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柳公權書法>> 柳公權百科介紹字帖

柳公權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柳公權 畫像(6張)  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曾任翰林院侍書學士、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太子太保,封河東郡公。性情耿直,敢於直言進諫。擅楷書,廣泛師法魏晉及初唐諸家,受顏真卿影響較大。其書結構嚴謹,筆畫鋒棱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相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在書法史上具有很大影響。柳公權傳世墨跡有《送梨帖題跋》,碑刻有《金剛經碑》、 《玄秘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陽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馮宿碑》、《蘇夫人墓誌》、《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等。  

人物生平

  大唐文化瑰麗堂皇,書法藝術名家輩出。初唐有歐、虞、褚、薛;盛唐有張旭、顏真卿、懷素諸人;中晚唐有柳公權、沈傳師諸大家。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又一峰巔。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藝的楷模。

皇家侍書生涯

  柳公權墓景觀(15張)  公元778年,唐代宗大曆十三年,柳公權誕生於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字誠懸。其祖柳正禮,唐邠州士曹參軍,其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其兄為唐名臣柳公綽。  憲宗元和三年(808),三十一歲的柳公權進士及第,當年宏詞登科。從此,柳公權開始了漫長的仕途生涯,竟然歷仕七朝: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憲宗時,柳公權任秘書省校書郎。“李聽鎮夏州,闢為掌書記”(《舊唐書》)。李聽與柳有此交誼,故柳晚年還為其書過碑。  穆宗即位,柳公權入奏事。穆宗召見柳公權,說:“朕於佛寺見卿筆跡,思 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遺,充翰林侍書學士,遷右補闕,司封員外郎。從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書禁中。皇帝的寵幸、生活的優裕,並不給柳公權帶來歡樂。他內心卻有無法排遣的苦悶與隱隱的羞愧。他酷愛書法藝術,但他不想以此作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業的進取雄心,時時躍動在胸間。而隨從皇帝的侍書,其地位僅與“工祝”一類相等。因此其兄柳公綽曾寫信給宰相李宗閡,云:“家弟苦心辭藝,先朝以侍書見用,頗偕工祝,心實恥之,乞換一散秩。”於是改為右司郎中,累換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館學士。  唐文宗頗愛柳公權書法,又召為侍書,遷諫議大夫,後改中書舍人,充翰林書詔學士。開成三年又轉工部侍郎,累遷學士承旨。  武宗朝,罷內職,授右散騎常侍。宰相崔珙用為集賢學士、判院事。  宣宗時,左授大子詹事,改賓客,累遷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復為左常侍,
柳公權

柳公權

國子祭酒,歷工部尚書。  懿宗時,鹹通初年,柳公權改為太子少傅,改少師;在鹹通六年(865)卒,贈太子太師,時年八十八。  柳公權仕途通達,只是在八十二歲那年,因年老力衰,反應稍遲鈍,在上尊號時不慎講錯,御史彈劾他,結果被罰了一季的俸祿。各朝皇帝都愛他的書法,愛他的詩才,甚至他的諫議也樂意接受。柳氏的一生,除了少許時間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宮中,在皇帝身邊。其一生,一直在不斷地為皇家,為大臣,為親朋書碑。柳公權頗像一隻關在禁籠中的金絲雀。這樣的生活使他缺少壯闊的氣度、寬廣的視野、浩瀚的生活源泉。顏體一碑一碑曾不斷地變,柳體在其成熟以後變化較少;顏真卿像奔騰咆哮的洪流,柳公權卻似流於深山老林的洞水。這是兩種不同的生命情調。

高尚的人品素養

  柳公權從小接受《柳氏家訓》關於“德行”的教導,因此終身以德行為根株,“博貫經術”。他於人生、書藝都具儒家風範,柳公權的“筆諫”,成為後世士大夫的一種“典範”:  穆宗政僻,嘗問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舊唐書》)柳公權書法(18張)  穆宗怠於朝政,柳公權以書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進諫。從此“心正筆正”說一直流傳至後世。柳公權在“侍書中禁”時敢於直言或婉言進諫的行這,於此可見一斑。  柳公權當著皇帝、臣子的面表現書法,又是他“侍書”生活的另一個側面。其詩才、書才,使帝王“奇惜之”。  儘管如此,柳公權的心靈並不偏溺於這一端。外部的榮耀,消不去內心的苦悶。他“博貫經術,於《詩》、《書》 、《左氏春秋》、《國語》、《莊周》書尤邃,每解一義,必數十百言”(《新唐書》)。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研習儒學之時,又同時研習《莊子》,而且深得精微。柳公權同時從儒、佛、道中汲取心靈之滋養,求得互補與平衡,求得某種超脫。他對於佛、
《金剛經》

《金剛經》

道方面接觸頗多,並有多種書法創作。《金剛經》他多次揮寫過,如今雖只見敦煌拓本,但前人著錄柳書《金剛經》者頗多。另外公權還書有《陰符經序》以及《清靜經》、《度人經》等。他對唐代僧人的碑誌、塔銘多有揮寫,其《大達法師玄秘塔銘》即此中最為著名者。柳於佛寺廟觀也多書碑,有名者如《回元觀鐘樓銘》、《復東林寺碑》,即此中佼佼者。柳公權既有佛道慰藉心靈,故在滾滾紅塵中頗能超脫。他甚至對於錢財不屑一顧。他給人寫碑,每年有巨額收入,家奴海鷗與龍安常盜用其錢財器物,他都淡然處之。  此外柳公權還“性曉音律”,但“不好奏樂”,常云:“聞樂令人驕怠故也。”(《舊唐書》)柳公權有多方面的學識素養,因而由其心靈滋養而出的書藝也是搖曳多姿。其性剛毅正直和超塵脫俗的佛道風範,都熔鑄於柳書的風骨之中。 柳體之路  在柳公權面前,久已名家林立。如何超越前人,如何在新的歷史時空創造出一種新的書體來,這是柳公權面臨的嚴峻挑戰。他並不畏縮,而是以積數十年的不倦磨鍊之功,廣泛熔鑄,終於創造出自具新理異態的“柳體”,在唐中晚期一新面目,一展風采。

通向絕頂

  柳公權書學上的成功,決非一蹴而就,可分四期將其歷程粗略掃描(此僅述其楷書情況,行草見“柳書流觀”部分)。

早期:望盡天涯路

  這一時期是從二十幾歲到六十歲。宋趙明誠《金石錄》載:貞元十七年(801),柳公權二十四歲時已書碑《河東節度李說碑》;此碑由鄭儋撰文,原石在洛陽,已佚,但或可想像其為年少妍華之書。元和十五年,四十三歲時柳書《左常侍薛苹碑》;長慶四年(824),四十七歲時書《大覺禪師塔銘》等。雖然這些書跡都已不存,但可以看到他二十多歲時的書藝已為社會重視,否則是不會被這些權貴所青睞的。柳在五十歲以前的作品,今只有《洛神賦十三行跋》、《金剛經刻石》(敦煌本)可睹風采(見下文介紹)。從中可見其學錘繇、王羲之的書體,仿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陸柬之的體態。
柳公權

柳公權

柳公權五十歲以後的作品,據《金石錄》載,有:《涅盤和尚碑》(五十一歲),《李晟碑》(五十二歲),《王播碑》(五十三歲),《將作監韋文恪墓誌》(五十四歲),太清宮鍾銘》(五十四歲),《升玄劉先生碑》(五十六歲),《大唐回元觀鐘樓銘》(五十九歲),《贈太尉王智興碑》(五十九歲)等。柳五十歲以後,只有《李晟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以及墨跡《送梨帖跋語》,可見其楷書概貌,雖能看到又有進境,但尚未大成。康有為說:“柳誠懸《平西王碑》學《伊闕石龕》而無其厚氣,且體格未成,時柳公年已四十餘,書乃如此,可知古之名家,亦不易就,後人或稱此碑,則未解書道者也。”(《廣藝舟雙揖》) 如果柳公權不能享高壽,那末六十歲之前,雖有很好聲名,但終未能成一書壇巨擘。

鼎盛期:柳體之大成

  六十歲以後的十年中,柳書進入鼎盛時期,如麗日當空。這一時期,文獻載有《馮宿碑》、《檢校金部郎中崔稹碑》、《淮南監軍韋元素碑》、《義陽郡王苻磷碑》等等將近二十通碑,而以《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為柳體的典型,聲名最為卓著。  《神策軍碑》  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柳體已大成。它一變中唐肥腴之風,用筆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為主,濟之以圓,且在蹲鋒與鋪毫之間顯示瘦硬勁挺之線條,這便是“柳骨”(下文再作闡述)。在筆畫之間已有自家面目,橫之長者瘦挺舒展,橫之短者粗壯有力;豎畫較之橫畫為粗,以為主筆,求其變化;其撇,長者輕,而短者重;其捺必重,顯示矯健力度;其鉤、踢、挑必頓後回鋒迅出。柳體在結字上,也似顏真卿書正面示人,左右較勻衡,但縱長取勢,且中密外疏。在整體書風上,柳體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岑宗旦書評):“書家謂驚鴻避弋,飢鷹下(韋冓),不足喻其鷙急”(王士禛《池北偶談》)。柳體法度森嚴,面目又變顏體之肥,而為清勁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種新的書體及其勁媚之美引起了人們對柳體的讚賞。

中期:斜陽的魅力

  七十歲以後的十年中,柳公權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此階段書碑記載很多,即據《金石錄》所載,便有七十歲時書寫的《商於新驛記》 、《山南西道節度使王起碑》等,七十一歲書有《牛僧孺碑》、《太子太傅劉沔碑》,七十三歲書《普光王寺碑》等近十通。今天僅見《太子太傅劉沔碑》與《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等。
《神策軍碑》

《神策軍碑》

從以上這些碑中,可以看到柳公權似乎想繼《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淋漓盡致地表露柳體之後,再辟一新的境界。欲以淡拙滲透筆法,以平易滲透結體,以古雅滲透氣韻。因此中期那種刀切鋼鑄般的用筆就有所收,拋筋露骨的結體有所隱,森嚴峻峭的風棱有所斂。清楊守敬對此悟識尤深,云:“ 《苻璘碑》、《魏公先廟碑》、《劉沔》、《馮宿》皆斂才就範,終歸淡雅。”(《學書邇言》)他甚至認為,“《高元裕》一碑,尤為完美”。雖然《苻璘碑》(六十一歲)、《馮宿碑》(六十歲)都為七十歲前所書,但七十歲以後的變化,其思想之根早已潛伏於彼。不過“柳骨”已經過數十年千錘百鍊而成,柳公權也終未能再化出全新的另一番面目來。我們只看到柳書在這一時期冉冉斜陽的一種魅力。

晚期:柳書的晚霞

  八十歲以後的八年中,柳公權進入人生和書藝創作的晚期。他依然讓生命與書藝互動滋養:生命在書藝創作中前行,書藝又為生命潤色輝映。他至八十七歲仍書有《太子太保魏謨碑》(《寶刻類編》著錄)。從其代表作品《復東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後一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裡行間。那種風采已不是朝陽般的充滿蓬勃生機的光輝,也不像灼灼當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燦爛的晚霞;筆鋒的利銛轉入內部,氣韻與自然貼近,通篇之旨趣與大化親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筆所致。柳公權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處走去,攀上極頂,又終於消逝在山阿里,將書魂凝刻進書學的峰巒中。

站巨人肩

  柳公權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荊棘編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頭上去摘取的。他善於吸取書藝大家的智慧與成果,變化成自己一家書藝。

從鍾書、王書中化出

  柳公權書法作品(5張)  柳公權學錘繇書,《金剛經》中可見一斑,柳玭早已有所指。唐人多學“二王”書,但柳公權學王書能取其神而離其形。王世貞曾云:柳公權“所書《蘭亭》帖,去山陰室雖遠,大要能師神而離跡者也。”(《書林藻鑒》)而董其昌最為知音,他從柳公權學王書中看到其形與王離,神與王合,悟用筆之古淡,由柳法而趨右軍(《書林藻鑒》)。其實從柳公權的行草書札中,可以看到一些作品不僅得王的血脈、風神、韻趣,且字形結體也類王書面目。從王書中汲取書學營養,是柳書生命源泉之一。

從歐、褚中化出

  柳書從歐陽詢、褚遂良書中化出,論者頗多。米芾認為,柳師歐。康有為說:“誠懸則歐之變格者。”康有為還認為,崔浩是瘦硬派,其後褚遂良、柳公權、沈傳師均屬此派(《廣藝舟雙揖》)。劉熙載認為柳與歐、褚密切,即如《沂州普照寺碑》系後人集柳書成之,然剛健含婀娜,乃與褚公神似焉(《藝概》)。歐書的筋骨顯露,結體謹嚴,褚書用筆的蹲鋒纖勁、流利秀美,給了柳公權有益的啟示。

從顏書中化出

  柳書從顏真卿書中所得最多。蘇軾云:“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東坡題跋》)朱長文云:柳書,“蓋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續書斷》)從具體書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

作而言,有的說“《玄秘塔》出顏之郭家廟”(劉熙載《藝概》);有的說魯公《臧懷恪碑》“最為開張”,“柳諫議學顏即是由此入手”(郭尚先《芳堅館題跋》);有的說顏的《李元靖碑》“結體與《家廟》同,道勁鬱勃,故是誠懸鼻祖”(王世貞《弇州山人稿》),如此等等。柳學顏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學顏之法度。顏真卿楷書在筆法、結字方面,法度甚備,柳在此基礎上損益,使之更加完備。  二是學其雄媚之書風。變其雄中有媚為自己的秀中有雄。  三是學其人格與書品的結合。顏的高尚人格與顏書的風格二美並具,柳公權亦是書美、人美契合的典型。  四是學顏之變法精神。顏在王書的樊籬之外,另拓一恢宏境界,不僅比肩王羲之,而且為盛唐創立屬於自己時代的書風,奏響了盛唐之音。柳則又變之,創元和以後的新書體,豐富了大唐之音。  當然柳公權所學極廣,他不僅向其他書家學習,也向民間書藝(例如北碑)汲取養料。  特別要指出的是柳公權的成功還在於擁有一個群體,互相切磋砥礪,取長補短。如長於柳公權十歲的沈傳師,以及小於公權十三歲的裴休,都被視為與柳公權同一類型的書家:尚“清勁”、“命新體”。柳公權的名碑《玄秘塔》即是裴休撰文,裴休的名碑《圭峰定慧禪師碑》即由柳公權篆額。而裴氏此碑,可見柳書的影響,“細參之,其運筆之操縱,結體之疏密,與誠懸昕合無間”(《語石》)。柳公權之兄柳公綽也精書法,相互影響也在情理之中。  柳公權能夠化身為巨人,既需一顆慧心,取質、取量、取度,鍊形、煉神、煉韻,加以冶鑄,又需要不凡的身手,刻苦的磨鍊,尤要以自己的性靈和人格去化入。柳公權之所以成為柳公權,也正在於此。

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學王羲之,後師顏真卿,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唐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為之動容。宋代朱長文《墨池編》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舊唐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

著名作品

《金剛經刻石》

  (824年,四十七歲)  柳公權正書,刻為橫石,共十二塊,每行十一字,原石毀於宋。唯一唐拓本發現於敦煌石窟,現藏巴黎博物館。此為柳書早期代表作。其下筆精嚴不苟,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結體縝密,以縱長取形,緊縮中宮,開展四方,清勁而峻拔。“柳骨”於此可初識,而柳集眾書於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誠懸書金剛經,柳玭謂備有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之體。今考其書,誠為絕藝,尤可貴也。”(《廣川書跋》)

《李晟碑》

  (829年,五十二歲)碑在陝西高陵縣,碑連額高一丈四尺二寸,寬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裴度撰,柳公權正書,並篆額。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滿布。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云:“字雖剝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捫而得之也。”與《金剛經》相比,加強了斬釘截鐵、稜角分明、點畫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結字顯得拘謹,侷促。

《回元觀鐘樓銘並序》

  (836年,五十九歲)  石橫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鐫刻。1986年11月出土於西安市和平門外。
董其昌 臨柳公權書蘭亭詩

董其昌 臨柳公權書蘭亭詩

此碑風神爍爍,一筆不苟,其用筆重骨力,以方筆為主,輔以圓筆,勁利清健。其結構往往錯位中求變化,比如左右結構的字“蹲”、“鍾”、“樓”等將左邊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長的結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韻趣。柳書向又一縱深漸進。

《馮宿碑》

  (837年,六十歲)  王起撰,柳公權書並篆額,正書,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書爽利快健,神采飛揚。似乎在預示一種更為精煉的“柳體”即將孕育而出。就在此後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軍》便相繼問世,成為千年楷書的典則。《庚子消夏記》引楊用修語云:“誠懸《馮尚書碑》亞於(虞世南)《廟堂碑》。”《石墨鐫華》云:“此碑柳書結字小差勝《玄秘塔碑》,尚不堪與薛稷雁行。楊用修雲亞於《廟堂碑》,過矣。”

《苻璘碑》

  (838年,六十一歲)  李宗閔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鐫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寬四尺五寸三分,為柳碑中最顯要者。石在富平縣,“十年動亂”中被毀。此碑歷代享有盛名,《金石錄》、《寶刻類編》、《集古求真》等均有著錄。此碑與《馮宿碑》字雖較小於《玄秘塔碑》,但同樣魄力雄渾,字法深厚,結構縝密,神理駿發。孫承澤《庚子消夏記》云:“其書亦帶有嬋娟不勝羅綺之致。”此謂雄渾中有秀媚之色。

《玄秘塔碑》

  (841年,六十四歲)  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邵建初鐫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清王澍《虛舟題跋》雲,“誠是極矜煉之作。”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云:“此碑柳書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矯健,筋骨特露,剛健遒媚;結字瘦長,且大小頗有錯落,巧富變化,顧盼神飛,行間氣脈流貫。全碑無一懈筆,可謂精絕。

《神策軍碑》

  (843年,六十六歲)此碑崔鉉撰文,柳公權奉敕書,記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
柳公權 蒙詔帖

柳公權 蒙詔帖

策軍事。碑立於皇宮禁地,不能隨便傳拓,因此流傳較少,北京圖書館藏有北宋之拓本。此碑和《玄秘塔》相隔二年,總體風格相近,法度謹嚴,精魄強健,然而也有細別。《玄秘塔》極勁健,此碑則雄厚;前者極露筋骨,後者凝鍊溫恭;前者較遒媚,後者則較端重。此碑刻工也極精,或認為柳書傳世最佳者。孫承澤說:“書法端勁中帶有溫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筆。”柳公權的楷書中以《神策軍碑》、《玄秘塔碑》影響最深遠。

《劉沔碑》

  (848年,七十一歲)  柳公權書,韋博撰,元度摹勒並篆額,楷書三十七行,行六十五字。此碑字型偏小,但書體勁秀。楊守敬《學書邇言》注意到其“淡雅”特點。細察其碑多用圓筆,如“國”字,右角轉換既圓,右直下也呈弓弩形。“司徒”之“司”,右側遽然下彎,有拙態,“神道”之“道”字的結體也錯互示拙。七十歲以後,柳公權書也在變化。此碑與其相近風格者如《苻磷碑》、《魏公先廟》、《劉沔》、《馮宿》均有“斂才就範,終歸淡雅”之風範。

《魏公先廟碑》

  (852年,七十五歲)  唐崔璵撰,柳公權書,正書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碑斷石散,磨泐不全,初拓僅五石。立碑年月不明,王昶《金石萃編》以為在鹹通末(874),《寶刻類編》以為大中六年(852)。此碑崔文莊雅,柳書遒勁,細看已達淡雅之境。其筆畫頗有俯仰之態,如“上”字、“五”字之橫;結字頗取傾仄之勢,如“事”、“國”重心偏右;又如“食邑五百”這行,讓左避右,均可玩味。

《高元裕碑》

  (853年,七十六歲)  柳公權書,蕭鄴撰文,在河南洛陽,碑高一丈一尺余,廣四尺,楷書三十三行,行七十九字。額篆書“大唐故吏部尚書贈尚書右僕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四行,二十字。康有為曰:“《高元裕碑》有龍跳虎臥之氣。”(《廣藝舟雙揖》)清楊守敬《學書邇言》云:“《高元裕》一碑,尤為完美,自斯厥後,雖有作者,不能自辟門戶矣。”“龍跳虎臥”是喻其書法之雄強有力。後者稱其完美,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  《復東林寺碑》(857年,八十歲)

故事傳說

戒驕成名

  柳公權是唐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柳家塬人。他小的時候,字寫得很糟,常常因為大字寫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親的訓斥。小公權很要強,他下決心一定要練好字。經過一年多的日夜苦練,他寫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齡相仿的小夥伴相比,公權的字已成為全村最拔尖的了。   從此以後,他寫的大字,得到同窗稱讚、老師誇獎,連嚴厲的父親的臉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權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在村旁的老桑樹下擺了一張方桌,舉行“書會”,約定每人寫一篇大楷,互相觀摩比賽。公權很快就寫了一篇。這時,一個賣豆腐腦兒的老頭放下擔子,來到桑樹下歇涼。他很有興致地看孩子們練字,柳公權遞過自己寫的說:“老爺爺,你看我寫得棒不棒?”老頭接過去一看,只見寫得是“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夸。”老頭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皺了皺眉頭,沉吟了一會兒才說:“我看這字寫得並不好,值不得在人前夸。這字好像我擔子裡的豆腐腦兒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有形無體,還值得在人前夸嗎?”幾個小夥伴都停住筆仔細聽老人的品評,小公權見老頭把自己的字說得一塌糊塗,不服氣地說:“人家都說我的字寫得好,你偏說不好,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頭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當,不敢當!我老漢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裡看看去吧!”   起初小公權很生氣,以為老頭在罵他。後來想到老頭和藹的面容,爽朗的笑聲,
柳公權書李晟碑

柳公權書李晟碑

又不大像罵他,就決定到華京城裡去看看。華京城離柳家塬有40多里路。第二天,他起了個五更,悄悄給家裡人留了千紙條,背著饃布袋就獨自往華京城去了。   柳公權一進華京城壽門,見北街一顆大槐樹下掛著個白布幌子,上寫“字畫湯”三個大字,字型蒼勁有力,筆,法雄健瀟灑。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去看,不禁驚得目瞪口呆。只見一個黑瘦的畸形老頭,沒有雙臂,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右腳夾起一支大筆,揮灑自如燦在寫對聯。他運筆如神,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看客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這才知道賣豆腐的老漢沒有說假話,他慚愧極了,心想:和字畫湯老爺爺比起來,我真是差得太遠了。他“撲通”一聲跪在字畫湯麵前,說:“我願拜你為師,我叫柳公權,請收下我,願師傅告訴我寫字的秘訣……”字畫湯慌忙放下腳中的筆,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畸形人,生來沒手,幹不成活,只得靠腳巧?昆生活。雖能寫幾個歪字,怎配為人師表?”   小公權一再苦苦哀求,字畫湯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提起筆,寫道: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 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老人向公權說:“這就是我寫字的秘訣。我自小用腳寫字,風風雨雨已練了五十多個年頭了。 我家有個能盛八擔水的大缸,我磨墨練字用盡了八缸水。我家牆外有個半畝地大的澇池,每天寫完字就在池裡洗硯,池水都烏黑了。可是,我的字練得還差得遠呢!”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牢地銘刻在心裡,他深深地謝過字畫湯,才依依不捨地回去了。  自此,柳公權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他學習顏體的清勁豐肥,也學歐體的開朗方潤,學習字畫湯的奔騰豪放,也學宮院體的娟秀嫵媚。他經常看人家剝牛剔羊,研究骨架結構,從中得到啟示。他還注意觀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魚,奔跑的糜鹿,脫韁的駿馬,把自然界各種優美的形態都熔鑄到書法藝術里去。  柳公權終於成為中國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結構嚴謹,剛柔相濟,疏朗開闊,為書法界所珍視,素有“顏筋柳骨”美稱。可是,柳公權一直到老,對自己的字還很不滿意。他晚年隱居在華京城南的鸛鵲谷(現稱柳溝),專門研習書法,勤奮練字,一直到他88歲去世為止。

心正筆正

  柳公權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書法家,還是一位為人耿直、敢於直言的人。  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裡,看到了柳公權寫的字,心裡十分喜愛,很想見一見他,在一起談論談論書法。正巧,沒過多久,柳公權從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現在陝西北部)來朝廷辦事。唐穆宗聽說柳公權來了,就讓他來見自己,把他留在朝廷里做了右拾遺(負責給皇上提建議的官)。  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權在一起談論書法,唐穆宗向柳公權請教說:“你的字寫得筆法端正、剛勁有力,可我卻寫不了那么好,怎樣用筆才能把字寫好呢?”聽了唐穆宗的問話,柳公權心想:我早就聽說皇上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我何不借這個機會勸勸他呢?  於是,他對唐穆宗說:“寫字,先要握正筆。用筆的要訣在於心,只有心正了,筆才能正啊!這跟國家大事是一個道理,不用心不行啊!”  聽了柳公權的話,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講筆法在規勸自己,不由得臉紅了起來。  這不過是小節 後來,皇帝換成了唐文宗。有一天,唐文宗同幾位大臣在一起談論國事,柳公權也在場。當大家說到漢文帝(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政治家卷一)很注意儉樸的時候,   
《神策軍碑》

《神策軍碑》

唐文宗舉起自己的衣袖讓大家看,並有意自誇地說:“這件衣裳已經洗過三次了,它現在還穿在我的身上。”  在座的一個大臣聽了馬上奉承說:“陛下,您的儉樸勝過了漢文帝呀!”  其他幾位大臣也跟著隨聲附和起來。只有柳公權在一旁一句話不說。唐文宗見了有些不高興,就問柳公權:“你怎么一句話也不說呢?”  柳公權看著唐文宗,神情嚴肅地說:“陛下,您做為天子,最重要的事要選用那些有才德的人,罷免那些沒有才德的人。讓應該得到獎賞的人得到獎賞,使那些應當受到懲罰的人受到刑罰,這才是天子最寶貴的美德呀!穿件洗過的衣服,固然很好,可不過是細微的小事啊!”唐文宗聽了柳公權的這一番話,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就高興地說:“現在文官中最高貴、最榮耀的官職就是中書舍人(負責起草朝廷文告的官)了,您已經擔任了這個官職,按理說,我不應該再讓你去當諫議大夫這樣的小官了。可是因為您正直敢言,有諍臣的風采,所以,我要委屈您再兼任諫議大夫官職,好讓您能夠常常提醒我。  第二天,唐文宗就發布了命令,讓柳公權兼任了諫議大夫。

柳公權墓

  墓
柳公權墓

柳公權墓

地在耀州區阿子鄉讓義村北約1公里處。東西82米,南北64米,圜丘。柳公綽,柳公權系銅川耀州區人,親生兄弟。綽墓在東,權墓在西,相距46米。墓前各立石碑1通。1碑上款楷書“賜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陝西巡撫畢沅書”,中行隸書大字“唐兵部尚書柳公公綽墓”,下款楷書“大清乾隆歲次丙申孟秋知耀州事張鳳鳴立石”;另一通上、下款與前碑相同。中行隸書大字“唐太子師河東郡王柳公公權墓”。碑距墓丘均5米。195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省文物事業管理局批准成立柳公權墓文管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