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戚繼光書法>> 戚繼光百科介紹字帖

戚繼光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戚繼光畫像

戚繼光(嘉靖七年1528—萬曆十五年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原籍河南衛輝。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初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調往浙江,招募新軍進行訓練,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1562年戚繼光受命入閩剿倭,先後蕩平寧德城外的橫嶼、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橫嶼,平海衛、仙遊等戰役的勝利,基本盪除東南沿海倭患,為掃除東南倭患作出很大貢獻。隆慶二年(1568年)調往薊州,加高加厚長城,修建空心敵台,創立步、騎、車、輜 重諸營,邊境得以安寧。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往廣東,後罷歸登州,不久病卒。戚繼光以捍衛邊疆為己任,屢克強敵,戰功卓著, 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等書傳世。

人物生平

出生背景

  戚繼光出生於明朝中葉嘉靖年間,當時東南沿海的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倭患十分嚴重,北部也經常受到蒙古的侵擾。明朝建立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代(1336-1392),南、北朝廷及守護大名除互相爭戰外,還不時侵擾中國沿海。北朝統一日本後,失敗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趨嚴重。到嘉靖時期(1522-1566),由於明政府停止對日貿易,倭患的嚴重達到頂峰。蒙古族是中國北部的少數民族,元、明以來,散居內地的蒙古族已逐漸和漢人融合,但居於漠北的蒙古族仍然過著遊牧生活。元朝滅亡後,他們多次南下擄掠,對明朝構成巨大的威脅。但是在當時,朝廷比較重視北虜(蒙古),認為蒙古騎兵比東南倭寇的威脅更大。

倭寇

  日本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倭,來自日本的海盜因此被稱為倭寇。四出搶掠時,常分成幾隊、十幾隊甚至幾十隊,以當地奸民為嚮導,用海螺號互相聯絡。刀槍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殺傷力極強。擅長近身格鬥、火槍射擊,慣於設伏偷襲,常用川字或一字長蛇陣。由於當時明朝軍隊腐敗,明軍開始時常吃敗仗。

蒙古

  元朝滅亡後,居於漠北的蒙古族分為三部,自東向西分別為兀 良哈、韃靼 、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殺外,還經常掠奪明朝邊境。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先後五次率兵親征,大敗韃靼、瓦剌,保障了邊境的安寧。後瓦剌征服韃靼,勢力迅速擴張,常常南下侵擾。正統十四年(1449),瓦剌首領也先大舉內犯,在土木堡(現在河北懷來縣)俘獲英宗,明朝幾至覆亡。也先及後被部下殺死,蒙古重新陷入分裂狀態。成化、弘治年間,達延汗逐漸強盛,一度統一全蒙古。達延汗死後,蒙古又分裂成數十個獨立的領地,其中以土默特部俺答汗最為大,多次舉兵內犯。其中以俺答、小王子最為出名。

家世

  戚繼光祖籍江西贛州,後遷定遠(今屬安徽),再遷山東登州(今蓬萊)。 元朝末年,六世祖戚祥遷居安徽定遠,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農民軍,隨其部將朱元璋轉戰各地。明朝建立後,戚祥戰死於雲南平元朝之戰,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勞,讓其子戚斌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為明威將軍戚家又搬回了山東。自戚斌至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歷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襲任這個職位。戚景通襲職後,任過都指揮、大寧都司、江南漕運把總,還在禁軍神機營中任過職。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繼光誕生於山東濟寧東南的小鎮魯橋,第二天陽光燦爛,戚景通於是給兒子取名繼光,希望他繼承祖上的光輝,並發揚光大。

教育

  戚繼光出身於將門世家,父親戚景通武藝精熟,為人正直,忠於朝廷,為子孫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因受家庭的影響,戚繼光從小就喜歡軍事遊戲。戚景通對兒子期望很高,親自教他讀書寫字,練習武藝,經常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戚繼光不僅獲得行軍打仗的真實學問,還養成了良好的品質,樹立了高遠的志向,為以後建功立業打下了基礎。

懼內

  戚繼光有一個強悍的老婆-——王氏。有故事為證:戚繼光有一次被老婆追著打,一路跑到了軍營,弟兄們看他可憐,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 ——讓戚繼光把老婆叫來,乘機將她教訓一下,為戚繼光報仇。戚繼光照做戚繼光塑像系列(20張)了。當他老婆氣勢洶洶地來到軍營時,他把手一揮,弟兄們都以為他要動手了,沒想到,戚繼光不緊不慢地說:“特來請夫人閱兵。”  還有一次,戚繼光手下的一個弟兄又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讓戚繼光在老婆午睡時把刀架在老婆脖子上嚇唬她。戚繼光一邊舉著馬刀往前沖,嘴裡一邊大叫地給自己壯膽。這膽沒壯成,倒把他老婆吵醒了。幸好戚繼光有勇有謀,對老婆說到:“我只是殺只雞給夫人補補。”。戚繼光的墓志銘里還記載了這么一件事:戚繼光與老婆結婚很久,一直沒有兒子,為了傳宗接代,戚繼光就在外面背著老婆娶了妾。兒子是有了,但老婆也知道了。戚繼光的老婆竟“日操白刃,願得少保而甘心”。但是說到底,武術大師戚繼光當真打不過他老婆嗎?肯定不是。歸根結底,戚繼光之所以“打不過”他老婆,還是出於對老婆的愛。

山東備倭

  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十七歲的戚繼光襲任父職,做了登州衛指揮僉 事。二十五年(1546),分工管理本衛所的屯田事務。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一年(1552),奉命率領衛所士兵遠戍薊門(今北京市東北),春去秋歸,每年一次。二十八年(1549)考中武舉,次年進京會試,正逢蒙古俺答汗兵圍北京城,戚繼光臨時守衛京城九門,並兩次上書陳守御方略。三十二年(1553),被提升為都指揮僉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到任以後,戚繼光整頓衛所,訓練士卒,嚴肅紀律,使山東沿海的防務大大改觀。

浙江抗倭

  因為浙江倭患嚴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被調任浙江都司僉書,次年升任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此後,戚繼光多次與倭寇作戰,先後取得龍山、岑港、桃渚 之戰的勝利。實戰過程中,戚繼光認識到明軍缺乏訓練,作戰不力,多次向上司提出練兵建議,最後得到批准。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無意目睹到義烏礦工與永康礦工打架的場面(幾萬人打架),戚繼光驚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軍。”戚繼光對招募了近4000人,進行了嚴格的訓練,這就是著名的戚家軍。次年,戚繼光針對沿海地形多沮 澤、倭寇小股分散的特點,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四十年(1561),倭寇大舉進犯浙江,戚繼光在台州十三戰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岑港之戰

  嘉靖三十六年(1557),浙江巡撫胡宗憲誘捕了海盜汪直 ,其黨羽三千餘人盤據岑港,聲稱要為汪直報仇。岑港在舟山島的西面,地形非常複雜,倭寇只留一條小路以便出入,將其餘通路一概堵死。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各路官兵進攻岑港,戚繼光由左路進攻。倭寇居高臨下,明軍仰攻很不方便,雙方死傷都很慘重。岑港久攻不下,明政府認為將官作戰不力,撤去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的職務,限令一個月內攻克岑港。隨著期限的臨近,戚繼光等親率士卒,奮勇衝鋒,倭寇抵擋不住,在一個深夜乘船退出岑港,轉移到舟山北面海中的梅山,此後揚帆南下,轉寇福建。

龍山所之戰

  龍山所在定海縣(今浙江舟山縣)境內,北面瀕臨大海,是倭船往來必經之道。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八百多人打到龍山所,戚繼光這時新任參將不久,聽到訊息立刻率軍前往。倭寇分成三路猛衝過來,明軍紛紛潰退,戚繼光見形勢危急,連忙跳到一塊高石上,一連三箭將三個倭酋射倒,倭寇這才退去。十月,倭寇又在龍山所登入,戚繼光與俞大猷 等率軍抗擊,三戰三捷,倭寇乘夜撤退。明軍跟蹤追擊,至雁門嶺遇伏,紛紛逃走,倭寇得以乘船出海。兩次龍山所之戰,戚繼光初露鋒芒,同時認識到明軍缺乏訓練,臨陣畏縮,有必要尋求解決辦法。

組建戚家軍

  龍山所之戰,戚繼光認識到明軍「兵無專統,謀不僉同」,有必要訓練一支強而有力的軍隊。戰後不久,戚繼光便連續兩次上書,向上司提出練兵建議,但由於種種原因,建議未能及早實現。 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繼光第三次提出建議,決定到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工,得到上司同意。到義烏後,戚繼光進行了嚴格的挑選,他制定了四要四不要:1.不要城裡人2.不要在官府里任過職的3.40歲以上的和長得白的不要4.膽子特別小的和膽子特別大的不要。 (1)要標準的農民 (2)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人 (3)目光有神的人 (4)見了官府還得有點怕的人 最後選定三千多人,編立隊伍,分發武器,進行嚴格的訓練。從此,這支軍隊轉戰各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人稱「戚家軍」。

台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四、五月間,倭寇大舉進犯浙江,船隻達數百艘,人數達一兩萬,騷擾地區達幾十處,聲勢震動遠近。其中大股倭寇竄犯寧海、桃渚、新河等地,戚繼光確立「大創盡殲」的原則,在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地大敗倭寇,先後十三戰十三捷,共擒斬倭寇一千四百多人,焚、溺死四千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與此同時,其它將領也在寧波、溫州一帶和倭寇交戰十多次,取得重大勝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由於台州大捷,戚繼光被提升為都指揮使,「戚家軍」也聞名天下。

福建抗倭

  福建的倭患也很嚴重。嘉靖三十九年(1560)後,倭寇由於在浙江受到沉重的打擊,在福建的活動更加猖獗,一支築巢於寧德城外海中的橫嶼(時人稱奪命島),另一支築巢於福清的牛田,形勢非常危急。嘉靖四十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戚繼光像

一年(1562),戚繼光受命入閩剿倭,先後蕩平橫嶼、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隨後回浙江補充兵員。戚繼光剛離開後,倭寇就相互慶賀說:「戚老虎去,我們還怕什麼!」活動又猖獗起來,攻占興化府(現在的福建莆田)城,隨後又據平海衛為巢。四十二年(1563),戚繼光抵達福建,於平海衛大敗倭寇。隨後率軍解仙遊之圍,滅山賊吳平於南澳,基本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橫嶼之戰

  橫嶼是寧德縣東北的一個小島,離岸約有十里,和大陸之間隔著淺灘。漲潮時,海水將島嶼與大陸分開;潮退後,又儘是泥淖。倭寇在島上結下大營,修築防禦工事,侵占已達三年之久。戚繼光為了渡過淺灘,命令士兵鋪上乾草,隨著鼓聲向前爬行。到達橫嶼岸邊時,倭寇早已布成陣勢,士兵們奮勇衝殺,放火焚燒倭巢,倭寇四處逃竄,明軍乘勝追擊,斬首三百四十八人,生擒二十九人。殘餘倭寇向海上逃命,被淹死六百多人。戰鬥從開始到結束,不過三個時辰。隨後,戚繼光進軍牛田、林墩,剷除了福建的三大倭巢。

平海衛之戰

  剷平福建三大倭寇後,戚繼光回浙江補充兵員,倭寇又猖獗起來。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倭寇六千人攻陷興化府城,燒殺搶劫,無惡不作。次年二月,倭寇退出府城,據莆田東南的平海衛為巢。四月,戚繼光率領一萬多人到達福建。五月,福建巡撫譚綸命戚家軍為中路,劉顯為左翼,俞大猷為右翼,向平海衛發動總攻勢。倭寇倉皇應戰,戚家軍用火器猛烈射擊,倭寇戰馬受驚,亂跑亂竄,左右兩翼乘勢並進,倭寇大敗,逃回許家大巢。明軍進圍敵巢,四面放火,倭寇或被燒死,或被殺死,逃竄者也多墜崖、蹈海而死,共被斬首二千二百一十人。

解仙遊之圍

  平海衛之戰不久,又有大批倭寇陸續登入。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約兩萬人圍攻仙遊,城內居民晝夜死守,雙方傷亡都很嚴重。譚綸和戚繼光統兵來救,駐紮於仙遊城外二十里處,這時戚繼光的部下只有六千人,敵我力量相差懸殊,不宜立即決戰。次年一月,換防的軍隊到達,戚繼光進行周密布署後,分道向仙遊進軍。當時倭寇結為四巢,分別盤據於東、南、西、北四門,中路軍直衝倭寇南巢,其它各路配合作戰,倭寇丟盔棄甲,全線崩潰,仙遊之圍得以解除。戚繼光這次以寡敵眾,大獲全勝,體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滅山賊吳平

  吳平是福建南部漳州詔安縣梅嶺人,他與倭寇勾結,招納海盜、流氓一萬多人,盤踞在梅嶺一帶。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戚繼光攻占梅嶺,吳平率部南逃,占據閩廣交界的南澳島,戚繼光跟蹤追擊,將南澳島封鎖起來。十月,戚繼光率軍在龍眼沙登入,命人散布勸降檄文,吳平黨羽軍心動搖,戚家軍乘勢進攻,大獲全勝。吳平傷魂落魄,率領部下遁入森林。月底,戚繼光與俞大猷合力進討,吳平慘遭失敗,僅率八百餘人乘船逃脫。四十五年(1566),戚繼光和俞大猷進剿吳平殘部,吳平投海自殺,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驚人戰績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犧牲陳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戰鬥:我敵對比: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我方犧牲陳四等3人.  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  福建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犧牲陳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戰,擊潰數上萬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斬首688顆,我方無一人犧牲。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自己陣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戰,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犧牲20人.  平海衛戰鬥,斬首2622顆,我方犧牲金漁等16人.  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我方犧牲童子明等24人.  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我方無一人陣亡.  蔡丕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我方犧牲31人.

鎮守薊州時期

調鎮薊州

  東南沿海的倭患雖然平息了,但北邊仍然存在韃靼的威脅,為了加強北邊的防務,朝廷決定調戚繼光訓練邊兵。隆慶元年(1567)十二月,戚繼光奉命北上,到京師不久,便上《請兵破虜四事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福州戚公祠中的戚繼光塑像

疏》,提出自己的邊防策略。但一些官員議論不休,紛進讒 言,戚繼光結果被任命為禁軍神機營副將。二年(1568)夏天,由於新任薊 遼保定總督譚綸 的推薦,戚繼光被任命為總理薊州、昌平、遼東、保定之軍務。當時坐鎮薊州的是總兵郭琥,戚繼光來到後,權力不統一,諸將多不聽命令。不久郭琥被調走,由戚繼光單獨負責薊州防務,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處。

整頓邊防

  戚繼光到薊鎮後,將全部防區劃分為十二路,上面設東、西協守,分管東西各路軍隊。他雖然全權負責薊州一線的防務,但練兵主張卻得不到朝廷的積極支持,於是將精力主要用到了防禦工事上。他將舊城牆加高加厚,並修築了大量空心敵台。敵台修成後,戚繼光又設立車營,創立各兵種協同作戰的戰術。在此期間,因北方士兵紀律散漫,荀且偷安,戚繼光請求調浙兵北上,得到朝廷同意。開始只調來浙兵三千,後增到九千,最後增至二萬,成為守邊的主力。通過戚繼光的艱苦努力,北邊防務有了很大的改觀。

建立車營

  戚繼光到薊州後不久,即根據北方的地理條件,提出了車、騎、步三軍配合作戰的策略。敵台修築完畢後,戚繼光便建立七座車營,分別駐守建昌、遵化、昌平等地。每營有重車一百五十六輛,輕車二百五十六輛,步兵四千人,騎兵三千人;每車配備士兵二人,「佛朗機」炮兩門。這種戰車有八片可以折 疊的屏風,平時平放在車轅上,戰時打開樹立在一邊,最邊的兩扇可以活動,供步兵出入。作戰時,騎兵在前面阻擋敵人,戰車在後面排成戰鬥隊形;敵軍逼近時,騎兵退入戰車陣內,車上的士兵施放火器;火器的威力發出後,步兵從車後衝出;敵人攻勢被挫後,騎兵又從車後出擊。

抵禦韃靼

  戚繼光鎮守薊州不久,俺答汗就放棄了騷擾政策,與明政府達成協定。明朝封俺答汗為順義王,設立互市於大同、宣府等地,俺答汗則嚴禁諸部入邊劫掠。不過,遼東的圖們札薩克圖汗(或稱土蠻)還經常攻掠邊境,朵顏部的董狐狸 也不時和明軍發生衝突。戚繼光積極防禦,多次擊退董狐狸的進攻,使其保證不再攻擾邊塞。萬曆七年(1579)冬,圖們汗帶領騎兵四萬多人進犯遼東鎮,遼東總兵李成梁堅壁清野 ,朝廷命戚繼光出兵聲援,圖們汗見明軍準備充分,只得空手退去。

罷歸故里

  戚繼光從東南抗倭到北鎮薊州,上司胡宗憲、譚綸、劉應節、梁夢龍,以及執政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對他的工作都比較支持。尤其是張居正,常把那些作對的官員調開,甚至免除職務,所以戚繼光能久鎮北邊,發揮所長。萬曆十年(1582),張居正病死,反對派群起攻擊,戚繼光也受到牽連。十一年(1583),戚繼光被調往廣東。 十三年(1585),戚繼光被朝廷罷免官職,回到家鄉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88年1月5日),戚繼光突然發病,與世長辭。

戚繼光的將略

  戚繼光出身於將門世家,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和教育,學到許多行軍打仗的學問。帶兵打仗後,又不為書本知識所束縛,能夠因地因時制宜,積極尋求制勝良策。他不喜歡書生式的高談闊論,注重實際有效的軍事學問,所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便是其實際經驗的總結。他還很善於向同時代人學習,如向俞大猷學習棍法,向唐順之學習槍法,並以此訓練士兵。這種注重實效,虛心學習的態度,使戚繼光的軍事才能遠遠超過常人,他所帶領的戚家軍從未遭受失敗,勝利記錄無人可比。

招募新兵 編組訓練

  明朝的基本武裝力量是各地衛所軍隊 ,但到明朝中葉,各地衛所處於嚴重廢弛狀態,根本不能承擔實際的戰鬥。針對這種局面,戚繼光主張另行招募新軍,並且認為只能用「鄉野老實之人」,切忌用「城市游滑之人」。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四十二年(1563),戚繼光先後三次深入浙江義烏,共招募一萬餘名農民和礦工。選定士兵後,對他們進行編組,按照年齡、身材和體質等條件,分別授與藤牌、狼箲 、長槍、叉、刀等武器。一方面進行單個訓練,另一方面進行營陣訓練,以發揮整體的戰鬥力。通過建立新型的軍隊,對倭作戰的被動局面得到根本的扭轉。

軍紀嚴明 賞罰必信

  嚴明的軍紀是勝利的保證。在平時的訓練中,戚繼光要士兵熟練掌握金鼓、號炮、旗幟的號令,要求做到統一步調,萬為一體。作戰時,全體官兵必須集體向前,一人退卻則一人斬首,全隊退卻則隊長斬首,隊長殉職而全隊退卻則全隊斬首。此外,戚繼光還制定了各種賞罰措施 ,如設立固定的考選日期,武藝精通者予以獎賞, 武藝生疏者予以處分。作戰有功、被俘不屈、遵守軍紀等,一律有賞;恃強霸道、訛言狂惑、偷摘瓜果、姦淫婦女等,一律論罪。採用這樣的治軍方針,戚繼光造就了一支堅強的部隊。

健全兵種 協同作戰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時,所依靠的兵種主要是步兵和水師。步兵編制依次為隊、旗、局、司、部、營,每隊十二人,每營二千六百九十九人。隊是基本單位,各人分持不同的武器,作戰時集體配合,以「鴛鴦陣」對付敵人。步兵之外還有水師,為了協同作戰,戚繼光將不同船支配為一哨,二哨為一營,共設四營。北調薊州後,為對付大規模的蒙古騎兵,戚繼光將「鴛鴦陣」加以發展,創立了由車、騎、步相互配合的聯合兵種。車兵抵禦敵軍的衝擊,步兵以車為掩護出擊敵軍,騎兵則包抄突襲。各兵種協同作戰,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軍事思想。

以眾擊寡 速戰速決

  戚繼光在與倭寇作戰時,經常採用以眾擊寡、速戰速決的戰術,這與沿海地形及倭寇的特點是分不開的。中國東部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倭寇隨時都會登入,登入後往往占據地形險要之處,向前推進時又常常小股分散。為了爭取主動,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調集軍隊,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迅速消滅敵人。史稱戚繼光「臨事則飆 發電舉」,他常以驚人的行軍速度,像疾風驟雨一般,及時趕到數十百里之外,用優勢兵力進攻敵人的防禦重點,迅速將敵人瓦解、全殲。然後趕到援敵必經之地埋伏,待援敵經過,出其不意將其殲滅。

戚繼光的著作

  在繁忙的軍務中,戚繼光抽空撰寫了兩部重要兵書,即《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這兩部書是他練兵打仗的經驗總結,也是他訓練軍隊的教本,在軍事學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錄《四庫全書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戚繼光半身畫像

》,占軍事著作的十分之一。戚繼光還以「能詩」著稱,喜歡延攬文士,飲酒賦詩,往來酬對,晚年將詩文編為《止止堂集》。戚繼光還著有《雜集》六卷、《將臣寶鑑》一卷、《禪家六籍》十六卷。

紀效新書

  嘉靖三十九年(1560),戚繼光利用作戰間隙撰成《紀效新書》。他在序言中說:「夫紀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書,所以明其出於法,而不泥於法,合時措之宜也。」書中闡述了選兵、號令、戰法、行營、武藝、守哨、水戰等內容,還吸收了同時代人的可貴經驗,如卷十二收錄了俞大猷的《劍經》,卷十四收錄了各個拳派的拳法。這本書是他抗擊倭寇的經驗總結,也是他訓練戚家軍的教本,深受後人推崇,是中國古代兵書中的經典。

練兵實紀

  《練兵實紀》是戚繼光鎮守薊州時撰寫的兵書,完成於隆慶五年(1571)。練兵方面,戚繼光主張嚴節制、明恩威、正名分,訓練時要練伍法、練膽氣、練耳目、練手足、練營陣,關於行軍隊形、行軍規則、野營布置、宿營規則,及作戰紀律、注意事項,戚繼光也作了系統闡述。練將方面,戚繼光認為將領必須德、才、識、藝四德兼備。兵種方面,戚繼光詳細介紹了馬營、步營、輜重營的組織,以及各兵種的挑選及操練方法。《練兵實紀》是戚繼光守邊經驗的總結,與《紀效新書》同為中國古代兵書的經典。

止止堂集

  戚繼光創作了不少詩文,萬曆十年(1582),他把歷年所寫的詩文編為《止止堂集》,分《橫槊稿》三卷、《愚愚稿》二卷。止止堂是薊州總理署中的三間書房,堂名出自《莊子》「虛室生白,吉詳止止」,有謙抑自持的含義。其中不少詩歌體現了他的胸懷抱負,如《馬上作》寫道:「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辛亥年戍邊有感》寫道:「結束遠從征,辭家已百程。欲疲東海騎,漸老朔方兵。並邑財應竭,藩籬勢未成。每經霜露候,報國眼常明。」  戚繼光《韜鈐深處》:「小築慚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 來揖 客,揮麈 坐談兵。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首詩出自戚繼光的詩文集《止止堂集·橫槊 稿》,是他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時所寫。當時戚繼光的生活十分平靜,每天除處理公務外,就是閉門讀書。但是,他不甘心這種碌碌無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業,為邊疆的安寧奉獻一生。於是在一本兵書的空白處,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戚繼光祠堂

  福建福州于山設有戚公祠來紀念抗倭明將戚繼光。戚公祠內展出了戚繼光的生平事跡,以及歷代名人懷念戚繼光的碑刻等。

戚氏牌坊

  戚氏牌坊共有兩座,位於戚繼光祠堂南側牌坊里街東西兩端,東為「母子節孝」坊,西為「父子總督」坊,相距一百四十三米,建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兩座牌坊高九點五米,寬八點三米,深二點七米,為花崗岩石雕坊。正間上下三坊,鏤雕「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等圖案;側間各有兩坊,雕有花木鳥獸等圖案。兩座牌坊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是明代大型石雕珍品。

戚繼光紀念館

  蓬萊戚繼光紀念館位於振揚門北側,由以前的水師府闢建而成,占地三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築面積一千一百平方米。紀念館座北朝南,東西兩側建有碑亭,分別立「忠」、「孝」字碑,碑陰刻有戚繼光和戚景通生平。主體為中軸對稱二進式仿古建築,每進有正廳和東西廂房各一,且有迴廊相連。展廳內容以展現戚繼光保國衛民、戎馬一生為主線。

軍事影響

  戚繼光創造獨特的“鴛鴦陣”,充分發揮集體互助、長短兵器結合的力量,機動靈活打擊敵人;建立車、騎、步相配的聯合兵種,與敵人進行大規模決戰;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敵人防禦重點,迅速瓦解殲滅人;伏兵奇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些都體現了戚繼光軍事思想的現代性,是戚家軍百戰百勝的重要原因。戚繼光根據實際經驗撰成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受到後世的高度重視,以致「談兵者遵焉」。一些當代軍事家也從中吸取經驗,如毛澤東、蔣介石都曾反覆研讀過戚繼光的著作。

戚家軍

  戚家軍成軍於治世(相對明末),所面對的敵人以倭寇中的薩摩人為主。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戚家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農民和礦工。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比較有名的大戰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3000餘級,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5000餘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入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莆田的平海衛,仙遊,王倉坪,蔡丕嶺四戰,斬真倭20000餘,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斬從倭30000,吳平逃亡海上.。同時還創造了,以平均每22人傷亡,換取斬殺1000人的冷兵器時代敵我傷亡比的奇蹟。  戚家軍的勝利還建立在嚴格甚至是嚴酷的軍法上:如果作戰不力而戰敗,主將戰死,所有偏將斬首;偏將戰死,手下所有千總斬首,千總戰死,手下所有百總斬首;百總戰死,手下所有旗總斬首;旗總戰死,手下隊長斬首,隊長戰死,而手下士兵沒有斬獲,十名士兵全部斬首。斬級的賞賜也頗豐,每一級賞銀40兩!(明中期白銀40兩約現在12000元。)  戚家軍的紀律嚴明也是聞名天下,但凡出征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眾,所以戚家軍無論在哪裡作戰都能夠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就連少數民族都願意為之誓死效命,這樣的軍隊在封建王朝是獨一無二的.。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帥蒙古鐵騎30000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8000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全殲朵顏30000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帥兀良哈鐵騎50000入寇,戚繼光又率8000銃騎出塞包抄,全殲50000蒙古軍,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共斬級十五萬餘級,如果完全論功行賞,戚繼光的爵位可以升到侯爵級。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曆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台的老將吳惟忠。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最初也是由兩萬浙兵構成。  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鳥銃,倭刀,鐵甲,戚家軍的裝備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後的日本最強悍的薩摩兵團,全軍有兩萬隻火槍,卻只有兩門輕炮,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才開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現。而戚家軍作為一支地方軍隊,其火器的先進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機營。

抗擊倭寇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戚繼光銅像

嘉靖三十四年(I555年),江浙倭患極為嚴重,朝廷升戚繼光為參將,由山東調往浙江,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抵禦倭寇的侵略。來到浙江後,戚繼光馬上檢閱當地軍隊,發現軍隊中惡習泛濫,認為這樣一支軍隊怎么能打敗倭寇,於是出榜招兵,另建一支新軍。不久,一支由義烏的農民和礦工組成的三千人的軍隊組建起來,戚繼光對這支軍隊進行了嚴格訓練,並更新了戰艦、火器等裝備,很快就使這支新軍成為日後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戚繼光又根據江南地區地形多沼澤,道路彎曲,兵力不易展開以及倭寇善於設伏、短兵相接等特點,創造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著名的“鴛鴦陣”。一個鴛鴦陣由十一名士兵組成,在這十一個人中,有一個人是隊長,他站在隊伍的前列中央,其餘十個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後。雖說只有十個人,他們卻持有四種不同的武器,並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在隊長身後,是兩名持有標槍的盾牌兵,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後面的戰友,並首先投擲標槍發動進攻。掩護盾牌兵的,是站在他們後面的狼筅兵,所謂狼筅,是一種特製的兵器,形狀十分怪異,以長鐵棍為主幹,上面扎滿鐵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鐵絲網一樣,任誰也過不來。狼筅兵的後面,是四名長矛兵,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看見敵人,就使用長矛前刺,佇列的最後,是兩名短刀手,防止對手迂迴,從側翼保護長槍手。這個陣型毫無弱點,十一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一個完美的殺陣。而且此陣型還可以變換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五行陣(即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為單位進行布陣,狼筅兵邁步向前,與盾牌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後,短刀手殿後。此陣型多用於狹窄地區的巷戰),另一種是三才陣(即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兩名長槍手緊跟在他的身後,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別站在長槍手的側方,保護他們的側翼。陣型在狼筅兵的帶領下,開始發動進攻)。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一萬餘人大舉侵入浙東沿海的台州府屬的圻頭、桃渚以及溫州沿海地區,並兵分兩路,妄圖侵占台州、寧海。戚繼光聞訊後,即以一部分兵力守衛台州,親自率主力前往寧海迎敵。戚家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達寧海,切斷了正在桃渚燒殺搶掠的倭寇的去路,迫使敵人在龍山地區進行決戰。戚繼光下令攻擊,士兵個個同仇敵愾,懷著滿腔怒火沖向敵陣,曾經不可一世的倭寇在戚家軍攻勢下一觸即潰,殘敵敗退到雁門嶺。雁門嶺位於溫州西面,地勢險要,倭寇五年前在此擊敗過明軍。苟延殘喘的倭寇仍企圖憑藉險要地形,頑抗到底,妄想重溫五年前的美夢。戚家軍乘勝進攻,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將雁門嶺上的倭寇殘餘全部剿滅。但在此時,另一支敵軍卻趁戚繼光進攻雁門嶺之際,進攻台州。台州兵力不多,且城牆不固,處境甚為緊急。戚繼光聞報後,即刻回師救援。戚繼光一到台州城下,運用先以火器進攻,接著以大隊人馬進擊的戰術攻入敵陣,並身先士卒,親臨火線鼓舞士氣。在戚繼光的激勵下,士兵更加奮勇當先,義無反顧地殺入敵陣。狡詐的倭寇招架不住,便故意將搶奪的金銀財寶扔到地上,引誘戚軍揀拾,然後回師反撲。然而倭寇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戚家軍紀律嚴明,人人都對倭寇犯下的罪行懷著刻骨仇恨,區區寶物又豈能動搖抗敵決心。戚軍愈戰愈勇,奮勇殺敵,很快就殲滅了這股倭寇。此戰,斬首三百零八個,生擒巨魁兩人,其餘倭寇淹死江中。戚軍傷亡極少,僅三名官兵陣亡。值得一提的是,當戚軍出擊時,伙軍剛開始做飯。全軍凱旋時,飯才剛熟。這足見戚繼光行動之迅速。  戚繼光消滅這股倭寇後不久,又有一股倭寇向台州襲來。戚繼光立即集合軍隊,向倭寇的駐地圻頭進發。倭寇見戚家軍至,便龜縮在營壘里堅守不出,恰在此時又逢大雨,戚繼光只好在倭壘附近駐紮下來。雙方相持三天后,倭寇得知台州有備,放棄了原定計畫,將進攻目標轉向處州。戚繼光敏銳洞察到敵軍意圖,派出一支軍隊在倭寇的必經之地,仙居的上峰嶺設伏,另派一支軍隊尾隨敵軍。為避免伏兵暴露,戚繼光令士兵用松枝遮蔽身體。倭寇來到上峰嶺,見四處儘是蒼松翠柏,打消了被伏擊的疑慮,便大搖大擺地進入上峰嶺。當倭寇路程過半時,一聲如驚雷般的炮響劃破山谷的寂靜,數千戚家軍將士有如神兵天降,向倭寇殺來。在戚家軍的衝殺下,倭寇傷亡慘重,驚慌失措的殘餘勢力逃到附近村子的百姓家尋求躲避。百姓早對倭寇的暴行恨之入骨,倭寇逃入村中時,百姓像對待過街老鼠,群起而攻,將這些倭寇全部消滅。  此後,戚繼光又取得幾場勝利,至此,倭寇在浙江的勢力基本上清除,浙江又恢復穩定和安寧。戚繼光在浙江抗倭戰爭中,取得了九戰九捷,殲敵六千的輝煌戰績。當戚家軍凱旋歸來時,台州人民出城歡迎,人群組成一條二十多里長的長龍,歡聲雷動,共同慶賀英雄歸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繼光被任命為上將軍,率領六千軍隊到福建平定倭患。當時,倭寇在福建的活動十分猖獗,倭寇在寧德的橫嶼、福清的牛田、興化的林墩修築大量倭壘,以此為基地大肆在福建沿海各地進行燒殺擄掠。八月,戚繼光到達福建,仔細觀察戰場形勢,決定集中兵力,首先拔除倭寇在橫嶼的基地。橫嶼位於寧德縣城東北十里,漳灣之東的海中,與大陸一衣帶水,離岸約十里,和大陸中間隔著一片淺灘。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全是泥灘,人和舟船難以通過。倭寇在島上約千餘人,並築木城建基地,和牛田、林墩互為支援,妄圖長期據守。要收復橫嶼,必須解決漳灣上的倭寇黨羽,方可進兵。戚繼光對倭寇黨羽曉以大義,並保證對他們過去的罪行既往不咎,最終使其全體投誠。八月九日早晨,戚繼光利用退潮之機,讓士兵用稻草鋪路,一鼓作氣,登上岸去。繼而三面包抄,前後夾攻,焚燒島上木城,在戚家軍凌厲攻勢下,倭寇負隅頑抗。經過六小時的鏖戰,島上倭寇全部肅清,此戰,生擒九十餘人,斬首二千六百餘,救出被擄百姓三千七百餘人,收復了被倭寇據守三年的橫嶼。  此時分布在福建沿海各地的倭寇數萬人,聽說戚家軍到來,全都到牛田集中,分別在杞店、西林、上薛、木嶺、葛塘、聞讀等地據守,築成一道延綿三十里的營壘。九月一日夜,戚繼光率領所部,輕裝銜枚,悄悄地向杞店急馳。到了倭巢,越牆而入,打開倭巢大門,大軍一擁而入,倭寇從夢中驚醒,在懵懵轉向之中,命喪黃泉。戰鬥一結束,戚繼光又馬不停蹄趕往銀屏山設伏,將前來救援的七百倭寇全部消滅。之後,戚繼光乘勝追擊,連破牛田、上薛、聞讀等巢,一路追到新塘,總計斬首六百八十人,收降數千,解救被擄男女九百五十四人。盤據在西林、木嶺的倭寇見牛田已破,抱頭鼠竄地向惠安、晉江一帶逃遁。  九月十二日,戚家軍從福清出發向興化進攻,沿途殲滅倭寇千餘,並於十三日黃昏收復興化。十四日夜,大軍乘著皎潔的月光風馳電掣般向倭寇據守的林墩前進,在黎明之前到達林墩後,遂發起進攻。當一輪紅日從地平線升起時,倭寇才發現戚軍到來,倉惶應戰。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二千餘倭寇在戚家軍猛烈攻擊下灰飛煙滅。此後,戚繼光又在福清打退了倭寇的反撲。至此,福建的倭患暫時得到了緩解,戚繼光遂班師回浙。  戚繼光回浙不久,倭寇又捲土重來,這年冬,倭寇再度侵占興化。朝廷急忙任命抗倭名將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同時急調戚繼光再次入閩。倭寇獲悉戚家軍前來,便於次年一月,匆匆從興化撤出,退守興化東南的平海衛。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二十日,戚繼光率軍抵達福建渚林,與俞大猷和廣東總兵劉顯所部會合。二十一日夜,在福建巡撫譚綸的指揮下,戚繼光為中軍,劉顯、俞大猷為左、右的三路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平海衛進攻。戚家軍率先登城遭遇二千倭兵的阻擊,戚繼光令部隊以火器反擊,倭寇損失慘重,殘兵退守平海衛附近的許家村。戚繼光乘勝追擊,俞、劉二部緊隨奮進,在許家村乘風放火,許家村頓時火光沖天,倭壘化為焦土,倭寇死傷不計其數。次日又追剿倭寇一百七十餘,解救百姓三千,取得了平海衛大捷。接著,戚繼光又連續作戰,將馬鼻、小石嶺等地的倭寇全部剿滅,從而結束了福建莆田地區長達九年的倭患。  這年十月,戚繼光升任總兵,領閩浙粵三省軍務。此時,不甘心失敗的倭寇又集結二萬七千人,戰船六十八艘,氣勢洶洶地向福建沿海殺來。戚繼光帶兵出擊,取得水戰六捷、陸戰六捷殲敵三千的勝利,使倭寇遭到沉重打擊。十一月七日,倭寇從東沙登入,進攻仙遊縣城,建立東南西三座倭壘,將仙遊圍住。十二月二十五日,戚繼光兵分五路,當天就攻克三座倭壘,擒斬倭寇千餘人,解除了仙遊之圍。萬餘殘寇流竄到惠安、晉江、同安等地。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戚繼光先後在王侖坪、蔡丕屹兩次戰鬥中給倭寇的殘部以毀滅性打擊,肅清了倭寇在福建的勢力。接著,戚繼光又揮軍廣東,將與倭寇勾結的山寇吳平的勢力剷除,結束了廣東倭患。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今天津薊縣)、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務,後又為總兵官,兼鎮守薊州、永平、山海諸處,並督帥十二路軍戎事,因屢立戰功,萬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錄功加少保。為當國大臣高拱、張居正等倚重。戚繼光在薊州十六年。加固長城,築建燉台,整頓屯田,訓練軍隊,制訂車、步、騎配合作戰的戰術,形成牆、台、塹密切聯絡的防禦體系,多次擊退侵擾之敵,軍威大振,薊門平靜。時人譽為“足稱振古之名將,無愧萬里之長城”。  戚繼光在張居正死後受到排擠。萬曆十一年被調任廣東總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謝職歸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軍事名著均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兵書和《止止堂集》等,備受兵家重視。浙江省台州所屬古城桃渚建有戚繼光紀念館。

戚繼光抗倭澤被莆仙

  今年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誕辰480周年,其抗倭保民戰跡澤被莆仙,至今仍為莆仙人民廣為傳頌。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莆禧古城北門戚繼光石雕像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明嘉靖七年(1528年)生於山東濟寧。世代為登州(今蓬萊市)將門之家,父戚景通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他幼承庭訓,通曉行軍打仗。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騷擾福建沿海,為害甚烈。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莆田遭受倭寇嚴重蹂躪,民不聊生,福建巡撫向明廷告急,戚繼光奉命率精兵六千餘人來閩平倭。戚家軍在寧德橫嶼痛擊倭巢獲大捷後向南挺進,擊破福清牛田等地倭寇據點。其時部分倭寇集結莆田林墩,依仗河溝縱橫,構築巢穴。九月十四日凌晨,戚家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倭寇林墩大本營。官兵們游水進逼,奮勇殺敵。駐在寧海橋的張諫部與戚家軍前後夾攻,與倭寇短兵相接展開巷戰。戚家軍連克營壘幾十座,殲敵3000多名,解救百姓2000多人,倭寇殘部倉皇敗退到平海後遁逃出海。這次大規模殲敵戰,就是歷史上著名林墩抗倭大捷。  十一月,倭寇聞戚繼光回浙,重聚殘部進犯福建沿海,福寧、政和、興化相繼失守。他們攻陷興化府城後大肆奸 淫屠殺,無惡不作,府城內外屍橫遍野,慘不忍睹。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倭寇退出府城,集結在平海衛和東嶠許厝。福建巡撫譚綸緊急上書朝廷,請求再召戚繼光回師援救。戚繼光率軍抵閩後,會集俞大猷、劉顯三大營合圍夾擊許厝倭巢並乘勝追擊,殲敵主力,取得平海衛大捷。隨後,戚繼光揮師南下救援仙遊。戚家軍配合仙遊城官兵圍攻倭寇,一連交鋒18陣,殲敵1000多人。接著又在大蜚山下全殲500殘寇,奪取全勝。仙遊城外西北那一帶戰場,後人稱為“五百洗”、“十八戰”。  為緬懷戚繼光恩德,倭患掃平後各地民眾紛紛立祠紀念。三一教主林龍江捐地30畝在林墩建戚公生祠奉祀;此外,還在江口建惠德祠,涵江建功德祠,忠門莆禧、江口東嶽觀等地亦豎立戚繼光石雕像。  戚繼光紀念館位於黃石鎮林墩南塘湖畔,原名戚公祠,1995年在戚公祠原址上興建紀念館,1997年被批准為莆田縣文物保護單位,莆田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現定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大廳佇立著高達2.1米的戚將軍塑像,威武雄壯,令人肅然起敬;廳堂兩側廊壁專欄刊載戚繼光兩度入莆平倭英雄史跡。這裡每年接待不少中國小師生和幹部民眾前來參觀瞻仰,重溫林墩抗倭大捷歷史,弘揚戚繼光英勇抗倭,愛國惠民崇高精神。

凱歌-戚繼光

  明嘉靖四十一年,戚家軍攻克橫嶼,凱旋迴師。戚將軍和全軍將士一同賞月,當時軍中無酒,戚將軍即席口述《凱歌》一首,教全軍將士一起唱和,以歌代酒激勵士氣。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乾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戚繼光與長城

  隆慶初年,給事中吳時來以薊門多警,請召大猷、繼光專訓邊卒。部議獨用繼光,乃召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這樣戚繼光再次來到他年輕時曾經戍守之地,直到萬曆十一年被調往廣東。這十幾年時間,他為明朝長城防禦體系的最終完善以及抵制蒙古族入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修建長城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福州于山戚公祠內的戚繼光像

明朝為加強北方防務,將長城沿線劃分為九個防禦區,分別駐有重兵,稱之為九邊或九鎮,每鎮均設有總兵官管轄。薊鎮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拱衛京師,是九鎮中最重要的一鎮。戚繼光為薊鎮總兵官。  薊鎮長城最早修建於明朝初期,洪武六年,命大將軍徐達等備山西、北平邊,諭令各上方略。從淮安侯華雲龍言,自永平、薊州、密雲迤西二千餘里,關隘百二十又九,皆置戍守。洪武十四年徐達發燕石等衛屯兵萬五千一百人修永寧、界嶺等三十二關。雖然到弘治、嘉靖年間長城也都有所修築,但過於簡單。真正大規模的修築則從隆慶至萬曆初由戚繼光完成的。  戚繼光修建的長城由城牆、敵台、牆台、烽火台、關城等幾部分組成。他巡行塞上,經過仔細考察,認為這些邊牆不僅低薄,而且頹廢較多,根本無法阻遏蒙古人的武裝襲擊。而且在舊長城線上雖有一些磚石小台,但這種小台彼此之間毫無聯繫,既不能掩蔽士卒,又沒有地方貯存軍火器具,敵軍只要登高發矢,台上守軍就很難固守,不利於戰鬥。於是他上疏言道:“薊鎮邊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則百堅皆瑕。比來歲修歲圮,徒費無益。請跨牆為台,睥睨四達。台高五丈,虛中為三層,台宿百人,鎧仗糗糧具備。令戍卒畫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於是自隆慶三年起,開始了艱巨的修牆、築台工程,戚繼光親自監工,對工程質量要求極為嚴格。他將城牆分為一、二、三等,雙側包磚城牆為一等邊牆,單側包磚城牆為二等邊牆,石城為三等邊牆,要衝地段一律包磚,嚴禁任何偷工減料現象。在城牆垛口下的宇牆上以一定的距離及地勢情況設定瞭望孔、射孔,有些地段在外側城牆築有雷石凹槽溜道,大大加強了防衛能力。

修建空心敵台

  在加固城牆的同時,又修建空心敵台。所謂空心敵台分為三層:基座、中空及頂部樓櫓。在戚繼光所著《練兵雜紀》中對空心敵台有這樣的記載:“今建空心敵台,盡將通人馬處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圍闊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沖處數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緩處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為一台。兩台相應,左右相救,騎牆而立。造台法:下築基與邊牆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餘,中間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樓櫓,環以垛口,內衛戰卒,下發火炮,外擊敵人。敵矢不能及,敵騎不敢近。每台百總一名,專管調度攻打。”  牆台是齊牆而建的平台,上面也可以放置軍械、糧草等物品,並且可以協助敵台攻擊來犯的近敵。烽火台與敵台密切配合,形成一定的傳烽路線,一遇敵情,舉烽鳴煙放炮,迅速地把情況傳遞到薊鎮防線。而關隘處建築的城堡,在戰時守兵登城打仗,平時則可在城門設卡盤查過往行人。一時間在東起山海關,西到居庸關的兩千里防線上,長城隨著地勢蜿蜒起伏,加之疏密分布的敵台、烽火台、關城等建築,高下相間,蔚為壯觀。

部分詩作

韜鈴深處

  小築漸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客館

  酒散寒江月,空齋夜宿時。  風如萬里斗,人似一雞棲。  生事甘吾拙,流年任物移。  邊愁頻入眼,俯仰愧心期。

過文登營

  冉冉雙幡度海涯,曉煙低護野人家。  誰將春色來殘堞,獨有天風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來不見漢時槎。  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  (後兩句亦作: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國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望闕台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盤山絕頂

  霜角一聲草木哀,雲頭對起石門開。  朔風虜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  但使玄戈銷殺氣,未妨白髮老邊才。  勒名峰上吾誰與,故李將軍舞劍台。

三屯新城工成誌喜

  受降新築壯三屯,燈火遙連十萬村。  障燧層巒秦作塞,風雲大陸薊為門。  東回地軸山河固,西擁天關宮闕尊。  百二城邊過質子,千秋同戴漢家恩。

出塞二首

  (夏四月單騎閱險,行二十里外,水縈山抱,魚泳鳥鳴,何啻江南,憶昔有作)  郁蔥千里綠陰肥,澗水縈紆一徑微。  魚為驚鉤聞鼓動,鳥因避幟傍人飛。  江南塞北何相似,並郡桑乾總未歸。  惆悵十年成底事,獨將羸馬立斜暉。  石壁凌虛萬木齊,依稀疑是武陵溪。  長城舊飲紛胡騎,大漠初驚過漢鼙。  國士死來今已盡,邊機愁絕劍空攜。  天山聞說尤佳勝,欲乞君恩試馬蹄。

伏龍寺

  梵宇蕭條隱翠微,丹楓白石靜雙扉。  曾于山下揮長戟,重向尊前醉落暉。  衰草尚迷游鹿徑,秋雲空鎖伏龍磯。  遙看滄海舒孤嘯,百尺仙橋一振衣。

登石門驛新城眺望

  萬壑千山到此寬,邊城極目望長安。  平生自許捐軀易,遙制從來報國難。  尚有二毛驚歲變,偶聞百舌送春寒。  廟堂只恐開邊釁,疏草空教午夜看。

塞外觀音岩

  朔庭喜見戰塵收,石洞思從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節度,何如奉使漢通侯。  天垂台觀三千里,雪染顛毛四十秋。  短劍蕭森心尚赤,班超獨倚玉門愁。

督兵過潮州渡

  汗血炎方七見春,又隨殘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鷗識,一片浮雲是此身。

行邊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  薊門桃李應何限,歲歲不知春去來。

宿石門驛聞馬嘶

  伏軾長嘶動石門,時艱滿目幾消魂。  非乾冀北空群久,羈靮年來苦漸繁。

辛未除夕

  四指回杓猶障塞,顛毛如許怯簪冠。  驚心歲月愁仍在,回首風塵夢已闌。  百戰勞銷千口集,萬金散盡幾人歡。  燕然北望空彈劍,馬革尋常片石難。

戚繼光抗倭成就基於軍制改革

  明代名將戚繼光不僅有一腔愛國熱情和戰場指揮才幹,還是一位銳意進取、對軍事制度進行改革的創新者,其行為成為當朝後期衰敗陰暗局面中的一個亮點。  1555年,戚繼光調赴浙江就任都指揮使之際,中國東部沿海正不斷受到倭寇侵犯。一股40多人的倭寇登入後竟深入腹地行程千里,從浙東竄入安徽、江蘇,一路掠殺,還圍繞南京城兜一大圈。當時在南京駐有軍隊12萬人,卻多不敢出戰。最後這股倭寇雖然被殲,但軍民傷亡竟達3000多人!  當時中國人口、財力和軍隊數量都超過日本多倍,倭寇還非正規軍,然而明軍幾十年間在沿海卻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仔細分析這一反常現象,可以看出當時中日雙方在軍事組織和戰術上的差距。倭寇雖缺乏統一指揮,只以小股力量殺人越貨,卻體現出日本下層社會結構的嚴密,其大小頭目對下屬能施以嚴格管制和指揮,還採取了飄忽不定的狡詐戰法並配備了仿西洋火槍而製成的鳥銃,因而屢屢以少勝多。明朝軍隊量多而質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實行“衛所”世兵制,每個“軍戶”出丁一人,代代不變。此制度建立後,士兵逃亡和換籍眾多,至明中葉以後衛所出現大量空額,所剩殘卒也多為軍官役用,訓練廢弛。偌大的明王朝,紙面上兵力多達280萬人,能作戰的卻十分有限。  戚繼光奉命抗倭後,立即改革軍制,不用衛所制的世兵,招募流亡農民和礦工,精選3000人組建新部隊。這些士兵多受過倭禍之害,戚繼光就此以“保國衛民”訓導官兵,同時嚴肅軍紀,實行“連坐法”,規定全隊退卻則隊長斬首等法規,使所部戰鬥意志高昂。他還擯棄舊式“看武藝”的訓練法,採取了鴛鴦陣等新戰術,並建立了隊、哨、營等新編制,組織調度比較靈活。戚繼光還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製出鳥銃和“佛朗機”炮,從而使明軍進入了冷熱兵器混用的階段。  軍制改革後,這支軍隊出現在浙東沿海戰場,抗倭形勢很快改觀。戚繼光不把數量有限的部隊分兵把口,而形成一個拳頭主動出擊,在台州九戰九捷。大感驚恐的日本海盜轉而竄擾福建、廣東沿海後,戚家軍也隨之南調。戚繼光根據倭寇在海邊遊動需要一些據點和島嶼作為巢穴的特點,也以主動攻擊為主,其中夜襲橫嶼島一仗殲敵2000人。戚家軍經過在浙江、福建、廣東三省轉戰10年,日本海盜因懼殲而不敢再犯。  後人追念戚繼光這位民族英雄的業績時,也會引出一些遺憾。從當時中日雙方的戰略態勢看,最有效地平定倭患應是建立一支實力勝於日本海盜的艦隊,以明初鄭和下西洋的建船水平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與戚繼光共同作戰的名將俞大猷便主張:“大治戰艦,賊來則擊,賊去則追,又來又擊,又去又追”。防敵、殲敵於海上,確是戰勝海上強敵的根本途徑。然而明朝當權者承襲了農耕民族的保守觀念,缺乏海洋觀念,對付海上來敵主要靠的是陸戰。試想,若是戚繼光、俞大猷能指揮艦隊馳騁東海,那將何其壯哉!

戚繼光是三十二勢長拳創始人

  戚繼光不僅能夠領兵打仗,也是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武術家,兵器製造家,不管是冷兵器戚家刀,還是火炮鳥銃。說起三十二勢長拳可能未必熟悉。但是太極拳實際上最早的發源就來自長拳,太極拳早期也被稱作長拳。如此戚繼光才是中國近代真正的武聖,冷兵器火器的製作操作,拳法刀法的創建使用,陣法練法的改革創新,無與倫比的戰績是一個家族的榮耀也是中國傳統武將的智慧與風範的集大成者。其帶兵之才,變革之法,武器之精,為將風範,更是無出其右。戚繼光於1561年秋在台州編著的武術名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記有“ 宋太祖三十二長拳、六步拳、猴拳、溫家七十二行拳”等十多家名著於時的拳種,而無少林拳。只載有“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
返回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小程式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糾錯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
戚繼光_戚繼光介紹_書法字典 載入中....

書法推薦

精彩推薦

上拉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