獻、方物、掌故的收集編纂。事實上“廣東”一詞是明代才出現,屈大均為言志而棄傳統的“嶺南”稱謂不用,採用了“廣東”做書名,先後有《廣東文集》、《廣東文選》、《廣東新語》等。康熙三十五年(1696)五月十六日(6月27日)病逝。 他撫育成人的八個子女,均以“明”字命名,如明洪、明治等,都表達了他誓為明人的愛國情懷。書作禁毀
屈大均67歲時在故里辭世。為了避免清廷糟蹋,他的家人不敢為他立墓碑,鄉人也在很屈大均
個人成就
文學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學才能,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據朱希祖先生《屈大均(翁山)著述考》一文考證,屈氏著作在經過雍正、乾隆年間三次嚴令禁毀之後,可考知的屈氏著述仍不下三十多種,在屈大均生前已刊行的詩集有《道援堂集》、《翁山詩外》、詞集《騷屑》;去世後不久又刊行了新編《屈翁山詩集》及《嶺南三大家詩選》等。屈大均字
歷史
屈大均的史學造詣也極高,貢獻很大。他的《皇明四朝成仁錄》記載了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死節之士的事跡,成為研究南明史所必備的珍貴資料。 屈大均的另一部代表作《廣東新語》記錄了廣東的天文地理、經濟風物、人物風俗,屈大均墓
科技
屈大均主張為人不尚虛華,為學不尚空談,做事講求實用,這一思想尤其表現在他注重國計民生,關心社會經濟生活方面。屈大均身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前沿的廣東,作為思想家,他比同時代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能掙脫傳統的束縛,以博大開放的胸襟歡迎並讚賞這場巨大的變革,他高度肯定了嶺南發達的商品經濟,讚美粵人的商品意識,描繪發財致富的動人景象。 他的代表作之一《廣東新語》,雖然不是一本專門的科學技術論著,但有學者統計其涉及科技問題的篇幅占了全書的68%,有十萬字是屬於農業方面的內容,還有2/3是有關國計民生方面的記載,全面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廣東的經濟發展概貌。有些學者還專門探討了屈大均對自然科學的研究,認為他注重科學實踐,側重綜合研究和哲學概括,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屈大均站在時代的前列,為嶺南商品經濟吶喊助威,發揮了思想先驅的作用。這些都表明了中國傳統觀念在近代的轉變已經在屈大均身上逐漸產生了,作為嶺南社會率先走向近代化的一位思想先驅,屈大均對後人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屈大均墓
屈大均墓位於廣東省番禺市新造鎮思賢村寶珠崗麓,占地面積平方米,有屈大均墓、八泉亭、思賢亭等紀念建築物,均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大均而建。墓域成梯形,前寬14.5米,後寬6.8米,邊長9.屈大均墓
研究著作
作者:董就雄。以屈大均為首的嶺南三家是明末清初嶺南詩學之一大派系,屈氏詩論亦是嶺南屈大均
詩作選錄
【民謠】 白金乃人肉,黃金乃人膏,使君非豺狼,為政何腥臊! 【秋夕別岑公】 一片他鄉月,秋光亦苦辛。每從風雨後,來照別離人。 【攝山秋夕】 秋林無靜樹,葉落鳥頻驚。一夜疑風雨,不知山月生。 松門開積翠,潭水入空明。 漸覺天雞曉,披衣念遠征 【白菊】 冬深方吐蕊,不欲向高秋。搖落當青歲,芬芳及白頭。 雪將佳色映,冰使落英留。寒絕無人見,梅花共一丘。 【秣陵】 牛首開天闕,龍岡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 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讀陳勝傳】 閭左稱雄日,漁陽謫戍人。 王侯寧有種?竿木足亡秦。 大義呼豪傑,先聲仗鬼神。 驅除功第一,漢將可誰倫? 【魯連台】 一笑無秦帝,飄然歸海東。誰能排大難?不屑計奇功。 古廟千秋月,荒台萬木風。從來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自白下至槜李與諸子約游山陰】 最恨秦淮柳,長條復短條。秋風吹落葉,一夜別南朝。 范蠡湖邊客,相將盪畫橈。言尋大禹穴,直渡浙江潮。 【瀧中】 舟隨瀑水天邊落,白浪如山倒翠微。巨石有時亦卻立,白鷗欲下復驚飛 【花前】 花前小立影徘徊,風解羅衣百褶開。已有淚光同白露,不須明月上衣來。 【壬戊清明作】 朝作輕雲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消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小程式
贊
糾錯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