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八年,韃靼本雅失叛明,隨成祖歷次北征,幼孜扈從,命其記錄所過山川、風土人情。幼孜才思敏捷往往據鞍立就。軍至臚胸河(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克魯倫河)大獲全勝,本雅失七騎西遁。幼孜奉旨寫平胡詔,代擬敕諭數道。 十二年,與胡廣、楊榮等編纂《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升翰林學士。十八年晉文淵閣學士。 二十二年四月,韃靼阿魯台犯境,永樂帝再次親征。六月中軍至答藍木納兒河(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不見敵蹤,兵士疲憊,幼孜獨請班師獲允。回師途中,帝就還京後將軍國大事交付太子一事,與幼孜等商議,足見對幼孜的信任。八月十八日軍至榆木川(在今內蒙多倫西北),永樂帝病逝。楊榮急馳京訃告,幼孜與馬云為穩定軍心,密不發喪,每日晉見、進食如常儀。一切詔令,皆出幼孜手。護喪歸京,計程七日,於是民間有幼孜“七日為君”的故事流傳。 洪熙元年〔1425)拜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不久加太子少保銜兼武英殿大學士,年底升任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如故,支領三俸。當時,法司判死罪冤屈太多,帝命法司,凡判死罪案,必須“會知三學士”(幼孜、楊士奇、楊榮)。 宣德元年(1426)詔幼孜為總裁,修纂永樂、洪熙兩朝實錄。宣德六年卒。謚“文靖”,葬暮膳山。 主要著作有《北征詩》、《北征錄》,後人集其遺文輯成《文靖公全集》傳世。 《明史》有傳,載《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名人大辭典》。
相關作品
詩有《和答庶吉士楊之宜就柬宗豫大學士士奇諭德及翰林諸同志》: 日射天門烏亂啼,朝回祇在掖垣西。 玉堂視草回鸞馭,內苑看花散馬蹄。 太液波光臨闕近,西山雲氣入簾低。 欲知別後承恩好,時有天香滿袖攜。 《中秋宴集和答胡學士》: 直舍西頭俯禁城,捲簾坐待月華明。 詩題彩筆夸先就,酒注銀瓶勸滿傾。 蟾桂風清微有影,金莖露下不聞聲。 北來此會應難得,且共酣歌詠太平。 《胡學士在北京聞予病,寄詩慰問,次韻奉酬》: 玉堂新署綠陰涼,日想承宣近御床。 班馬雄詞真特達,唐虞化日正舒長。 頭白目昏過五十,不禁四體病交攻。 君恩未有涓埃報,卻怪書來感嘆同。 《答胡學士(胡學士在北京聞余病,寄詩慰問,依韻奉答。十首之三首)》: 臥病幽居況獨居, 愁來何物可消除。 一箴遠寄千金重, 賴有文淵學士書。
《明史·金幼孜傳》
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成祖即位,改翰林檢討,與解縉等同直文淵閣,遷侍講。時翰林坊局臣講書東宮,皆先具經義,閣臣閱正,呈帝覽,乃進講。解縉《書》,楊士奇《易》,胡廣《詩》,幼孜《春秋》,因進《春秋要旨》三卷。 永樂五年,遷右諭德兼侍講,因諭吏部,直內閣諸臣胡廣、金幼孜等考滿,勿改他任。七年從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與廣、榮扈行,駕駐清水源,有泉湧出。幼孜獻銘,榮獻詩,皆勞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學,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幼孜據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來,帝召幼孜等傍輿行,言敵中事,親倚甚。嘗與廣、榮及侍郎金純失道陷谷中。暮夜,幼孜墜馬,廣、純去不顧。榮為結鞍行,行又輒墜,榮乘以己騎,明日始達行在所。是夜,帝遣使十餘輩跡榮、幼孜,不獲。比至,帝喜動顏色。自後北征皆從,所撰有北征前、後二《錄》。十二年命與廣、榮等纂《五經四書性理大全》,遷翰林學士。十八年與榮並進文淵閣大學士。 二十二年從北征,中道兵疲。帝以問群臣,莫敢對,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聽。次開平,帝謂榮、幼孜曰:“朕夢神人語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榮、幼孜對曰:“陛下此舉,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崑岡,玉石俱毀,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詔,招諭諸部。還軍至榆木川,帝崩。秘不發喪。榮訃京師,幼孜護梓宮歸。仁宗即位,拜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尋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士。是年十月命幼孜、榮、士奇會錄罪囚於承天門外。詔法司,錄重囚必會三學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門閱廷臣制誥,顧三學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書,皆先帝舊臣,朕方倚以自輔。嘗見前代人主惡聞直言,雖素所親信,亦畏威順旨,緘默取容。賢良之臣,言不見聽,退而杜口。朕與卿等當深用為戒。”因取五人誥詞,親增二語云:“勿謂崇高而難入,勿以有所從違而或怠。”幼孜等頓首稱謝。洪熙元年進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學士如故,並給三俸。尋乞歸省母。明年,母卒。 宣宗立,詔起復,修兩朝實錄,充總裁官。三年持節寧夏,冊慶府郡王妃。所過詢兵民疾苦,還奏之。帝嘉納焉。從巡邊,度雞鳴山。帝曰:“唐太宗恃其英武征遼,嘗過此山。”幼孜對曰:“太宗尋悔此役,故建憫忠閣。”帝曰:“此山崩於元順帝時,為元亡征。”對曰:“順帝亡國之主,雖山不崩,國亦必亡。”宣德六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四。贈少保,諡文靖。 幼孜簡易靜默,寬裕有容。眷遇雖隆,而自處益謙。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時,家人囑請身後恩,不聽,曰:“此君子所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