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洪範書法>> 洪範百科介紹字帖

洪範百科介紹

簡介

  ‍《洪範》原是商代貴族政權總結出來的統治經驗。“洪”的意思是“大”,“范”的意思是“法”。“洪範”即統治大法。相傳為周滅商後二年,箕子向周武王陳述“天地之大法”的記錄,提出了帝王治理國家必須遵守的九種根本大法,即“洪範九疇”。它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其中第五疇“皇極”(君主統治準則)是全部統治大法的中心,其它各疇大都是為了建立好這一“皇極”所施的各種統治手段與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導一種基於上帝意志的神權政治論,強調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統治準則——“皇極”,以保障“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在這種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貌、言、視、聽、思等“五事”(第二疇),以引起“休徵”,而避免“咎徵”(第八疇);並遵循歲、月、日、星辰、歷數的“五紀”常理,以處理政紀(第四疇);君主向上請示神意的手段是“卜、筮”(第七疇),向下統治臣民的手段是“剛克”、“柔克”、“作威”、“作福”(第六疇),也就是利用“六極”作威,利用“五福”作福(第九疇)。這樣一篇反覆向君主提出行動規範的統治經驗,其用意在於以此來神化君權,並提高君主自身的警惕性。這一“大法”受到周王朝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並加以奉行。對後人影響極大。

《尚書》篇名

  《洪範》,《尚書》篇名。舊傳為箕子向周武王陳述的“天地之大法”。今人或認為系戰國後期儒者所作,或認為作於春秋。《漢書•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故亦稱“洛書”。托武王與箕子對話,言禹治水有功,上帝予其“洪範九疇”(大法九種)。其中提出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性能作用。主張天子建立“皇極”,實行賞罰,使臣民順服。又提出“正直”、“剛克”、“柔克”三種治民方法。認為龜筮可以決疑,政情可使天象變化,後成為漢代“天人感應”思想的理論基礎。董仲舒以五行之序釋孝子忠臣之行,夏侯始昌作《洪範五行傳》,劉向作《洪範五行傳論》皆參以讖緯、天人感應之說。王安石作《洪範傳》以五行為“天所以命萬物者也”。

《洪範》原文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穡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従,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従作乂,明作哲,聰作謀,睿作聖。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賓,八曰師。  四、五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於汝極。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於極,不罹於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時人斯其惟皇之極。無虐煢獨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於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於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強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高明,柔克。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凶於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従二人之言。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従,龜従,筮従,卿士従,庶民従,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汝則従,龜従,筮従,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従,龜従,筮従,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従,龜従,筮従,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従,龜従,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  八、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一極備,凶;一極無,凶。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曰晰,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曰狂,恆雨若;曰僭,恆暘若;曰豫,恆燠若;曰急,恆寒若;曰蒙,恆風若。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歲月日時無易,百穀用成,乂用民,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穀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従星,則以風雨。  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注釋〗  分器:武王既勝殷,邦諸侯,班宗彝,作《分器》。

白話譯文

  1.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詢問箕子。武王就說道:“啊!箕子,上帝庇蔭安定下民,使他們和睦相處,我不知道那治國常理的規定方法。”  箕子就回答說:“我聽說從前,鯀堵塞洪水,胡亂處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種用物。上帝震怒,不賜給鯀九種大法,治國的常理因此敗壞了。  後來,鯀被流放死了,禹於是繼承興起。上帝就把九種大法賜給了禹,治國的常理因此定了下來。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認真做好五事。第三是努力施行八種政務。第四是合用五種記時方法。第五是建事使用皇極。第六是治理使用三種品德的人。第七是尊用以卜考疑的方法。第八是經常注意使用各種徵兆。第九是憑五福鼓勵臣民,憑六極警戒臣民。  2.1“一、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向下潤濕,火向上燃燒,木可以彎曲、伸直,金屬可以順從人意改變形狀,土壤可以種植百穀。向下潤濕的水產生鹹味,向上燃燒的火產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產生酸味,順從人意而改變形狀的金屬產生辣味,種植的百穀產生甜味。  2.2“二、五事:一是容貌,二是言論,三是觀察,四是聽聞,五是思考。容貌要恭敬,言論要正當,觀察要明白,聽聞要廣遠,思考要通達。容貌恭敬就能嚴肅,言論正當就能治理,觀察明白就能昭晰,聽聞廣遠就能善謀,思考通達就能聖明。  2.3“三、八種政務:一是管理民食,二是管理財貨,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居民,五是管理教育,六是治理盜賊,七是管理朝覲,八是管理軍事。  2.4“四、五種記時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的出現情況,五是日月運行所經歷的周天度數。  2.5“五、君王的法則,君王建立政事要有法則:掌握五福,用來普遍地賞賜給臣民,這樣,臣民就會尊重您的法則。貢獻您保持法則的方法:凡是臣下不要有邪黨,百官不要有私相比附的行為,只有把君王作榜樣。凡是臣下有計謀有作為有操守的,您就惦念他們。行為不合法則,但沒有陷入罪惡的人,你就成就他們;假若他們和悅溫順地說:“我遵行美德。”您就賜給他們好處,於是,臣民就會思念君王的法則。不虐待無依無靠的人,而又不畏顯貴,臣下這樣有才能有作為,就要讓他獻出他的才能,國家就會繁榮昌盛。凡那些百官之長,既然富有經常的俸祿,您不能使他們對國家有好處,於是臣民就要責怪您了。對於那些沒有好德行的人,您即使賜給他們好處,將會使您受到危害。不要不平,不要不正,要遵守王令;不要作私好,要遵守王道;不要作威惡,要遵行正路。不要行偏,不要結黨,王道坦蕩;不要結黨,不要行偏,王道平平;不要違反,不要傾側,王道正直。團結那些守法之臣,歸附那些執法之君。君王,對於皇極的廣泛陳述,要宣揚教導,天  帝就順心了。凡是百官,對於皇極的敷言,要遵守實行,用來接近天子的光輝。天子作臣民的父母,因此才做天下的君王。  2.6“六、三種品德:一是正直,二是過於剛強,三是過於柔弱。中正和平,就是正直;強不可親就是剛克;和順可親就是柔克。應當抑制剛強不可親近的人,推崇和順可親的人。只有君王才能作福,只有君王才能作威,只有君王才能享用美物。臣子不許有作福、作威、美食的情況。假若臣子有作福、作威、美食的情況,就會害及您的家,亂及您的國。百官將因此傾側不正,百姓也將因此發生差錯和疑惑。  2.7“七、用卜決疑:選擇建立掌管卜筮的官員,教導他們卜筮的方法。  龜兆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霽,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驛,有的叫做克;卦象有的叫做貞,有的叫做悔,總計有七種。龜兆用前五種,占筮用後兩種,根據這些推演變化,決定吉凶。設立這種官員進行卜筮。三個人占卜,就聽從兩個人的說法。你若有重大的疑難,你自己要考慮,再與卿士商量,再與庶民商量,再與卜筮官員商量。你贊同,龜卜贊同,蓍筮贊同,卿士贊同,庶民贊同,這叫大同。這樣,自身會康強,子孫會昌盛,很吉利。你贊同,龜卜贊同,蓍筮贊同,而卿士反對,庶民反對,也吉利。卿士贊同,龜卜贊同,蓍筮贊同,你反對,庶民反對,也吉利。庶民贊同,龜卜贊同,蓍筮贊同,你反對,卿士反對,也吉利。你贊同,龜卜贊同,蓍筮反對,卿士反對,庶民反對,在國內行事就吉利,在國外行事就不吉利。龜卜、蓍筮都與人意  相違,不做事就吉利,做事就兇險。  2.8“八、一些徵兆:一叫雨,一叫晴,一叫暖,一叫寒,一叫風。一年中這五種天氣齊備,各根據時序發生,百草就茂盛,一種天氣過多就不好;一種天氣過少,也不好。君王行為美好的徵兆:一叫肅敬,就象及時降雨的喜人;一叫修治,就象及時晴朗的喜人;一叫明智,就象及時溫暖的喜人;一叫善謀,就象及時寒冷的喜人;一叫通聖,就象及時颳風的喜人。君王行為壞的徵兆:一叫狂妄,就象久雨的愁人;一叫不信,就象久晴的愁人;一叫逸豫,就象久暖的愁人;一叫嚴急,就象久寒的愁人;一叫昏昧,就象久風的愁人。君王之所視察,就象一年包括四時;卿士就象月,統屬於歲;眾尹就象日,統屬於月。假若歲、月、日、時的關係沒有改變,百穀就因此成熟,政治就因此清明,傑出的人才因此顯揚,國家因此太平安寧。假若日、月、歲、時的關係全都改變,百穀就因此不能成熟,政治就因此昏暗不明,傑出的人才因此不能重用,國家因此不得安寧。百姓好比星星,有的星喜歡風,有的星喜歡雨。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就有冬天和夏天。月亮順從星星,  就要用風和雨潤澤他們。  2.9“九、五種幸福:一是長壽,二是富,三是健康安寧,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壽善終。六種不幸的事:一是早死,二是疾病,三是憂愁,四是貧窮,五是邪惡,六是不壯毅。”

《洪範》考

  《洪範》成書年代涉及到“五行”理論甚至中醫理論的起源問題。近年來不斷發生爭議。  《尚書·洪範》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傳統認為《尚書·洪範》、《尚書·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為戰國前著作中“五行”出現的很少,就認定戰國前出現“五行”的作品比時候認偽作。這種論證是不妥當的。聶文濤指出,《左傳》所說“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套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論的發端。“材”在春秋時期沒有“行”的含義。《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論已經具有很大影響。《左傳》同一時期的《孫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證明《孫子》是戰國後期的偽作是很困難的。疑古派曾推定《尚書》為漢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簡證明《尚書》確非漢代人偽作的。李學勤則提供了更為翔實的證據,說明《洪範》確為西周作品。(李學勤:《帛書〈五行〉與〈尚書·洪範〉》,《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歷史人物洪範(清)

  [清]字石農,安徽休寧人,一作歙縣人。官至兗沂曹道。初官同州為唐白居易宦遊地,郡有白樓,故其書、畫角署印曰白樓過客雲。博雅工詩,書法畫筆,俱磊落超雋,雄視一切。山水宗黃公望,蒼渾見骨。墨竹師蘇軾瀟灑欲飛。亦善花鳥。早歲聲溫都下,以諸生佐福郡王幕,從征後藏,所歷山川戰守形勢,悉繪以圖。《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桐陰論畫、畊硯田齋筆記、藝林月刊》。

洪範池

  洪範池 又名“龍池”,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

在洪範池泉群中,最為著名。池名源於《尚書·洪範》,取其洪水就範之意。據池前清道光十八年《重修洪範池碑記》載:金完顏時,龍池呈正 方形,四周石砌。邊長各7米,水深約6米,清澈見底。池底及四壁散泉緩緩浸溢,日涌量約1000立方米,水自池壁南側的石雕龍口中湧出,跌入一2米見方的小池中,繞池一周后匯入狼溪河。泉水流經的 地方叫月河,河上有月河橋。  洪範池奇特之處有二。其一是“洪範浮金”,為古東阿八大景之一。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

遊人擲硬幣於池中,上涌的泉水使硬幣飄搖旋轉而不沉下,日照其上,金光閃閃,呈現出浮光耀金之奇觀。明代嘉靖進士何海晏有《洪範浮金》一首:“方池十丈水之潯,洪範錫名稱到今。戲擲一錢清沏底,隨波蕩漾似浮金。”其二是“不以旱澇而消長”,即旱澇如一,水位不受旱澇的影響,始終如此;不以“冬夏而變溫”,即長年如一,池水是恆溫,長年17℃,所以冬溫夏涼。冬天你會看到池水熱氣騰騰,一片霧氣,用手一拭熱乎乎的。夏天則寒入肌骨,清人心脾。池周築以護身石欄,由欄板和立柱扣結而成。柱頭立雕石獅、蓋鈕等飾物,欄板浮雕花卉,池底有震海猴一個。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

  龍池裡的水從南面的一青石龍頭中流出,水質優良,含有鍶、鋰、鍺、偏矽酸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

等2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水自池的外壁的石雕龍頭中湧出,躍入2米見方的水池中,泉水繞匝池一周,匯入狼溪河。此水為高級營養滋補品--阿膠的生產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在秦漢時的《神農本草經》和後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中國藥學大字典》(1935年版,第778頁)阿膠條載:“按古法先取狼溪河水以浸泡黑驢皮,後取阿井水熬膠。考狼溪河水源於洪範泉,其性陽,阿井水發源於濟水,其性陰,取其陰陽相配之意。”故洪範泉水為全國唯一傳統熬制阿膠用水。

于慎行與洪範池

  明朝萬曆皇帝的老師于慎行“文學為一時之冠”,家鄉平陰在他的心目中是“樹動三秋色,泉飛萬壑音”的山水圖景。那裡群峰列峙,而山山有泉,洪範泉水就時刻流淌在他的心中……   平陰東阿為春秋谷城舊地,奇山秀水,浮清展翠。“岱嶽西來如萬馬,千峰去氣總相迎”,生長在這裡的于慎行(1545年—1607年),把家鄉的群山比喻為萬馬奔騰,這裡山山有泉,位列濟南九大泉群之一的洪範泉群即發源於此。洪範池是濟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有“山水畫廊”、“齊魯泉鄉”的美譽,池名源於《尚書·洪範》篇,原意為“大而有常”,洪範泉水宛轉流入狼溪河,當地的阿膠即是用此水浸驢皮熬制而成的。

三次罷官的于慎行

  于慎行字可遠,又字無垢,官至明朝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明隆慶二年(1568年),23歲的于慎行中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充日講官。少年得志的于慎行看似官運亨通,其實則不然,縱觀其40年仕途,曾三次罷官,二十二年賦閒在家,最長的一次長達十七年。  明萬曆六年(1578年),首輔張居正在全國實行改革,此前一年張居正父親病逝,按明朝丁憂制度,張居正須解職守制三年。由於擔心改革和自己的命運,張居正不想在家守制,便向門生故吏暗示向朝廷為其提出“奪情”。獲準後,舉朝譁然,許多朝臣強烈反對。于慎行的仕途與張居正的器重和提攜有很大關係,此時,于慎行沒有知恩圖報,反而反對張居正的做法。御史劉台首先起來彈劾張居正,被逮捕入獄,眾人避之唯恐不及,于慎行卻前往牢房探望。張居正當面質問于慎行:“子吾所厚,亦為此耶?”于慎行從容對曰:“正以公見厚故耳。”隨後,于慎行以有病為由提出辭職,回到了家鄉,賦閒五年。  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逝世,于慎行得以官復原職。張居正生前樹敵甚多,死後遭人彈劾。萬曆皇帝命刑部侍郎丘橓查抄張居正的老家。于慎行本可袖手旁觀,但是非分明的他為張居正“說情”:“江陵殫精畢智,勤勞於國家,陰禍機深,結怨於上下。當其柄政,舉朝爭頌其功而不敢言其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實也。”他還囑託丘橓對張居正的八十老母及其幼子給予照顧:“居正母老,諸子覆朝之下,顛沛可傷,宜推明主帷蓋恩,全大臣簪履之誼。”萬曆十四年(1586年),于慎行已升為禮部右侍郎,三年後改吏部左侍郎,負責輔導太子,很快又晉升禮部尚書,一躍成為社稷重臣。  于慎行第二次遭罷官在萬曆十八年(1590年),萬曆皇帝寵愛的鄭妃想把次子(鄭妃之子)立為太子,廢長立幼自然遭到大臣的反對,於是皇帝決定推遲立太子,以此向朝臣對抗。于慎行上疏請求“早建東宮”,皇帝放風說,皇長子年幼,想等他十五歲再說。顯然,皇帝對於慎行的意見已經不耐煩了。于慎行沒有退縮,這年冬天他上第二疏請立太子,惹惱了萬曆,受到皇帝的詰責。于慎行毫不畏懼,次日上疏,依然請早立太子,並說:“冊立臣部職掌,臣等不言,罪有所歸。幸速決大計,放歸田裡。”這無異於以辭職要挾皇帝,但皇帝並沒有批准,而是希望此事不了了之。此後,于慎行接連上疏極諫,累十餘疏,終於觸怒了皇帝,“責以要君疑上,淆亂國本,及僚屬皆奪俸”,不僅于慎行受罰,禮部的其他官員也受了連累。但皇帝仍沒有罷於慎行的官,給老師留足了面子。恰在此時,山東鄉試泄題事發,皇帝大怒。作為禮部尚書,于慎行引咎辭職,皇帝依然不準,此後他又以身體有病乞休,被皇帝再次拒絕。在三次上疏後,于慎行請辭終獲皇帝批准。就這樣,于慎行在為官九年後,再次回到家鄉。這次一待就是十七年。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廷推閣臣七人,公為首。乃被命以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輔政”。此時復官的于慎行疾病纏身,“力疾赴召,朝見不能成禮”。于慎行自知不久於人世,不能忘懷他不成器的學生萬曆皇帝,遂向皇帝草呈遺疏,希望皇帝能夠“親大臣,錄遺逸,補言官”。在回到京城十三天后,于慎行就去世了,終年63歲。

留戀池泉縱游山水

  當年,于慎行回到家鄉,鬱悶的心情頓時變得無比輕鬆,洪範諸泉匯聚而成的狼溪河水從他的府前緩緩流過,更讓他樂而忘憂。他以耕讀田園、優遊山水、潛心著述為己事,寫詩道:“向來多遠夢,從此閉重關。不似終南路,依棲慕世間。”他另築居所,並愜意地寫道:“歸來四壁故依然,卜築桃源別有天。種樹新移彭澤柳,買山舊賜水衡錢。”于慎行為人厚道素有人望,里居期間,京城同僚及四方官員過東阿者,無不造廬請謁。同僚中交往深密者有沈鯉、朱可大、馮琦、賈石葵、葉向高、邢侗、蕭蕭太享等十餘人,《于慎行年譜》云:“惟與親友平生置觴葷五七品,園池之外,縱游山水;荷蓑笠,行釣於城南。”  洪範九泉之一的東流泉因和于氏家族的特殊關係而備受于慎行的喜愛。東流泉水極盛,是洪範池泉群中湧水量最大的一泉,于慎行的外公、明代中丞劉隅曾在此建書院,所以又名“書院泉”。于慎行的父親於玭也曾在東流書院讀書,並很得劉隅賞識,劉隅不顧門弟的懸殊和家人的反對,將自己的侄女下嫁於玭(即為于慎行的生母),後生四子皆為名士。東流書院依山傍水風景如畫,于慎行和他的朋友時常攜手來游,流連忘返,唱和往來,留下了大量詩篇。于慎行的詩:“風雷鳴丹谷,林亭依翠岑。一樽今日酒,千里故人心。樹動三秋色,泉飛萬壑音。夜涼橫吹起,欲聽水龍吟。”至今仍有泉畔石碑為證。因喜好洪範山水,于慎行的父兄子侄等都曾在這裡構築別墅,會四方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描寫洪範山水的好文章,于慎行有詩嘆曰:“桃花落盡武陵溪,碧草芊芊岸柳齊。洞口主人今不在,青山如畫鳥空啼。”家鄉山水處處留下了于慎行的足跡,“谷邑八景”之一的“扈泉涌碧”和雲翠山上的“天柱峰”等皆因他的題詞而平添了一份榮耀和厚重。  說到于慎行的書法,還有一個小故事:他在京充日講官時,一次講課完畢,皇太子拿出御藏書畫,令眾講官賦詩題字。于慎行不善書,詩成後請人代題,並以實相奏。太子嘉其誠,當即御書“責難陳善”賜之。慎行為感“欽灑宸翰”,即賦《欽賜責難陳善》詩答謝。于慎行的書法雖一般,但因為敬重他的學問人品,人們皆以擁有為榮。于慎行把鄉居時作的大量遊記專門輯為《東遊記》,他說:“其游與若士為偶,左手操杯,右手操管,其止恆飲,其醉恆歌。”他的人生哲學與生活情趣由此可見。

山居謝客左圖右史

  數十年遁居鄉野,于慎行不僅“偃仰溪山,留連景物”,而且展其所長,努力寫作,著書立說。他的學生郭應寵說:“吾師文定於先生,山居謝客,左圖右史,翻閱恆至丙夜不休。”當時,大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于慎行對時局和國家前途看得比別人更清楚,但萬曆皇帝“非改過之君”,于慎行“欲言不語,欲默不能,不得已而著書於廬”,以期把自己總結的治國良策和歷史經驗傳諸後人。這期間于慎行完成了史學著作《讀史漫錄》、《谷山筆塵》等,其中《谷山筆塵》在史學價值上可與《資治通鑑》相媲美。  于慎行去世後,萬曆皇帝敕建陵園於洪範池,以報師恩,並親賜白皮松代為老師守墓。至今還有40餘株白皮松存活於世。
返回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小程式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糾錯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
洪範_洪範介紹_書法字典 載入中....

書法推薦

精彩推薦

上拉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