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杜衍,年幼時母親改嫁錢氏,15歲時兩個哥哥虐待他,用劍砍他。後來他到母親那
杜衍
里,繼父不肯收留,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一富戶相里氏看他儀表不凡,將女兒嫁給他。大中祥符元年(1008)杜衍得中進士。初任平遙、 乾州、鳳翔等地方官,很有治績。離任時,當地百姓戀戀不捨送至境邊,齊說:“何奪我賢太守也!”後以太常博士提點河東路刑獄,據實平反了許多冤獄,深得朝廷賞識。因河北缺軍費,選為都轉運使,遷二部郎中,不增民賦而軍用足。仁宗召為御史中丞,兼攝吏部。針對當時豪商大賈賤收貴賣,囤積居奇困擾民生之況,提出“年有豐凶,谷有貴賤,官以法平之,則農有餘利”的常平之法。 寶源二年(1039),知永興軍。時方用兵,民苦調發,官吏為奸。衍分別計畫,據道里遠近,寬其期會,使百姓得以按先後次序輸官,比他州縣省錢過半。他的政績,章獻太后都說“吾知之久矣。” 慶曆四年(1044)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為宰相。范仲淹曾因邊事與之齟齬,不以為恨。慶曆新政失敗,范仲淹、富弼遭攻訐,言者附會,益攻兩人之短,衍獨為之辯白。遂罷相出知兗州。皇祐元年(1049)致仕,特遷太子太師,封祈國公。嘉祐二年卒,年八十,謚正獻。 杜衍清介不殖私產,致仕後居南京十年,第室卑陋,才數十楹,居之裕如也。出入從者十許人,烏帽、皂綈袍、革帶。有人勸其著居士服,答稱:“老而謝事,尚可竊高士名邪!”卒時,戒其子殮以一枕一席,小塘庳家以葬。 杜衍善詩,兼工書法,正、行、草書皆有法,為世所重。蘇軾說他:“正獻公晚乃學草書,遂乃一代之絕,清閒妙麗,得晉人風氣。”
宋史文載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陰人。父遂良,仕至尚書度支員外郎。衍總發苦志厲操,尤篤於學。擢進士甲科,補揚州觀察推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平遙縣。使者薦之,通判晉州。 詔舉良吏,擢知乾州。陳堯咨安撫陝西,有詔藩府乃賜宴,堯咨至乾州,以衍賢,
杜衍半身像
特賜宴,仍徙衍權知鳳翔府。及罷歸,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奪我賢太守也?”以太常博士提點河東路刑獄,遷尚書祠部員外郎。按行潞州,折冤獄,知州王曙為作《辨獄記》。高繼升知石州,人告繼升連蕃族謀變,逮捕系治,久不決,衍辯其誣,抵告者罪。寧化軍守將鞫人死罪,不以實,衍覆正之。守將不伏,訴之,詔為置獄,果不當死。徒京西路,又徙知揚州。有司奏衍辨獄法當賞,遷刑部。章獻太后遣使安撫淮南,使還,未及他語,問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狀對。太后嘆曰:“吾知之久矣。” 徙河東轉運副使、陝西轉運使。召為三司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江陵府。未行,會河北乏軍費,選為都轉運使,遷工部郎中,不增賦於民而用足。還為樞密直學士。求補外,以右諫議大夫知天雄軍。 始,衍為治謹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憚其清整。仁宗特召為御史中丞。奏言:“中書、樞密,古之三事大臣,所謂坐而論道者也。止只日對前殿,何以盡天下之事?宜迭召見,賜坐便殿,以極獻替可否,其他,不必親煩陛下也。”又議常平法曰:“歲有豐凶,谷有貴賤,官以法平之,則農有餘利矣。今豪商大賈,乘時賤收,水旱,則稽伏而不出,冀其翔踴,以圖厚利,而困吾民也。請量州郡遠近,戶口眾寡,嚴賞罰,課責官吏,出納無壅,增損有宜。公糴未充,則禁爭糴以規利者;糴畢而儲之,則察其以供軍為名而假借者。州郡闕母錢,願出官帑助之。否則勸課之官,家至日見,亦奚益於事哉。” 兼判吏部流內銓。選補科格繁長,主判不能悉閱,吏多受賕,出縮為奸。衍既視事,即敕吏函銓法,問曰:“盡乎?”曰:“盡矣。”力閱視,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諸吏無得升堂,各坐曹聽行文書,銓事悉自予奪,由是吏不能為奸利。數月,聲動京師。改知審官院,其裁製如判銓時。遷尚書工部侍郎、知永興軍。民有晝亡其婦者,為設方略捕,立得殺人賊,發所瘞屍,並得賊殺他婦人屍二,秦人大驚。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衝,加龍圖閣學士。 寶元二年,遷刑部侍郎、復知永興軍。時方用兵,民苦調發,吏因緣為奸。衍區處計畫,量道里遠近,寬其期會,使民得次第輸官,比他州費,省錢過半。召還,權知開封府,權近聞衍名,莫敢幹以私。拜同知樞密院事,
杜衍全身像
改樞密副使。夏竦上攻守策,宰相欲用出師。衍曰:“僥倖成功,非萬全計。”爭議久之,求罷不許,賜手詔敦勉。為河東宣撫使,拜吏部侍郎、樞密使。每內降恩,率寢格不行,積詔旨至十數。,輒納帝前。諫官歐陽修入對,帝曰:“外人知杜衍封還內降邪?凡有求於朕,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於所封還也。” 契丹與元昊戰黃河外,參知政事范仲淹宣撫河東,欲以兵自從。衍曰:“二國方交斗,勢必不來,我兵不可妄出。”仲淹爭議帝前,詆衍,語甚切。仲淹嘗父行事衍,衍不以為恨。契丹婿劉三嘏避罪來歸,輔臣議厚館之,以詰契丹陰事。諫官歐陽修亦請留三嘏,帝以問衍。衍曰:“中國主忠信,若自違誓約,納叛亡,則不直在我。且三嘏為契丹近親,而逋逃來歸,其謀身若此,尚足與謀國乎!納之何益,不如還之。”乃還三嘏。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 衍好薦引賢士,而沮止僥倖,小人多不悅。其婿蘇舜欽,少年能文章,論議稍侵權貴,監進奏院,循前例,祠神以伎樂娛賓,集賢校理王益柔為衍所知,或言益柔嘗戲作《傲歌》,御史皆劾奏之,欲因以危衍。諫官孫甫言:“丁度因對求大用,請屬吏。”度知甫所奏誤,力求置對。衍以甫方奉使契丹,寢甫奏,度深銜之。及衍罷,度草制指衍朋比。時范仲淹、富弼欲更理天下事,與用事者不合,仲淹、弼既出宣撫,言者附會,益攻二人之短。帝欲罷仲淹、弼政事,衍獨左右之,然衍平日議論,實非朋比也。以尚書左丞出知兗州。慶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請還印綬,乃以太子少師致仕。 衍為宰相,賈昌朝不喜,議者謂故相一上章得請,以三少致仕,皆非故事,蓋昌朝抑之也。皇佑元年,特遷太子太保,召陪祀明堂,仍詔應天府敦遣就道,都亭驛設帳具几杖待之,稱疾固
杜衍畫像
辭。進太子太傅,賜其子同進士出身,又進太子太師。知制誥王洙謁告歸應天府,有詔撫問,封祁國公。 衍清介不殖私產,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數十楹,居之裕如也。出入從者十許人,烏帽、皂履、綈袍、革帶。或勸衍為居士服,衍曰:“老而謝事,尚可竊高士名邪!”善為詩,正書、行、草皆有法、病革,帝遣中使賜藥,挾太醫往視,不及,卒,年八十。贈司徒兼侍中,謚正獻。戒其子努力忠孝,斂以一枕一席,小壙庳冢以葬。自作遺疏,其略曰:“無以久安而忽邊防,無以既富而輕財用,宜早建儲副,以安人心。”語不及私。 論曰: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四人風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知白、衍勁正清約,皆能靳惜名器,裁抑僥倖,凜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賢相,莫盛於真、仁之世,漢魏相,唐宋璟、楊綰,豈得專美哉!
詩作選摘
杜衍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所收《杜祁公摭稿》一卷為底本,參校《事文類聚》前集(簡稱類聚)、《苕溪漁隱叢話》(簡稱叢話》等書。另從《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中錄部份詩。
【幽居即事】 寂寂復寂寂,告老間居日。 徑草高於人,林鳥熟如客。 黃卷不釋手,清風常滿室。 內顧平生心,無過此時適。
【簾】 編竹狀玲瓏,庭闈盡處中。 不由經緯力,安有卷舒勁。 春畫曾妨燕,寒宵豈隔風。 都堂重獻賦,明處憶牢籠。
【詠蓮】 鑿破蒼苔漲作池,芰荷分得綠參差。 曉開一朵煙波上,似畫真婦出浴時。
【雨中荷花】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 一陣風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
【贈孫沔】 四明山水饒靈粹,唐有希韓敻出倫。 又見賢侯光乃祖,暫還仁里庇斯民。
【長平】 憑亭獻地豹言非,秦間謙頗又不疑。 四十萬兵降死後,渾輪括母一先知。 【
過仇池】 仇池行館最清虛,按部由茲得柅車。 對竹祇宜思穴鳳,臨流不可見淵魚。
【荷花】 芙蓉照水弄嬌斜,白白紅紅各一家。 近日新花出新巧,一枝能著兩般花。
【題懷素自序卷後】 狂僧草聖繼張顛,卷後兼題大曆年。 堪與儒門為至實,武功家世久相傳。
【寶林寺】 中懷無絆外緣間,深掩禪扉客到難。 勝景可曾飛錫去,好山多祇捲簾看。 畫升講座天花落,夜步吟軒海月殘。 今日逢師堪論道,歸心愁思一時寬。
【和孫珪秘丞】 老來楷法不如初,試向間齊習草書。 落筆何曾見飛動,雕章早已過吹噓。 伯英比聖功難到,懷素稱狂力有餘。 若謂伊余堪繼踵,祇應緣木可求魚。 【
蓮】 誰種幽花傍淺清,含紅怨綠影亭亭。 雲歸巫女妝猶潤,浴出楊婦困夫醒。 好把芳楊臨晚岸,莫教飛片逐浮萍。 相看最憶吳船路,萬里芙蓉水滿涇。
【林下書懷】 從政區區到白頭,一生寧肯顧恩仇。 雙鳧乘雁常深愧,野馬黃牛亦過憂。 豈是林泉堪佚老,祇緣蒲柳不禁秋。 始終幸會承平日,樂聖唯能擊壤謳。
【錢光祿兩張卿退居】 七十引年遵禮經,君家何事最為榮。 清朝叔侄同辭祿,歸去田無盡列卿。 遠近溪山資勝嘗,往還舟楫稱閒行。 誰知東路賢哉嘆,二阮方能繼此聲。
【送王周歸江陵】 早修天爵邀人爵,才近耆年便引年。 出處對揚多稱職,始終操履眾推賢。 鑑湖賀老非陳跡,荊渚朱公合比肩。 此去優遊益吟詠,枝江集外別成編。 【
睢陽五老圖】 五人四百有餘歲,俱稱分曹與掛冠。 天地至仁難補報,林泉幽致許盤桓。 花朝月夕隨時樂,雪鬢霜髯滿座寒。 若也睢陽為故事,何妨列向畫圖看。
【贈應天寺昭淨法華】 出俗皆言為息機,性靈淨僻似師稀。 前山月落夜吟罷,深院菊荒秋講歸。 溪霧鎖窗燈焰短,雪風敲竹磬聲微。 會期雙闕重相見,應換當年舊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