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裴休書法>> 裴休百科介紹字帖

裴休百科介紹

簡介

  裴休,河南濟源人。唐朝一代名相。  他善詩文。“泐潭形勝地,祖塔在雲湄。浩劫有窮日,真風無墜時。歲華空自老,
裴休像

裴休像

訊息竟誰知。到此輕塵慮,功名自可遺。”讀他作的這首《題泐潭》詩,就知文學根底不淺。  裴休尤工書法。其撰寫的《圭峰禪師碑》,貌似柳體,然而風格較柳更為遒媚勁健。他書法的傳世拓本還有《定慧禪師碑》,現保存在陝西戶縣草堂寺。米芾曾評價:“裴休率意寫碑,乃有真趣,不陷醜怪。”

奇遇

  裴休,字公美,唐代河內(河南濟源)人。進士出身,後來做到宰相,對佛教信仰相當虔誠,與禪宗有深厚因緣。裴休在禪宗史上,與當代的龐蘊、白樂天、李翱、陸亘大夫等居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與溈山靈佑同門,精通《華嚴》教旨與禪宗心要,由於撰寫<傳心法要序>,與黃檗希運也有殊勝的因緣。  長慶年間,裴休中進士,到大安寺行香禮佛,觀賞寺內廊壁畫作,便詢問寺僧說:“是何圖相?”   寺僧回答:“是高僧的真儀。”  裴休反詰:“真儀我是看到了,可是高僧何在?”寺僧無言以對。  裴休再問:“這裡可有禪人?”  寺僧於是請來掛單寺中的黃檗希運禪師。裴休問黃檗希運禪師說:“我有一個問題,可否請禪師開示一語?”黃檗應允。  裴休於是重述前言,禪師厲聲道:“裴休!”裴休應諾。禪師疾聲逼問:“在何處?”裴休當下心領神會,如獲髻珠。於是延請禪師入府,執弟子禮,為後世留下一段佳話。  裴休和黃檗禪師的這段奇遇,從他詰難的語鋒可以看出他對佛法的深刻造詣。他自幼在家庭中接受佛法的薰陶,雖處政治中心,但仍篤信佛教。傳說,裴休曾遇到一位天竺異僧,授予他一首偈頌:“大士涉俗,小士居真,欲求佛道,豈離紅塵?”也許裴休有出家之意,異僧知道,更知他未來將作宣宗的宰相,能制止武宗排佛的浩劫。

入朝為相

  當宣宗還是太子的時候,正值兵荒馬亂,避難在香嚴和尚會下做小沙彌,後到鹽官會中作書記。後來,小沙彌當上皇帝,就是宋宣宗,禮聘同門師兄裴休入朝為相。  裴休當上宰相後,操守嚴正,著述佛教經典序文頗豐,被宣宗稱譽為“真儒者”。他善於文章,楷書造詣尤其受人推崇。在武宗時,佛教遭逢大難,裴休雖身為重臣,卻能功祿盡拋,以一片赤誠,挺身衛護聖教,使佛教在短短几年內復興。裴休不僅以文筆來莊嚴經藏,並立下宏誓:願生生世世為國王翼護佛教。雖身居高位,卻兩次禮請黃檗禪師於鍾陵(會昌二年,八四二)、宛陵(大中二年,八四八),日夜問法,精勤不休,筆記其言,成《鍾陵錄》、《宛陵錄》各一卷,刊於唐大中十一年,名為《黃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又撰<傳心偈>一章。裴休曾為<傳心偈>作序:“予於宛陵、鍾陵,皆得親黃檗希運禪師,盡入心要,乃作偈爾。”  唐代天真和尚也為<傳心偈>撰跋:“嘗聞河東大士親見高安導師,傳心要於當年,著偈章而示後,頓開聾瞽,煥若丹青。予惜其遺,綴於本錄云爾。”

河東大士

  裴休宿信佛教,曾隨圭峰宗密禪師學習華嚴,因此,凡圭峰有所著述,都邀請他撰序,如<圓覺經序>、<華嚴經法界序>、<禪源諸詮集都序>等,皆可看出裴休優遊於藏經的文字般若。  裴休的兒子裴文德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皇帝封他為翰林,但裴休不希望兒子少年得志,於是親自送他入佛門出家,並作了“警策箴”,字字句句勸勉其子精勤向道,莫荒廢大好時日。其文摘錄如下:  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  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向歲寒存。  看經念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猶稱尊。  又偈:  江南江北鷓鴣啼,送子忙忙出虎溪,  行到水窮山盡處,自然得個轉身時。  這位年少的翰林學士,經不起寺院的苦行生活,但父命難違,只有強忍。有一天,將滿腹牢騷以一偈道出:“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里的住持無德禪師聽了,微笑隨口說道:“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裴文德從此收攝身心,苦勞作役。  裴休中年以後,斷絕肉食,摒棄諸欲,焚香誦經,世稱“河東大士”。他一生的作為,在中國佛教史上,堪受“宰相沙門”的美稱。

名言

  裴休有一段名言,常被後人所引用,“鬼神沈幽愁之苦,鳥獸懷獝狖之悲,修羅方瞋,諸天耽樂;可以整心慮、趣菩提者,唯人道為能耳。”特別彰顯了佛法的人道精神。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也引用他的話,說:“由是觀之,舍人道無以立佛法,非佛法無以盡一心。是則佛法以人道為磁基,人道以佛法為究竟。人道者,乃君臣父子夫婦之間,民生日用之常也。”是為人間佛教的又一驗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