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熙百科介紹
簡介
曾熙(1861.11.19~1930.7.4) 初字嗣元,更字子緝、季子,號俟園,晚號農髯,出生於衡陽縣石市鄉石獅村,逝世於上海,歸葬於衡陽縣石市鄉峴塘村。清光緒十六年(1890)中舉人,湖南巡撫推薦他到兵部供職。1894年入劉坤一幕,赴山海關防禦日本侵略,戰敗後卸職到京。光緒二十八年(1902)殿試中進士,升任兵部主事,旋又兼任提學使、弼德院顧問。三十一年返湘,先後主講衡陽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創辦湖南南路優級師範學堂(今衡陽師範學院),兼任衡清師範學堂(今衡南一中)監督。宣統元年(1909)擔任湖南咨議局議員、副議長,並任湖南教育學會會長,參與君主立憲活動。書法造詣極深,康有為將他的八分書與何紹基並提,沈曾植、陳三立、譚延闓、胡光煒、馬宗霍等書法名家均有很高評價。晚年兼學繪畫,倡“書畫同源”之說。辛亥革命後在湖南家鄉閒居,後受李瑞清之邀赴滬鬻字畫,授門徒為生。在書畫界名聲顯赫,與李瑞清有“南曾北李”之譽,與吳昌碩、李瑞清、黃賓虹並稱“海上四妖”,與李瑞清、沈曾植、吳昌碩並稱“民初四家”。張大千、謝彬、康和聲、蕭遷、馬宗霍皆出其門下。1929年全國第一屆美展和第四、第五屆中日繪畫聯合展,他均有精品展出。三十年代,他的一幅墨梅被推選參加柏林中國名人畫展,劉海粟後來把它編入了《中國名畫輯》。著述有《左氏問難》十卷、《春秋大事表》二卷、《歷代帝王年表》二卷、《和陶詩》二卷及《書畫談藝錄》、《詩集》、《文集》各若干卷。2006年,湖南開展“遴選20世紀湖南十大文化名人”活動,與齊白石、沈從文、田漢、丁玲、章士釗、徐特立、周立波、賀綠汀、翦伯贊(位居第三)獲選。 (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
曾熙平生
1894年人劉坤一幕,赴山海關防禦日本侵略。戰敗後卸職到京。 1903年中進士。後任提學使。不久返湘,先後講學于衡陽石鼓書院和漢壽龍池書院。曾任南路優級師範學堂監督。 1909年(宣統元年)任湖南咨議局議員、副議長,參與君主立憲活動。50歲開始學畫和書法, 1915年冬到上海與李同胃書畫度日,名噪一時。著述有《左氏問難》、《春秋大事表》、《歷代帝王年表》、《和陶詩》、及書畫錄多卷。 辛亥後在湖南家鄉閒居,後受李瑞清之邀赴滬掛牌鬻書以為生計,書宗《張黑女墓誌》,自稱“南宗”,指李為“北宗”,世遂以“南曾北李”並稱之。 曾熙雖主要研習北碑,但也不自囿門戶,沈曾植稱其“溝通南北、融會方圓”,即是指他在風格上持靈活汲收態度。但作書嚴謹,一絲不苟,似有書之功而乏其氣。在民初時期,為人作大頁小篁、墓銘屏條皆工麗可喜,故廣為受人歡迎。 曾熙在藝術追求上較近於康有為,他邢以魏碑和六朝墓誌為書法正宗,沈曾植本來在風格意識上也相去不遠,但沈氏開拓性強、視點也高,故爾位置也截然超越於他之上。曾熙可說是守成者,而且準確地說,是僅以清代碑學傳統為尚的守成者。精神風骨
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投筆從戒。“馬關條約”簽訂前夕,他參與康有為等發起的“公車上書”,慷慨陳辭,要求清政府拒和、遷都、變法。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偕同曾熙的好友譚延闓兩度登門拜訪,請他出來共商國事,他認為富國強兵,首先要培養人才,要求回湖南辦教育,先後任湖南教育會會長和省副議長等職。先後主講衡陽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二十九年,中進士、補兵部主事兼提學使及弼德院顧問。1900年主講石鼓書院和漢壽龍池書院,授春秋公羊學說。後任湖南南路優級師範學堂監督、湖南教育學會會長,譽為南學津梁。 1916年受李梅庵之邀,定居上海,與書畫大師吳昌碩、李梅庵、黃賓虹並稱“海上四妖”,名動上海。曾熙生甫逾歲父卒,母親劉太夫人守節鞠育成人。曾事母極孝。母以天年終,他將舊廬名為慈德堂。除民國14-16 年曾任衡陽船山文科大學校長外,一直在上海,直至去世。其書法造詣極深,沈曾植評曰:“俟園於書溝通南北,融會方圓,皆能冥悟其所以分合之故......若人以洞達二字評中朗書,若俟園之神明變化,斯可語於洞達矣”。1930年病逝上海,歸葬家鄉界牌峴塘沖。代表作品
藝術愛好
曾熙專攻詩經、戴氏禮、公羊左氏春秋。主講石鼓書院,繼名儒王湘綺之後親授春秋公羊學說,闡釋春秋大義,蔚為盛事。王闓運(1833-1916年),號湘綺,原籍湘潭,生於長沙。王闓運之學兼包九流而歸於經學,宗春秋公羊之說,被譽為“一代經師”;詩文亦稱天下第一,門生弟子遍布天下。其著作非常豐富,有《春秋公羊何氏箋》、《古今文尚書箋》 、《湘軍志》、《湘綺樓日記》、《湘綺樓詩文集》等數十種。 《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詩經。召南·甘棠》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曾熙教授學說重學以致用,療國傷民疾。 曾熙 曾熙為詩文大家,文風古支撲茂,直追漢魏。著述頗豐。惜經年戰亂,蕩然無存,只留書名7種數十卷。 時人認為曾熙書法有漢晉風骨,譽為今之蔡中郎。其八分、真書、行書片紙隻字,人爭寶之。其八分直追中郎,幾欲過之。 曾熙能詩工書善畫,意境渾成,骨氣奇高,晚年喜作潑墨山水和墨梅,尤妙絕一時。 1919年曾熙收張大千為門生,據張母生張時夢意給張取名爰,號季爰,潛心教授。中途張因未婚妻病逝,萬念俱灰,到寧波皈依佛門。曾熙細心開導,帶到黃山看枕石雲煙。張後來說一生受益最深的恩師,只有農髯先生。1930年曾熙病逝上海,張大千扶柩至恩師家鄉,在墓傍築廬,守孝一個月,盡孝子禮而去。後人詠贊
七律·詠曾熙四首一 蒸陽山水孕奇才,農髯先生氣象開。(1) 科舉三番榮進士,仕途幾遣厭金陔。(2) 攻書潑畫名江浦,授道傳經譽杏台。(3) 猶頌仁風融劍骨,香魂不遠偎慈槐。(4) 二 詩經戴禮左公羊,大士名隨闓運彰。(5) 瀝血湖湘揚本義,專心世事澤甘棠。(6) 文辭雅愨而淵穆,歌賦平實且朴莊。 可惜髯翁逢亂世,洋洋巨著殉國殤。(7) 三 真行篆隸不無精,敢說當時幾人同。 源導周秦融古帖,本宗漢晉自崢嶸。 行雲流水情清逸,落絮飛花氣朗雄。 老練八分尤以貴,直追大蔡中郎公。(8) 四 工書善畫一文仙,山水物人百卉妍。 意境天然隨霧淡,流風璀粲濡煙寒。 筆精入畫輸雲巧,墨妙臨梅醞蕊燔。(9) 倘使普陀爰得度,世人應不識大千。(10)小程式
贊
糾錯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載入中....