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賀知章書法>> 賀知章百科介紹字帖

賀知章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賀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現僅存二十首。
賀知章畫像

賀知章畫像

人物生平

  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后證聖元年(695)中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賀知章詩文精佳,且書法品位頗高,尤擅草隸,“當世稱重”,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他常醉輒屬籍,常與張旭、李白飲酒賦詩,切磋詩藝,時稱“醉中八仙”,又與包融、張旭、張若虛等結為“吳中四士。”天寶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舍本鄉宅為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詔許之,賜鑑湖一曲。玄宗御製詩以贈,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回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索不如也。”,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他的墨跡留傳很少,現存尚有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和流傳到日本的《孝經》草書。  
賀知章半身像

賀知章半身像

其間,寫下《回鄉偶卷》2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為人傳誦而膾炙人口,未幾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肅宗以侍讀之歸,贈禮部尚書。現存詩19首,多為祭祀樂章和應制詩。文有《龍瑞宮記》、《會稽洞記》各1卷。今存《龍瑞宮記》摩崖,留存於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為難得之古代題刻。《新唐書》、《舊唐書》有傳。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當看到李白的詩文,即贊為“謫仙人也”,後成為忘年之交,並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為官。賀晚年放蕩不羈,自稱“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常與李白、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謂“醉八仙”。  天寶三年(744),賀知章告老還鄉,為道士。離開京師時,玄宗曾賜詩,皇太子及文武百官為其餞行,回鄉後不久病卒。有“詩狂”之稱。

史書傳記

  賀知章,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族孫也。少以文詞知名,舉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又遷太常博士,皆陸象先在中書引薦也。開元十年,兵部尚書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及秘書員外監徐堅、監察御史趙冬曦皆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書竟不就。後轉太常少卿。
《六典》

《六典》

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又充皇太子侍讀。是歲,玄宗封東嶽,有詔應行從群臣,並留於谷口,上獨與宰臣及外壇行事官登於岳上齋宮之所。初,上以靈山清潔,不欲喧繁,召知章講定儀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諸帝臣位,帝號雖同,而君臣異位。陛下享君位於山上,群臣祀臣位於山下,誠足垂範來葉,為變禮之大者也。然禮成於三獻,亞終合於一處。”上曰:“朕正欲如是,故問卿耳。”於是敕:“三獻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諸神座於下壇行事。”俄屬惠文太子薨,有詔禮部選挽郎,知章取捨非允,為門蔭子弟喧訴盈庭。知章於是以梯登牆,首出決事,時人鹹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書監同正員,依舊充集賢院學士。俄遷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知章性放曠,善談笑,當時賢達皆傾慕之。工部尚書陸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與知章甚相親善。象先常謂人曰:“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儉,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遊里巷。醉後屬詞,動成捲軸,文不加點,鹹有可觀。又善草隸書,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  時有吳郡張旭,亦與知章相善。旭善草書,而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人號為張顛。  天寶三載,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乃舍本鄉宅為觀。上許
賀知章馬上像

賀知章馬上像

之,仍拜其子典設郎曾為會稽郡司馬,仍令侍養。御製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鹹就執別。至鄉無幾壽終,年八十六。  肅宗以侍讀之舊,乾元元年十一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崑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常靜默以養閒,因談諧而諷諫。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願追二老之蹤,克遂四明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衣而長往。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  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於上京。朝萬[一華按:“萬”字衍。]止山陰尉,齊融崑山令,若虛兗州兵曹,巨監察御史。融遇張九齡,引為懷州司戶、集賢直學士。數子人間往往傳其文,獨知章最貴。  (《舊唐書》卷一九○“文苑”中《賀知章傳》)  賀知章字季真,趙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譚說,與族姑子陸象先善。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譚風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 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知章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累年無功。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並謝。宰相源乾曜語說曰:“賀公兩命之榮,足為光寵;然學士、侍郎孰為美?”說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士懷先王之道,經緯之文,然後處之。此其為間也。”玄宗自為贊賜之。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  申王薨,詔選挽郎,而知章取捨不平,蔭子喧訴、不能止,知章梯牆出首以決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客,授秘書監,而左補闕薛令之兼侍讀。時東宮官積年不遷,令之書壁,望禮之薄,帝見,復題“聽自安者”。令之即棄官,徒步歸鄉里。  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鹹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才十數字,世傳以為寶。  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曾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禮部尚書。  (《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賀知章傳》)  賀知章,字維摩,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少以文詞知名,工草隸書。進士及第,歷官太常少卿、禮部
醉飲圖卷

醉飲圖卷

侍郎、集賢學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讀、檢校工部侍郎,遷秘書監、太子賓客、慶王侍讀。知章性放善謔,晚年尤縱,無復規檢。年八十六。自號“四明狂客”,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唯命。問有幾紙?報十紙,紙盡語亦盡。二十紙、三十紙,紙盡語亦盡。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天寶二年,以老年上表,請入道歸鄉里,特詔許之。重令入閣,諸王以下拜辭。上親制詩序,令所司供帳,百寮餞送,賜詩敘別。知章表謝,手詔答曰:“卿儒才舊業,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東序,而乃高蹈世表,歸心妙門,雖雅意難違,良深耿嘆。眷言離祖,是用贈詩,宜保松喬,慎行李也。兒子等常所執經,故令親別,尊師之義,何以謝焉。”  仍拜其子典設郎曾子為朝散大夫,本郡司馬,以伸侍養。知章以羸老乘輿而往,到會稽無幾老終。元年冬十二月,詔曰:故超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崑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待詔龍樓;願追二老之奇蹤,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協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

而不還,狎白鷗而長往。舟壑靡息,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者也。  (唐·竇蒙《述書賦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詔令供帳東門,百寮祖餞。御製送詩,並序云:“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詩云:“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又云:“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籙,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十七)

後人評價

  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云:“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云:“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賀知章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近時嚴坦叔《還家詩》亦有“舊時巷陌渾忘記,卻問新移來住人”,頗得知章之遺意。(宋·范晞文《對床夜話》)

個人作品

  賀知章的作品今存共十九題,二十首,斷句一則。  唐禪社首樂章  順和  太和  肅和  雍和  壽和  福和  太和  曉發  奉和御製春台望  望人家桃李花  送人之軍  奉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謨字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  題袁氏別業  詠柳  採蓮曲  回鄉偶書二首  答朝士  董孝子黯復仇  斷句

人物軼事

  賀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寶初年,文名頗著的秘書監賀知章,上書朝廷,欲告老致仕歸故鄉吳中。玄宗李隆基,對他非常敬重,諸事待遇異於眾人。  賀知章臨行,與唐玄宗辭別,不由得老淚縱橫。唐玄宗問他還有什麼要求。知章說:“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玄宗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知章拜謝受命。  時間長了,知章不覺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紀念建築

紹興賀知章秘監祠

  
賀知章_賀知章介紹_書法字典

賀知章秘監祠(賀秘監祠),俗稱湖亭廟。  相傳宋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將在賀知章讀書的故地重建“逸老堂”,以祀賀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ll69年),太守張津重修。寶慶三年(公元l227年),太守胡矩重新進行維修。元至元年間(公元1335-l340年),逸老堂和涵虛館合併,改設水馬站,分為南北二館,賀秘監祠被廢址。至正十九年(公元l395年),浙江分省命理問邱修館舍,得知章像於蕪穢中,於是就在驛站東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館合併為一驛站,將祠堂遷至今天的位置上。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l782年?)建後殿。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該建築共有三進,均為五開間。正殿門額題有“唐秘書監賀公祠”,祠內原有北宋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的《眾樂亭詩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馬光等十五人詩二十首;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記》,吳潛撰文,張即之書,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賀秘監祠堂記》劉仁本撰文,史銓書,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敘唐秘監賀公知章碑》,沈愷撰文方仕集唐李邕書等碑刻。有的已遷至天一閣東園。

杭州市蕭山區北乾山賀知章雕像

  
賀知章雕像

賀知章雕像

賀知章墓

  賀知章墓位於歡口鎮賀堌集村西北隅。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卒於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人,官至秘書監。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後,永王李璘起事,政局不穩,社會動盪,其部分後裔千里避亂,流徙至蘇北,在今豐沛邊境的賀莊、賀堌集一帶落戶定居。當年這一帶為淺灘湖泊,賀之後裔傍岸而居。   後經數十年努力,發展成為方圓百里的水旱碼頭,為該村發展提供了地利。這支賀氏後裔為固本知源,便在村莊西北隅虛構賀知章墓,以示紀念。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該村被定為賀堌集,直至今日未改。村定名後,先後建起賀堌寺、玄帝廟、觀音廟、火神廟、關帝廟、佛祖廟等寺觀廟宇。賀知章墓及墓碑仍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