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使君碑百科介紹
敬使君碑又名《敬顯雋修神靜寺碑》、《禪靜寺剎前銘》、《敬使君顯俊碑》, 全稱“禪靜寺剎前銘敬使君之碑”。東魏正書碑刻。興和二年(540)立於長社。清乾隆三年出土,後移至陘山書院。現存河南長葛縣。《金石萃編》載:碑高六尺八寸,寬三尺五寸,文共二十六行,滿行五十一字。 此碑書法婉雅樸厚,間有與《張黑女墓誌》相契合者,為著名北碑之一。碑文長達二千五百餘字,可謂洋洋大觀,且無漫漶,刻工極為精嚴,頗能傳達原書筆意。楊守敬謂:“碑陰沈青崖跋云:書法自晉趨唐,為歐、褚先驅。余謂六朝正書多隸體,此獨有篆意,古意精勁,不肯作一姿媚之筆,自是老成典型。若謂歐、褚前驅,恐不相及,而亦不必祖歐、褚也”。又說:“化方為圓,暗用篆筆,而流美無對。”康有為列此碑為“逸品上”。又謂:“圓靜則有若……《敬使君》”,“《敬顯雋》獨以渾逸開生面”,“《敬顯雋》為靜穆茂密之宗,《朱君山》、《龍藏寺》輔之。”又形容說:“《敬顯雋》若閒鷗飛鳧,遊戲汀渚”。此碑結體近方。筆畫都略呈弧形,如“田”字、“唱”字,使人感覺方中帶圓,筆畫短促而明快,有一種向內凝聚的力量,在眾碑中別具一格。 《校碑隨筆》稱:“鯨、籌、閫、騎、招、夷、秉、闉、木、府、自等字未泐損者,為舊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