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基本資料
歐陽修人物丹青(14張)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吉安永豐(今屬江西),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蘇轍二兄弟、蘇洵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文學造詣
歐陽修
生平概述
歐陽歐陽修作品
主要成就
思想貢獻
歐歐陽修作品
歐陽修賞柳圖
套用文體
歐陽歐陽修畫像
歐陽修畫像
文學成就
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蘇軾評其文時說:“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歐陽修
歐陽修黃溪夜泊.jpg
其他成就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闢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鑑戒。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歷史地位
歐陽修
後世評文
歐陽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曾慥(zao四聲)《樂府雅詞》序) 六一婉麗,實妙於蘇。(尤展成)歐陽公雖遊戲作小詞,亦無愧唐人《花間集》。(羅大經)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修得其深。(清劉熙載《藝概》卷四)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蘇軾《西江月》)歐陽修與滁州
歐陽修知滁,於慶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慶曆八年閏正月朝廷詔徙知揚州,二月離開滁州,前後在滁州計約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時間雖然不長,卻給滁州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給滁州留下了許多建設遺蹟,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詩文,留下了與滁州人的深厚感情。詩文中,直接寫滁州的,除了著名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菱溪石記》以外,還有大量的詩篇及短文。僅描寫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勝景點的詩,不完全統計就有30多首,如《永陽大雪》、《題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題》等。他留下的建設遺蹟和詩文,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留下的與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為滁州人永遠不可磨滅的記憶。承繼前人開發滁州
醉翁亭風景圖片
“寬簡”知滁政績斐然
歐陽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發現了豐山腳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經過實地察看,“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開始在這裡進行美景勝地的建設。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為“豐樂亭”,並親自撰文作記。同年,與豐樂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記》記之。兩亭的建成與《兩記》的問世,迅速在全國引起轟動。尤其是《醉翁亭記》這篇文章,以其生動的文字,精美的語言,為滁州展示了一幅風光絢麗的大自然畫面;又因為文章中深邃的含義,及其所表達的怡然情懷,一時震動整個學界。文章一出,遠近爭傳,滁州琅琊山從此熱鬧起來。此後,琅琊山、豐樂亭、醉翁亭,各景區陸續擴展,內容逐漸豐富,雖經歷史滄桑,但屢廢屢興,久而不衰,終成今日之規模。追本求源,都是歐陽修打下的基礎。歐陽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後開發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說,沒有歐陽修,就沒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 歐陽修在滁州時,除了開發幽谷泉,興建豐樂亭及醉翁亭以外,還進行了其他一些建設,如在豐樂亭景區建設了醒心亭,特請曾鞏作《醒心亭記》;在豐樂亭附近闢建練兵場,作訓練民兵之用,以保衛地方;又維修損毀嚴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堅固和壯觀。有人讀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從他悠遊山水、飲酒作樂的表現,以為他因受貶守滁,是處於不問政事的消沉狀態,顯然是不正確的。歐陽修在滁州,對於政事實行的是“寬簡”政策。所謂寬簡,顧名思義就是寬容和簡化,辦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聲譽,只要把事情辦好就行了。這是他一生為政的風格。他後來曾權知開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鐵面老包”,即包拯,威嚴得很;而他則持以寬簡,辦事往往不動聲色,同樣把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清朝時,有人曾將他與包拯相比較,在開封府衙東西側各樹一座牌坊,一邊寫著“包嚴”,一邊寫著“歐寬”。 歐陽修所寫滁州的詩文,對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極其生動、實在的描繪。如在《醉翁亭記》中寫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時以簡練的筆觸寫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時的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清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他在《豐樂亭記》中則寫道:“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他的許多詩,寫景寄情,語言精美,讀後同樣令人留連。如他在《題滁州醉翁亭》中寫道:“但愛亭下水,來從亂峰間。聲如自空落,瀉向兩檐前。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弦。”真是美不勝收!因此,後人在醉翁亭不遠處建了聽泉亭,讓人們不斷體會這美好的詩意。又如他的《琅琊山六題》,對琅琊山歸雲洞、琅琊溪、庶子泉等各個景點都作了生動的描繪。雖然每首詩只有四句,但盡用了點晴之筆,字字珠璣。他是用對滁州山水的真愛之情寫作出來的。 歐陽修描寫滁州及琅琊山的詩文,以其詩文的質量及其個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競來滁州探幽訪勝。歐陽修在滁時,有的是直奔歐陽修而來;歐陽修離滁後,則以歐公之詩文以及歐公之遺蹟而來。他們在這裡,不僅留下足跡,也留下墨跡,日積月累,描寫琅琊山及滁州的詩文已難以計數。1988年《琅琊山志》選錄歐陽修及其以後的各代詩篇150餘首(包括部分當代詩歌),依然只是全部琅琊山詩文的一部分。用“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現代辭彙來說,歐陽修無論從哪一方面,都給滁州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歐陽修在滁州兩年多的時間,不僅給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寶貴資產,也與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這塊古老的地方,與他結下了一生不解之緣。 歐陽修離開滁州之後,再也沒有來過滁州,但他的心中卻時刻想念著滁州。 《寄答王仲儀太尉素》:作於熙寧三年 (公元1070年)。這年他已64歲,離開滁州22年了,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滁州的一段生活。詩一開頭便寫道:“豐樂山前一醉翁,餘齡有幾百憂攻。”始終把自己和滁州聯繫在一起。
歐陽修與洛陽
歐陽修與宋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尹洙、范仲淹、梅堯臣等交往甚密。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歐陽修親睹“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邀游”,於是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品種、花期以及賞花習俗等作了詳盡的考察和總結,撰寫了《洛陽牡丹記》一書,包括《花品序》、《花釋名》、《風俗記》三篇。書中列舉牡丹品種24種,是歷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歐陽修與阜陽
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西湖又稱汝陰西湖、潁州西湖。長5公里,寬1.5公里。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地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宋、明、清歷代名勝。有會老堂、清漣閣、畫舫齋、湖心亭、宜遠橋等十數處建築,並有菱荷十里,楊柳盈岸,久為遊人憩游勝境。唐、宋以來,即與揚州瘦西湖、杭州西湖並稱。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歐陽修由揚州移知潁州,尤喜此湖,有詩讚曰:“菡萏香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後歐陽修終老於此。清嘉慶後,湖面逐漸淤塞。今存有會老堂並歐陽修石刻像等遺物。明代《正德潁州志》載:西湖“長十里,廣三里,水深莫測,廣袤相齊”。《大清一統志》云:“潁州西湖聞名天下,亭台之勝,觴詠之繁,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潁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時俱佳,招徠不少文人志士出守潁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旅遊勝地。從宋代起有北宋詞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蘇軾、宋代中書侍郎呂公著等七大名人知潁州,為古潁州西湖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並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共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還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蘇軾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可見,潁州西湖在古代確為天下西湖之冠。但後來由於黃河泛濫,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今天阜陽西湖的半島之上,還建有潁州西碑林。此處碑林占地30餘畝,共有樹碑2000多塊,碑林、碑亭、百米碑廊、陳列館所兼而有之。另有1000餘塊2米的石碑組成的八卦陣林,堪稱國內園林之獨創,尤為別具一格。醉翁逸事
六一由來
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集古錄》一千卷,) 藏書一萬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三朝言行錄》)虛心求教
宋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被貶滁州任太守。此後,他時常閒遊山水,並與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結為好友。為便於他遊覽,智仙和尚帶人在山腰蓋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歐陽修前去祝賀,為之取名為“醉翁亭”,並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文章寫成後,歐陽修張貼於城門,徵求修改意見。開始大家只是讚揚,後來,有位樵夫說開頭太囉嗦,便叫歐陽修到琅琊山南門上去看山。歐陽一看,便恍然大悟,於是提筆將開頭“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換上“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幾個字。如此一改,則文字精練,含義倍增。行文求簡
歐陽修在翰林院任職時,一次,與同院三個下屬出遊,見路旁有匹飛馳的馬踩死了一隻狗。歐陽修提議:“請你們分別來記敘一下此事。”只見一人率先說道:“有黃犬臥於道,馬驚,奔逸而來,蹄而死之”,另一人接著說:“有黃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最後第三人說:“有犬臥於通衢,臥犬遭之而斃。” 歐陽修聽後笑道:“像你們這樣修史,一萬卷也寫不完。”那三人於是連忙請教:“那你如何說呢?”歐陽修道:“‘逸馬殺犬於道’,六字足矣!”三人聽後臉紅地相互笑了起來,比照自己的冗贅,深為歐陽修為文的簡潔所折服。文風嚴謹
據《宋稗類鈔》記載:有一次歐陽修替人寫了一篇《相州錦堂記》,其中有這樣兩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交稿後,他又推敲了一下,覺得不妥,便派人騎快馬將稿子追回,修改後再送上。來人接過改稿,草草一讀,很是奇怪:這不還和原稿一模一樣嗎?仔細研讀後才發現,全文只是將“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改成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快馬追回的只是兩個“而”字。但他反覆吟誦後,才發現箇中妙處。原來,改句中增加了兩個“而”字,意義雖未改變,但是讀起來語氣由急促變為舒緩,音節和諧,增加了語言抑揚頓挫的音樂美。“修”與“羞”
(此事真假存疑) 從前,有一個單科秀才,總是覺得自己了不起,文如錦繡,詩如蓮花。四下張望,只有一個叫歐陽修的,能和自己相比。 一日,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張地圖,要對歐陽修進行文學訪問。那真是,一臉得意,萬種豪情。心想,定要訪他個啞口無言,乖乖地亮出免戰牌。 說話間,秀才來到河邊,上船的時候,歪腦袋看見一棵枇杷樹,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枇杷,兩朵大丫杈。” ——要說嘛,這秀才的前兩句還是挺順當的,可不知怎么,總是後勁不足,後面就憋不出來。 要說天下的事兒,就是一個巧。正巧歐陽修也來過河,隨口說道:“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 秀才一聽,拱手贊道:“想不到老兄也會吟詩,對得還不錯,不失我的原意。這可是詩人興會了。” 說話間,船老大已經開船了,枇杷樹漸行漸遠,秀才見河中有一群鵝,有的鵝潛水,有的鵝灌水,詩興又起,脫口念道:“遠看一群鵝,一棒打下河。” 話說秀才兩句出口,又沒詞兒了。歐陽修順口接道:“白翼分清水,紅掌踏綠波。” 秀才大喜:“嗬!看來老兄肚子裡還真有點貨,竟能懂得我的詩意。那秀才大步流星,從船頭跨到船尾,向歐陽修伸出雙手,一邊跑一邊說:“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連忙把雙手高高拱起作揖: “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羞)。”修河
宋慶曆八年(1048年),黃河決於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陽東北),河水改道北流,經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靜軍等地,至乾寧軍合御河入海。當時因年荒民困,沒有立即堵口。皇祐三年(1051年),北流於館陶郭固口決口,四年堵塞後流勢仍不暢,引起了北流和恢復故道東流的爭論。至和二年(1055年),歐陽修極力反對回河東流,連上兩疏陳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當時“天下苦旱,京東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後,繼以凶年,人戶流亡,十失八九”的嚴重形勢,認為在“國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際,以“三十萬人之眾,開一千餘里之長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許,而且會引起“流亡盜賊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據自己的觀察體會,首先從分析黃河淤積決溢規律出發,闡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說:“河本泥沙,無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漸壅,乃決上流之低處,此勢之常也。”接著他又分析了京東、橫隴河道的具體情況,指出:“天禧中,河出京東,水行於今所謂故道者。水既淤澀,乃決天台埽,尋塞而復故道;未幾,又決於滑州南鐵狗廟,今所謂龍門埽者。其後數年,又塞而復故道。已而又決王楚埽,所決差小,與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終以壅淤,故又於橫隴大決。是則決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復,所復不久終必決於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橫隴既決,水流就下,所以十餘年間,河未為患。至慶曆三、四年,橫隴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餘里;其後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決於上流之商胡口。然則京東、橫隴兩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棄之高地。京東故道屢復屢決,理不可復,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時,歐陽修還認為,河渠司李仲昌等議開的六塔河,寬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並斷言六塔河“於大河有減水之名,而無減患之實。今下流所散,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則濱、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勝其患,而又故道淤澀,上流必有他決之虞,此直有害而無利耳,是皆智者之不為也”。 歐陽修的奏疏未予採納,朝廷命加緊堵口,開六塔河。嘉祐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決口塞而複決,回河失敗。 忠臣害忠臣 作為一個文人,歐陽修在北宋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也犯過不理解武將的錯誤:與士大夫一起彈劾狄青,最終導致狄青的死。這事是歐陽修也有參與。因為當時的時代特點也是這樣——重文輕武。一個步兵出身的武將怎能當上丞相? 北宋大將狄青本來出身步兵,經過不斷奮鬥終於成為一代名將,後來在征討西夏,反抗外來侵略中立下大功,官至樞密使(和丞相一個級別)。這引起了一些士大夫的不滿和擔憂,並紛紛在宋仁宗面前對狄青進行攻擊。身為一代大家的歐陽修居然也位列其中,上表彈劾狄青。士大夫指控水災是狄青帶來的災難(在古代的五行觀念中,武將是水)。另一位文學家文彥博也向仁宗發難。仁宗辯解道:“狄青是忠臣。”文彥博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居然反駁道:“太祖皇帝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宋太祖是通過政變推翻周世宗統治當上皇帝的) 就這樣,一代名將狄青做了不到四年樞密使就被罷免。最後在悲憤中去世。歐陽修詞集
蝶戀花(一說馮延巳《踏鵲枝》) 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玉樓春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蝶戀花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尋處. 玉樓春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少年游 闌乾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臨江仙 池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乾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蝶戀花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後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花燈,夜夜空相向.寂寞起來褰繡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採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採桑子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揚管弦. 採桑子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阮郎歸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南歌子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臨江仙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閒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鶴沖天 梅謝粉,柳拖金,香滿舊園林.養花天氣半晴陰,花好卻愁深. 花無數,愁無數,花好卻愁春去.戴花持酒祝東風,千萬莫匆匆.長相思 苹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淒淒,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長相思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浣溪沙 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白髮戴花君莫笑,六么摧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 訴衷情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朝中措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浪淘沙 今日北池游,漾漾輕舟,波光瀲灩柳條柔,如此春來又春去,白了人頭. 好妓好歌喉,不醉難休,勸君滿滿酌金甌,縱使花時常病酒,也是風流. 漁家傲 荷葉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陰底.昨夜蕭蕭疏雨墜,愁不寐,朝來又覺西風起. 雨擺風搖金蕊碎,合歡枝上香房翠.蓮子與人常廝類,無好意,年年苦在中心裡. 減字木蘭花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生查子.元夕(一說朱淑真作)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阮郎歸 劉郎何日是來時。無心雲勝伊。行雲猶解傍山飛,郎行去不歸。 強勻畫,又芳菲。春深輕薄衣。花無語伴相思,陰陰月上時。 蝶戀花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香梅,先報春來早。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彩呈纖巧。 旋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繡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蝶戀花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後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寂寞起來褰繡幌,月明正在犁花上。 蝶戀花 簾幕風輕雙語燕,午後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紅英落盡青苔院。
百尺朱樓閒倚遍,薄雨濃雲,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須吹別怨,無腸更為新聲斷。 蝶戀花 欲過清明煙雨細。小檻臨窗,點點殘花墜。梁燕語多驚曉睡,銀屏一半堆香被。 新風風光如舊風,所恨征輪,漸漸迢遞。縱有遠情難寫寄,保妨解有相思淚。 蝶戀花 畫閣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人見。 獨倚闌乾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風月無情人暗換,舊遊如夢空腸斷。 雨中花 千古都門行路,能使離歌聲苦。送盡行人,花殘春晚,又到君東去。 醉藉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樹。且攜手留連,良辰美景,留作相思處。 洞天春 鶯啼綠樹聲早,檻外殘紅未掃。露點真珠遍芳草,正簾幃清曉。 鞦韆宅院悄悄,又是清明過了。燕蝶輕狂,柳絲撩亂,春心多少。 清平樂 小庭春老,碧砌紅萱草。長憶小闌閒共繞,攜手綠叢含笑。 別來音信全無,舊期前事堪猜。門掩日斜人靜,落花愁點青苔。 聖無憂 珠簾卷,暮雲愁。垂楊暗鎖青樓,煙雨濛濛如畫,輕風吹旋收。 香斷錦屏新別,人閒玉簟初秋。多少舊歡新恨,書杳杳、夢悠悠。 錦香囊 一寸相思無著處,甚夜長相度。燈花前、幾轉寒更,桐葉上、數聲秋雨。 真箇此心終難負,況少年情緒。已交共、春繭纏綿,終不學、鈿箏移柱。 摸魚兒 卷繡簾、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綠。對小池閒立殘妝淺,向晚水紋如縠。凝遠目,恨人去寂寂,鳳枕孤難宿。倚闌不足,看燕拂風簾,蝶露草,兩兩長相逐。 豐樂亭記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②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③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④數?及⑤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⑥於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⑦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⑩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